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9067发布日期:2022-04-06 16:37阅读:10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停车楼,尤其涉及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


背景技术:

2.停车楼分为机械式停车和坡道式停车两大类。其中,机械式停车楼主要是采用机械式自动升降的停车设备,分若干排,可以从2层到多层。驾驶员把车辆停放在钢板上,机器自动将车辆升至适当的层面,再将车辆和钢板移到层面处。取车时,工作人员将汽车降回地面,驾驶员进入车内并开走。虽然机械式停车楼有停车效率高、节省用地的优势。但有建造和维护费用高,需停车楼管理人员协助停车,驾驶员自主使用不便的缺点,目前,机械式停车在部分大型城市有一定使用,但不少机械停车楼处于空置状态。坡道式停车位汽车通过连接各楼层的坡道,以自行移动的方式到达停车位,以前进或倒车方式停车。坡道式停车主要分为:直坡道式、错车式、斜楼板式三类。坡道式停车楼有建造和维护成本低、不依赖停车楼管理员,驾驶员可自主停车的优点。缺点是每栋占地面积和每车位建筑面积较高。另有一类螺旋式停车楼,因用地不太经济,使用较少。
3.目前坡道式停车仍以其建造简单、使用便利、维护成本低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依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坡道式停车库按停车数量分为i-vi类,大致每车位建筑面积大致在33平米/辆~40平米/辆。停车数量越多,每车位建筑面积越小。50辆(含)以下的车库一般40平米/辆,50辆以上的车库一般33.3平米/辆。依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坡道数量(汽车坡道数量)是影响停车楼占地面积和每车位建筑面积的重要因素。斜错层和斜楼板式停车,更利于节省坡道。此外,停车库需至少两个人员安全疏散口(封闭楼梯),为便于使用,还须设置电梯,而楼电梯也是影响停车楼占地面积和每车位建筑面积的重要因素。
4.目前大量建设的坡道式停车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多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楼较少,钢结构使用相对较少。但随着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的推进,地上钢结构停车楼将有更广的市场前景。作为产业导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意见》,建设部也已批准发布中国标准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钢结构停车楼(坡道式)》gjbt-1436,图集号17g536。适用于直坡道式、错车式、斜楼板式的小型车地上四面开敞钢结构停车楼设计。
5.此外,现有的坡道式停车楼还存在如下技术和使用缺陷:
6.(1)每车位建筑面积最小的斜坡道式停车,则需要最大的停车楼占地面积;停车楼占地面积最小的错层式停车,每车位建筑面积又最大。目前使用最多的直坡道式停车,在停车楼占地面积、每车位建筑面积上都没有优势。
7.(2)现有停车楼,采用在主体建筑外挂楼梯电梯、或者在车库内布置楼梯电梯,如图1所示。前者增加了建筑外部轮廓,不利节约用地,后者则占用车位,增加了每车位建筑面积。都不利提升使用效率。
8.(3)虽然随停车楼占地面积增加、每车位建筑面积会减小,但过大的停车楼也存在选址困难、交通压力集中容易堵车、寻找车位不易、或者空置较多的弊端。
9.(4)现有大量停车多为地下车库,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断面大、需机械采光通风系统、不节省空间,不利节能环保;施工工期长;且不可拆卸重复使用。使用时空气质量差,耗费能源、维护成本高、功能单一不易转换。
10.(5)现有大量地下停车库,施工周期长费用高、产生的大量挖方弃土堆放困难,破坏环境,引发生了滑坡灾害。地下停车私有属性强,为尽端式使用,对改善城市生活的贡献消极。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停车楼占地面积和每车位建筑面积双低的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
1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3.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包括由钢结构组成的楼层框架和设置于所述楼层框架上的至少一层停车楼板单元,其中:所述停车楼板单元包括整体呈一周螺旋排布且平面投影呈矩形的第一斜楼板、第二斜楼板、第三斜楼板、第四斜楼板,所述第一斜楼板靠近所述楼层框架侧边布置用于双向行车,且所述第二斜楼板、第三斜楼板和第四斜楼板设置为连续的双向行车通道和位于所述双向行车通道至少一侧的停车位。
14.进一步地,所述停车楼板单元还包括均呈水平布置的第一平楼板、第二平楼板、第三平楼板和第四平楼板;
15.其中,所述第一平楼板、第二平楼板、第三平楼板和第四平楼板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斜楼板、第二斜楼板、第三斜楼板、第四斜楼板的转角处。
16.进一步地,所述停车位包括:
17.第一水平停车位,所述第一水平停车位位于所述第一平楼板的右侧位置;
18.第二坡道停车位,所述第二坡道停车位位于所述第二斜楼板的右侧位置;
19.第二水平停车位,所述第二水平停车位为两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平楼板左侧和后侧位置;
20.第三坡道停车位,所述第三坡道停车位两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斜楼板的前侧和后侧位置;
21.第三水平停车位,所述第三水平停车位为两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平楼板的右侧和后侧位置;
22.第四坡道停车位,所述第四坡道停车位位于所述第二斜楼板的左侧位置;以及
23.第四水平停车位,所述第四水平停车位位于所述第四平楼板的右侧位置。
2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停车楼板单元还包括:
25.水平度调整板,所述水平度调整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坡道停车位、第三坡道停车位和第四坡道停车位上,以调整坡道停车位为的水平停车位。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楼板构成一长方体斜面空间,其包括主坡道和设置于所述主坡道上下两端的缓冲坡道;
27.其中,所述主坡道通过其上端的所述缓冲坡道衔接第一平楼板,且所述主坡道的
坡度小于15%,两端所述缓冲坡道的坡度为所述主坡道的50%。
2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楼板的最小轴线长为15.6m,轴线宽为6m,对应爬升高度为1.75m。
2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斜楼板的一侧设置有踏步板,所述踏步板呈倾斜布置。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楼板和所述第四斜楼板均构成一长方体斜面空间,其最大坡度为5.0%。
3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斜楼板和所述第四斜楼板的最小轴线长分别为5.1m,轴线宽分别为停车位宽度5.1m+行车通道宽度6.0m=11.10m,对应爬升高度分别为0.25m。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斜楼板构成以长方体空间,其最大坡度为5.0%。
3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斜楼板的最小轴线长为15.60m,轴线宽为停车位宽度5.1m+行车通道宽度6.0m+停车位宽度5.1m=16.20m,对应爬升高度为0.75m。
34.进一步地,所述楼层框架上各层的左后侧转角处设置有电梯井道和第一封闭楼梯间,且于两第二水平停车位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电梯井道和第一封闭楼梯间的第一人行通道。
35.进一步地,所述楼层框架上各层的右后侧转角处设置有第二封闭楼梯间、卫生间或管理用房或天桥通道,且于两第三水平停车位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二封闭楼梯间、卫生间或管理用房或天桥通道的第二人行通道。
36.进一步地,所述楼层框架由钢立柱、若干横跨梁、第一坡道及缓冲坡道斜折梁、第二和第四坡道斜梁以及第三坡道斜梁组成。
37.进一步地,所述楼层框架的首层设置为商业层和连通所述第一斜楼板的进出口。
38.进一步地,每层所述停车楼板单元的最小层高为3m,停车楼占地面积低至840m2,每车位建筑面积低至30m2,最少每层设停车位28个。
39.进一步地,每层的所述第二斜楼板和所述第四斜楼板的轴线长增加n倍(n为整数),则每层所述停车楼板单元的层高增加nx0.25x2m。
40.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4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角处设置的平楼板将四边的斜楼板呈依次螺旋向上的错层结构布置,并在不能停车的转角位置布置楼电梯,达成停车楼占地面积和每车位建筑面积“双低”的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且其适用面广、建造快速、多功能、节省费用、可重复使用。形成网点式布局后、可改善城市交通、鼓励步行、绿色低碳环保;响应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意见》号召,对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完成碳达峰碳中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42.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规停车楼及其上楼电梯布置的设计原理示意图;
4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的设计原理示意图;
4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4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4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三;
4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中入口层结的构示意图;
50.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中多功能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中支撑立柱和支撑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52.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的多层结构示意图及和参照物篮球场的对比示意图;
53.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54.100-楼层框架,101-钢立柱,102-横跨梁,103-电梯井道,104-第一封闭楼梯间,105-卫生间或管理用房或天桥通道,106-第二封闭楼梯间,107-第一坡道及缓冲坡道斜折梁,108-第二和第四坡道斜梁,109-第三坡道斜梁;
55.200-停车楼板单元,210-第一斜楼板,211-踏步板,220-第一平楼板,221-第一水平停车位,230-第二斜楼板,231-第二坡道停车位,240-第二平楼板,241-第二水平停车位,242-第一人行通道,250-第三斜楼板,251-第三坡道停车位,260-第三平楼板,261-第三水平停车位,262第二人行通道,-270-第四斜楼板,271-第四坡道停车位,280-第四平楼板,281-第四水平停车位,290-水平度调整板。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57.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8.本实用新型中,停车楼占地面积-是指停车楼爬升爬升一层需要的最小占地面积。主要和坡道长度正相关。数字越小,越节地、并更容易在城市里选址。每车位建筑面积-是指停车楼占地面积/每层车位数。数字越小,停车效率越高。通常,随着停车楼占地面积越大,每车位建筑面积会变小。但会加大选址的难度。因此,理想的情况是停车楼占地面积和每车位建筑面积“双低”。本实用新型就是在综合多种策略后得到的“双低”解决方法。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11所示,提供一种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停车楼占地面积低至840平米,每车位建筑面积低至30平米,每层停车28辆,适应于目前所有规模的地上停车楼(用于i、ii类停车楼包括高层停车楼时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设施)。
60.该钢结构停车楼由钢结构组成的楼层框架100、设置于楼层框架100上的多层停车楼板单元200、转角楼电梯、通向相邻建筑的天桥组成,其整体为钢结构模块化设计,标准化程度高。停车楼板单元200由不同规格的斜坡楼板和水平转角楼板拼接安装在楼层框架100
上构成,以构成不同方向和方位的行车车道和停车位。
61.具体地,停车楼板单元200包括整体呈一周螺旋排布且平面投影呈矩形的第一斜楼板210、第二斜楼板230、第三斜楼板250、第四斜楼板270,第一斜楼板210、第二斜楼板230、第三斜楼板250、第四斜楼板270相互之间的转角处采用水平铺设的楼板衔接。
62.值得注意的是,如图5和图6所示,为最大限度降低停车楼占地面积,提高每层停车楼板单元200的空间利用率,将第一斜楼板210靠近楼层框架100侧边布置,以避免在第一斜楼板210两侧形成不能停车的转角。此外,将第二斜楼板230、第三斜楼板250和第四斜楼板270的面板空间分别设置为连续的双向行车通道和位于双向行车通道至少一侧的停车位,第二斜楼板230的入口连接第一斜楼板210,第一斜楼板210仅用于作为楼层与楼层转角的第一爬升行车通道,其侧方位不设置斜坡停车位。
63.为实现第一斜楼板210、第二斜楼板230、第三斜楼板250、第四斜楼板270之间的连续性和行车道的平滑过道,停车楼板单元200还包括均呈水平布置的第一平楼板220、第二平楼板240、第三平楼板260和第四平楼板280。所有的平楼板及用于连接第一、第二、第三和四坡道,也用双向行车及后退停车。其中,第一平楼板220、第二平楼板240、第三平楼板260和第四平楼板280分别对应设置于第一斜楼板210、第二斜楼板230、第三斜楼板250、第四斜楼板270的转角处,分别用于衔接相邻的两斜楼板,实现转角转向功能。
6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该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的停车位随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斜楼板和平楼板一侧或两侧位置,分布于不同的区域。具体地,停车位包括沿行车通道依次布置的第一水平停车位221、第二坡道停车位231,第二水平停车位241、第三坡道停车位251、第三水平停车位261、第四坡道停车位271和第四水平停车位281。具体地,各停车位采用如下方式布置:
65.第一水平停车位221位于第一平楼板220的右侧位置,第一平楼板220的左侧设置为连接的第一斜楼板210和第二斜楼板230的第一水平行车通道。
66.第二坡道停车位231位于第二斜楼板230的右侧位置,第二斜楼板230的左侧位置设置为连通第一平楼板220和第二平楼板240的第二爬升行车通道。
67.第二水平停车位241为两部分,分别位于第二平楼板240左侧和后侧位置,在两第二平楼板240的转角处形成连通第二斜楼板230和第三斜楼板250的第二水平行车通道。
68.第三坡道停车位251也分为两部分,分别位于第三斜楼板250的前侧和后侧位置;并在两第三坡道停车位251的中间沿其轴线方向形成连通第二平楼板240和第三平楼板260的第三爬升形成通道。
69.与第二水平停车位241的布置方式相同的是,第三水平停车位261也包括两部分,分别位于第三平楼板260的右侧和后侧位置;在两第二平楼板240的转角处形成连通第二斜楼板230和第三斜楼板250的第三水平行车通道。
70.与第三坡道停车位251的布置方式相同的是,在第四坡道停车位271位于第二斜楼板230的左侧位置。在第二斜楼板230的右侧位置形成连通第三平楼板260和第四平楼板280的第三爬升形成通道。
71.最后,与第一水平停车位221的布置方式相同的是,第四水平停车位281位于第四平楼板280的右侧位置,并在第四平楼板280的左侧位置形成连通第四斜楼板270和上层停车楼板单元200的第四水平行车通道。
72.作为其中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9所示,停车楼板单元200还包括水平度调整板290,水平度调整板290设置于第二坡道停车位231、第三坡道停车位251和第四坡道停车位271上,以调整坡道停车位为的水平停车位。
7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停车楼板单元200由整体呈一周螺旋排布且平面投影呈矩形的第一斜楼板210、第一平楼板220、第二斜楼板230、第二平楼板240、第三斜楼板250、第三平楼板260、第四斜楼板270和第四平楼板280组成。根据停车楼建筑标准和实际使用要求,为实现达成停车楼占地面积和每车位建筑面积双低的目的,提高斜楼板的空间利用率,各斜楼板采用如下方式布置:
74.从整体空间上来看,第一斜楼板210及其上方的行车和/或停车空间构成一长方体斜面空间,其包括主坡道和设置于主坡道上下两端的缓冲坡道。其中,主坡道通过其上端的缓冲坡道衔接第一平楼板220,主坡道通过其下端的缓冲坡道衔接下层停车楼板单元200的第四平楼板280,或首层的停车楼入口。第一斜楼板210作为层与层之间的爬升通道,为便于车辆爬升,要求主坡道的坡度大于10%小于15%,两端缓冲坡道的坡度为主坡道的50%。优选地,主坡道的坡度为15%,15%的主坡道为规范容许的最大坡度,最为经济,其两端的缓冲坡道的坡度为7.5%。且应当注意的是,第一斜楼板210的坡度较大,仅用于双向行车,不用停车。
75.从整体空间上来看,第二斜楼板230和第四斜楼板270及其上方空间均构成一长方体斜面空间,其最大坡度为5%,为达成节地,应尽量接近5%。第二斜楼板230和第四斜楼板270既设置有行车通道也设置有位于外侧的停车位,当然根据需要,可加长第二斜楼板230和第四斜楼板270的轴线长度,与两者之间的第三斜楼板250错开,以在其内侧增设相应的停车位。
76.从整体空间上来看,第三斜楼板250构成以长方体空间,其最大坡度为5%。在第三斜楼板250的前侧靠近第一斜楼板210的位置和其后侧的坡道上均设置有坡道停车位,充分利用了第三斜楼板250与第一斜楼板210之间的空间,且沿第三斜楼板250行车方向垂直布置的停车位布置方式,提供了最多数量的停车位,空间利用率最高。
77.如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作为该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地:
78.第一斜楼板210的最小轴线长为15.6m,轴线宽为6m,对应爬升高度为1.75m,可双向行车,第一坡道提供了1.75米集中爬升功能,节省了停车楼占地面积。
79.第二斜楼板230和第四斜楼板270的最小轴线长为5.1m,轴线宽为停车位宽度5.1m+行车通道宽度6.0m=11.10m,对应爬升高度为0.25m。特别地,第二斜楼板230和第四斜楼板270既用于停车,又承担了合计1.25米的爬升功能,降低了停车楼占地面积和每车位建筑面积。第二斜楼板230和第四斜楼板270分别与转角楼板及水平楼板停车相连,可双向行车及后退停车。
80.第三斜楼板250的轴线长为15.60m,轴线宽为停车位宽度5.1m+行车通道宽度6.0m+停车位宽度5.1m,对应爬升高度为0.75m。轴线长15.60m为两根7.8m跨钢梁的长度。第三斜楼板250和两侧的转角楼板相连,可双向行车及后退停车。
8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停车楼可根据需要转换使用功能。如第一斜楼板210的一侧设置有踏步板211,踏步板211可采用0.7x0.1m钢板踏步,踏步板211呈倾斜布置,便于人
行上下。又如原斜楼板停车位处如需要水平楼面,可采用大面积的水平度调整板290将各坡道停车位调整为水平楼面。如水平度调整板290可采用5.1x3x0.15m的钢板将斜楼面调整为水平楼面,形成利用电梯上顶楼、环绕坡道而下的可提供需组织单向人流使用的多功能用途,例如展览、销售、办公或排队登记、投票、接种疫苗等社区事务。
8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转角楼电梯,是包括在不能停车的转角车位外侧设置的封闭楼梯间和电梯。具体地,在楼层框架100上各层的左后侧转角处设置有电梯井道103和第一封闭楼梯间104,在楼层框架100上各层的右后侧转角处设置有第二封闭楼梯间106和卫生间或管理用房或天桥通道105,具体根据建设需要而定。通过天桥通道通向相邻的建筑,以在停车楼顶层通向周边建筑,可激活周边楼层的商业价值,减少城市道路压力,形成立体交通网络。
83.特别地,为节省空间,转角车位向远离转角方向集中,从两个转角车位的车头之间有人行通道进出楼电梯。克服常规转角楼电梯出入需占用一个标准车位的缺点。具体地,于两第二水平停车位241之间形成连通电梯井道103和第一封闭楼梯间104的第一人行通道242。于两第三水平停车位261之间形成连通天桥通道105和第二封闭楼梯间106的第二人行通道262。
8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图6和图10所示,楼层框架100由钢立柱101、若干横跨梁102、第一坡道及缓冲坡道斜折梁107、第二和第四坡道斜梁108以及第三坡道斜梁109组成的钢结构,钢结构,为h型钢立柱和工字钢梁组成,规格少,标准化高,便于加工和运输装配。已有成熟的标准图集参考中国标准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钢结构停车楼坡道式》gjbt-1436,图集号17g536,技术手段成熟。
85.具体地,楼层框架100的主体结构由钢立柱101和若干长度及规格不同的横跨梁102构成,包括但不限于7.8m的跨钢梁、6.0m跨钢梁、5.1m跨钢梁和3.3m。第一坡道及缓冲坡道斜折梁107设置在该主体结构的前侧中间靠边布置,第二和第四坡道斜梁108设置在该主体结构的两侧中间位置,第三坡道斜梁109设置在该主体结构的后侧中部位置。
86.此外,如图8所示,可将楼层框架100的首层设置为商业层和连通第一斜楼板210的进出口。具体地,停车楼首层层高设置为4.5m。通过加长15%主坡道及7.5%缓冲坡道的第一斜楼板210,直通城市道路。除车道外的其他部分,可作为社区十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服务半径500m,充分发挥首层的商业价值、便利居民。
8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每层停车楼板单元200的最小层高为3m,停车楼占地面积低至840m2,每车位建筑面积低至30m2,每层最少设停车位28个。特别地,如场地容许每层建筑面积增加,将使每车位建筑面积继续降低。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设施,可适用于i、ii类停车楼总停车数》300辆包括超过32米的高层停车楼。如需新增一个汽车疏散出口,本停车楼可增加层数至或扩大每层面积,将使每车位建筑面积继续降低。并适用于i、ii类停车楼总停车数》300辆包括超过32米的高层停车楼。
88.特别地,如需要提升停车楼层高,可将每层的第二斜楼板230和第四斜楼板270的轴线长增加n倍(n为整数),以上述原始每层第二斜楼板230和第四斜楼板270的爬升高度0.5m为准,则第二斜楼板230和第四斜楼板270的轴线长均增加n倍后每层停车楼板单元200的层高增加nx0.25x2m。如,以长宽均为5.1m的第二斜楼板230和第四斜楼板270为一跨,沿轴心长度方向每增加一跨,将提升层高0.5m。
89.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平楼板将第一斜楼板、第二斜楼板、第三斜楼板、第四斜楼板呈依次螺旋向上的错层结构布置,并在不能停车的转角位置布置楼电梯,达成停车楼占地面积和每车位建筑面积“双低”的节地高效斜楼板错层式钢结构停车楼;且其适用面广、建造快速、多功能、节省费用、可重复使用。形成网点式布局后、可改善城市交通、鼓励步行、绿色低碳环保。响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意见》号召,对促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和完成碳达峰碳中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90.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91.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92.最后: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