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砌块成型机的改进型布料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67867发布日期:2022-03-23 10:0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砌块成型机的改进型布料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车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砌块成型机的改进型布料车。


背景技术:

2.砌块成型机目前广泛应用于建筑墙体材料的生产,砌块成型机是以粉煤灰、河沙、石子、石粉、粉煤灰、废陶粒渣、冶炼渣等材料添加少量水泥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砌块的机器,砌块成型机静音、静压模式,无噪音,产量高,密实度高,无需托板养护,养护周期短,用人少,对工作地面无要求,产品种类多,砌块成型机一般包括供料装置、布料装置和成型装置等几个主要部分,供料装置提供由水泥、沙子、石粉和水等原料组成的混合料,布料装置将混合料均匀分布于成型装置的模框架中,成型装置通过振动和加压的方式使混合料在模框架中振动成型。
3.现有的一些布料车,其布料车内沿布料车前进的垂直方向设置有两根以上耙齿轴,耙齿轴上均匀设置复数个耙齿,在布料车内形成耙齿网,耙齿轴在传动机构的控制下沿布料车的前进方向作水平往复运动,且耙齿的底端略高于布料车的底部,然而由于该布料车的耙齿为细条状,耙齿与物料的接触面较小,耙齿网扒料速度较慢,扒料均匀性相对一般,会影响整体的扒料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实用,可大大增加与物料的接触面积,提高整体的扒料速度,扒料更为均匀,有利于确保整体的扒料效果的一种用于砌块成型机的改进型布料车。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砌块成型机的改进型布料车,包括布料框架,布料框架内设有扒料组件,扒料组件包括多个扒料轴,多个扒料轴沿着布料框架的前进方向间隔设置并均与布料框架转动的连接,扒料轴上沿其轴向间隔固定设有若干扒料片,布料框架上设有用于带动扒料片沿布料框架的前进方向作水平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扒料组件还包括扒料杆,扒料杆设于扒料片底部并跟随扒料片对物料起到扒料作用。
6.进一步的,扒料杆的截面呈圆形、三角形、方形或圆弧形。
7.进一步的,扒料片底部设有可使扒料杆穿过的固定孔。
8.进一步的,多个扒料片均以与布料框架的前进方向呈一定夹角的方式倾斜设置,扒料轴上相邻的两个扒料片之间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使扒料轴下端形成有前扒料段和后扒料段。
9.进一步的,前扒料段和后扒料段上均分别设有扒料杆,扒料杆与扒料轴平行设置。
10.进一步的,前扒料段上的扒料杆的两端均向外延伸至前扒料段的两端处,前扒料段上的各个扒料片均与前扒料段上的扒料杆固定连接,后扒料段上的扒料杆的两端均向外
延伸至后扒料段的两端处,后扒料段上的各个扒料片均与后扒料段上的扒料杆固定连接。
11.进一步的,前扒料段上相邻的两个扒料片之间均固定设有扒料杆,后扒料段上相邻的两个扒料片之间均固定设有扒料杆。
12.进一步的,各个扒料片上均分别固定设有扒料杆,扒料片与扒料杆之间呈倒t字形设置,前扒料段上相邻的两个扒料杆相抵接,后扒料段上相邻的两个扒料杆相抵接。
13.进一步的,扒料轴上相邻的两个扒料片之间均固定设有扒料杆并使扒料杆位于前扒料段与后扒料段之间,多个扒料杆之间呈波浪状设置。
14.进一步的,扒料轴的数量为3-6个。
15.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砌块成型机的改进型布料车整体结构简单、实用,通过扒料杆的设置,可大大增加与物料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整体的扒料速度,扒料更为均匀,有利于确保整体的扒料效果;此外,由于扒料杆与多个扒料片底部均固定连接,从而可大大提高扒料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由此一来,当扒料片在扒料过程中遇到石块时不易卡住或折断损坏,大大提高了扒料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砌块成型机的改进型布料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砌块成型机的改进型布料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例一中扒料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扒料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实施例二中扒料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实施例三中扒料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实施例四中扒料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布料框架;2-扒料组件;21-扒料轴;22-扒料片;221-固定孔;23-扒料杆;241-前扒料段;242-后扒料段;3-传动机构;31-驱动电机;311-电机座;32-传动组件;321-主动带轮;322-传动皮带;323-从动带轮;33-驱动轴;331-支撑板;34-偏心盘;35-连杆组件;351-第一连杆;352-第二连杆;353-摆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砌块成型机的改进型布料车,包括布料框架1,所述布料框架1内设有扒料组件2,所述扒料组件2包括多个扒料轴21,多个所述扒料轴21沿着所述布料框架1的前进方向间隔设置并均与所述布料框架1转动的连接,所述扒料轴21上沿其轴向间隔固定设有若干扒料片22,所述布料框架1上设有用于带动所述扒料片22沿所述布料框架1的前进方向作水平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3,所述扒料组件2还包括扒料杆23,所述扒料杆23设于所述扒料片22底部并跟随所述扒料片22对物料起到扒料作用。
27.通过所述扒料杆23的设置,可大大增加与物料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整体的扒料速度,扒料更为均匀,有利于确保整体的扒料效果;此外,由于所述扒料杆23与多个所述扒
料片22底部均固定连接,从而可大大提高所述扒料组件2的整体结构强度,由此一来,当所述扒料片22在扒料过程中遇到石块时不易卡住或折断损坏,大大提高了所述扒料组件2的使用寿命。
28.优选的,所述扒料杆23的截面呈圆形、三角形、方形或圆弧形。
29.如图4所示,此外,所述扒料片22底部设有可使所述扒料杆23穿过的固定孔221,通过所述固定孔221的设置,所述扒料杆23可穿过所述固定孔221从而与所述扒料片22起到稳定连接作用。
30.如图2所示,具体的,多个所述扒料片22均以与所述布料框架1的前进方向呈一定夹角的方式倾斜设置,所述扒料轴21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扒料片22之间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使所述扒料轴21下端形成有前扒料段241和后扒料段242。
31.如图3所示,所述前扒料段241和所述后扒料段242上均分别设有所述扒料杆23,所述扒料杆23与所述扒料轴21平行设置。
32.如图3所示,所述前扒料段241上的所述扒料杆23的两端均向外延伸至所述前扒料段241的两端处,所述前扒料段241上的各个所述扒料片22均与所述前扒料段241上的所述扒料杆23固定连接,所述后扒料段242上的所述扒料杆23的两端均向外延伸至所述后扒料段242的两端处,所述后扒料段242上的各个所述扒料片22均与所述后扒料段242上的所述扒料杆23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一个所述扒料杆23与所述前扒料段241上的各个所述扒料片22进行固定连接,以及通过采用一个所述扒料杆23与所述后扒料段242上的各个所述扒料片22进行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扒料组件2的整体加工制作更为简单。
33.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扒料轴21的数量为3-6个。
34.如图1所示,此外,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传动组件32、驱动轴33、偏心盘34和连杆组件35,所述驱动电机31固定安装于电机座311上,所述电机座311固定设于所述布料框架1上,所述驱动轴33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板331上,所述支撑板331固定设于所述布料框架1上,所述驱动电机31通过所述传动组件32与所述驱动轴33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33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所述偏心盘34,所述连杆组件35为两个并分别设于所述布料框架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偏心盘34分别通过相应一侧的所述连杆组件35与多个所述扒料轴21上的相应一端传动连接。
35.如图1所示,具体的,所述传动组件32包括主动带轮321、传动皮带322和从动带轮323,所述主动带轮321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所述从动带轮323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轴33上,所述主动带轮321通过所述传动皮带322与所述从动带轮323传动连接。
36.如图1所示,具体的,所述连杆组件35包括第一连杆351、第二连杆352和摆动杆353,所述摆动杆353的数量与所述扒料轴21的数量相一致并一一对应,所述摆动杆353的下端与所述扒料轴21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杆35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5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51的一端与所述偏心盘34上的偏心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52转动连接。
37.实施例二
38.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前扒料段241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扒料片22之间均固定设有所述扒料杆23,所述后扒料段242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扒料片22之间均固定设有所述扒料杆23,通过采用此结构,在确保对物料的扒料效果的同时,当所述
扒料杆23在扒料过程中出现磨损损坏之后,可方便单独更换损坏的所述扒料杆23。
39.其它技术特征具体同实施例一。
40.实施例三
41.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各个所述扒料片22上均分别固定设有所述扒料杆23,所述扒料片22与所述扒料杆23之间呈倒t字形设置,所述前扒料段241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扒料杆23相抵接,所述后扒料段242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扒料杆23相抵接,通过采用此结构,在确保对物料的扒料效果的同时,当所述扒料杆23在扒料过程中出现磨损损坏之后,可方便单独更换损坏的所述扒料杆23。
42.其它技术特征具体同实施例一。
43.实施例四
44.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扒料轴21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扒料片22之间均固定设有所述扒料杆23并使所述扒料杆23位于所述前扒料段241与所述后扒料段242之间,多个所述扒料杆23之间呈波浪状设置,通过采用此结构,在确保对物料的扒料效果的同时,当所述扒料杆23在扒料过程中出现磨损损坏之后,可方便单独更换损坏的所述扒料杆23。
45.其它技术特征具体同实施例一。
46.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