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09727发布日期:2022-09-23 18:4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


背景技术:

2.填充墙是框架结构中常见的非结构件类型,其作用是做外维护以及分割空间。
3.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6829419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框架填充墙抗震结构,包括板土层,所述板土层上设置有基础层,所述基础层上表面设置有抗震板,抗震板上表面设置有框架柱体,框架柱体包括横向的框架梁和竖向的框架柱,所述框架梁和框架柱之间设置有填充墙,填充墙与框架柱体分离设置,在所述填充墙上周边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混凝土边框与框架主体之间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混凝土边框由设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的构造柱以及设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梁之间的压顶梁构成。在发生地震时,弹性装置对填充墙的摇晃起到了缓冲作用,在制作填充墙时,首先在填充墙表面的竖向灰缝中植入短钢筋,然后在填充墙外侧粘贴一根闭合的钢带箍,沿着填充墙水平方向布置多根钢板带,最后在填充墙表面均匀的涂覆高延性性纤维混凝土面层。
4.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地震时楼层间发生层间位移,由于填充墙本身的变形能力较小,虽然缓冲装置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但是经常在框架梁和框架柱未出现明显破坏时填充墙即已发生开裂,层间变形进一步增大时,填充墙将严重影响其周边的框架梁和框架柱的受力状态,从而存在有填充墙之间和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的减震效果不明显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填充墙之间和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的减震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
6.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包括若干个填充墙,所述沿填充墙外围设置有多个框架柱和框架梁,所述填充墙沿框架梁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设置有减震组件,相邻的两个所述填充墙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分离式的填充墙,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通过减震组件起到抗震作用,进而减少填充墙对框架柱的影响,填充墙之间通过缓冲组件起到缓冲作用,从而达到高效抗震效果。
9.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插接框、插接块和设置在插接块上的减震件,所述插接框设置在框架柱的侧壁上,所述插接块设置在填充墙的侧壁上,所述插接块插接于插接框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块和减震件沿着插接框插入,使得插接框与插接块固定并且在减震件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
11.优选的,所述减震件包括用于对填充墙减震的弹力件和压板,所述压板与框架柱
抵接,弹力件连接于插接块与压板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力件使得压板与框架柱抵接,从而能够为框架柱与填充墙之间提供缓冲力。
13.优选的,所述插接框上设置有用于对插接块在插接框内滑动进行限位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紧固垫,所述紧固垫通过螺栓安装在插接框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螺栓使得紧固垫最终与插接块与插接框端部抵接,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插接块与插接框之间的稳固性。
15.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卡接框、卡接块和缓冲层,所述卡接框设置于一个填充墙的侧壁上,所述卡接块设置于相邻的另一个填充墙的侧壁上,所述卡接块卡接于卡接框内,所述缓冲层设置在卡接框与卡接块之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两填充墙之间的安装时,将卡接块沿着卡接框卡入,再将缓冲层安装进卡接框内,使得卡接框与卡接块固定并且在缓冲层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17.优选的,所述卡接框外壁两侧沿卡接框长度方向设置有稳固钢筋。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固钢筋的设置能够使卡接框更加结实,避免在地震中造成卡接框的损毁。
19.优选的,所述填充墙与框架梁之间设置有连接钢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填充墙与框架梁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21.优选的,所述框架柱与框架梁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加固框架柱与框架梁的角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升框架柱与框架梁之间的稳固性。
23.优选的,两个所述框架梁之间设置有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两端贯穿填充墙分别与两个框架梁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强填充墙与框架梁之间的稳定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在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设置减震组件,能够有效起到减震效果。
27.2、通过在填充墙之间设置缓冲组件,能够在填充墙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且能够分散填充墙之间的受力。
28.3、通过在框架梁与填充墙之间设置加强钢筋,有效提升填充墙与框架梁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31.图3是本技术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的减震组件的爆炸图。
32.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33.图5是本技术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35.附图标记:1、填充墙;2、框架柱;3、框架梁;4、减震组件;5、缓冲组件;6、插接框;7、插接块;8、减震件;9、弹力件;10、压板;11、紧固件;12、螺栓;13、紧固垫;14、卡接框;15、卡
接块;16、缓冲层;17、稳固钢筋;18、连接钢筋;19、角钢;20、加强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6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参照图1,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包括框架柱2、框架梁3以及框架柱2与框架梁3包围的若干填充墙1,填充墙1起围护和分割作用,框架柱2和框架梁3起支撑承重作用。
38.如图2和图3所示,填充墙1与框架柱2之间均匀设置有减震组件4,减震组件4包括插接框6、插接块7和减震件8,插接框6由两块沿填充墙1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且横截面呈“l”型的板构成,且沿长度方向短边一侧与框架柱2固定,插接块7沿填充墙1的高度方向上设置且横截面呈“t”型,插接块7沿长度方向短边一侧与填充墙1固定,插接块7沿长度方向长边一侧滑动连接在插接框6内,从而填充墙1与框架柱2之间通过插接框6和插接块7相对固定。减震件8安装在插接块7沿长度方向长边一侧,减震件8包括弹力件9和压板10,弹力件9可以设置为减震弹簧,弹力件9一端与插接块7沿长度方向长边一侧焊接固定,弹力件9另一端与压板10靠近插接块7一侧焊接固定,压板10通过弹力件9的弹力与框架柱2侧壁抵接,插接块7可以带动减震件8滑入插接框6内,使得插接框6和插接块7实现固定并且在减震件8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为了减少插接块7从插接框6内脱落现象的发生,插接框6的上表面安装有紧固件11,紧固件11包括紧固垫13和穿插在紧固垫13上的螺栓12,螺栓12与插接框6螺纹连接,顺时针拧动螺栓12可把紧固垫13固定在插接框6的上表面,从而紧固垫13可把插接块7限制在插接框6内。
39.当房体出现震动时,填充墙1可能会受到震动的影响,为了解决该问题,如图1和图4所示,填充墙1之间设置有缓冲组件5,缓冲组件5包括卡接框14、卡接于卡接框14内且横截面呈“t”字形的卡接块15以及填充于卡接框14内的缓冲层16,卡接框14横截面呈“口”字型,在进行两堵填充墙1之间的安装时,将卡接块15插入卡接框14内,再将缓冲层16安装进卡接框14内,缓冲层16可以设置为橡胶层,使得卡接框14与卡接块15实现固定并且在缓冲层16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卡接框14外壁两侧沿卡接框14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稳固钢筋17,能够使得卡接框14更加结实,避免在地震中造成卡接框14的损毁。
40.如图5所示,填充墙1朝向框架梁3的一侧延伸有连接钢筋18,连接钢筋18一端与填充墙1固定连接,连接钢筋18另一端与框架梁3固定连接,且连接钢筋18的钢筋之间两两呈x型交叉设置,从而使得填充墙1与框架梁3的连接更加稳定。为了进一步提升填充墙1的稳固性,在填充墙1顶部的框架梁3和填充墙1底部的框架梁3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加强钢筋20,加强钢筋20一端与填充墙3顶部的框架梁3固定连接,加强钢筋20另一端竖直贯穿填充墙1与填充墙1底部的框架梁3固定连接。
41.在发生震动时,起支撑承重作用的框架柱2和框架梁3尤为重要,因此,如图5和图6所示,在框架柱2和框架梁3的连接处设置有呈l型的角钢19,角钢19的一条长边通过紧固螺栓与框架柱2靠近填充墙1一侧贴合固定,角钢19的另一条长边通过紧固螺栓与框架梁3靠近填充墙1一侧贴合固定, 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框架柱2和框架梁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4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采用的是分离式的填充墙1,填充墙1与框
架柱2之间通过减震组件4实现减震效果,填充墙1之间通过缓冲组件5起到缓冲作用,由连接钢筋18与加强钢筋20配合提升填充墙1与框架梁3之间的稳固效果,从而达到高效抗震且连接结构强度高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