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7931发布日期:2022-03-20 02:58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滴水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滴水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滴水板。


背景技术:

2.现在由于部分老小区没有安装电梯,而对于住在高层的人来说,没有电梯非常的不便,因此有部分老小区会在楼外加装电梯来增加通行的便利,而在安装电梯前,都需要安装电梯井来保证电梯可以正常使用。
3.现有电梯井在安装时,需要在外墙上安装滴水板来对雨水等进行防水,而目前的滴水板在安装过程中,一般采用打胶的方式来固定滴水板和墙面、相邻两滴水板之间的位置,但是打胶效果的好坏会随着操作者的不同而改变,并且在长时间的风吹雨淋后,打胶位置也会出现脱胶的情况,因此无法保证滴水板长久的防水效果,进而导致电梯井内部进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时无需打胶即可直接连接相邻两滴水板、安装简便、防水效果好的滴水板。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滴水板,包括本体、设于本体上的至少一弯折部,所述本体的端侧设有安装槽,所述本体另一端侧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槽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安装位的截面积;当相邻两滴水板拼接时,其中一滴水板中的安装位扣入至另一滴水板中的安装槽中。
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呈倒钩型结构,当安装位扣入至安装槽内时,所述安装槽包裹住所述安装位。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位的形状和所述安装槽的形状匹配。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位和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滴水板的同一侧边。
9.进一步的,所述弯折部形成拐角结构,且所述拐角结构呈锐角设置。
10.进一步的,所述拐角结构相对于本体倾斜向下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为倒u形槽。
12.进一步的,当设置有多个弯折部时,所述多个弯折部自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弯折部位于同一轴线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一侧设有龙骨,且所述龙骨与所述弯折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安装位与龙骨固定连接。
15.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滴水板时,通过将相邻两滴水板的其中一滴水板的安装位扣入至另一滴水板的安装槽中的方式,使得相邻两滴水板进行拼接安装时,可以通过安装位以及安装槽之间的扣合对相邻两滴水板进行限位连接,并且由于安装位扣入至安装槽内,因此安装位与安装槽连接的位置不会直接受到风吹雨淋,增加了安装位与安装槽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同时由于相邻两滴水板之间采用扣合连接的方式,因此也无需使用打胶来对滴水
板进行固定,增加了滴水板安装时的简便性;而在滴水板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滴水板上的弯折部,雨水会在弯折部的引导下向电梯井以及滴水板的外侧流动,保证电梯井以及滴水板内侧不会进水,增加了滴水板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滴水板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滴水板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滴水板安装后的正视图。
19.附图标记:1、本体;2、弯折部;3、安装槽;4、安装位;5、龙骨;21、第一弯折边;22、第二弯折边;31、安装槽的长边;41、安装位的短边。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23.如图1-3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滴水板,包括本体1、设于本体1上的至少一弯折部2,所述本体1的端侧设有安装槽3,所述本体1另一端侧设有安装位4,所述安装槽3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安装位4的截面积;当相邻两滴水板拼接时,其中一滴水板中的安装位4扣入至另一滴水板中的安装槽3中。
24.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滴水板时,通过将相邻两滴水板的其中一滴水板的安装位扣入至另一滴水板的安装槽中的方式,使得相邻两滴水板进行拼接安装时,可以通过安装位以及安装槽之间的扣合对相邻两滴水板进行限位连接,并且由于安装位扣入至安装槽内,因此安装位与安装槽连接的位置不会直接受到风吹雨淋,增加了安装位与安装槽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同时由于相邻两滴水板之间采用扣合连接的方式,因此也无需使用打胶来对滴水板进行固定,增加了滴水板安装时的简便性;而在滴水板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滴水板上的弯折部,雨水会在弯折部的引导下向电梯井以及滴水板的外侧流动,保证电梯井以及滴水板内侧不会进水,增加了滴水板的防水效果。
25.在本方案中,安装位采用压弯工艺进行制备,增加安装位的工件厚度,使得安装位扣入到安装槽内时,有效减小了安装位在安装槽内的活动空间,保证安装位以及安装槽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由于增加了安装位的工件厚度,使得安装位和安装槽连接后,可以通
过加厚的安装位来提高安装位本身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安装位与安装槽之间的连接强度。
26.优选的,所述安装槽3呈倒钩型结构,当安装位4扣入至安装槽3内时,所述安装槽3包裹住所述安装位4的外侧。
27.具体的,由于安装槽和安装位连接时,安装槽会对安装位进行包裹,使得安装位与安装槽的连接位置处于安装槽的内部,并且通过倒钩型的安装槽对连接位置进行保护,同时在安装相邻两滴水板的过程中,由于安装槽的倒钩型结构,使得位于上侧的滴水板只需向下放置,即可快速将位于下侧的滴水板上的安装位扣入至安装槽内,并通过位于下侧的滴水板对上侧的滴水板进行支撑,减少了滴水板拼接过程中的复杂程度。
28.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位4的形状和所述安装槽3的形状匹配,也就是说,若所述安装槽3为倒钩型结构时,对应的所述安装位4也为倒钩型结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倒钩型结构会增加安装位以及安装槽连接处的厚度,保证连接处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雨水在随风飘动至安装位以及安装槽连接处时,倒钩型结构可以有效的防止雨水向滴水板内侧渗入,增加防水效果。
29.在其上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位4的开口方向和所述安装槽3的开口方向相反,这样的好处在于:当所述安装位4扣入在所述安装槽3内时,所述安装位4的短边41靠近所述安装槽3的长边31设置,以保证更稳定连接的效果。
30.另外,所述安装位和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滴水板的同一侧边,进而保证多个滴水板拼接形成滴水结构,且滴水结构的倾斜面朝向一个方向设置,进而实现滴水防水的效果。
31.优选的,所述弯折部2形成拐角结构,且所述拐角结构呈锐角设置。
32.在本方案中,当设置有多个弯折部2时,所述多个弯折部2自上而下依次连接设置,具体的,所述弯折部2包括第一弯折边21以及第二弯折边22,其中第一弯折边21和所述第二弯折边22形成拐角结构,且该拐角结构小于90
°
。在本方案中,第一弯折边21相对于所述本体1的安装位4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弯折边22相对于所述本体1的安装位4倾斜向上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弯折部2的第一弯折边21和第二弯折部22依次连接。
33.另外,多个弯折部2位于同一轴线设置,以减小滴水板的占地面积。
34.具体的,所述滴水板安装完成后,各个弯折部相对于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均相同。
35.具体的,通过锐角设置的拐角结构,使得雨水滴落至滴水板外侧时,可以沿着拐角的外侧滑落,并且由于拐角呈锐角设置,因此雨水在滑落的过程中会顺着拐角朝向远离墙体的位置进行滑动,增加防水的效果。
36.优选的,所述拐角结构相对于本体1倾斜向下设置。
37.具体的,在雨水沿着拐角位置进行滑落时,由于拐角结构倾斜向下,因此雨水也会倾斜向下流动,在引导雨水向外侧排出的同时,也可以保证雨水不向滴水板内侧靠近。
38.优选的,所述安装槽3为倒u形槽。
39.具体的,在本方案中安装槽呈倒u形结构,在安装相邻两滴水板时,安装位在扣入安装槽内后,倒u形结构的两侧会对安装位进行包裹保护,使得安装位不会在安装槽内随意晃动,同时倒u形结构的上侧弧形位置则会对安装位进行限位,用于保证相邻两滴水板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
40.优选的,所述滴水板通过铝镁锰板冷弯成型。
41.具体的,通过铝镁锰板冷弯成型来制备滴水板,增加了滴水板板材平面的外刚度,保证滴水板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出现形变,提高滴水板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42.优选的,所述本体1一侧设有龙骨5,且所述龙骨5与所述弯折部2分别位于所述本体1的两侧,所述安装位4与龙骨5固定连接。
43.具体的,在安装滴水板时,将相邻两滴水板通过安装位以及安装槽进行连接固定后,将安装位与龙骨进行固定,使得各个滴水板的位置可以通过龙骨来限位,同时龙骨的位置朝向电梯一侧进行设置,此时由于龙骨与弯折部分别位于本体两侧,因此弯折部朝向远离电梯的方向进行设置,使得弯折部对外部雨水进行阻挡,而龙骨则在内侧对滴水板进行固定。
44.优选的,所述安装位4与龙骨5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在安装位与龙骨连接完成后,由于相邻两滴水板中的一个滴水板上的安装位扣入在另一个滴水板上的安装槽内,因此固定后的安装位同时也对另一个滴水板上的安装槽进行固定限位,使得滴水板的两侧通过安装槽以及安装位进行分别的固定,保证滴水板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45.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