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移动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3930发布日期:2022-03-20 01:2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移动浇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移动浇筑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bim模型搭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移动浇筑装置。


背景技术:

2.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im可视化是指:“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可视化上可以建造建筑模型来实际反映出建筑各个部位之间的配合关系,在搭建模型时,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浇筑方式来进行搭建,在混凝土浇筑设备使用中,由于模型一般都较小,一般都在室内进行搭建建筑,因此大型的浇筑设备在使用中多有不便,小型混凝土浇筑设备在浇筑过程中,通常是将输出管伸至模型的待浇筑部位进行使用,使用中,由于小型浇筑设备的体积较小,因此在输料浇筑时,容易造成底部支撑不稳而倾倒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移动浇筑装置,具备移动和支撑效果好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移动浇筑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底板的侧面开设有呈环形阵列的空槽。
5.每个所述空槽的内部均放置有移动板,每个所述空槽的内侧壁均安装有导向块,每个所述移动板的侧面均开设有导槽,且导向块延伸至导槽的内部,每个所述空槽的内顶壁均开设有通槽,每个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中部镶嵌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通过连接件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开设有呈环形阵列的导向槽,且每个固定柱的顶端分别贯穿每个通槽并延伸至导向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板底面的中部安装有伺服电机一,且伺服电机一的输出端与转盘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
6.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右侧安装有混凝土筒,所述混凝土筒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伺服电机二,且伺服电机二的输出端延伸至混凝土筒的内部,伺服电机一和伺服电机二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电压信号为零时,无自转现象,伺服电机的控制端安装有电机控制器,通过集成电路的主动工作来控制伺服电机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和松锁状态进行工作,伺服电机二的型号为sgdm-ada,伺服电机一的型号为sgdm-ada,伺服
电机为现有技术所公知的设备,所述伺服电机二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轴,所述混凝土筒的左侧面安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安装有混凝土泵,所述混凝土泵的输入端安装有抽料管,所述抽料管远离混凝土泵的一端延伸至混凝土筒的内部,所述混凝土泵的输出端安装有导料管。
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移动板的底面均铰接有万向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好的让操作人员对该装置进行移动。
9.进一步的,所述转盘的直径值小于底板的直径值,且转盘的上表面和底面分别与固定板的底面和底板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间隙。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转盘旋转时与底板或者固定板发生摩擦干涉的问题。
11.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筒上表面的右侧开设有入料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好的将混凝土注入至混凝土筒的内部。
1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表面的左侧安装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顶槽卡接在导料管的外表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好的通过支撑架对导料管进行支撑。
15.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基于bim的混凝土移动浇筑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底板和万向轮,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万向轮更省力的让操作人员推动该装置移动至需求位置,将预混的混凝土通过入料槽导入至混凝土筒的内部,通过伺服电机二的转动,带动转杆进行旋转,在旋转时带动搅拌轴进行转动,从而对混凝土筒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避免造成混凝土沉淀的问题,在浇筑时,通过混凝土泵将混凝土通过抽料管抽出,并通过导料管导出,从而导料管将混凝土输出至外置浇注管进行浇筑处理。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伺服电机一,在浇筑使用中,通过伺服电机一的顺时针旋转,带动转盘进行顺时针转动,转盘在旋转时,固定柱在导向槽内受到干涉,并在导向槽的导向下向外侧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板向外侧进行同步移动,从而增大了万向轮之间的间距,使底部的支撑面积变大,更好的避免了在混凝土浇筑时,上部的重量较大而造成侧翻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并且在浇筑完成后或者移动时,通过伺服电机一的逆时针旋转,固定柱在导向槽的导向下向该装置内侧进行移动,从而将移动板向内侧拉动,减小底部支撑大小,从而能够更灵活的进行移动,并减小闲置时的存放面积。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盘和移动板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板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筒外部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筒剖视图。
26.图中:1-底板,2-固定板,3-万向轮,4-混凝土筒,5-入料槽,6-伺服电机二,7-导料管,8-混凝土泵,9-固定套,10-支撑架,11-导向块,12-轴承,13-通槽,14-空槽,15-伺服电机一,16-转盘,17-移动板,18-导槽,19-固定柱,20-导向槽,21-抽料管,22-搅拌轴,23-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混凝土移动浇筑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底板1的侧面开设有呈环形阵列的空槽14。
29.每个空槽14的内部均放置有移动板17,每个空槽14的内侧壁均安装有导向块11,每个移动板17的侧面均开设有导槽18,且导向块11延伸至导槽18的内部,每个空槽14的内顶壁均开设有通槽13,每个移动板17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柱19,底板1上表面的中部镶嵌有轴承12,轴承12的内圈通过连接件安装有转盘16,转盘16的上表面开设有呈环形阵列的导向槽20,且每个固定柱19的顶端分别贯穿每个通槽13并延伸至导向槽20的内部,固定板2底面的中部安装有伺服电机一15,且伺服电机一15的输出端与转盘16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
30.固定板2上表面的右侧安装有混凝土筒4,混凝土筒4上表面的中部安装有伺服电机二6,且伺服电机二6的输出端延伸至混凝土筒4的内部,伺服电机一15和伺服电机二6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电压信号为零时,无自转现象,伺服电机的控制端安装有电机控制器,通过集成电路的主动工作来控制伺服电机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和松锁状态进行工作,伺服电机二6的型号为sgdm-03ada,伺服电机一15的型号为sgdm-05ada,伺服电机为现有技术所公知的设备,伺服电机二6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杆23,转杆2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轴22,混凝土筒4的左侧面安装有固定套9,固定套9的内部安装有混凝土泵8,混凝土泵8的输入端安装有抽料管21,抽料管21远离混凝土泵8的一端延伸至混凝土筒4的内部,混凝土泵8的输出端安装有导料管7。
31.每个移动板17的底面均铰接有万向轮3,更好的让操作人员对该装置进行移动。
32.转盘16的直径值小于底板1的直径值,且转盘16的上表面和底面分别与固定板2的底面和底板1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间隙,避免转盘16旋转时与底板1或者固定板2发生摩擦干涉的问题。
33.混凝土筒4上表面的右侧开设有入料槽5,更好的将混凝土注入至混凝土筒4的内部。
34.固定板2上表面的左侧安装有支撑架10,且支撑架10的顶槽卡接在导料管7的外表面,更好的通过支撑架10对导料管7进行支撑。
35.使用时,通过万向轮3更省力的让操作人员推动该装置移动至需求位置,将预混的混凝土通过入料槽5导入至混凝土筒4的内部,通过伺服电机二6的转动,带动转杆23进行旋转,在旋转时带动搅拌轴22进行转动,从而对混凝土筒4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避免造成混凝土沉淀的问题,在浇筑时,通过混凝土泵8将混凝土通过抽料管21抽出,并通过导料管7导出,从而导料管7将混凝土输出至外置浇注管进行浇筑处理,在浇筑使用中,通过伺服电机一15的顺时针旋转,带动转盘16进行顺时针转动,转盘16在旋转时,固定柱19在导向槽20内受到干涉,并在导向槽20的导向下向外侧进行移动,从而带动移动板17向外侧进行同步移动,从而增大了万向轮3之间的间距,使底部的支撑面积变大,更好的避免了在混凝土浇筑时,上部的重量较大而造成侧翻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并且在浇筑完成后或者移动时,通过伺服电机一15的逆时针旋转,固定柱19在导向槽20的导向下向该装置内侧进行移动,从而将移动板17向内侧拉动,减小底部支撑大小,从而能够更灵活的进行移动,并减小闲置时的存放面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