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7493发布日期:2022-06-18 08:4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砌体过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


背景技术:

2.砌体结构一般指砖混结构,砌体过梁是指砌体结构的门、窗或其它预留洞口上方的横梁,主要承受洞口顶面以上砌体的自重及上层楼盖梁板传递的荷载。
3.当建筑立面设置有幕墙时,利用过梁对幕墙与楼层梁之间的砌体墙起到承重作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2926449u、授权公告日为2021.04.0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通长大窗过梁和吊柱的连接构造,具体包括水平搭设于窗洞顶部的过梁,过梁一端搭设于窗洞一侧的窗柱顶部,过梁通过若干竖向间隔设置的吊柱与楼层梁固定连接,吊柱上端与楼层梁锚固连接,吊柱下端与过梁锚固连接,且相邻两根吊柱间的距离≤4000mm;过梁、楼层梁和若干吊柱围成的空腔内安装有装饰墙,装饰墙的厚度≥200mm。
4.现有技术中的通过长大过梁和吊柱的连接构造利用若干吊柱与楼层梁锚固连接,吊柱内的吊柱纵筋上端伸至楼层梁内并弯折锚固于楼层梁顶部,保证了连接构造的牢固性。并且,现有过梁和吊柱的连接构造与楼层梁采用先搭设模具、铺设钢筋笼、后浇筑的施工方式,但是,湿法作业的施工难度大,不适用建筑主体完工后的改造加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以解决现有过梁和吊柱的连接构造与楼层梁采用先搭设模具、铺设钢筋笼、后浇筑的施工方式,湿法作业的施工难度大,不适用建筑主体完工后的改造加建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技术方案为:
7.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包括楼层梁、钢过梁和至少两个吊柱,所述钢过梁平行间隔布置于所述楼层梁的下方,至少两个所述吊柱固定连接于所述楼层梁与所述钢过梁之间;
8.所述吊柱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槽形扣件,所述槽形扣件卡装于所述楼层梁的下部,所述槽形扣件的内轮廓与所述楼层梁的下部凹凸配合;
9.所述槽形扣件与所述楼层梁之间穿装有多个锚栓,多个所述锚栓沿所述楼层梁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钢过梁焊接固定于所述吊柱的下部。
10.进一步的,所述槽形扣件为u形扣件,所述u形扣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平行间隔布置,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对应开设有多个穿孔。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底板均采用钢板制成,所述钢板厚度为5mm至20mm之间的任意尺寸,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底板焊接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侧板为方形板,所述穿孔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穿孔分布于所述第一侧板或所述第二侧板的对应顶角处。
13.进一步的,所述锚栓贯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穿孔中,所述锚栓的端部分别凸出至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
14.进一步的,所述锚栓采用钢筋制成,所述锚栓与所述穿孔间隙配合,所述锚栓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焊接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吊柱为钢吊柱,所述钢吊柱的上端与所述槽形扣件的下侧面焊接连接,所述钢吊柱的下端与所述钢过梁的上侧面焊接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钢吊柱与所述钢过梁的结构相同,所述钢吊柱的截面轮廓为方形,其截面轮廓的长度
×
宽度
×
厚度为200mm
×
200mm
×
8mm。
17.有益效果:该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采用楼层梁、钢过梁、至少两个吊柱以及槽形扣件的设计形式,至少两个吊柱固定连接于楼层梁与钢过梁之间,吊柱的上部与槽形扣件固定连接,槽形扣件卡装于楼层梁的下部,利用锚栓使槽形扣件锚固于楼层梁上,确保了吊柱与楼层梁之间的连接强度。
18.而且,钢过梁相比于混凝土钢筋过梁,既保证了结构刚度性能又避免了过度增重,能够对砌体墙起到稳定的承载作用,以在钢过梁的下侧构建形成幕墙窗口,槽形扣件与楼层梁、吊柱与钢过梁之间的连接装配方便,无需湿法作业,施工难度更小,适用建筑主体完工后的改造加建。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u形扣件的主视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中u形扣件的侧视示意图。
23.图中:1-楼层梁、2-钢过梁、3-吊柱、4-u形扣件、40-底板、41-第一侧板、42-第二侧板、43-穿孔、5-锚栓、6-幕墙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5.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包括楼层梁1、钢过梁2和至少两个吊柱3,钢过梁2平行间隔布置于楼层梁1的下方,至少两个吊柱3固定连接于楼层梁1与钢过梁2之间;吊柱3的上部固定连接有槽形扣件,槽形扣件卡装于楼层梁1的下部,槽形扣件的内轮廓与楼层梁1的下部凹凸配合;槽形扣件与楼层梁1之间穿装有多个锚栓5,多个锚栓5沿楼层梁1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钢过梁2焊接固定于吊柱3的下部。
26.该建筑立面的砌体过梁结构采用楼层梁1、钢过梁2、至少两个吊柱3以及槽形扣件
的设计形式,至少两个吊柱3固定连接于楼层梁1与钢过梁2之间,吊柱3的上部与槽形扣件固定连接,槽形扣件卡装于楼层梁1的下部,利用锚栓5使槽形扣件锚固于楼层梁1上,确保了吊柱3与楼层梁1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钢过梁2相比于混凝土钢筋过梁,既保证了结构刚度性能又避免了过度增重,能够对砌体墙起到稳定的承载作用,以在钢过梁2的下侧构建形成幕墙窗口6,槽形扣件与楼层梁1、吊柱3与钢过梁2之间的连接装配方便,无需湿法作业,施工难度更小,适用建筑主体完工后的改造加建。
27.在本实施例中,槽形扣件为u形扣件4,u形扣件4包括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和底板40,第一侧板41和第二侧板42平行间隔布置,底板40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板41的下侧和第二侧板42的下侧,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对应开设有多个穿孔43。
28.将槽形扣件设计为u形扣件4,u形扣件4卡装于楼层梁1的下部形成凹凸配合,不改变原有楼层梁1的结构外形,楼层梁1的厚度方向贯穿设有通孔,且楼层梁1的通孔与两侧板的穿孔正对,锚栓5贯穿设置于第一侧板41的穿孔、楼层梁1的通孔和第二侧板42的穿孔中,实现了u形扣件4与楼层梁1之间的锚固连接,在固化成型后的楼层梁1上加建改造难度低。
29.其中,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和底板40均采用钢板制成,钢板厚度为5mm至20mm之间的任意尺寸,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分别与底板40焊接连接。具体的,钢板的厚度d=10mm,两个侧板与底板40之间采用全熔透焊,能够满足可靠承载吊柱3、钢过梁2以及砌体墙的结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钢板的厚度d可设计为5mm、8mm、15mm或20mm,再或者5mm至20mm之间的其它任意尺寸。
30.第一侧板41与第二侧板42的结构相同,第一侧板41为方形板,穿孔43设有四个,四个穿孔43分布于第一侧板41的对应顶角处。作为优选的,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的轮廓尺寸均为300mm
×
300mm的正方形,如图3、图4所示,第一侧板41的长度e=300mm,第一侧板41的宽度为a+b+c=300mm,u形扣件4的槽口宽度d=300mm,其槽口宽度与楼层梁1的厚度相匹配。
31.锚栓5贯穿设于第一侧板41的穿孔、第二侧板42对应的穿孔中,锚栓5的端部分别凸出至第一侧板41的外侧、第二侧板42的外侧。并且,上侧的两个穿孔中心与第一侧板41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a=50mm,下侧的两个穿孔中心与第一侧板41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c=100mm,上侧的两个穿孔中心与下侧的两个穿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为b=150mm。
32.在本实施例中,锚栓5采用钢筋制成,锚栓5与穿孔43间隙配合,锚栓5的端部分别与第一侧板41、第二侧板42焊接连接。该锚栓5的长度l=360mm,锚栓5的端部凸出于u形扣件4外侧的长度为20mm,并且,穿孔43的直径为18mm,锚栓5的外径为16mm,钢筋强度为hrb400,锚栓5的端部与对应的侧板焊接固定连接,且焊接处设有直径φ=6mm圆角部,提高了u形扣件4与楼层梁1之间的锚固强度。
33.另外,吊柱3为钢吊柱,钢吊柱的上端与u形扣件4的底板40的下侧面焊接连接,具体采用全熔透焊,焊缝处设有直径φ=8mm圆角过渡,钢吊柱的下端与钢过梁2的上侧面焊接连接。作为优选的,钢吊柱与钢过梁2的结构相同,均采用q235b制成,钢吊柱的截面轮廓为方形,其截面轮廓的尺寸为200mm
×
200mm
×
8mm(长
×

×
厚)。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