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滑板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63545发布日期:2022-02-26 02:4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滑板支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滑板支座。


背景技术:

2.传统抗震结构中结构周期短、刚度大,在地震发生时,地面震动产生的巨大能量传到结构上由结构自身吸收抵抗,会导致结构产生损坏甚至倒塌。采用隔震技术中的建筑滑板支座,能够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小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从而达到减少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目的,为此国家颁布了国家标准《建筑滑板支座》(gb 20688.5-2014)。但是传统的滑板支座在产生滑动后摩擦系数较小,没有阻尼,无法在不同水平地震力下大量消耗地震能量,复位效果差,不能满足对建筑结构耗能和位移控制的要求,为了克服传统的滑板支座这一缺陷,研制和开发一种具有大阻尼耗能作用,从而实现结构位移控制的滑板支座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滑板支座,具有大阻尼耗能作用,在地震作用下能有效耗散地震能量,控制结构位移,从而具有更好的减少地震作用的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滑板支座,包括上滑动轨道、下滑动轨道、滑动部件、以及设置在下滑动轨道上的阻尼器,滑动部件在上滑动轨道、下滑动轨道的轨道间滑行,上滑动轨道和下滑动轨道不平行,所述滑动部件包括上部结构、中间弹性层、下部结构且为一体,所述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分别设有截面为梯形的凹槽,凹槽的三面设有滑移面,上滑动轨道包括上底板、固定在上底板上的上轨体,上轨体的截面为梯形并与上部结构的凹槽相适配;下滑动轨道包括下底板、固定在下底板上的下轨体,下轨体的截面为梯形与并下部结构的凹槽相适配,所述上轨体、下轨体的外表面均设有滑动面。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尼器的活塞轴杆端头设有连接板,并与滑动部件一侧设置的阻尼器定位板连接,所述阻尼器的本体通过底座和托架固定在下底板上,连接板的竖向轴中心线与滑动部件侧表面竖向轴中心线重合,活塞轴杆的轴向中心线与滑动部件侧表面垂直。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面上铺设滑移面板,滑移面上覆有滑移材料。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滑移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板或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或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或其他低摩擦系数材料;所述滑移面板为不锈钢或碳素钢。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弹性层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并与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通过粘接为一体。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0.1、本滑板支座通过滑动部件与上、下滑动轨道的滑动面接触连接,使得滑动部件
在正向交叉的轨道上滑动,克服了传统滑板支座无法定点定向受力的缺陷,滑动部件滑动时推拉阻尼器活塞轴杆产生阻尼力,支座的阻尼力根据地震加速度发生变化,地震加速度越大,阻尼力越大,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耗散,有效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阻尼力可帮助结构复位,获得极优的隔震效果,克服了传统的滑板支座在产生滑动后摩擦系数小、无阻尼、不耗能的缺陷。
11.2、支座的阻尼可根据设计要求改变,在不同水平地震力下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
12.3、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结构合理、可操作性强,广泛适用于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领域。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俯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滑动轨道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3的侧视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下滑动轨道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图5的侧视图;
19.图7是本实用新型滑动部件结构示意图;
20.图8是图7的右侧视图。
21.图中: 1-1、上底板;1-2、上轨体;2、滑动部件;2-1凹槽;2-2滑移面;2-4 阻尼器定位板;2-5、上部结构;2-6、下部结构;2-7、中间弹性层;3-1、下底板;3-2、下轨体;4、阻尼器; 4-1、本体;4-2、活塞轴杆;4-3、连接板;4-4、托架;4-5、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3.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建筑滑板支座,包括上滑动轨道、下滑动轨道、滑动部件2、以及设置在下滑动轨道上的阻尼器4,滑动部件2在上滑动轨道、下滑动轨道2间滑行,上滑动轨道和下滑动轨道不平行,滑动部件2包括上部结构2-5、中间弹性层2-7、下部结构2-6且为一体,上部结构2-5和下部结构2-6分别设有截面为梯形的凹槽2-1,凹槽2-1的三面均设有滑移面2-2,上滑动轨道包括上底板1-1、固定在上底板1-1上的上轨体1-2,上轨体1-2的截面为梯形并与上部结构2-5的凹槽2-1相适配,上底板1-1和上轨体1-2之间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下滑动轨道包括下底板3-1、固定在下底板3-1上的下轨体3-2,下轨体3-2的截面为梯形并与下部结构2-6的凹槽2-1相适配,下底板3-1和下轨体3-2之间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上轨体1-2、下轨体3-2的外表面均设有滑动面,上部结构2-5梯形的凹槽2-1卡在上轨体1-2上,下部结构2-6梯形的凹槽2-1卡在下轨体3-2上,滑移面和滑动面接触,上部结构2-5上的滑移面2-2的中心线和下部结构2-6的滑移面2-2的中心线正交,上滑动轨道的轴向中心线和下滑动轨道的轴向中心线正交。
24.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阻尼器4的活塞轴杆4-2端头焊接设有连接板4-3,并与滑动部件2一侧设置的阻尼器定位板2-4通过螺栓连接,阻尼器的本体4-1通过底座4-5和托架4-4固定在与下底板3-1上,底座4-5和托架4-4通过螺栓与下底板3-1连接,连接板4-3的竖向
轴中心线与滑动部件2侧表面竖向轴中心线重合,活塞轴杆4-2的轴向中心线与滑动部件侧表面垂直,阻尼器4的主体水平向轴中心线与上滑动轨道水平向轴中心线重合,阻尼器4对滑动部件2施加的水平力随地震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其值依据隔震设计的要求确定。
25.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滑动面上铺设滑移面板,滑移面2-2上覆有滑移材料,滑移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板或改性聚四氟乙烯板或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板或其他低摩擦系数材料;所述滑移面板为不锈钢或碳素钢,采用上述材料使滑移面板承载能力高,摩擦系数小,可多次重复使用。
26.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滑动部件2包括上部结构2-5、中间弹性层2-7、下部结构2-6且为一体,中间弹性层2-7中间弹性层2-7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并与上部结构2-5、下部结构2-6通过粘接连接,进一步提高滑动部件的竖向压缩性能。
27.本实用新型上滑动轨道的轴向中心线和下滑动轨道的轴向中心线不平行,即上滑动轨道和下滑动轨道存在角度,滑动时实现各向同性。
28.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部件2与上滑动轨道、下滑动轨道的滑动面接触连接,使得滑动部件2在交叉的轨道上滑动,滑动部件2在滑动过程中,通过推动与滑动部件2连接的阻尼器4的活塞轴杆4-2,产生阻尼力,使地震动能转化为热能,减少地震动能量向建筑物上部结构的传递,有效控制结构位移,支座的阻尼可根据设计要求改变,获得更好的隔震、减震效果。
29.此外,地震作用下支座受到的拉力通过梯形的凹槽2-1槽口之间的剪切抵抗,使该滑板支座具备了抗倾覆的能力。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