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的建筑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08937发布日期:2022-09-03 08:13阅读:54来源:国知局
包括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的建筑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包括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的建筑连接件
1.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连接件,其中第一建筑元件连接到第二建筑元件,并且其中,建筑连接件设置有吸音器件,以避免和/或减少声音(特别是阶梯声)在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之间的传递。
2.目前在建造大型建筑和小型建筑时使用预制建筑元件是常见的。不同类型的建筑元件(如墙壁元件、地板元件、楼梯元件等)之后在工厂生产,以适应不同的建筑元件的生产,并将已建立的建筑元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将它们安装为那里正在建造的建筑的相应的部分。
3.预制建筑元件通常由混凝土制成。混凝土以在传递声音上性能良好而闻名,因此人们希望减少建筑中某处发生的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传播,并对在该建筑中居住、工作或参观该建筑的人造成干扰、刺激和问题。
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连接件,其中相对于已知的混凝土建筑元件之间的连接件,消除或至少减少了两个建筑元件之间的声音传递。
5.该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建筑连接件、如权利要求13和14所限定的建筑连接件的用途来实现。此外,建筑连接件的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2-12中限定。
6.因此,提供了一种建筑连接件,该建筑连接件包括布置成彼此相距一定距离的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其中第一建筑元件通过至少一个连接装置连接到第二建筑元件。连接装置包括布置在第一建筑元件中的载荷传递元件,并包括模制到第二建筑元件中的支撑盒,该支撑盒包括内底壁表面和面向第一建筑元件的支撑盒开口。连接装置及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支撑盒的内底壁表面上的第一吸音元件,以及布置在第一吸音元件的顶部上的支撑板。此外,载荷传递元件从第一建筑元件突出并穿过支撑盒开口进入到支撑盒中,并且包括支撑盒和介于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之间的区域的填充区域由填充材料模制而成。
7.载荷传递元件和支撑盒分别在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中的安装顺序可以是;载荷传递元件安装在第一建筑元件中,然后支撑盒模制在第二建筑元件中。替代地,安装顺序可以颠倒;支撑盒被模制在第二建筑元件中,然后载荷传递元件被安装在第一建筑元件中。
8.第一建筑元件通常是地板元件、平台或另一个基本水平放置的建筑元件,而第二建筑元件通常是墙壁元件、梯井或另一个基本竖直直立的建筑元件。
9.通过这种建筑连接件,连接装置将能够在两个建筑元件之间传递载荷,同时消除或至少大大降低声音,尤其是阶梯声的传递。
10.载荷传递元件优选地可移动的或可伸缩地布置在载荷传递元件盒中,其中载荷传递元件盒被模制到第一建筑元件中。这使得可以将通常包括地板元件或平台的第一建筑元件插入设置的两个或更多个其他建筑元件之间,而可移动或伸缩式的载荷传递元件在被模制到第一建筑元件中的载荷传递元件盒中处于收回位置。当第一建筑元件处于正确位置时,可移动或伸缩式的载荷传递元件被拉出载荷传递元件盒并到达延伸位置,在该延伸位置处,载荷传递元件伸入到第二建筑元件中的支撑盒中。
11.第一吸音元件优选地基本上覆盖支撑盒的整个内底壁表面。此外,第一吸音元件优选地包括上表面,其中支撑板基本上覆盖整个上表面。也就是说,支撑板基本上覆盖了第一吸音元件的上表面的整个水平范围。
12.第一吸音元件优选地由橡胶材料形成,但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形成,这种材料提供对声音(尤其是阶梯声)足够的衰减,并且同时承受当第一建筑的重量经由至少一个载荷传递元件传递时产生的机械应力。
13.第一吸音元件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形成有多个突出元件,其中突出元件彼此分离。
14.突出元件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设计。例如,它们可以形成为从第一吸音元件的上表面向上伸出和/或从第一吸音元件的下表面向下伸出的手柄。手柄可以具有正方形、矩形、圆形、多边形或其他形状的截面形状。替代地,突出元件可以具有细长且基本上为矩形的截面形状,并且突出元件在布置有这些突出元件的较大部分或几乎整个表面上延伸。突出元件可以可选地具有混合不同形状的设计,例如,上述形状的混合,例如这些形状中的沿边缘延伸的矩形突出元件和手柄形突出元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然会理解,还有用于设计突出元件的许多其他可能性。
15.将第一吸音元件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设计为具有多个突出元件,使得多个突出元件之间具有开放区域的优点在于突出元件可以被压缩和膨胀到突出元件之间的区域中。因此,多个突出元件之间的区域优选地足够大,从而当第一吸音元件经由支撑盒中的填充材料和支撑板而经受来自载荷传递元件的载荷时,允许多个突出元件向外膨胀并填充突出元件之间的空间。
16.载荷传递元件优选地布置在由填充材料围封的支撑盒中,即,载荷传递元件布置成在其所有边缘上都围绕有填充材料。例如,填充材料可以是水泥基砂浆。在这种情况下,这意味着载荷传递元件不与位于第一吸声元件上的支撑盒或支撑板直接接触。
17.支撑盒优选地形成有相对于内底壁表面倾斜的多个侧壁。这意味着侧壁与底壁和内底壁表面形成小于90度的角度。侧壁优选地从底壁向内倾斜并且向上朝向支撑盒的顶壁倾斜。
18.此外,支撑盒的侧壁优选地形成有光滑的内表面。这意味着侧壁不存在从表面突出的任何类型的元件或表面中的填充材料可能陷入的任何凹陷。这意味着当支撑盒中的填充材料变硬/干燥并因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收缩时,填充材料将不会粘附到侧壁的侧表面。
19.这也意味着当载荷经由载荷传递元件从第一建筑元件传递到第二建筑元件,并且第一吸音元件被压缩一定距离时,变硬的填充材料将能够相对于支撑盒的多个侧表面自由移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由于内表面是倾斜的,因此在填充材料和内表面之间形成小的间隙,这也有助于抑制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之间的声音传递。
20.支撑盒优选地由塑性材料制成,例如hdpe(高密度聚乙烯)。连接装置包括支撑盒,以避免在将填充材料设置在填充区域中时使混凝土与混凝土接触。如果在第二建筑元件中只存在一个载荷传递元件将插入其中凹部或袋,当用填充材料填充该填充区域(即除其他外,载荷传递元件周围的凹部或袋中的区域)时,混凝土将与混凝土接触。当第一吸音元件被载荷传递元件压缩并且填充材料被迫跟随载荷传递元件时,作用较差。因此,连接装置包括支撑盒,该支撑盒优选地模制到第二建筑元件中并且由填充材料不会以明显程度粘附到
其上的塑料或其他材料形成。
21.连接装置进一步优选地包括第二吸音元件,第二吸音元件布置在第一建筑元件的面向第二建筑元件的第一端部表面中,该第二吸音元件围封载荷传递元件盒中的载荷传递元件由此伸出的开口,并具有位于第一建筑元件的第一端部表面的延伸部,使得第二吸音元件至少覆盖邻接第一建筑元件的填充区域。在第二吸音元件之外将不存在邻接第一建筑元件的第一端部表面的填充材料。因此,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之间将不存在混凝土与混凝土的接触,并且两个建筑元件之间的声音(尤其是阶梯声)的传递被消除或至少减少到最低。
22.建筑连接件优选地包括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布置在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之间并且邻接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并且密封元件至少在载荷传递元件盒的开口的下侧上和侧面上延伸。优选地,密封元件邻接第二吸音元件,从而避免填充材料与第一建筑元件中的混凝土之间的直接接触。该密封元件将用作位于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之间的空间中的填充区域的底壁和侧壁,使得液体填充材料可以被倒入填充区域中而不会流出到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之间的间隙下方。
23.此外,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之间的在填充区域(或当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连接到两个或更多个连接装置时的多个填充区域)的上侧上的区域或间隙包括密封件。该密封件将防止各种液体、污垢等落入到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之间的空间或间隙中。密封件可以有利地布置成使得其或多或少地与第一建筑元件的上表面对齐。例如,密封件可以是硅树脂或其他合适的材料。
24.本文所述的建筑连接件可用于接合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例如,当第一建筑元件是平台而第二建筑元件是墙壁时,或者当第一建筑元件是地板元件而第二建筑元件是墙壁时,可以使用该建筑连接件。
25.现在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26.图1示出了从上方观察的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的建筑连接件的视图。
27.图2示出了穿过图1所示建筑连接件的截面a-a。
28.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建筑连接件的细节b,其中载荷传递元件从第一建筑元件突出并进入到支撑盒中,该支撑盒被模制成第二建筑元件,并且其中支撑盒设置有吸音元件。
29.图4示出了图3的放大截面,其清楚地示出了连接第一建筑元件和第二建筑元件的连接装置。
30.图5是载荷传递元件伸入其中的支撑盒的透视图。
31.图6示出了用于支撑盒的盖元件的透视图。
32.图7示出了图5所示的支撑盒的侧视图。
33.图8示出了图7所示的支撑盒的前视图。
34.首先应该注意,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各种特征在所有附图中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因此,在所有附图中,特定的参考数字指代相同的技术特征。
35.图1至图8示出了建筑连接件10的实施例,其中第一建筑元件12通过至少一个但优选多个连接装置15牢固地连接到第二建筑元件30。如图所示,第一建筑元件12与第二建筑元件30相距一定距离。该距离或间隙不大,但足够大以使第一建筑元件12和第二建筑元件
30之间不发生直接接触,这种直接接触将在两个建筑元件之间提供良好的声音传递。通常,第二建筑元件30将是一种或另一种类型的竖直墙壁元件,而第一建筑元件将通常是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延伸的建筑元件,例如平台或地板元件,并且该第一建筑元件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装置15附接到第二建筑元件。第一建筑元件12的重量和第一建筑元件12上的可能的载荷(例如家具、人等)通过连接装置15传递到第二建筑元件30。由于声音易于通过混凝土结构传播,因此本建筑连接件10被设计为消除第一建筑元件12和第二建筑元件30之间的声音(特别是阶梯声)的传递,或至少将第一建筑元件12和第二建筑元件30的声音的传递降低到最小。
36.第一建筑元件12具有上表面20、朝向第二建筑元件30的第一端部部分13和面向第二建筑元件30的第一侧表面14。第二建筑元件30包括第一侧表面31,其面向第一建筑元件12的第一侧表面14。
37.每个连接装置15包括载荷传递元件24,载荷传递元件布置在第一建筑元件12中并且在如图2至图4所示的已建立的建筑连接件10中从第一建筑元件12的第一侧表面14伸出。
38.载荷传递元件24可以模制到第一建筑元件12中,从而牢固地锚定在第一建筑元件12中。替代地,载荷传递元件24能在载荷传递元件盒16中可移动地布置在收回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优选地,在收回位置处,整个载荷传递元件24定位在载荷传递元件盒16内,在延伸位置处,载荷传递元件24被部分地拉出载荷传递元件盒16。
39.如图4所示,载荷传递元件盒16形成有具有开口19的第一端部部分,并且优选地,载荷传递元件盒固定地附接在第一建筑元件12中。载荷传递元件盒16可以例如有利地在第一建筑元件12的生产期间模制到第一建筑元件12中。
40.载荷传递元件盒16的开口19优选地与第一建筑元件12的第一侧表面14齐平,使得当载荷传递元件24被拉出载荷传递元件盒16时,载荷传递元件24从第一建筑元件12突出。
41.载荷传递元件盒16还具有位于第一建筑元件12内部的第二端部部分18,并且载荷传递盒16优选地具有至少与载荷传递元件24的长度一样长的内长度,从而使整个载荷传递元件24可以被推入到载荷传递元件盒16中。
42.通常但并非必须是竖直直立的建筑元件的第二建筑元件30包括如图2至图4所示的支撑盒33。支撑盒33优选地固定地附接在第二建筑元件30中,例如通过在第二建筑元件30的生产期间将支撑盒33模制在第二建筑元件中。
43.如图5和图7至图8所示,支撑盒33形成有具有内底壁表面38的底壁37、具有第一内表面40的第一侧壁39、具有第二内表面42的第二侧壁41、具有第三内表面44的第三侧壁或后侧壁43和具有内顶壁表面46的顶壁45。如图5所示,支撑盒33优选地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肋元件35。肋元件优选地布置在支撑盒33的外侧上,如图所示。肋元件35为支撑盒33提供额外的机械强度,并且有助于使支撑盒33在第二建筑元件30中被牢固地固定就位。
44.如图4所示,支撑盒33进一步具有支撑盒开口34,当建筑连接件10完成时,载荷传递元件24伸入到该支撑盒开口中。支撑盒开口34优选地与第二建筑元件30的面向第一建筑元件12的第一侧表面31齐平。
45.支撑盒33还可以包括盖48,该盖可以附接到支撑盒33,从而例如在第二建筑元件30的生产和/或运输期间覆盖支撑盒开口34。盖48可以设置有具有诸如销等的一个或多个紧固元件49,该一个或多个紧固元件与支撑盒33上的诸如开口或孔的互补形状的紧固元件
配合。盖48也可以形成有抓握装置50,该抓握装置可以在要移除盖时使用。例如,抓握装置50可以是盖48中的孔,该孔大到足以使人将一根或多根手指插入其中。
46.在支撑盒33的内底壁表面38上布置有第一吸音元件52。第一吸音元件52形成有下表面53和上表面54,下表面邻接支撑盒33的内底壁表面38,上表面面向支撑盒的内部。优选地,第一吸音元件52基本上覆盖整个内底壁表面38。
47.第一吸音元件52可以由不同类型的材料(例如橡胶材料)制成,只要这种材料具有所需的吸音特性并且可以承受由于第一建筑元件12的重量引起的机械应力,第一吸音元件52必须在已建立的建筑连接件10中吸收该机械应力。
48.第一吸音元件52优选地形成有从第一吸音元件52的下表面53和/或上表面54伸出的至少一个但优选地多个突出元件55。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突出元件55从下表面53突出。空间56形成在突出元件55之间。当第一吸音元件52在已完成的建筑连接件10中承受来自第一建筑元件12的载荷时,第一吸音元件52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突出元件55然后将能够压缩然后横向向外膨胀并进入到空间56中。这意味着当第一吸音元件52承受已完成的建筑连接件10中的第一建筑元件12的重量时,第一吸音元件的高度将减小。
49.支撑板58优选地布置在第一吸音元件52的顶部上。支撑板58优选地具有与第一吸音元件52从上方看的设计相同的设计。因此,支撑板58基本上覆盖第一吸音元件52的上表面54。支撑板可以由不同类型的材料(例如,诸如钢的金属或塑性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可以承受已完成的建筑连接件10中的第一建筑元件12的载荷。
50.连接装置15优选地还包括第二吸音元件21。第二吸音元件21优选地布置在第一建筑元件12的面向第二建筑元件30的第一侧表面14中的凹部中。第一建筑元件12中的凹部优选地具有的深度基本上对应于第二吸音元件21的厚度,使得第二吸音元件21的第一表面22与第一建筑元件12的第一侧表面14的剩余部分基本对齐。第二吸音元件可以由橡胶材料或具有所需吸音特性的其它合适的材料制成。
51.在建筑连接件10中,第一建筑元件12布置在距第二建筑元件30一定距离处,即在两个建筑元件12、30之间存在小的间隙32。在间隙32中,密封元件27优选地布置为如图3和图4所示。密封元件27具有大致u形的形状并位于载荷传递元件24的底部,并且在载荷传递元件24的侧面上向上延伸至少达到与支撑盒33的顶壁45相同的高度,但优选略高于该高度。密封元件27优选地整体邻接第二吸音元件21。替代地,密封元件可以布置成恰好位于第二吸音元件21的第一表面22与第一建筑元件12的第一侧表面14之间的过渡处,使得布置在两个建筑元件12、30之间的间隙32中的填充材料61不与第一建筑元件12的第一侧表面14接触。
52.在已完成的建筑连接件10中,第一建筑元件12连接到第二建筑元件30,并且载荷传递元件24被拉出载荷传递元件盒16,从而使该载荷传递元件伸入到支撑盒33中,如图2至图4所示。当载荷传递元件24处于其延伸位置并伸入到支撑盒33中时,填充区域60形成为如图3和图4所示。填充区域60因此包括在支撑盒33中围绕载荷传递元件24的区域,并在第一建筑元件12和第二建筑元件30之间的间隙32中进一步向外朝向第二吸音元件21。在两个建筑元件12、30之间的间隙32中,填充区域60在载荷传递元件24下方向下延伸到密封元件27,向外延伸到载荷传递元件24的侧面上的密封元件27,并且在载荷传递元件24的顶部处至少延伸到支撑盒33的顶壁45,如图3和图4所示。
53.当第一建筑元件12要附接到第二建筑元件30时,载荷传递元件24将被推入到载荷传递元件盒16中,使得第一建筑元件12(例如平台或地板元件)可以容易地在两个或更多个竖直直立的第二建筑元件30之间操纵到位。当第一建筑元件12布置在在直线位置中时,载荷传递元件24被拉出载荷传递元件盒16,使得载荷传递元件24伸入到支撑盒33中,并且密封元件27布置在载荷传递元件24的下侧上且布置到载荷传递元件的侧面上,从而实现填充区域60的形成。然后用填充材料填充该填充区域60,直到填充区域60被填充材料61完全填充。当填充材料61变硬且硬化时,则在混凝土的第一建筑元件12和混凝土的第二建筑元件30之间形成建筑连接件10,其中两个建筑元件12、30之间的声音(特别是阶梯声)的传递被消除或至少减少到最低。
54.当填充材料61布置在填充区域60中时,上密封件28可以布置在第一建筑元件12和第二建筑元件30之间的间隙32中,优选地靠近第一建筑元件12的第一侧表面14的上边缘。密封件28优选地基本沿着第一建筑元件12的整个宽度延伸。这将防止液体、沙子、砾石和其他材料积聚在间隙32中。密封件28可以例如由传统的硅胶密封材料形成。
55.如上所述,支撑盒包括第一侧壁39、第二侧壁41和第三侧壁43。支撑盒的第一侧壁39和/或第二侧壁41和/或第三侧壁43优选地相对于底壁37和底壁的内底壁表面38倾斜。这意味着任何倾斜的侧壁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
56.此外,第一侧壁39的第一内表面40和/或第二侧壁41的第二内表面42和/或第三侧壁43的第三内表面44优选地是光滑的,即,侧壁的内表面40、42、44不具有从内表面40、42、44突出的元件的形状或内表面40、42、44中不具有可能附着填充材料的任何凹部。
57.这意味着当支撑盒33中的填充材料61变硬/干燥并因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收缩时,填充材料61将不会粘附到侧壁的侧表面40、42、44。
58.这也意味着当载荷从已建立的建筑连接件10中的第一建筑元件12通过载荷传递元件24传递到第二建筑元件30,并且第一吸音元件52被压缩一定距离时,变硬的填充材料61将能够自由地相对于支撑盒的多个侧表面竖直移动。当发生这种情况时,由于内表面40、42、44倾斜,因此填充材料和支撑盒33的内表面40、42、44之间形成一小的间隙,这也有助于使第一建筑元件12和第二建筑元件30之间的声音传递衰减。
59.现在已经参考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如上文解释和附图所示的本发明可以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修改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