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坡式牧民饲养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5819发布日期:2022-04-06 21:09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坡式牧民饲养帐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饲养帐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坡式牧民饲养帐篷。


背景技术:

2.在西藏地区草原上,牧民饲养帐篷是草原上牧民们主要饲养牲畜的形式。现有的牧民饲养帐篷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打地钉,改变了草原原有的地形、地貌;2、帐篷体积变大,导致结构不够稳定;3、无法满足不同坡度范围的帐篷搭建;4、没有设置防护圈,牲畜容易破坏帐篷布。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牧民饲养帐篷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坡式牧民饲养帐篷。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坡式牧民饲养帐篷,包括:帐篷支架,设置在所述帐篷支架上的篷布,以及设置在所述帐篷支架内部的防护圈,其特征在于,
6.所述帐篷支架包括第一框架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体两侧的第二框架体;
7.所述第一框架体包括对称设置的若干第一立柱,设置在每对所述第一立柱底部的人字架,相邻所述人字架通过顶杆和边柱横杆连接;同一侧相邻所述第一立柱底部通过第一边柱横杆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框架体两端的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纵杆连接;
8.所述第二框架体包括第二立柱和斜杆;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立柱,且所述斜杆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同一侧相邻所述斜杆之间通过连接杆和第二边柱横杆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框架体两端的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通过支撑杆连接;
9.所述防护圈有若干行内挡板合围形成的方形空间,所述防护圈与所述第一框架体和所述第二框架体之间的距离为300mm~500mm。
10.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体一端还对称设置有门杆,所述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人字架和纵杆;相邻所述门杆之间通过固定杆连接。
11.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相邻行所述内挡板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0mm。
12.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底部均设置有调节架,所述调节架包括钢板,设置在所述钢板表面的地桩,以及焊接在所述地桩两侧的横向连接板;所述钢板直接与地面接触。
13.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地桩为凹形结构,且所述地桩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均设置有不同高度的安装孔;每个所述第一立柱或所述第二立柱与对应高度所述安装孔上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螺栓贯穿所述安装孔和所述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
14.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连接板中设置有插入槽,所述第一边柱
横杆或所述第二边柱横杆嵌入所述插入槽中,并与所述横向连接板的侧面螺栓连接。
15.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斜杆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形成有60
°
~90
°
的夹角。
16.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体和第一框架体均为空心方管搭建形成。
17.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篷布包括铺设在所述帐篷支架表面的顶篷和下围,相邻所述第二立柱对应设置有所述下围,每个所述下围能够单独卷起或下摆。
18.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篷和所述下围反面做防水、涂层。
19.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牧民饲养帐篷,该牧民饲养帐篷采用双坡式结构搭建,第一框架体采用人字形稳定结构,提高帐篷承载力和刚度,第二框架体通过斜杆搭接第一框架体,在扩大帐篷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帐篷的结构稳定性,也保证了帐篷支架的抗风性能,且帐篷支架的抗风力达到10级以上。
21.(2)本实用新型在帐篷的内部设置有防护圈,减少牲畜将头伸出防护圈外的可能;并且该防护圈与帐篷布之间设置有一定间隙,进一步减小牲畜对帐篷布的破坏,提高帐篷使用寿命。
22.(3)本实用新型的篷布采用21s/3股白色帆布,反面做防水、涂层,面料静水压kpa≥5gb/t 4744,耐光色牢度≥4级gb/t 8427,本实用新型中顶篷和下围可独立使用,白天或夏季可只用顶篷,晚间或冬天可使用下围,而每片下围的围布均可掀起做门帘使用,提高了帐篷的实用性。
23.(4)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均设置有调节架,调节架底部的钢板能够与草地接触,解决了在草原地区无法打地钉以稳固帐篷支架的问题,满足了草原对环境环保的要求,减少了生态的破坏。通过调节不同立柱的高度,可以使得帐篷支架能够在坡度<3%情况下搭建,使得本实用新型中帐篷支架适用于草原不同地形和地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帐篷支架的通用性。
24.(5)本实用新型的帐篷在雪平均密度150kg/m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承载篷顶初降未融积雪厚度至少100mm;且能够经受淋雨强度为16mm/h降雨量的冲淋,5小时内不应出现滴漏。帐篷能满足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工具的限制要求;装卸搬运适应性符合gjb 1181《军用器材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通用大纲》的要求。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双坡式牧民饲养帐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帐篷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调节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双坡式牧民饲养帐篷;2、帐篷支架;3、第一框架体;31、第一立柱;32、人字架;33、顶杆;34、第一边柱横杆;35、纵杆;36、门杆;37、固定杆;4、第二框架体;41、第二立柱;42、斜杆;43、第二边柱横杆;44、支撑杆;5、调节架;51、钢板;52、地桩;53、横向连接板;54、插入槽;6、防护圈;61、内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1.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双坡式牧民饲养帐篷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牧民饲养帐篷包括:帐篷支架2,设置在帐篷支架2上的篷布,以及设置在帐篷支架2内部的防护圈6。
32.如图2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帐篷支架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本实用新型中的牧民饲养帐篷采用双坡式结构搭建,其中帐篷支架2包括第一框架体3,设置在第一框架体3两侧的第二框架体4。
34.第一框架体3包括对称设置的若干第一立柱31,设置在每对第一立柱31底部的人字架32,相邻人字架32通过顶杆33和边柱横杆连接。同一侧相邻第一立柱31底部通过第一边柱横杆34连接,位于第一框架体3两端的第一立柱31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纵杆35连接。第二框架体4包括第二立柱41和斜杆42。斜杆42与第一立柱31之间形成有60
°
~90
°
的夹角。第二立柱41的高度小于第一立柱31,且斜杆42两侧分别连接第一立柱31和第二立柱41。同一侧相邻斜杆42之间通过连接杆和第二边柱横杆43连接,位于第二框架体4两端的第二立柱41的顶部通过支撑杆44连接。
35.第一框架体3采用人字形稳定结构,提高帐篷承载力和刚度,第二框架体4通过斜杆42搭接第一框架体3,在扩大帐篷面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帐篷的结构稳定性,也保证了帐篷支架2的抗风性能,且帐篷支架2的抗风力达到10级以上。
3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框架体3和第一框架体3均为空心方管搭建形成。即,第一立柱31和第二立柱41均为40mm
×
80mm方管,第一边柱横杆34和第二边柱横杆43均为40mm
×
60mm方管,人字架32为40mm
×
40mm方管。空心方管比实心方管的质量更轻,且空心方管比实心方管抗风能力更强。本发明的帐篷支架2的重量达到1500kg,使用寿命可达5年。
37.防护圈6有若干行内挡板61合围形成的方形空间,防护圈6与第一框架体3和第二框架体4之间的距离为300mm~500mm。每个内挡板61的尺寸为160mm
×
2000mm。相邻行内挡板61之间的距离不大于200mm。本实用新型在帐篷的内部增设的防护圈6,减少牲畜将头伸出防护圈6外的可能;并且该防护圈6与帐篷布之间设置有一定间隙,进一步减小牲畜对帐篷布的破坏,提高帐篷使用寿命。
38.第一框架体3一端还对称设置有门杆36,门杆36的两端分别连接人字架32和纵杆35;相邻门杆36之间通过固定杆37连接。
39.如图3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架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每个第一立柱31和第二立柱41的底部均设置有调节架5,调节架5包括钢板51,设置在钢板51表面的地桩52,以及焊接在地桩52两侧的横向连接板53。钢板51直接与地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中地桩52的尺寸为500mm
×
16mm,钢板51的厚度为8mm。
40.地桩52为凹形结构,且地桩52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均设置有不同高度的安装孔。每个第一立柱31或第二立柱41与对应高度安装孔上的螺栓固定连接,螺栓贯穿安装孔和第一立柱31或第二立柱41。横向连接板53中设置有插入槽54,第一边柱横杆34或第二边柱横杆
43嵌入插入槽54中,并与横向连接板53的侧面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架5对第一立柱31或第二立柱41的调节幅度可达500mm。
41.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第一立柱31和第二立柱41的底部均设置有调节架5,调节架5底部的钢板51能够与草地接触,解决了在草原地区无法打地钉以稳固帐篷支架2的问题,满足了草原对环境环保的要求,减少了生态的破坏。通过调节不同立柱的高度,可以使得帐篷支架2能够在坡度<3%情况下搭建,使得本实用新型中帐篷支架2适用于草原不同地形和地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帐篷支架2的通用性。
42.篷布包括铺设在帐篷支架2表面的顶篷和下围,相邻第二立柱41对应设置有下围,每个下围能够单独卷起或下摆。顶篷和下围反面做防水、涂层。本实用新型的篷布采用21s/3股白色帆布,反面做防水、涂层,面料静水压kpa≥5gb/t4744,耐光色牢度≥4级gb/t 8427。
43.本实用新型的帐篷在雪平均密度150kg/m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承载篷顶初降未融积雪厚度至少100mm;且能够经受淋雨强度为16mm/h降雨量的冲淋,5小时内不应出现滴漏。帐篷能满足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工具的限制要求;装卸搬运适应性符合gjb 1181《军用器材包装、装卸、贮存和运输通用大纲》的要求。
4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调节架5调节第一立柱31或第二立柱41不同的高度,使得帐篷支架2能够在坡度<3%情况下搭建。本实用新型中顶篷和下围可独立使用,白天或夏季可只用顶篷,晚间或冬天可使用下围,而每片下围的围布均可掀起做门帘使用。本实用新型在帐篷的内部增设的防护圈6,减少牲畜将头伸出防护圈6外的可能;并且该防护圈6与帐篷布之间设置有一定间隙,进一步减小牲畜对帐篷布的破坏。
45.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