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8566发布日期:2022-05-11 13:3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格构柱安装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


背景技术:

2.格构柱,是深基坑工程中的内支撑柱子的结构形式,也叫钢立柱,下部是由立柱桩支承着的,作为竖向受力构件,格构柱的定位对深基坑内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栈桥板下部的格构柱,精准定位能减少后期钢斜撑施工时的难度,有较好的创新效益。传统方法仅采用人工手动调整,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格构柱的转动方向更是难以保证,常常造成后期施工难度、成本增加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格构柱安装定位精度差的技术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包括两根下横梁和两根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置于所述下横梁顶面,两根所述下横梁与两根所述上横梁包围形成方形定位框,所述下横梁上阵列开设有若干下固定孔,所述上横梁上阵列开设有若干上固定孔,用螺栓穿过所述上固定孔和所述下固定孔,并用螺母固定。
5.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此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整个定位工具横置于土地表面,方形定位框位于放置格构柱的深井上方,格构柱通过吊装穿过方形定位框并进入深井以完成格构柱的安装,方形定位框可对截面为方形的格构柱进行限制,防止格构柱在吊装的过程中转动,保证格构柱的正确安装。
7.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均为横截面呈匚形的长条槽钢。
8.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的底面阵列设置有若干分隔板,若干所述分隔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下横梁顶面的宽度,所述下横梁卡设于其中两块所述分隔板之间。
9.进一步地,还包括下接触板,所述下接触板与所述下横梁平行且所述下接触板位于所述下横梁的内侧,所述下接触板的侧面设有两根第一滑竿,所述第一滑竿滑动穿过所述下横梁的侧面,所述第一滑竿上还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抵在所述下接触板和所述下横梁之间,穿过所述下横梁的所述第一滑竿端部通过两颗螺母螺纹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下接触板为截面呈弧形的长条板,两块所述下接触板的弧形凸起面相对设置。
11.进一步地,还包括上接触板,所述上接触板与所述上横梁平行且所述上接触板位于所述上横梁的内侧,所述上接触板的侧面设有两根第二滑竿,所述第二滑竿滑动穿过所述上横梁的侧面,所述第二滑竿上还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抵在所述上接触板和所述上横梁之间,穿过所述上横梁的所述第二滑竿端部通过两颗螺母螺纹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接触板为截面呈弧形的长条板,两块所述上接触板的弧形凸起
面相对设置。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的整体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的俯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接触板的局部放大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接触板的局部放大图;
17.上述附图中:1、上横梁;11、上固定孔;12、分隔板;2、下横梁;21、下固定孔;3、方形定位框;4、下接触板;41、第一滑竿;42、第一弹簧;5、上接触板;51、第二滑竿;52、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如图1所示,包括两根下横梁2和两根上横梁1,参考图3和图4,所述上横梁1与所述下横梁2均为横截面呈匚形的长条槽钢,所述上横梁1置于所述下横梁2顶面,两根所述下横梁2与两根所述上横梁1包围形成方形定位框3,所述下横梁2上阵列开设有若干下固定孔21,所述上横梁1上阵列开设有若干上固定孔11,用螺栓穿过所述上固定孔11和所述下固定孔21,并用螺母固定,通过不同上固定孔11和下固定孔21的重合,可形成不同大小的方形定位框3,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上横梁1的底面阵列设置有若干分隔板12,若干所述分隔板12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下横梁2顶面的宽度,所述下横梁2卡设于其中两块所述分隔板12之间,此结构可保证上横梁1和下横梁2包围形成的方形定位框3呈正方形,分隔板12使上横梁1与下横梁2之间角度始终保持90
°
;使用此定位工具时,整个定位工具横置于土地表面,方形定位框3位于放置格构柱的深井上方,格构柱通过吊装穿过方形定位框3并进入深井以完成格构柱的安装,方形定位框3可对截面为方形的格构柱进行限制,防止格构柱在吊装的过程中转动,保证格构柱的正确安装。
20.更进一步的方案中,如图1和图3所示,还包括下接触板4,所述下接触板4为截面呈弧形的长条板,所述下接触板4与所述下横梁2平行且所述下接触板4位于所述下横梁2的内侧,所述下接触板4的侧面设有两根第一滑竿41,所述第一滑竿41滑动穿过所述下横梁2的侧面,所述第一滑竿41上还套设有第一弹簧42,所述第一弹簧42抵在所述下接触板4和所述下横梁2之间,穿过所述下横梁2的所述第一滑竿41端部通过两颗螺母螺纹连接,两块所述下接触板4的弧形凸起面相对设置;如图1和图4所示,还包括上接触板5,所述上接触板5为截面呈弧形的长条板,所述上接触板5与所述上横梁1平行且所述上接触板5位于所述上横梁1的内侧,所述上接触板5的侧面设有两根第二滑竿51,所述第二滑竿51滑动穿过所述上横梁1的侧面,所述第二滑竿51上还套设有第二弹簧52,所述第二弹簧52抵在所述上接触板5和所述上横梁1之间,穿过所述上横梁1的所述第二滑竿51端部通过两颗螺母螺纹连接,两块所述上接触板5的弧形凸起面相对设置,下接触板4和上接触板5均用于接触格构柱,上接触板5与下接触板4错位以保证其形成的方形定位框3呈方形,弧形的上接触板5与下接触板4辅助格构柱穿入,第一弹簧42和第二弹簧52施加弹力,使上接触板5与下接触板4紧贴格构柱,可进一步的限制格构柱的旋转,保证格构柱的安装精度。
2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下横梁(2)和两根上横梁(1),所述上横梁(1)置于所述下横梁(2)顶面,两根所述下横梁(2)与两根所述上横梁(1)包围形成方形定位框(3),所述下横梁(2)上阵列开设有若干下固定孔(21),所述上横梁(1)上阵列开设有若干上固定孔(11),用螺栓穿过所述上固定孔(11)和所述下固定孔(21),并用螺母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与所述下横梁(2)均为横截面呈匚形的长条槽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的底面阵列设置有若干分隔板(12),若干所述分隔板(12)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下横梁(2)顶面的宽度,所述下横梁(2)卡设于其中两块所述分隔板(12)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接触板(4),所述下接触板(4)与所述下横梁(2)平行且所述下接触板(4)位于所述下横梁(2)的内侧,所述下接触板(4)的侧面设有两根第一滑竿(41),所述第一滑竿(41)滑动穿过所述下横梁(2)的侧面,所述第一滑竿(41)上还套设有第一弹簧(42),所述第一弹簧(42)抵在所述下接触板(4)和所述下横梁(2)之间,穿过所述下横梁(2)的所述第一滑竿(41)端部通过两颗螺母螺纹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触板(4)为截面呈弧形的长条板,两块所述下接触板(4)的弧形凸起面相对设置。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接触板(5),所述上接触板(5)与所述上横梁(1)平行且所述上接触板(5)位于所述上横梁(1)的内侧,所述上接触板(5)的侧面设有两根第二滑竿(51),所述第二滑竿(51)滑动穿过所述上横梁(1)的侧面,所述第二滑竿(51)上还套设有第二弹簧(52),所述第二弹簧(52)抵在所述上接触板(5)和所述上横梁(1)之间,穿过所述上横梁(1)的所述第二滑竿(51)端部通过两颗螺母螺纹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触板(5)为截面呈弧形的长条板,两块所述上接触板(5)的弧形凸起面相对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尤其涉及格构柱安装辅助工具领域,包括两根下横梁和两根上横梁,所述上横梁置于所述下横梁顶面,两根所述下横梁与两根所述上横梁包围形成方形定位框,所述下横梁上阵列开设有若干下固定孔,所述上横梁上阵列开设有若干上固定孔,用螺栓穿过所述上固定孔和所述下固定孔,并用螺母固定;此格构柱安装定位工具,整个定位工具横置于土地表面,方形定位框位于放置格构柱的深井上方,格构柱通过吊装穿过方形定位框并进入深井以完成格构柱的安装,方形定位框可对截面为方形的格构柱进行限制,防止格构柱在吊装的过程中转动,保证格构柱的正确安装。装。装。


技术研发人员:符基伟 郑建军 申雨 陈鹏 田剑 韩普恩 乔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