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32757发布日期:2022-05-18 22:0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暖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地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暖结构。


背景技术:

2.为了提高住宅居住的舒适性,在装饰装修过程中人们常常安装地暖,但装修入住之后常发现地面冷热不均匀,有些地方温度较高,有些地方温度则非常低,而且能耗也比设计计算高得多,所以人们对地暖的体验和评价并不好。
3.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原建筑楼地面平整度、水平度偏差较大,偏差可高达60~70mm,导致现有技术中的地暖上方的找平层设置的厚薄差异较大,有些地方厚度不足20mm,有些地方厚度超过50mm,所以导致地面升温速度不一致,冷热不均匀的现象。尤其是用两米靠尺检查,原始地面的平整度误差超过3mm或水平总体误差超过30mm的情况下,冷热不均的现象更为明显。
4.另外,由于保温板及地暖盘管有弹性,如果地面高低不一,施工人员踩踏时常常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导致按现有技术设置在地暖上方的找平层不仅平整度达不到要求,而且还常常会发生开裂和空鼓现象。为了提高地面找平质量,常常需要进行二次找平,即地暖安装之后先进行水泥砂浆初步找平,将地暖固定之后再进行一次精找平,这不仅造成了施工周期较长,还导致了施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暖结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地暖结构,包括:找平层结构、保温层结构、反射膜层结构、地暖盘管和自流平层结构,在原始地面上依次设置所述找平层结构、所述保温层结构、所述反射膜层结构和所述自流平层结构,所述地暖盘管设置于所述自流平层结构内。
8.进一步地,上述的地暖结构,其中,所述找平层结构与所述原始地面之间设有用于增强找平层结构附着力的界面剂层结构。
9.进一步地,上述的地暖结构,其中,所述自流平层结构还连有饰面层结构。
10.进一步地,上述的地暖结构,其中,所述自流平层结构和所述饰面层结构之间设有优化层结构。
11.进一步地,上述的地暖结构,其中,所述优化层结构包括:粘接层结构或防潮层结构。
12.进一步地,上述的地暖结构,其中,所述粘接层结构采用粘结剂制成。
13.进一步地,上述的地暖结构,其中,所述防潮层结构采用珍珠棉制成。
14.进一步地,上述的地暖结构,其中,所述自流平层结构采用发泡水泥制成。
15.进一步地,上述的地暖结构,其中,所述饰面层结构采用木质板材、地砖或石材制
成。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7.本技术在铺设好电线管路的原始地面上依次设置找平层结构、保温层结构、反射膜层结构和自流平层结构,将地暖盘管设置于反射膜层结构上方且位于自流平层结构内。通过上述设置,在原始地面上设置找平层结构,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原始地面平整度、水平度偏差较大,导致地暖上方找平层结构厚薄差异大、地暖冷热不均的问题;在找平层结构上设置保温层结构,以阻断地暖盘管产生的热向下传递而导致的热量损失,再者,由于在铺设好电线管路的原始地面上设置了找平层结构,因此保温层结构不用预留电线管路位置,保温层结构之间连接紧密,保温效果更优,能耗更低;反射膜层结构将地暖盘管发出的红外线反射向上,提高地暖结构的制热效果;自流平层结构通过地暖盘管内部流动的热水实现加热,从而为室内提供热量,此外,自流平层结构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在地暖结构上方进行二次找平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9.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地暖结构应用中的示意图;
20.图中:原始地面1、界面剂层结构2、电线管路3、找平层结构4、保温层结构5、反射膜层结构6、地暖盘管7、自流平层结构8、优化层结构9及饰面层结构10。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一种地暖结构,包括:找平层结构4、保温层结构5、反射膜层结构6、地暖盘管7和自流平层结构8,在原始地面1上依次设置所述找平层结构4、所述保温层结构5、所述反射膜层结构6和所述自流平层结构8,所述地暖盘管7设置于所述自流平层结构8内。
23.在本实施例中,在铺设好电线管路3的原始地面1上依次设置找平层结构4、保温层结构5、反射膜层结构6和自流平层结构8,将地暖盘管7设置于反射膜层结构6上方且位于自流平层结构8内。通过上述设置,在原始地面1上设置找平层结构4,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原始地面1平整度、水平度偏差较大,导致地暖上方找平层厚薄差异大、地暖冷热不均的问题;在找平层结构4上设置保温层结构5,以阻断地暖盘管7产生的热向下传递而导致的热量损失,再者,由于在铺设好电线管路3的原始地面1上设置了找平层结构4,因此保温层结构5不用预留电线管路3位置,保温层结构5之间连接紧密,保温效果更优,能耗更低;反射膜层结构6将地暖盘管7发出的红外线反射向上,提高地暖结构的制热效果;自流平层结构8通过地暖盘管7内部流动的热水实现加热,从而为室内提供热量,此外,自流平层结构8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在地暖结构上方进行二次找平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24.具体地,所述电线管路3包括但不限于插座线路、电话线或网线等。
25.具体地,所述找平层结构4采用水泥砂浆材料制成,将找平层结构4设置于验收合格的所述电线管路3上,找平层结构4覆盖所述电线管路3,因为设置了找平层结构4,为保温层结构5、反射膜层结构6、地暖盘管7和自流平层结构8提供了高度一致的平面,使地暖盘管7产生的热量传导均衡,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26.具体地,所述找平层结构4与所述原始地面1之间设有用于增强找平层结构4附着力的界面剂层结构2,使原始地面1与找平层结构4连接更为紧密,从而降低空鼓现象的发生。
27.具体地,所述自流平层结构8的上方还连有饰面层结构10,该饰面层结构10起到装饰美化室内的作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8.可选地,所述饰面层结构10采用木质板材、地砖或石材制成。
29.可选地,所述木质板材包括但不限于木质地板。
30.可选地,所述地砖为人工合成的结构。
31.可选地,所述石材为初加工石材,即对自然界中的石料进行简单加工,如切割、打磨等制成的石材。
32.可选地,所述自流平层结构8和所述饰面层结构10之间设有优化层结构9,从而进一步提升地暖结构的性能。
33.可选地,所述优化层结构9包括但不限于粘接层结构或防潮层结构,当饰面层结构10选用木质地板时,如实木多层板,优化层结构9可选用防潮层结构;当饰面层结构10选用地砖或石材时,如地砖,优化层结构9可选用粘接层结构,以提升饰面层结构10的稳固性。
34.具体地,所述防潮层结构采用珍珠棉制成,珍珠棉不仅能够提供防潮作用,还因其自身松软的性质,提升用户踩踏时的舒适感。
35.具体地,所述粘接层结构采用粘结剂制成,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结构采用瓷砖专用粘结剂制成,该粘结剂厚度设置为3~5mm,可将地砖或石材稳固连接于所述自流平层结构8上。
36.具体地,所述自流平层结构8采用发泡水泥制成,发泡水泥的交联性好,与水泥砂浆相比,不易出现开裂和空鼓的现象;将自流平层结构8覆盖地暖盘管7,将自流平层结构8的厚度设置为30~50mm,因其发泡水泥流平性好,能够提供民用建筑5~100mm的地面找平效果;自流平层结构8设置完成后封闭门窗3~6小时即可站人,12小时后可进行其它施工作业,而水泥砂浆需要2~3天的保养,所以设置自流平层结构8,一方面施工耗时短,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二次找平的效果,显著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37.具体地,自流平层结构8在发泡水泥中还加入了导热助剂,优化了自流平层结构8的性质,进一步提升地暖结构的性质。
38.本技术在铺设好电线管路3的原始地面1上依次设置找平层结构4、保温层结构5、反射膜层结构6和自流平层结构8,将地暖盘管7设置于反射膜层结构6上方且位于自流平层结构8内。通过上述设置,在原始地面1上设置找平层结构4,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原始地面1平整度、水平度偏差较大,导致地暖上方找平层厚薄差异大、地暖冷热不均的问题;在找平层结构4上设置保温层结构5,以阻断地暖盘管7产生的热向下传递而导致的热量损失,再者,由于在铺设好电线管路3的原始地面1上设置了找平层结构4,因此保温层结构5不用预
留电线管路3位置,保温层结构5之间连接紧密,保温效果更优,能耗更低;反射膜层结构6将地暖盘管7发出的红外线反射向上,提高地暖结构的制热效果;自流平层结构8通过地暖盘管7内部流动的热水实现加热,从而为室内提供热量,此外,自流平层结构8能够实现现有技术中在地暖结构上方进行二次找平的效果,提高了施工效率。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