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1446发布日期:2022-05-05 20:4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的制作方法
一种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


背景技术:

2.隔断墙萌芽于美国(二战)发展于五六十年代,由于在这些国家建材商品和构件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的程度很高,所以装修的工业化发展的到目前已经很成熟。
3.隔断墙又称高隔间,高隔断,高隔墙,甚至有人叫做办公屏风,主要用于办公场所,也就是这个特点,使隔断墙区别于卫生隔断。
4.隔断墙作为墙体存在,但是又跟传统墙体所不同,隔断墙大多是可以拆散重装的,也就是说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但隔断墙作为墙体结构,跟隔断不同的是他的位置一但固定下来,大多数是不可以移动的,但是分隔的空间可以有联系,比如开一扇门。隔断墙比重轻、强度高、墙体厚薄适中、易安装、可重复利用,而且兼具隔音、防潮、防火、环保等特点。
5.现有技术中,专利号如cn201710982354.4空间租赁用阻燃隔断墙的制备方法以及cn201210384225.2一种轻质隔断墙板及其制备方法。专家认为,无论是低层建筑还是中高层建筑,墙体隔热的隐含碳排放量均排在首位,由此,为了给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作出贡献,研发能大大降低建筑物的隐含碳排放隔断墙体材料较为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来解决墙体隐含碳排放高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包括t系列混合墙、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第一固表层内侧设置在t系列混合墙一侧,第二固表层设置在t系列混合墙另一侧,第一固表层与第二固表层和t系列混合墙之间分别设置有t系列粘接层,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均为网格层。
9.进一步的,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均为增强型耐碱玻纤网格布。
10.进一步的,t系列混合墙朝向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的一侧均设置有接触层,接触层与t系列粘接层粘接。
11.进一步的,接触层为均匀分布有凸起的表层。
12.进一步的,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的网格均为三角形。
13.进一步的,t系列粘接层的厚度为2mm-4mm。
14.进一步的,t系列混合墙厚度为800mm-2000mm。
15.进一步的,t系列粘接层为t系列创新型多功能粘阻胶浆。
16.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显著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包括t系列混合墙、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分别设置在t系列混合墙的两侧,第一固表层
和第二固表层分别通过t系列粘接层粘接在t系列混合墙的两侧;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用于对t系列混合墙的两侧表面进行覆盖,防止t系列混合墙出现大面积剥落的现象发生,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均为网格层的设置可以不会影响t系列混合墙与外界进行交互,不会影响水分的挥发;t系列混合墙和t系列粘接层多采用废弃建筑资源制作,通过继承原建筑材料的隐含碳排放,进而减少新生产所带来的新的隐含碳排放,有效减少新建筑建成所带来隐含碳排放增加的问题。
18.2.第一固表层和第二股固表层均为增强型耐碱玻纤网格布的设置可以对t系列混合墙的使用寿命保驾护航,增强型耐碱玻纤网格布的强度高、粘结性好、服帖性强和对定位性极佳的特性,可以对t系列混合墙进行有效的防护,对t系列混合墙的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护。
19.3.为了增加t系列粘接层与t系列混合墙的粘接力,在t系列混合墙朝向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接触层,而接触层为均匀分布凸起的表层,通过接触层的来增加与t系列粘接层与t系列混合墙的接触面积,使t系列粘接层对接触层进行填充,来增加t系列粘接层与t系列混合墙之间的粘接力。
20.4.为了增加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的抗拉力,将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的网格均设为三角形,三角形具有优良的结构稳定性,能够增加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的抗拉力。
21.5.t系列粘接层厚度为2mm-4mm的设置可以对基础层进行覆盖,使t系列混合墙表面平整,并且t系列粘接层厚度的设置可以对第一固表层或第二固表层进行容纳或包裹,增强第一固表层、第二固表层和t系列混合墙的一体性。
22.6.t系列混合墙厚度的设置在符合常用隔断所需厚度的同时,具有保温、阻燃的优点。
23.7.t系列创新型多功能粘阻胶浆多为废弃资源回收利用,t系列粘接层为t系列创新型多功能粘阻胶浆的设置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使资源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24.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25.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27.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28.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9.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30.在附图中,1-t系列混合墙、2-第一固表层、21-第二固表层、3-t系列粘接层、4-接触层。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
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3.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5.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36.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37.实施例1
3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环保型t系列创新型轻质隔断墙体,包括t系列混合墙1、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第一固表层2内侧设置在t系列混合墙1一侧,第二固表层21设置在t系列混合墙1另一侧,第一固表层2与第二固表层21和t系列混合墙1之间分别设置有t系列粘接层3,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均为网格层。
39.具体的,t系列混合墙1由t系列粘接层3作为介质将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工业副品和城建垃圾的混合物粘合在一起,成为整体,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分别通过t系列粘接层3粘接在t系列混合墙1的两侧,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均为网格层的设置可以
防止t系列混合墙1出现大面积剥落的现象发生,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均为网格层的设置可以不会影响t系列混合墙1与外界进行交互,不会影响水分的挥发;t系列混合墙1和t系列粘接层3多采用废弃建筑资源制作,通过继承原建筑材料的隐含碳排放,进而减少新生产所带来的新的隐含碳排放,有效减少新建筑建成所带来隐含碳排放增加的问题。
40.需要说明的是,工业副品可以为粉煤灰、脱硫石膏、煤矸石、尾矿砂、废钢渣和废水渣,但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配比结合;粉煤灰、脱硫石膏、煤矸石、尾矿砂、废钢渣和废水渣均为生产产生的副品和废料,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材料采购成本,并且减少了处理生产产生的副品和废料的能耗,通过工业副品的回收利用,环保节能;城建垃圾可以为废旧砖瓦和混凝土,城建垃圾中的混凝土为拆迁后的混凝土废料;废旧砖瓦和混凝土属于城市拆迁所产生的必不可免的废弃垃圾,本技术通过对废弃垃圾的回收利用,减少企业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并且通过对城建拆迁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可以继承一部分原隐含碳排放,减少新建所产生的隐含碳排放。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的网格为正方形状。
42.实施例2
43.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均为增强型耐碱玻纤网格布。
4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t系列混合墙1朝向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的一侧均设置有接触层4,接触层4与t系列粘接层3粘接。
4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接触层4为均匀分布有凸起的表层。
46.具体的,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均为增强型耐碱玻纤网格布制成,增强型耐碱玻纤网格布具有强度高、粘结性好、服帖性和定位性极佳的优点,对t系列混合墙1的使用寿命保价护航,可以对t系列混合墙1进行有效的防护,对t系列混合墙1的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护;t系列混合墙1朝向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的侧面均设置的接触层4可以增加t系列混合墙1和t系列粘接层3的粘接力,接触层4为均匀分布有凸起的表层,接触层4的凸起为与第一固表层2或第二固表层21的网格形状相适配的凸起;接触层4的设置可以增加t系列混合墙1与t系列粘接层3的接触面积,并且可以对第一固表层2或第二固表层21进行容纳,增强t系列混合墙1、t系列粘接层3、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的一体性。
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的网格为菱形状。
48.实施例3
49.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大致相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的网格均为三角形。
50.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t系列粘接层3的厚度为2mm-4mm。
5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t系列混合墙1的厚度是800mm-2000mm。
5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t系列粘接层3为t系列创新型多功能粘阻胶浆。
53.具体的,为了增加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的抗拉力,将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的网格形状设为三角形,三角形具有极佳的结构稳定性,所以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的结构强度随之增加;t系列粘接层3为2mm-4mm的设置既可以对接触层4所差生的
凹陷进行填补,又可以对第一固表层2和第二固表层21进行包裹,增加粘接力;t系列混合墙11的厚度为800mm-2000mm之间,t系列混合墙11的厚度是在在不影响保温、阻燃和隔音的情况下设计的。
54.t系列粘接层3为t系列创新型多功能粘阻胶浆,t系列创新性多功能粘阻胶浆包括无机粘阻耦合剂、尾砂矿、城建垃圾和t系列新型水性特种胶;t系列新型水性特种胶包括聚乙烯醇、乙二醇、丙三醇、硅酸钠、甲酸钙、氯化钙、六偏磷酸钠、甲基纤维素、葡萄糖酸钠和水;无机耦合剂包括硅酸盐、粉煤灰、废钢渣、废硅灰和工业脱硫石膏配比而成,当中硅酸盐为硅酸钙、硅酸镁、硅酸铁、硅酸铝、硅酸钠和硅酸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而工业脱硫石膏为磷石膏、硫石膏和盐石膏中的一种;t系列新型水性特种胶包括聚乙烯醇、乙二醇、丙三醇、硅酸钠、甲酸钙、氯化钙、六偏磷酸钠、甲基纤维素、葡萄糖酸钠和水配比而成;尾矿砂为开采铁矿、铜矿或金矿矿产资源时的废弃料;城建垃圾为城市建设时,拆除的废旧砖瓦和混凝土;通过无机耦合剂、尾砂矿、城建垃圾和t系列新型水性特种胶相互配比形成t系列创新型多功能粘阻胶浆,具有粘结性强、环保和节能的优点。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表层和第二固表层的网格为三角形状。
56.目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已经进行了中试,即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实验;中试完成后,在小范围内开展了用户使用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满意度较高;现在已开始着手准备产品正式投产进行产业化(包括知识产权风险预警调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