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网格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46610发布日期:2022-04-27 13:5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复合材料网格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复合材料网格。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房屋地下室底板找平层混凝土厚度一般≥30mm,车库找平层大多是用φ6的钢筋网200*200mm来增强抗裂。
3.商品房建设的过程中所安装地暖保温层上层找平层,采用湿式回填的地采暖的做法,在浇筑的后浇层的混凝土距离地暖管的上皮一般是 20mm到30mm。防止地面开裂对于防止地面开裂,管道上部混凝土实际的厚度非常的薄,这种很薄的混凝土是容易出现开裂的。要求在地暖管的上薄铺一层钢筋网片。
4.找平层主要承受的是抗拉、抗压荷载。现在常规的应对措施是采用钢筋网或金属丝网平铺一层或多层来对混凝土层实现抗裂的增强。由于钢丝网片容易锈蚀,且因找平层厚度一般在30-50mm,施工时不像浇筑楼板一样大规模平面作业,常需要人工通过小车转运混凝土及物料,摊铺在地面的金属网在小车和工人的碾压下容易造成金属网“沉底”或网边缘翘曲等,找平层混凝土砂浆在很短时间内就出现开裂、渗水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网格,从而提高网格对找平层的辅助支持效果,进而提高找平层性能。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网格,用于找平层的增强,包括:
7.平面网格结构;
8.第三复合材料纱片,交织设置在所述平面网格结构中,所述第三复合材料纱片呈波浪型,且波峰和波谷分别位于所述平面网格结构的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所述平面网格结构支撑于第三玄武岩纱片上。
9.可选地,所述平面网格结构包括纵横交织的第一复合材料纱片和第二复合材料纱片。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复合材料纱片、所述第二复合材料纱片和所述第三复合材料纱片的交织结构的固化前体为二维编织结构,所述二维编织结构包括交织的玄武岩纤维纱线,所述第三复合材料纱片的固化前体对应的玄武岩纤维纱线为预拉长结构。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复合材料纱片和所述第二复合材料纱片层叠设置,且分别对应所述平面网格结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12.可选地,所述第三复合材料纱片的波谷或波峰由所述平面网格结构的网眼突出至所述平面网格结构的另一侧空间。
13.可选地,所述第三复合材料纱片在所述平面网格结构的网眼之间交替穿插设置。
14.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三复合材料纱片的为整体平面结构,且直立于所述平面网格结构所处平面。
15.可选地,所述复合材料网格的整体高度为10至25毫米,所述平面网格结构的网眼的尺寸大于10毫米。
16.可选地,所述复合材料网格的平面拉伸强度大于30千牛每米,断裂伸长率小于3.5%。
17.可选地,所述平面网格结构的网眼为方形、三角形、菱形或多边形。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材料网格用于找平层增强,包括平面网格结构以及交织设置在平面网格结构中的第三复合材料纱片,第三复合材料纱片呈波浪型,且波峰和波谷分别位于所述平面网格结构的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以通过第三玄武岩纱片支撑平面网格结构,将平面网格结构支撑离于底面的混泥土,还可有效防止平面网格结构的“沉底”问题,保障平面网格结构位于填充后的找平层的中间位置,保障平面网格结构对找平层的整体结构的增强效果,且波浪型的第三复合材料纱片的自身韧性还可改善复合材料网格的边缘翘曲问题。
19.第三复合材料纱片的固化前体的玄武岩纤维纱线为预拉长结构,固化前无需要求立体性,便于与第一复合材料纱片和第二复合材料纱片一同通过二维编织机编织获得整体的固化前体,固化后第三复合材料纱片自支撑起来,整体形成三维结构,降低三维结构对三维编织的需求,为生产实践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2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21.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网格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网格的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网格的施工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网格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网格的立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27.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复合材料网格10包括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1、第二复合材料纱片12和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
28.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1和第二复合材料纱片12纵横交织形成平面网格结构。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1和第二复合材料纱片12纵横交织,形成的平面网格结构的网眼01为方形,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1和第二复合材料纱片12斜向交织,形成的平面网格结构的网眼01为菱形,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平面网格结构由三条或多条复合材料纱片构成,对应的网眼为三角形或多边形。
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1和第二复合材料纱片12层叠设置,分别对应
其交织的平面网格结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1和第二复合材料纱片12交替设置。整体固化后均可形成可靠的一体结构。
31.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交织在该平面网格结构中,第三复合材料纱片 13呈波浪型,波浪型的波峰和波谷通过平面网格结构的网眼01突出至平面网格结构的另一侧空间,使复合材料网格10整体形成三维结构,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1和第二复合材料纱片12纵横交织形成的平面网格结构支撑在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上。且在本实施例中,以图2为上下方向参考,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1和第二复合材料纱片12纵横交织形成的平面网格结构受到的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的支撑力向下,对应在施工中,下方朝上。其中,基于复合材料网格10的各复合材料纱片的整体固化工艺,上下方向的支撑效果均可保障。
32.在可选实施例中,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在平面网格结构的网眼01 中穿插设置,在不同的位置,平面网格结构受到的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 的支撑力向上或向下,无需区分复合材料网格10的上下朝向。
33.单条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整体呈平面结构,且该平面与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1和第二复合材料纱片12纵横交织形成的平面网格结构所处的平面垂直,可提高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对平面网格结构的承载效果,降低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的侧向形变风险。
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与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4平行设置,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还设置第二组,并于第二复合材料纱片12平行设置,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三复合材料纱片 13斜向设置。
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1、第二复合材料纱片12和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均为根据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或其它类型玄武岩纤维纱线)的固化成型结构,其固化前体根据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通过二维编织机(经编织机)编织形成二维编织结构,其中,对应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的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为预拉长结构,即第三复合材料纱片 13的固化前体的玄武岩纤维纱线为预拉长结构,固化后,随机上下翘曲,形成第三复合材料纱片的波浪型结构。
36.在本实施例中,平面网格结构由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1和第二复合材料纱片12构成,与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的材质相同,便于通过二维编织机一同编织,在可选实施例中,各纱片的材质不同。
37.有玄武岩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的二维编织结构浸渍高分子材料后,在其表面喷洒砂子,然后在烘箱中高温固化获得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网格10。
38.其中,高分子材料例如为增柔改性环氧或乙烯基树脂、改性pvc (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丙烯酸、改性硅树脂、硅橡胶改性丙烯酸乳液等。
39.固化获得的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整体为半刚性结构,其波纹结构在边缘位置的翘曲结构便于不同的复合材料网格10的搭接,且半刚性结构使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具有一定的韧性,在有效支撑平面网格结构的同时,还可有效避免复合材料网格10的边缘翘曲问题。
40.在一具体示例中,采用纤维直径为17微米,线密度为1200tex的玄武岩纤维无捻粗纱,织造网眼为20
×
20mm的二维编织结构,将其中一根纱片预先拉长10mm(相对网眼位置部分的尺寸,整体的拉长量根据二维编织结构的整体尺寸确认,在此不作详述),浸渍涂覆硅橡胶改性丙烯酸乳液后在其表面喷撒直径为0.5-3mm的砂子,然后将其整体置于烘箱,在170
±
5℃状态下保温固化7
±
0.5min。固化后的复合材料网格10 高度为18mm,拉伸强度为
1304mpa,整体经过饱和ca(oh)2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浸泡30天和90天后,测试其强力保留率分别为95.4%和 94.3%。
4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网格10的产品耐腐蚀性能优异,力学性能可达1200mpa以上,同时,可从产品结构上解决施工过程出现的“沉底”现象。
42.在可选实施例中,复合材料网格10的整体高度为10至25毫米(与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对应的玄武岩纤维纱线的预拉长量相关),网眼01 的尺寸大于10毫米,对应的复合材料网格的平面拉伸强度(横向和纵向) 可大于30千牛每米(kn/m),断裂伸长率可小于3.5%。
43.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网格的施工应用示意图。
44.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网格10设置在砂浆混凝土 20中,有效增强了砂浆混泥土20的性能,砂浆通过复合材料网格10的三维网眼注入,在施工中,通过复合材料网格10的第三复合材料纱片 13对平面网格结构的支撑,使平面网格结构固定在混泥土结构的中间部位,同时根据上下翘曲的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在混凝土的立体高度方向进行增强,使复合材料网格10与混凝土实现混凝土的立体结构增强处于理想状态。
45.第三复合材料纱片13对第一复合材料纱片11于第二复合材料纱片 12形成的平面网格结构的支撑,可有效避免该平面网格结构的“沉底”问题,保障该平面网格结构位于砂浆混泥土20的中间位置,保障该平面网格结构对砂浆混泥土20的整体抗裂增强效果。
46.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网格采用玄武岩纤维制作的复合材料网格可以作为地面内部的骨架,实现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混凝土在凝固时会产生一定的收缩量,利用复合材料网格来补偿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产生的收缩量。二是复合材料网格在满铺的过程中,可以把整个地面做成一个整体,可防止地面收缩过程中产生的裂缝,以整体的复合材料网格来抵消产生的收缩的应力。同时地采暖的加热管道都是塑料材质的,它是一个封闭的形状,所以它有上浮的浮力的。一般都在地暖的加热管道下部再加一层网格,以此来实现对加热管道的固定。
47.通过生产试验检测和施工验证,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网格的抗拉性能优异,采用250g/m2的复合材料网格可等强度代替φ6钢筋200*200 钢筋网片。且产品能够卷曲在直径一米的纸筒上,能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产品在工程施工中未发现复合材料网格“沉底”现象、网格边缘翘曲和网格搭接贴复性差的状况。产品经耐碱检测性能优异,施工3 个月后复查工程质量未发现裂纹、渗水等质量问题。
48.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