一种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2141发布日期:2022-01-05 12:4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工程中,通常会使用垫块、马凳、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器来控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及平整度。其中,垫块通常为混凝土预制结构,在楼板下层钢筋绑扎完成之后,设置在钢筋相交点的位置,按照固定的间距和排版进行布置,以此控制楼板下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马凳通常使用钢筋预制结构,在垫块和下层钢筋设置完成之后,按照固定的间距进行梅花型布置,然后进行上层钢筋安装,以此来控制楼板上下层钢筋的间距。钢筋安装完成之后,通常使用“插钎法”,在上层钢筋焊接竖向钢筋条并做好标记,同时配合激光水平仪进行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楼板平整度控制。
3.使用混凝土预制垫块控制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由于无固定措施,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移位、缺失,容易导致局部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传统马凳多采用钢筋预制结构,在反复踩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压弯、变形、导致局部上层钢筋下沉、变形,且难以恢复,同时需要耗费大量钢筋,造成成本增加、材料浪费。使用垫块、马凳、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器来控制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及平整度,在板钢筋绑扎时需要先设置板底保护层,待板钢筋绑扎完成后设马凳筋,工序繁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从而达到以下作用:1、能够有效控制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并且减少局部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的情况;2、提高楼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出现压弯、变形、导致局部上层钢筋下沉的情况,进而实现减少钢筋浪费,节约材料的作用;3、工序简洁,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包括上马凳和下马凳,所述上马凳和下马凳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件,所述上马凳和下马凳远离所述高度调节件的端面均设置有卡扣连接部。
7.进一步得,所述高度调节件包括与所述下马凳固定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的轴线垂直于所述下马凳朝向所述上马凳的端面设置,所述上马凳朝向所述下马凳的端面设置有供所述螺杆螺纹连接的螺孔,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8.进一步得,所述螺杆插接有弹垫和平垫,所述弹垫位于所述平垫和调节螺母之间,所述平垫位于所述调节螺母远离所述下马凳的一侧。
9.进一步得,所述螺杆插接有弹簧,所述螺杆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时,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马凳和下马凳抵接,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10.进一步得,所述上马凳和下马凳均由混凝土材料浇筑制成。
11.进一步得,所述上马凳朝向所述下马凳的端面埋设有预埋杆件,所述预埋杆件朝向所述下马凳的端面与所述上马凳朝向所述下马凳的端面共面设置,所述螺孔开设于所述预埋杆件朝向所述下马凳的端面。
12.进一步得,所述螺杆靠近所述下马凳的一端部分埋设于所述下马凳内,所述螺杆靠近所述下马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
13.进一步得,所述上马凳和下马凳的外形均呈圆柱体状,所述上马凳、下马凳和螺杆的轴线同轴设置。
14.进一步得,所述卡扣连接部包括均开设于上马凳和下马凳远离所述高度调节件的端面上的十字槽,所述十字槽沿其十字方向延伸贯通所述上马凳和/或下马凳。
15.进一步得,所述十字槽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一条形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槽深,所述第一条形槽与所述第二条形槽的槽深深度差均大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的槽宽。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一种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通过在上马凳和下马凳远离高度调节件的端面设置卡口连接部,在楼板下层钢筋绑扎完成后,可以将控制装置按照钢筋交点的位置进行间距排布,然后下马凳利用其卡扣连接部与钢筋的交点位置扣合连接,从而使得下马凳与楼板下层钢筋保持相对稳固的状态,进而通过高度调节件调节下马凳和上马凳之间的间距,再将上层楼板钢筋安装在若干控制装置的上方,并且使得控制装置分布在上层楼板钢筋的钢筋交点位置,将钢筋交点位置与上马凳的扣合连接部扣合连接,进而提高控制装置的上马凳与上层楼板之间的稳定性,以减少上马凳与上楼板之间存在相对位移的情况,最后再进行浇筑形成完整的楼板结构。
18.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主要用于支撑和连接上楼板钢筋和下楼板钢筋的,通过在上马凳和下马凳之间设置高度调节件,从而调节上马凳和下马凳之间间距,从而达到调节下楼板钢筋和上楼板钢筋之间的间距,由此达到调节整体楼板厚度以及平整度的作用。此外,通过在上马凳和下马凳设置扣合连接部,在控制装置分布在钢筋交点位置的时候,可以利用上马凳或下马凳上的扣合连接部与钢筋的交点位置扣合连接,从而达到提高控制装置与楼板钢筋相对稳定的状态,以减少控制装置与楼板钢筋之间出现相对位移的情况,由此能够有效控制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且减少局部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的问题。
19.3、在安装控制装置时,由于下马凳和上马凳是沿高度方向相互正对着的,且上马凳和下马凳均属于实体结构,相比于传统马凳采用钢筋预知结构,经反复踩踏容易出现压弯、变形,或上层钢筋下沉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上马凳和下马凳正对调节高度的方式,能够提高楼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减少出现压弯、变形、导致局部上层钢筋下层的问题,进而减少经常性维护,以减少浪费且达到节约材料的作用。同时值得说明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依次排布垫块、马凳,以及插钎钢筋的方式调节楼板厚度和平整度,本实用新型进行需要调节上马凳和下马凳之间的高度调节件从而实现调节楼板厚度和平整度的有益作用,故而具工序简洁,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1的爆炸图。
22.图3为实施例1的正视图及俯视图。
23.图4为实施例2的爆炸图。
24.图5为实施例3的正视图。
25.图6为实施例3的爆炸图。
26.图7为实施例3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27.图中:1、下马凳;2、螺杆;21、底板;22、调节螺母;23、平垫;24、弹垫;3、上马凳;31、预埋杆件;32、螺孔;4、十字槽;41、第一条形槽;42、第二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9.实施例1
30.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包括上马凳3和下马凳1,上马凳3和下马凳1之间设置有高度调节件,上马凳3和下马凳1远离高度调节件的端面均设置有卡扣连接部。具体的,通过在上马凳3和下马凳1远离高度调节件的端面设置卡口连接部,在楼板下层钢筋绑扎完成后,可以将控制装置按照钢筋交点的位置进行间距排布,然后下马凳1利用其卡扣连接部与钢筋的交点位置扣合连接,从而使得下马凳1与楼板下层钢筋保持相对稳固的状态,进而通过高度调节件调节下马凳1和上马凳3之间的间距,再将上层楼板钢筋安装在若干控制装置的上方,并且使得控制装置分布在上层楼板钢筋的钢筋交点位置,将钢筋交点位置与上马凳3的扣合连接部扣合连接,进而提高控制装置的上马凳3与上层楼板之间的稳定性,以减少上马凳3与上楼板之间存在相对位移的情况,最后再进行浇筑形成完整的楼板结构。
31.由此可以看出,控制装置主要用于支撑和连接上楼板钢筋和下楼板钢筋的,通过在上马凳3和下马凳1之间设置高度调节件,从而调节上马凳3和下马凳1之间间距,从而达到调节下楼板钢筋和上楼板钢筋之间的间距,由此达到调节整体楼板厚度以及平整度的作用。此外,通过在上马凳3和下马凳1设置扣合连接部,在控制装置分布在钢筋交点位置的时候,可以利用上马凳3或下马凳1上的扣合连接部与钢筋的交点位置扣合连接,从而达到提高控制装置与楼板钢筋相对稳定的状态,以减少控制装置与楼板钢筋之间出现相对位移的情况,由此能够有效控制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且减少局部下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的问题。另外的,在安装控制装置时,由于下马凳1和上马凳3是沿高度方向相互正对着的,且上马凳3和下马凳1均属于实体结构,相比于传统马凳采用钢筋预知结构,经反复踩踏容易出现压弯、变形,或上层钢筋下沉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上马凳3和下马凳1正对调节高度的方式,能够提高楼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减少出现压弯、变形、导致局部上层钢筋下层的问题,进而减少经常性维护,以减少浪费且达到节约材料的作用。同时值得说明
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依次排布垫块、马凳,以及插钎钢筋的方式调节楼板厚度和平整度,本实用新型进行需要调节上马凳3和下马凳1之间的高度调节件从而实现调节楼板厚度和平整度的有益作用,故而具工序简洁,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32.参照图1至图3所示,高度调节件包括与下马凳1固定连接的螺杆2,螺杆2的轴线垂直于下马凳1朝向上马凳3的端面设置,上马凳3朝向下马凳1的端面设置有供螺杆2螺纹连接的螺孔32,螺杆2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22。具体的,通过在下马凳1设置螺杆2,在上马凳3设置供螺杆2螺纹连接的螺孔32,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以调节下马凳1和上马凳3之间的间距,进而达到在安装过程中能够调节楼板厚度以及楼板平整度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设置调节螺母22,在下马凳1的螺杆2与上马凳3的螺孔32螺纹连接且调节至合理距离后,能够利用调节螺母22与上马凳3抵接,由此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并且减少上上马凳3的螺孔32与螺杆2之间产生松动的情况。
33.上马凳3和下马凳1均由混凝土材料浇筑制成。具体的,通过对上马凳3和下马凳1的材料进行限定,由于浇筑形成的混凝土材料,因此具有取材方便,生产成本低,具有耐火、耐酸、耐油、防辐射的特点,同时对冷热、冷融、干湿等的变动,对风雨侵蚀、外力撞击、水流冲刷等具有一定抵抗力的特点。由于其材料特性,因此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在利用下马凳1、螺杆2和上马凳3支撑上楼板钢筋时,进一步达到减少楼板出现压弯、变形、导致局部上层钢筋下沉的情况产生。
34.上马凳3和下马凳1的外形大小一致均呈圆柱体状,上马凳3、下马凳1和螺杆2的轴线同轴设置。具体的,通过对上马凳3和下马凳1的形状及位置进行限定,由于上马凳3、下马凳1和螺杆2三者同轴设置,因此使得三者的承受的压力均能沿轴向传输,从而达到受力均匀和稳定的有益效果。
35.参照图1至图3所示,卡扣连接部包括均开设于上马凳3和下马凳1远离高度调节件的端面上的十字槽4,十字槽4沿其十字方向延伸贯通上马凳3和/或下马凳1。具体的,通过对上马凳3和下马凳1的卡口连接部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由于十字槽4的形状特点,因此在使用时可以将上马凳3和/或下马凳1的十字槽4卡扣在钢筋的纵横交点位置,进而达到提高保持上马凳3和/或下马凳1与楼板钢筋之间相对稳定的状态,以减少其二者出现相对位移的情况。
36.十字槽4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条形槽41和第二条形槽42,第一条形槽41的槽深大于第二条形槽42的槽深,第一条形槽41与第二条形槽42的槽深深度差均大于第一条形槽41和第二条形槽42的槽宽。具体的,通过十字槽4的具体进行进一步的限定,由于钢筋的横段是可以放置在第一条形槽41和第二条形槽42内的,且楼板的纵横钢筋是交叠然后通过焊接连接的,因此通过限定第一条形槽41与第二条形槽42的槽深深度差均大于第一条形槽41和第二条形槽42的槽宽,可以将交点处其一钢筋条完好地嵌入第一条形槽41内,而另一钢筋条则可以完全嵌入第二条形槽42内,且能够与第二条形槽42的内底面抵接,从而达到配合及安装稳定的有益效果。
37.实施例2
38.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39.参照图4所示,螺杆2插接有弹垫24和平垫23,弹垫24位于平垫23和调节螺母22之间,平垫23位于调节螺母22远离下马凳1的一侧。具体的,通过在螺杆2内插入弹垫24和平垫
23,在高度调节完成后,拧动调节螺母22向上马凳3靠近,利用调节螺母22推动弹垫24使得平垫23与上马凳3抵紧,因此利用弹垫24的减震自锁功能,从而实现减少上马凳3的螺孔32与螺杆2产生松动的情况。
40.螺杆2插接有弹簧,螺杆2与螺孔32螺纹连接时,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马凳3和下马凳1抵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具体的,通过在上马凳3和下马凳1之间设置弹簧,利用弹簧的减震作用,有利于提高上楼板钢筋与下楼板钢筋之间的减震和抗震效果。
41.实施例3
42.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43.参照图5至图7所示,上马凳3朝向下马凳1的端面埋设有预埋杆件31,预埋杆件31朝向下马凳1的端面与上马凳3朝向下马凳1的端面共面设置,螺孔32开设于预埋杆件31朝向下马凳1的端面。具体的,由于上马凳3和下马凳1就是由混凝土材料浇筑形成,通过对螺孔32的设置情况做出进一步的具体化限定,在浇筑成型上马凳3时,可以将事先已开好螺孔32的预埋杆件31放置在用于浇筑上马凳3的模具内,然后浇筑混凝土,以形成上马凳3,这样设置及操作的方式,既能使得在上马凳3上设置螺孔32的操作简便,同时使得整体的加工操作简单,且符合实际生产加工,便于进行批量生产。
44.螺杆2靠近下马凳1的一端部分埋设于下马凳1内,螺杆2靠近下马凳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1,此处的底板21可以是螺栓的螺帽,或者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螺杆2末端的板件。具体的,通过在螺杆2设置底板21,已知螺杆2的长度较大,在浇筑成型下马凳1的过程中,为了使螺杆2保持竖直的状态,通过设置底板21,因此可以将带有底板21的螺杆2竖直放置的用于浇筑成型下马凳1的模具,从而实现减少螺杆2容易倾倒的情况,由此达到便于生产加工的有益效果。
4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组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