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活动夹具组件和屋面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6310发布日期:2022-04-23 18:5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活动夹具组件和屋面板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活动夹具组件和屋面板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一种大型建筑的屋面结构包括连续设置的多块屋面板,屋面板的两侧边缘具有上翘肋边,相邻的屋面板的上翘肋边相互连接构成板肋且两个直立锁边依次扣在支架系统的t码上,夹具夹固板肋和t码,从而将多块屋面板固定到支架系统上。另外,设置横梁连接在相邻的两个夹具上,横梁的底部设置压具,压具从上方限制屋面板,从而防止风掀屋面板。
3.夹具包括位于两侧的两块夹片,其中一块夹片的顶部设有带卡槽的连接座,该连接座用于与横梁固定连接,两块夹片通过螺栓锁紧,且两块夹片的下部之间具有间隔而形成用于夹持板肋的板肋夹持位。
4.现有的该种屋面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夹具对板肋施加了过量荷载而保持锁紧的状态,该设置虽然有利于应对极端天气,但在日常风力较小时也保持对板肋锁紧,抑制了屋面板应对温度时所需的伸缩和滑动形变,还会导致板肋永久形变甚至永久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在非极端天气有效保持屋面板形变能力且避免对板肋长期施与过大荷载的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活动夹具组件和屋面板组件。
6.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提供的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件,两个夹持部件之间形成板肋夹持位;夹持部件上设有转接部,夹持部件在转接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夹持部和联动部;两个夹持部件的转接部之间转动连接于轴心处,两个夹持部相对且板肋夹持位形成于两个夹持部之间;两个联动部相对且二者之间形成活动件容纳位,联动部具有朝向活动件容纳位的第一配合面;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可从第一状态变换至第二状态;当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处于第一状态,在轴心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上,两个第一配合面之间的距离沿背离轴心的方向逐渐减小;当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从第一状态变换至第二状态,两个夹持部件相对转动,两个联动部往背离彼此的方向运动而两个夹持部往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
7.由上述方案可见,位于两个联动部之间的活动件容纳位用于放入活动件,活动件用于与背景技术记载的横梁作固定连接。当风力越大,风力作用下以及形变的屋面板对压具的推动下使横梁上升,此时活动件沿背离轴心的方向移动并与配合面抵接而迫使夹具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因而两个夹持部往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而加强对板肋的夹持。因此,在风力较小或无风时,活动件未限制联动部,夹持部处于活动状态,屋面板处于松弛状态,因而具有足够的活动自由度应对温度以及其他外部条件影响下的自身形变,且避免
长期受到过大荷载而造成永久形变甚至永久破坏;而在极端天气下活动夹具又能变化至紧固状态以对板肋进行锁紧。
8.进一步的方案是,联动部包括外扩延伸段和内收延伸段,外扩延伸段的一端与转接部连接,内收延伸段从外扩延伸段的另一端弯折伸出;在轴心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上,两个外扩延伸段之间的距离沿背离轴心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一配合面位于内收延伸段上。
9.由上可见,此设置使形成的活动件容纳位空间更大,可容纳更大的强度更高的活动件;另外,外扩延伸段的设置下,活动件的直线运动还能引起夹持部产生更大幅度的摆动,因而对板肋的紧固效果更好。
10.进一步的方案是,板肋夹持位包括靠近轴心的卷边容纳空间和远离轴心的直边容纳空间;在轴心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上,两个夹持部之间于卷边容纳空间处的距离大于两个夹持部之间于直边容纳空间处的间距。
11.由上可见,直边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屋面板肋板上的上翘直边部分,卷边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屋面板肋边上的卷曲顶部,此设置使板肋夹持位与板肋更匹配,且更有效防止松脱。
12.进一步的方案是,活动件容纳位沿轴心的延伸方向贯通。
13.由上可见,由于活动件容纳位在背离轴心一侧的开口较小,此设置利于活动件的安装。
14.进一步的方案是,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还包括抵接部,抵接部弯折地连接在联动部上远离轴心的一端,抵接部具有背对轴心的抵接面。
15.由上可见,抵接部用于与横梁抵接,此设置能增大两个夹持部件的抵接面之间的距离,因而使横梁更稳定地被支撑在夹具上。
16.进一步的方案是,两个转接部上均设有轴孔座,轴孔座上设有轴孔;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还包括转轴,转轴穿过两个转接部上的轴孔。
17.由上可见,此设置有效实现两个夹持部件之间的转动连接。
18.进一步的方案是,联动部的表面上设有风级刻度符号,至少两个风级刻度符号沿背离轴心的方向依次设置。
19.由上可见,此设置下,工作人员可通过活动件的当前位置与最接近的一个风级刻度符号以判断当前的风级。
20.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提供的活动夹具组件,包括活动件和如上述的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活动件设置在活动件容纳位中,活动件的相对两侧各设有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与第一配合面配合;当活动件沿背离轴心的方向移动,活动件可迫使处于第一状态的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变换至第二状态。
21.由上可见,在风力较小或无风时,活动件未限制联动部,夹持部处于活动状态,屋面板处于松弛状态,因而具有足够的活动自由度应对温度以及其他外部条件影响下的自身形变,且避免长期受到过大荷载而造成永久形变甚至永久破坏;而在极端天气下活动夹具又能变化至紧固状态以对板肋进行锁紧。
22.进一步的方案是,在轴心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上,活动件的宽度沿背离轴心的方向逐渐减小。
23.由上可见,此设置更利于使活动件的直线移动转化为夹持部件的转动,联动效果
更好。
24.本实用新型第三目的提供的屋面板组件包括屋面板组、活动夹具组件、横梁和压具,屋面板组包括至少两块屋面板,屋面板的边缘具有上翘肋边,两个屋面板的上翘肋边相互配合构成板肋;活动夹具组件采用上述的活动夹具组件,板肋位于板肋夹持位中;活动件和压具均连接在横梁上,压具从上方限制屋面板。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屋面板组件实施例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屋面板组件实施例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屋面板组件实施例中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的结构分解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屋面板组件实施例中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屋面板组件实施例中活动件、垫块和锁紧螺母的结构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屋面板组件实施例中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组件处于第一状态的装配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屋面板组件实施例中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组件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参见图1和图2,屋面板组件包括屋面板组、活动夹具组件、横梁4和压具5,屋面板组包括多块屋面板1,屋面板1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具有第一上翘肋边11和第二上翘肋边12,多块屋面板1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屋面板1之间,第一块屋面板1的第二上翘肋边12与第二块屋面板1的第一上翘肋边11相互连接而构成板肋10。两个活动夹具组件和两个压具5均固定设置在横梁4的下侧,且两个压具5位于两个活动夹具组件之间,活动夹具组件用于夹持在板肋10上以实现横梁4与屋面板组之间的连接,压具5位于屋面板1的上方以限制屋面板1的形变。其中第一上翘肋边11和第二上翘肋边12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翘肋边。
33.结合图6,进一步地,第一上翘肋边11包括从屋面板主体向上弯折伸出的第一上翘直边部111和连接在第一上翘直边部111上端的第一卷曲顶部112,第二上翘肋边12包括从屋面板主体向上弯折伸出的第二上翘直边部121和连接在第二上翘直边部121上端的第一卷曲顶部122。在进行屋面板1的固定时,先将一个屋面板1的第二卷曲顶部122搭扣在支架系统的t码(图中未示出),另一个屋面板1的第一卷曲顶部112再搭扣在第二卷曲顶部122上。由于卷曲顶部的圆弧设计,板肋10具有增大尺寸的顶部。
34.活动夹具组件包括如图3和图4所示的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2以及如图5所示的活动件3。参见3和图4,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夹持部件21以及一根转轴29。夹持部件21包括转接部22、夹持部23、联动部24和抵接部25。
35.转接部22用于与另一个夹持部件21上的转接部22转动连接,转接部22上均设有多个轴孔座221,轴孔座221上设有沿轴心20贯穿的轴孔220,多个轴孔座221沿轴心20的延伸方向有间隔地依次设置,且相邻的两个轴孔座221之间形成能容纳另一个转接部22上的轴孔座221的凹位222。两个夹持部件21结合时,两个转接部22上的多个轴孔座221交错设置并
位于另一个转接部22的凹位222中,多个轴孔座221的轴孔220之间同心,转轴29穿过多个轴孔220。
36.夹持部23和联动部24分别位于转接部22的相对两侧,且夹持部23和联动部24沿背对彼此的方向从转接部22伸出。而抵接部25弯折地连接在联动部24上远离转接部轴心20的一端上,抵接部25具有背对轴心20的抵接面251。
37.当两个夹持部件21连接后,两个夹持部23之间具有距离而形成板肋夹持位230,两个联动部24之间具有距离而形成活动件容纳位240,板肋夹持位230和活动件容纳位240均沿轴心20的延伸方向贯通,
38.进一步地,由于板肋10具有增大尺寸的顶部,为与板肋10配合,对应地,板肋夹持位230包括靠近轴心20的卷边容纳空间2310和远离轴心20的直边容纳空间2320;在轴心20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上(如图4所示),两个夹持部23之间于卷边容纳空间2310处的距离大于两个夹持部23之间于直边容纳空间2320处的间距,再进一步地,夹持部23包括靠近轴心20的弧线延伸段231和远离轴心20的直线延伸段232,弧线延伸段231位于卷边容纳空间2310的一侧,弧线延伸段231的内侧朝向卷边容纳空间2310的内凹弧面且该内凹弧面背对卷边容纳空间2310凹陷,直线延伸段232位于直边容纳空间2320的一侧,直线延伸段232的内侧包括朝向直边容纳空间2320的平面。
39.两个联动部24的远离转接部22的延伸末端之间形成开口240a,对于联动部24及其上特征而言,图4中所示的x轴正向为本实用新型所指的背离轴心20的方向,x轴正向为从轴心20处背离轴心指向开口240a的方向。如图4所示,联动部24包括外扩延伸段241和内收延伸段242,外扩延伸段241的一端与转接部22连接,内收延伸段242从外扩延伸段241的另一端弯折伸出。
40.在图4所示的第一状态下,在轴心20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上,两个外扩延伸段241之间的距离沿背离轴心20的方向逐渐增大,两个内收延伸段242之间的距离沿背离轴心20的方向(x轴正向)逐渐减小。内收延伸段242的内侧具有朝向活动件容纳位240的第一配合面243,同样地,在轴心20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上,两个第一配合面243之间的距离沿背离轴心20的方向逐渐减小。本实施例的第一配合面243为平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面可以是内凹弧面或外凸弧面。
41.另外,内收延伸段242的于轴心20的延伸方向的端部表面上设有风级刻度符号249,三个风级刻度符号249沿背离轴心20的方向依次设置。
42.参见图1、图2和图5,活动件3包括一个截面轮廓大致呈梯形的主体以及固定设置在主体顶部的螺杆39,横梁4上设置有多个沿高度方向贯穿的长形的通孔40,螺杆39自下往上穿过通孔40后套装垫块41并通过锁紧螺母42锁紧,从而实现活动件3与横梁4之间的固定。
43.活动件3主体的宽度两侧各设置有第二配合面301,第二配合面301的延伸方向倾斜于活动件3主体的高度方向而使两个第二配合面301之间的距离沿活动件3主体的高度方向逐渐减小,在轴心20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上,活动件3的宽度沿背离轴心20的方向逐渐减小。另外,为减轻重量,活动将3主体设置为中空。
44.再结合图4至图6,活动件容纳位240用于容纳活动件3,当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2已经夹持在板肋10以后,容纳活动件3沿轴心20的轴向插入贯通的活动件容纳位240,此时
第一配合面243与第二配合面301相对。
45.结合图2、图6和图7,图2和图6中所示的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2处于第一状态,图7中所示的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2处于第二状态。当风力越大,风力作用下以及风力下形变的屋面板1对压具5的推动下使横梁4上升,与横梁4固定连接的活动件3也随之向上移动。而由于处于第一状态的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2的两个第一配合面243相互倾斜且两个第二配合面301也相互倾斜,当活动件3上升时,第一配合面243与第二配合面301抵接而迫使联动部24产生外摆,即两个联动部24往背离彼此的方向运动,且同时两个夹持部23往靠近彼此的方向运动而加强对板肋10的夹持。
46.因此,在风力较小或无风时,活动件3未限制联动部24,夹持部23处于活动状态,屋面板1处于松弛状态而具有足够的活动自由度应对温度以及其他外部条件影响下的自身形变,且避免长期受到过大荷载而造成永久形变甚至永久破坏;而在极端天气下活动夹具又能变化至紧固状态以对板肋10进行锁紧。
47.另外,比对图5和图6,当活动件3处于不同位置,活动件3与不同的风级刻度符合249匹配,因而工作人员可通过活动件3的当前位置与最接近的一个风级刻度符号249以判断当前的风级。
48.另外,如图6所示,即使屋面板防风掀活动夹具2处于第二状态,在轴心20的延伸方向的投影上,两个第一配合面243之间的距离沿背离轴心20的方向逐渐减小。此设置防止活动件3从活动件容纳位240中脱出而造成事故。
49.另外,如图2和图5所示,当风力较小或无风时,横梁4被承托在抵接面251之上。
50.在其他实施例中,在背离轴心的方向上,活动件各处宽度均匀。由于第一配合面的倾斜设置已有导向作用,即使活动件不设置倾斜的第二配合面,上升的活动件也能迫使夹持部件摆动。
51.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