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4355发布日期:2022-02-23 21:19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现代建筑物越来越提倡节能性,不仅是能源消耗方面,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同样需要进行节约使用,特别是我国是一个相对缺水的国家,在部分地区用水相对紧张,通过收集雨水进行回收利用则是移动提高节水效能的有效处理方式。
3.现有的雨水收集大多是直接对雨水管路中的雨水进行收集,普通的管路容易在收集管路的漏斗等结构处造成积留物堵塞,也有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3508678u的一种节能建筑用雨水收集装置,通过在屋顶下沿收集雨水,经过过滤箱进行过滤使用,但是其内部的过滤结构长时间使用需要进行频繁清理,处理不便,且屋檐下的上端部分也容易积留杂物等,特别是部分枯叶等腐败杂物,通常还需要爬上屋顶进行清理,后期处理费时费力,不利于长时间使用。
4.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雨水收集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雨水收集装置过滤结构清理维护不便,影响过滤效果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包括屋檐、集水槽和蓄水箱;
7.所述屋檐为斜顶结构,且集水槽均匀环绕于屋檐的下沿;
8.所述集水槽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粗滤网,且粗滤网在集水槽外侧构成可拆卸的卡合结构;
9.所述集水槽的首尾两端和蓄水箱之间连接有t型管,且蓄水箱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架;
10.所述蓄水箱的上下段为分体式结构,且蓄水箱的下方设置有高脚架。
11.优选的,所述集水槽包括上开口、v型槽、中部窄口和弧形槽,且集水槽内部由上至下依次为上开口、v型槽和弧形槽,并且中部窄口开设于v型槽中部。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构成分层流通结构,便于在滤除部分枯叶等杂物的同时保持水流畅通,同时通过中部窄口构成内部的出气口结构,方便装置的向外吹气清理积留物。
13.优选的,所述上开口和中部窄口处分别安装有粗滤网和二次滤网,且粗滤网为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雨水在落入集水槽时即可经过双重过滤去除树叶枯枝等较大的杂物。
15.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上下端分别为过滤端和蓄水仓,且过滤端的顶部和蓄水仓的侧下方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管。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在收集至蓄水箱时进行最后的过滤,配合高脚架支撑在合适高度,偏于保持足够的势能方便通过出水管引水进行利用。
17.优选的,所述过滤端和蓄水仓的贴合外沿均匀分布有固定搭扣,且过滤端和蓄水仓之间通过固定搭扣相互拼接;
18.所述过滤端和蓄水仓的内壁设置有凸沿结构,且过滤端和蓄水仓的内壁凸沿分别贴合过滤架的上下两端。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过滤端和蓄水仓的组合拆分,同时对过滤架进行贴合安装,方便长时间使用后的内部拆分清理。
20.优选的,所述t型管包括连接端、引水端和高压进气口;
21.其中连接端位于t型管的左右两端,且两侧连接端分别连接集水槽的首尾两端,并且引水端连接蓄水箱;
22.同时高压进气口开设于t型管侧表面,且高压进气口和集水槽内部构成气流通路。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合t型管构成环绕屋檐的整体雨水回收结构的同时,可利用增压气源在高压进气口向集水槽吹气,利用中部窄口的狭缝出气吹向下凹粗滤网的中部,便于清理积留杂物,方便后期清理维护。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节能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25.1、便于进行后期维护清理和长时间使用,在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蓄水箱的上下端可拆分结构可便于内部过滤架的灵活拆分清理,同时直接在集水槽处设置双层过滤结构,便于将枯叶等杂物直接过滤在外,方便清理,保持下层水流通畅,配合分层结构中的中部窄口,可在高压进气口向内通气时,直接在集水槽处形成向外的气流,对粗滤网处积留杂物进行清理,无需爬上屋顶进行清理维护,方便后期使用;
26.2、通过集水槽的外部粗滤网和内部二次滤网配合蓄水箱内过滤架构成多重过滤结构,在保持拆分结构方便清理维护的同时,提供良好的过滤效果,直接在集水槽处进行粗滤处理,配合集水槽的双层结构,可有效防止树叶等杂物随水流在蓄水箱处发生淤积封堵,方便装置的长时间使用,保持雨水回收通路的流动通畅。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水槽侧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蓄水箱俯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t型管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屋檐;2、集水槽;21、上开口;22、v型槽;23、中部窄口;24、弧形槽;3、蓄水箱;31、过滤端;32、蓄水仓;4、粗滤网;5、t型管;51、连接端;52、引水端;53、高压进气口;6、过滤架;7、高脚架;8、二次滤网;9、进水口;10、出水管;11、固定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包括屋檐1、集水槽2和蓄水箱3,屋檐1为斜顶结构,且集水槽2均匀环绕于屋檐1的下沿,集水槽2的上表面均匀分布有粗滤网4,且粗滤网4在集水槽2外侧构成可拆卸的卡合结构,集水槽2包括上开口21、v型槽22、中部窄口23和弧形槽24,且集水槽2内部由上至下依次为上开口21、v型槽22和弧形槽24,并且中部窄口23开设于v型槽22中部,方便构成分层流通结构,便于在滤除部分枯叶等杂物的同时保持水流畅通,同时通过中部窄口23构成内部的出气口结构,方便装置的向外吹气清理积留物,上开口21和中部窄口23处分别安装有粗滤网4和二次滤网8,且粗滤网4为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方便雨水在落入集水槽2时即可经过双重过滤去除树叶枯枝等较大的杂物;
35.结合图1和图4-5所示,集水槽2的首尾两端和蓄水箱3之间连接有t型管5,且蓄水箱3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架6,t型管5包括连接端51、引水端52和高压进气口53,其中连接端51位于t型管5的左右两端,且两侧连接端51分别连接集水槽2的首尾两端,并且引水端52连接蓄水箱3,同时高压进气口53开设于t型管5侧表面,且高压进气口53和集水槽2内部构成气流通路,配合t型管5构成环绕屋檐1的整体雨水回收结构的同时,可利用增压气源在高压进气口53向集水槽2吹气,利用中部窄口23的狭缝出气吹向下凹粗滤网4的中部,便于清理积留杂物,方便后期清理维护;
36.结合图1和图3-4所示,蓄水箱3的上下段为分体式结构,且蓄水箱3的下方设置有高脚架7,蓄水箱3的上下端分别为过滤端31和蓄水仓32,且过滤端31的顶部和蓄水仓32的侧下方分别设置有进水口9和出水管10,雨水在收集至蓄水箱3时进行最后的过滤,配合高脚架7支撑在合适高度,偏于保持足够的势能方便通过出水管10引水进行利用,过滤端31和蓄水仓32的贴合外沿均匀分布有固定搭扣11,且过滤端31和蓄水仓32之间通过固定搭扣11相互拼接,过滤端31和蓄水仓32的内壁设置有凸沿结构,且过滤端31和蓄水仓32的内壁凸沿分别贴合过滤架6的上下两端,方便过滤端31和蓄水仓32的组合拆分,同时对过滤架6进行贴合安装,方便长时间使用后的内部拆分清理。
37.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节能建筑用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时,可将集水槽2环绕安装于斜顶结构1下沿位置,钢丝网制的粗滤网4整体覆盖于上开口21表面,屋檐1落下的雨水直接落到集水槽2处,粗滤网4可滤除飘落的枯叶等杂物,雨水在v型槽22的二次滤网8处进行二次过滤,通过弧形槽24流至蓄水箱3,在蓄水箱3内的过滤架6进行最终的过滤,并存储在蓄水仓32备用,在需要进行内部清理时,大部分积留物都位于粗滤网4的下凹处,通过在高压进气口53接通一定的高压气流,气体可通过集水槽2的中部窄口23向外冲出,便于直接将集水槽2处积留物吹走,减少爬上屋顶进行清理的工作量,集水槽2的上下可拆分结构同样可以在打开固定搭扣11后进行拆分,方便内部过滤架6的取出清理。
38.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
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