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32879发布日期:2022-06-15 17:5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栏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市政工程越来越多,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地下管线、隧道、河道、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工程,又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给水,中水,电力(红线以外部分),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
3.在市政工程作业中防护栏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市面的防护栏结构太单一,只是简单的用几根钢管组合成一个防护栏,往往面临着移动不方便,安装不方便等问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这些结构简单的防护栏还起不到隔尘、隔音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包括主体壳,所述主体壳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底座,所述主体壳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主体壳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主体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盖板;
8.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液压杆、固定板、保护箱、弹簧、连接杆、滚轮,所述主体壳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液压杆,两个所述液压杆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保护箱,四个所述保护箱内部均设置有弹簧,四个所述弹簧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贯穿保护箱的下表面,四个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滚轮;
9.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伺服电机、转动杆、第一锥齿轮、轴承座、丝杆、丝块、第二锥齿轮,所述主体壳的右侧镶嵌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左端固定焊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左端通过轴承镶嵌在主体壳的左侧,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固定焊接有两个第一锥齿轮,所述主体壳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轴承座,两个所述轴承座内壁均插接有丝杆且丝杆的上端通过轴承镶嵌在主体壳的顶部内壁上,两个所述丝杆呈平行方式分布,两个所述丝杆的外壁均套接有丝块,两个所述丝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与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丝杆的下端固定焊接有第二锥齿轮。
10.优选的,所述主体壳的正面设置有警示板。
11.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和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齿合传动。
12.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固定插接有两个螺纹管,两个所述螺纹管的内壁均螺纹连接
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调节轮。
13.优选的,所述两个丝杆与两个所述丝块为螺纹连接。
14.优选的,所述主体壳的正面和背面内壁与连接板内部均安装有隔音板。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市政工程用防护栏,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当防护栏需要调节高度时,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输出轴左端的转动杆外壁套接的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通过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齿合传动带动第二锥齿轮旋转,第二锥齿轮旋转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丝块上下移动,可以达到调节防护栏高度的目的,节省了人力,实用性更好。
18.2、该市政工程用防护栏,通过设置移动机构,当防护栏需要移动时,启动液压杆伸缩带动固定板上下移动,固定板上下移动带动两个保护箱上下移动,保护箱上下移动带动两个连接杆下端安装的滚轮上下移动,当滚轮与地面接触撑起整个防护栏,便于防护栏移动,避免了还需要两个人架着防护栏移动的问题,在安装放置时更加便捷,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的正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的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的侧视图。
24.其中,1、主体壳;2、底座;3、移动机构;301、液压杆;302、固定板;303、保护箱;304、弹簧;305、连接杆;306、滚轮;4、连接板;5、升降机构;501、伺服电机;502、转动杆;503、第一锥齿轮;504、轴承座;505、丝杆;506、丝块;507、第二锥齿轮;6、盖板;7、螺纹管;8、螺纹杆;9、调节轮;10、警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护栏,如图1-5所示,包括主体壳1,主体壳1的正面设置有警示板10,提示来往路人远离施工场地,避免发生意外情况,主体壳1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焊接有底座2,底座2上固定插接有两个螺纹管7,两个螺纹管7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调节轮9,控制调节轮9带动螺纹杆8往下移动将防护栏固定住,防止防护栏倾倒造成意外情况发生,增加了防护栏的稳定性,主体壳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移动机构3,主体壳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4,主体壳1的正面和背面内壁与连接板4内部均安装有隔音板,可以减轻噪音的传播,避免刺耳的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干扰,主体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5,连接板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盖板6。
27.移动机构3包括液压杆301、固定板302、保护箱303、弹簧304、连接杆305、滚轮306,主体壳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液压杆301,两个液压杆301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02,两个固定板302的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保护箱303,四个保护箱303内部均设
置有弹簧304,四个弹簧304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305且连接杆305贯穿保护箱303的下表面,四个连接杆305的下端均固定安装有滚轮306,启动液压杆301伸缩带动固定板302上下移动,固定板302上下移动带动两个保护箱303上下移动,保护箱303上下移动带动两个连接杆305下端安装的滚轮306上下移动,滚轮306与地面接触撑起整个防护栏,方便将防护栏移动到适应的位置。
28.升降机构5包括伺服电机501、转动杆502、第一锥齿轮503、轴承座504、丝杆505、丝块506、第二锥齿轮507,主体壳1的右侧镶嵌有伺服电机501,伺服电机501的输出轴左端固定焊接有转动杆502且转动杆502的左端通过轴承镶嵌在主体壳1的左侧,转动杆502的外壁固定焊接有两个第一锥齿轮503,主体壳1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轴承座504,两个轴承座504内壁均插接有丝杆505且丝杆505的上端通过轴承镶嵌在主体壳1的顶部内壁上,两个丝杆505呈平行方式分布,两个丝杆505的外壁均套接有丝块506,两个丝块506相互靠近的一侧与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507旋转带动丝杆505转动,丝杆505转动带动丝块506上下移动,丝块506上下移动带动连接板4上下移动,可以达到调节防护栏高度的目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更好,两个丝杆505的下端固定焊接有第二锥齿轮507,两个第一锥齿轮503和两个第二锥齿轮507齿合传动,当需要调节防护栏高度时,启动伺服电机501带动转动杆502外壁套接的第一锥齿轮503转动,第一锥齿轮503转动通过与第二锥齿轮507的齿合传动,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507上的丝杆505转动从而达到升降的作用。
29.进一步的,主体壳1的正面设置有警示板10,如图3所示,提示来往路人远离施工场地,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30.进一步的,两个第一锥齿轮503和两个第二锥齿轮507齿合传动,如图1所示,当需要调节防护栏高度时,启动伺服电机501带动转动杆502外壁套接的第一锥齿轮503转动,第一锥齿轮503转动通过与第二锥齿轮507的齿合传动,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507上的丝杆505转动从而达到升降的作用。
31.进一步的,底座2上固定插接有两个螺纹管7,两个螺纹管7的内壁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8,螺纹杆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调节轮9,如图5所示,当需要固定防护栏时,控制调节轮9带动螺纹杆8往下移动将防护栏固定住,防止防护栏倾倒造成意外情况发生,增加了防护栏的稳定性。
32.进一步的,主体壳1的正面和背面内壁与连接板4内部均安装有隔音板,如图2所示,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刺耳的噪音,通过设置隔音板,可以减轻噪音的传播,避免刺耳的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干扰。
33.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液压杆301伸缩带动固定板302上下移动,固定板302上下移动带动两个保护箱303上下移动,保护箱303上下移动带动两个连接杆305下端安装的滚轮306上下移动,滚轮306与地面接触撑起整个防护栏,方便将防护栏移动到适应的位置;当需要固定时,启动液压杆301带动移动机构3往上移动到底座2与地面接触为止,再控制调节轮9带动螺纹杆8往下移动将防护栏固定住,防止防护栏倾倒造成意外情况发生,增加了防护栏的稳定性;当防护栏需要调节高度时,启动伺服电机501带动输出轴左端的转动杆502外壁套接的第一锥齿轮503转动,第一锥齿轮503转动通过与第二锥齿轮507之间的齿合传动带动第二锥齿轮507旋转,第二锥齿轮507旋转带动丝杆505转动,丝杆505转动带动丝块
506上下移动,丝块506上下移动带动连接板4上下移动,可以达到调节防护栏高度的目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用性更好。
3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