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缝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6680发布日期:2022-07-20 00:5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缩缝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伸缩缝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经常需要在两个基体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隔,从而可以使得预留的间隔作为伸缩缝。
3.在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在伸缩缝处设置止水带的方式对伸缩缝进行防水处理。由于止水带一般浇筑在混凝土中,当止水带受损后,存在不便于维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伸缩缝连接组件,以解决伸缩缝处设置的止水带受损后不便于维修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伸缩缝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和可伸缩构件;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二基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基体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基体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可伸缩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
6.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插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插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插板插设在所述第二切割槽中。
7.可选地,所述伸缩缝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防水粘接结构和第二防水粘接结构,所述第一防水粘接结构覆盖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防水粘接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粘接;所述第二防水粘接结构覆盖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防水粘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粘接。
8.可选地,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二基体之间具有间隔空间,所述可伸缩构件的中间区域设置有伸缩变形部,所述伸缩变形部容置在所述间隔空间中。
9.可选地,所述伸缩变形部为弯折结构件。
10.可选地,所述可伸缩构件还设置有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贴合部、所述伸缩变形部、所述第二贴合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一基体的表面贴合,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二基体的表面贴合。
11.可选地,所述伸缩缝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防水粘接结构和第四防水粘接结构,所述第三防水粘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一基体之间,所述第三防水粘接结构将所述第一贴合部粘接在所述第一基体上,所述第四防水粘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第二基体之间,所述第四防水粘接结构将所述第二贴合部粘接在所述第二基体上。
12.可选地,所述伸缩缝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将所述第一贴合部连接在所述第一基体上,所述第二紧固件将所述第二贴合部连接在所述第二基体上。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基体设置有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二基体设置有第二紧固孔,所述
第一贴合部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贴合部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一穿孔中且与所述第一紧固孔连接,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在所述第二穿孔中且与所述第二紧固孔连接。
14.可选地,所述伸缩缝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五防水粘接结构和第六防水粘接结构,所述第五防水粘接结构覆盖在所述第一紧固孔的内壁上;所述第六防水粘接结构覆盖在所述第二紧固孔的内壁上。
15.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基体上开设第一凹槽,可以在第二基体上开设第二凹槽,可以将可伸缩构件一侧的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凹槽中,可以将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二凹槽中,可以利用可伸缩构件对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之间的间隔空间(伸缩缝)进行封堵,从而可以利用可伸缩构件对伸缩缝进行防水处理。这样可以利用设置的可伸缩构件取代受损的止水带,从而可以解决伸缩缝处设置的止水带受损后不便于维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伸缩缝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示出的伸缩缝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100-伸缩缝连接组件;110-第一基体;110a-间隔空间;1101-第一凹槽;1102-第一紧固孔;120-第二基体;1201-第二凹槽;1202-第二紧固孔;130-可伸缩构件;1301-第一连接部;1302-第二连接部;1303-伸缩变形部;1304-第一贴合部;1305-第二贴合部;1401-第一防水粘接结构;1402-第二防水粘接结构;1501-第三防水粘接结构;1502-第四防水粘接结构;1601-第一紧固件;1602-第二紧固件;1701-第五防水粘接结构;1702-第六防水粘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此外,尽管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技术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
24.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技术。
25.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伸缩缝连接组件。参考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伸缩缝连接组件100可包括:第一基体110、第二基体120和可伸缩构件130。第一基体110和第二基体120可间隔设置,第一基体110可设置有第一凹槽1101,第二基体120可设置有第二凹槽1201。可伸缩构件130的一侧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301,相对的另一侧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302,第一连接部1301可设置在第一凹槽1101中,第二连接部1302可设置在第二凹槽1201中。
27.以此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基体110上开设第一凹槽1101,可以在第二基体120上开设第二凹槽1201,可以将可伸缩构件130一侧的第一连接部1301设置于第一凹槽1101中,可以将第二连接部1302设置于第二凹槽1201中,可以利用可伸缩构件130对第一基体110和第二基体120之间的间隔空间(伸缩缝)进行封堵,从而可以利用可伸缩构件130对伸缩缝进行防水处理。这样可以利用设置的可伸缩构件130取代受损的止水带,从而可以解决伸缩缝处设置的止水带受损后不便于维修的问题。
2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01可为第一插板,第二连接部1302可为第二插板,第一插板可插设在第一凹槽1101中,第二插板可插设在第二凹槽1201中。
29.需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01可为第一切割槽,第二凹槽1201可为第二切割槽,这样,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切割设备在第一基体110上形成第一切割槽,可以利用切割设备在第二基体120上形成第二切割槽。从而,可以将第一插板插设在第一切割槽中,第二插板插设在第二切割槽中。这种通过利用切割设备进行开槽的方式,便于在第一基体110和第二基体120加工出切割槽,可以降低施工难度。
30.为了提升伸缩缝连接组件的防水效果,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伸缩缝连接组件100还可包括第一防水粘接结构1401和第二防水粘接结构1402。第一防水粘接结构1401可覆盖在第一凹槽1101的内壁上,且第一防水粘接结构1401可与第一连接部1301粘接;第二防水粘接结构1402可覆盖在第二凹槽1201的内壁上,且第二防水粘接结构1402可与第二连接部1302粘接。这样,可以利用第一防水粘接结构1401提升第一凹槽1101处的防水效果,可以利用第二防水粘接结构1402提升第二凹槽1201处的防水效果。
3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基体110和第二基体120之间可具有间隔空间110a,可以将间隔空间110a视为伸缩缝。为了使得可伸缩构件能够随着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之间地相对移动而顺利进行伸缩,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伸缩构件130的中间区域可设置有伸缩变形部1303,伸缩变形部1303可容置在间隔空间110a中。这样,若伸缩缝变宽时,伸缩变形部1303可以进行一定的拉伸补偿,若伸缩缝变窄时,伸缩变形部1303可以出现一定的褶皱,伸缩变形部1303出现的褶皱可以容置在间隔空间110a(伸缩缝)中。
32.可选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伸缩变形部1303可为弯折结构件。这样,便于伸缩变形部1303进行伸缩。当然,在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伸缩变形部1303还可以为其它构造。例如,伸缩变形部1303可以为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结构,这样,伸缩变形部1303可以随着伸缩缝的变化而进行弹性伸长或收缩。需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只需使得伸缩变形部1303能够进行伸缩即可,这里对伸缩变形部1303的具体构造不进行限制。
3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伸缩构件130还可设置有第一贴合部1304和第二贴合部1305。参考图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01、第一贴合部1304、伸缩变形部1303、第二贴合部1305和第二连接部1302可依次连接。第一贴合部1304可与第一基体110的表面贴合,第二贴合部1305可与第二基体120的表面贴合。
34.为了进一步提升伸缩缝连接组件的防水效果,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伸缩缝连接组件100还可包括第三防水粘接结构1501和第四防水粘接结构1502。第三防水粘接结构1501可设置于第一贴合部1304与第一基体110之间,第三防水粘接结构1501可将第一贴合部1304粘接在第一基体110上,第四防水粘接结构1502可设置于第二贴合部1305与第二基体120之间,第四防水粘接结构1502可将第二贴合部1305粘接在第二基体120上。这样,可以利用第三防水粘接结构1501提升第一基体110与第一贴合部1304之间的防水效果,可以利用第四防水粘接结构1502提升第二基体120与第二贴合部1305之间的防水效果。
35.为了提升第一基体110与第一贴合部1304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以及提升第二基体120与第二贴合部1305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伸缩缝连接组件100还可包括第一紧固件1601和第二紧固件1602。第一紧固件1601可将第一贴合部1304连接在第一基体110上,第二紧固件1602可将第二贴合部1305连接在第二基体120上。
3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基体110设置有第一紧固孔1102,第二基体120设置有第二紧固孔1202,第一贴合部1304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二贴合部1305设置有第二穿孔,第一紧固件1601穿设在第一穿孔中且与第一紧固孔1102连接,第二紧固件1602穿设在第二穿孔中且与第二紧固孔1202连接。
37.为了进一步提升伸缩缝连接组件的防水效果,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伸缩缝连接组件100还可包括第五防水粘接结构1701和第六防水粘接结构1702。第五防水粘接结构1701可覆盖在第一紧固孔1102的内壁上,第六防水粘接结构1702可覆盖在第二紧固孔1202的内壁上。这样,可以利用第五防水粘接结构1701提升第一紧固孔1102处的防水效果,可以利用第六防水粘接结构1702提升第二紧固孔1202处的防水效果。
38.需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防水粘接结构1401和第二防水粘接结构1402等防水粘接结构可以由防水胶制成。
39.以此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基体110上开设第一凹槽1101,可以在第二基体120开设第二凹槽1201,可以将可伸缩构件130一侧的第一连接部1301设置于第一凹槽1101中,可以将第二连接部1302设置于第二凹槽1201中,可以利用可伸缩构件130对第一基体110和第二基体120之间的间隔空间(伸缩缝)进行封堵,从而可以利用可伸缩构件130对伸缩缝进行防水处理。这样可以利用设置的可伸缩构件130取代受损的止水带,从而可以解决伸缩缝处设置的止水带受损后不便于维修的问题。
40.此外,为了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实施本技术提供的方案,这里还提供了与本技术提供的伸缩缝连接组件对应地施工方案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考。
41.步骤一,可以测量伸缩缝的尺寸,可以对伸缩缝进行三维建模,利用三维建模方式对伸缩缝进行模拟放样。
42.步骤二,可以制作可伸缩构件,确定可伸缩构件两侧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可用深度,进行下料。
43.步骤三:在第一基体上加工出第一凹槽,在第二基体上加工出第二凹槽,并使得第
一凹槽的深度与第一连接部的深度相匹配,使得第二凹槽的深度与第二连接部的深度相匹配。
44.步骤四:清洗伸缩缝内部的杂物,保持伸缩缝内部干净,晾干后对伸缩缝内部进行打胶处理。
45.步骤五:对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不平处进行胶面修补。
46.步骤六:安装可伸缩构件,将可伸缩构件铺设至需要安装的伸缩缝处,安装时保证可伸缩构件与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的贴合度。
47.步骤七:依据第一贴合部上设置的第一穿孔在第一基体上开设第一紧固孔,依据第二贴合部上设置的第二穿孔在第二基体上开设第二紧固孔。
48.步骤八:对应安装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以将可伸缩构件固定在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上。
49.以此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基体上开设第一凹槽,可以在第二基体开设第二凹槽,可以将可伸缩构件一侧的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凹槽中,可以将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二凹槽中,可以利用可伸缩构件对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之间的间隔空间(伸缩缝)进行封堵,从而可以利用可伸缩构件对伸缩缝进行防水处理。这样可以利用设置的可伸缩构件取代受损的止水带,从而可以解决伸缩缝处设置的止水带受损后不便于维修的问题。
5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实施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