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剪力墙焊接模块化防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15031发布日期:2022-03-02 06:3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钢板剪力墙焊接模块化防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焊接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板剪力墙焊接模块化防雨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钢结构施工中,上下层钢构件拼接焊接是十分重要的一道工序,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通常也将直接影响整体施工速度,制约着最终的施工工期。目前来说,自动化焊接机器人还未大面积普及施工,仍然以人工施焊为主。在南方沿海地区雨季来临时,大量的雨水天气造成施工人员焊接操作困难,且焊缝易受雨水影响令焊接质量下降,因此需要设置有效地焊接防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钢板剪力墙焊接模块化防雨装置,旨在解决如何有效地对钢板剪力墙的拼接焊缝处进行防雨的问题。
4.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钢板剪力墙焊接模块化防雨装置,包括:
5.双轨道卡槽,设置在上部钢板剪力墙与下部钢板剪力墙之间的拼接焊缝的上侧,所述双轨道卡槽设置四个,且四个所述双轨道卡槽沿水平方向围设在所述上部钢板剪力墙的侧壁上,相邻的两所述双轨道卡槽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
6.伞面,其包括左斜向防雨伞面、右斜向防雨伞面和标准伞面,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卡设在所述双轨道卡槽的左侧,所述斜向防雨伞面卡设在所述双轨道卡槽的右侧,若干所述标准伞面并排卡设在所述双轨道卡槽的中部,且所述标准伞面设置在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和右斜向防雨伞面之间;其中,
7.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右斜向防雨伞面和标准伞面均由所述下部钢板剪力墙的方向向所述上部钢板剪力墙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每一相邻的两所述双轨道卡槽上的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和右斜向防雨伞面相互连接,以使得所有的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右斜向防雨伞面和标准伞面围设成梯形的伞状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双轨道卡槽包括内卡槽和外卡槽,两者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右斜向防雨伞面和标准伞面的上端部分别卡设在所述外卡槽内。
9.进一步地,所述双轨道卡槽与所述上部钢板剪力墙的侧壁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圈。
10.进一步地,所述的钢板剪力墙焊接模块化防雨装置,还包括:
11.补充伞面,若干所述补充伞面均匀的铺设在左斜向防雨伞面、右斜向防雨伞面和标准伞面的上表面上,所述补充伞面的上端与所述内卡槽相卡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与所述右斜向防雨伞面为对称设置的直角梯形结构,所述标准伞面为一矩形结构,且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右斜向防雨伞面和标准伞面的高度相等。
13.进一步地,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包括一直角梯形结构的第一防水伞布,所述第一防水伞布的上边缘设置有上部卡块,所述上部卡块与所述外卡槽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外卡槽相卡接,所述第一防水伞布的直角腰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防水伞布斜腰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槽用于与所述标准伞面相卡接,所述第一卡块用于与所述右斜向防雨伞面相卡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右斜向防雨伞面包括一直角梯形结构的第二防水伞布,所述第二防水伞布的上边缘设置有上部卡块,所述上部卡块与所述外卡槽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外卡槽相卡接,所述第二防水伞布的直角腰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防水伞布斜腰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块用于与所述标准伞面相卡接,所述第二卡槽用于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卡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伞布和第二防水伞布的下侧边缘设置有钢骨;
16.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为相同尺寸的t型结构凹槽,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为相同尺寸的t型结构凸起。
17.进一步地,所述标准伞面包括一矩形防水伞布,所述矩形防水伞布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卡块和第三卡槽,所述矩形防水伞布的上边缘设置有上部卡块,所述上部卡块用于与所述外卡槽相卡接,所述矩形防水伞布的下边缘设置有钢骨。
18.进一步地,所述补充伞面包括一矩形伞布,所述矩形伞布的上边缘设置有上部卡块,所述上部卡块与所述内卡槽相卡接,所述矩形伞布的下边缘设置有下部卡扣,所述下部卡扣用于与所述标准伞面的下边缘相卡接。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双轨道卡槽,在双轨道卡槽上卡接左斜向防雨伞面、右斜向防雨伞面和标准伞面,从而能够有效地对钢板剪力墙的拼接焊缝处进行防雨,提高防水效果。
20.本实用新型的防雨装置可用于尺寸不一的钢板剪力墙,通过制作模数化标准构件拼接形成防雨装置,不需根据构件大小进行个性化定制,应用范围广。
21.本实用新型的防雨装置可随时安装、拆除,拆卸方便,不需额外与钢板墙焊接,对主体构件无损伤。
22.本实用新型的防雨装置可二次使用,材料周转率高,收纳方便,符合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的要求。
附图说明
23.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板剪力墙焊接模块化防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左斜向防雨伞面的三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补充伞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
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8.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板剪力墙焊接模块化防雨装置,包括双轨道卡槽41和伞面4。双轨道卡槽41设置在上部钢板剪力墙1与下部钢板剪力墙2之间的拼接焊缝3的上侧,所述双轨道卡槽41设置四个,且四个所述双轨道卡槽41沿水平方向围设在所述上部钢板剪力墙1的侧壁上,相邻的两所述双轨道卡槽41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伞面4包括左斜向防雨伞面42、右斜向防雨伞面43和标准伞面44,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42卡设在所述双轨道卡槽41的左侧,所述斜向防雨伞面卡设在所述双轨道卡槽41的右侧,若干所述标准伞面44并排卡设在所述双轨道卡槽41的中部,且所述标准伞面44设置在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42和右斜向防雨伞面43之间。
29.具体而言,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42、右斜向防雨伞面43和标准伞面44均由所述下部钢板剪力墙2的方向向所述上部钢板剪力墙1的方向倾斜设置,且每一相邻的两所述双轨道卡槽41上的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42和右斜向防雨伞面43相互连接,以使得所有的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42、右斜向防雨伞面43和标准伞面44围设成梯形的伞状结构。
30.可以看出,通过设置双轨道卡槽41,在双轨道卡槽41上卡接左斜向防雨伞面42、右斜向防雨伞面43和标准伞面44,从而对钢板剪力墙的拼接焊缝3处进行防雨,从而能够有效地对钢板剪力墙的拼接焊缝3处进行防雨,提高防水效果。
31.具体而言,所述双轨道卡槽41包括内卡槽411和外卡槽412,两者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且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42、右斜向防雨伞面43和标准伞面44的上端部分别卡设在所述外卡槽412内。内卡槽411和外卡槽412并排设置,且内卡槽411和外卡槽412为t型结构的凹槽。双轨道卡槽41优选为一体式结构。
32.具体而言,双轨道卡槽41在之间在连接可在相邻的两双轨道卡槽41的连接端部设置直角连接板,而后通过螺钉相互连接在一起。
33.具体而言,上述防雨装置设置于上部钢板剪力墙1和下部钢板剪力墙2之间的拼接焊缝3上部,可与操作平台结合使用。
34.具体而言,所述双轨道卡槽41与所述上部钢板剪力墙1的侧壁相接触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圈413。
35.具体而言,双轨道卡槽41内设橡胶垫圈413,也可改设为止水带、防水胶带等,需保证雨水不会沿钢板剪力墙表面向下渗漏。双轨道卡槽41可按照实际剪力墙尺寸设置,也可以采用可伸缩卡槽的形式。需保证卡槽通过橡胶垫圈413稳定于钢板剪力墙上,不发生错动,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卡槽通过螺栓互相连接,可通过拧紧螺栓,增加卡槽和橡胶垫圈413间挤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卡槽上设置吊环与上部耳板、连接板、预埋件等通过拉杆形成有效连接。
36.具体而言,双轨道卡槽41设置于焊缝上0.5~1米处,具体高度与设置操作平台的位置有关,需保证焊接工人能够在内部施焊,同时伞面长度需能覆盖住焊缝区域,伞面需与操作平台侧面栏杆或者侧板有效连接,设置拉杆或防风绳。
37.具体而言,上述防雨装置还包括补充伞面45,若干所述补充伞面45均匀的铺设在左斜向防雨伞面42、右斜向防雨伞面43和标准伞面44的上表面上,所述补充伞面45的上端与所述内卡槽411相卡接。
38.具体而言,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42与所述右斜向防雨伞面43为对称设置的直角梯形结构,所述标准伞面44为一矩形结构,且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42、右斜向防雨伞面43和标准伞面44的高度相等。
39.具体而言,所述左斜向防雨伞面42包括一直角梯形结构的第一防水伞布,所述第一防水伞布的上边缘设置有上部卡块,所述上部卡块与所述外卡槽412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外卡槽412相卡接,所述第一防水伞布的直角腰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防水伞布斜腰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槽用于与所述标准伞面44相卡接,所述第一卡块用于与所述右斜向防雨伞面43相卡接。
40.具体而言,所述右斜向防雨伞面43包括一直角梯形结构的第二防水伞布,所述第二防水伞布的上边缘设置有上部卡块,所述上部卡块与所述外卡槽412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外卡槽412相卡接,所述第二防水伞布的直角腰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防水伞布斜腰一侧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块用于与所述标准伞面44相卡接,所述第二卡槽用于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卡接。
41.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防水伞布和第二防水伞布的下侧边缘设置有钢骨;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为相同尺寸的t型结构凹槽,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为相同尺寸的t型结构凸起。
42.具体而言,所述标准伞面44包括一矩形防水伞布,所述矩形防水伞布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卡块和第三卡槽,所述矩形防水伞布的上边缘设置有上部卡块,所述上部卡块用于与所述外卡槽412相卡接,所述矩形防水伞布的下边缘设置有钢骨。
43.结合图2所示,具体而言,左斜向防雨伞面与右斜向防雨伞面为对称设置,即,两者的结构以对称的方式进行设置,标准伞面仅与左斜向防雨伞面和右斜向防雨伞面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相同。以左斜向防雨伞面42为例,细部构造如下:
44.左斜向防雨伞面包括第一上部卡块421,使用时卡入外卡槽412内部,卡块两端设置压力弹片,当卡入卡槽后可自动弹出,限制在卡槽内部。左右两侧一端设有卡槽422一端设有卡块424,两块标准伞面拼接时左侧伞面右端卡块插入右侧伞面左端卡槽内,形成有效连接。下端设有钢骨423,用于支撑整块防水伞布425。
45.结合图3所示,具体而言,所述补充伞面包括一矩形伞布,所述矩形伞布的上边缘设置有上部卡块,所述上部卡块与所述内卡槽相卡接,所述矩形伞布的下边缘设置有下部卡扣,所述下部卡扣用于与所述标准伞面的下边缘相卡接。补充伞面45细部构造如下:补充伞面45包括第二上部卡块451、矩形结构防水伞布452和下部卡扣453。补充伞面应完全覆盖住除斜向防雨伞面、标准伞面外的空余部分。上部卡块插入内卡槽411内部,下部卡扣为夹板或翻板装置,可与左右两端标准伞面连为一体,防止雨水从侧边渗漏,或者大风将补充伞面掀起。补充伞面与两侧标准伞面重叠边长宜大于50mm,必要时可利用胶带将二者粘结在一起。
46.上述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安装双轨道卡槽,内部通过橡胶垫圈与钢板剪力墙连接,可通过增设拉杆或者增加压力增大摩擦力的形式保证双轨道卡槽的稳定性能,需保证
雨水不从连接处留下,且在一定的风力下不发生错动。安装左、右斜向防雨伞面,上部卡块插入外卡槽中,一组形成一个边角,二者通过卡槽和卡块相互连接。安装n个标准伞面,上部卡块插入外卡槽中,标准伞面与左、右斜向防雨伞面拼接,标准伞面互相拼接,最后剩余一处放不下一个标准伞面的区域。安装补充伞面,需完全覆盖剩余区域,上部卡块插入内卡槽中,通过下部卡扣与左右两侧标准伞面连接在一起,需保证补充伞面和标准伞面接合处不渗漏雨水,补充伞面也不会因为风力作用而掀开。使用完毕后先拆除补充伞面,再拆除标准伞面,最后拆除双轨道卡槽。
47.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可用于尺寸不一的钢板剪力墙,通过制作模数化标准构件拼接形成防雨装置,不需根据构件大小进行个性化定制,应用范围广。
48.上述实施例可随时安装、拆除,拆卸方便,不需额外与钢板墙焊接,对主体构件无损伤。
49.上述实施例的所有结构均可二次使用,材料周转率高,收纳方便,符合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的要求。
5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