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

文档序号:29856900发布日期:2022-04-30 09:37阅读:7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搭建用升降架,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


背景技术:

2.升降架是用于辅助人们搬运建材的设备,升降架可节省大量的人力,提高施工的效率,缩短工期,但是现有的升降架在上升过程中容易晃动,存在安全隐患。
3.专利公开号为cn111962845a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包括:底板;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底部;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孔开设在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心位置,所述电机的输出装贯穿所述第一转动孔;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个所述支撑座基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所述支撑座内,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支撑座外。但是该设备外形较大,支撑建材的位置无法进行调节,导致空间占用的面积较大。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减小占用面积的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以克服该设备外形较大,导致空间占用的面积较大的缺点。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包括有:底板;放置框,底板顶部连接有用于包裹部件的放置框;连接架,放置框上侧连接有连接架;第一固定柱,底板顶部左侧连接有第一固定柱;双轴电机,第一固定柱顶部连接有双轴电机;第一转轴,放置框左下侧前后对称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放置框右下侧也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轴,双轴电机前后两侧的输出轴均与同侧的第一转轴连接;扇形齿,右侧的第一转轴上前后对称连接有扇形齿,左侧的两个第一转轴外侧也连接有扇形齿,相近的两个扇形齿相啮合;第二转轴,放置框下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一连杆,右侧的第一转轴上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一连杆,左侧的两个第一转轴外侧也均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四个第二转轴上均设有第二连杆;第一放置板,左右两侧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上侧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用于放置建材的第一放置板;
上升机构,放置框内部与第一转轴之间连接有用于减小本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占用的空间的上升机构;定位机构,两个第一放置板之间设有用于对本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7.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上升机构包括有:第三连杆,右侧的第一转轴前后对称设有第三连杆,左侧的两个第一转轴外侧也均设有第三连杆;第三转轴,四个第三连杆上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第四连杆,四个第三转轴上均设有第四连杆;滑轨,放置框内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连接有滑轨;滑块,四个滑轨上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块;第二放置板,四个滑块内侧之间连接有用于放置建材的第二放置板,四个第四连杆上侧均与第二放置板转动式连接。
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定位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杆,两个第一放置板外侧均连接有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两个第一固定杆外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一直线弹簧,两个第一固定杆均与同侧的第二固定杆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直线弹簧;第三固定杆,两个第二固定杆外侧均连接有第三固定杆;导向轮,两个第三固定杆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用于对本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进行定位的导向轮。
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对建材进行防护的正面防护机构,正面防护机构包括有:第一齿条,放置框上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二固定柱,两个第一放置板外侧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二固定柱;第四转轴,四个第二固定柱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第四转轴;第一直齿轮,四个第四转轴外侧均连接有第一直齿轮,四个第一直齿轮均与同侧的第一齿条啮合;第一防护杆,四个第四转轴内侧均连接有第一防护杆;第三固定柱,左侧的两个第一防护杆上侧均连接有四个第三固定柱;绕线轮,八个第三固定柱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绕线轮;发条,八个绕线轮均与同侧的第三固定柱之间连接有发条;钢丝绳,八个绕线轮上均绕接有用于对建材进行防护的钢丝绳,前侧的四个钢丝绳右侧均与右前侧的第一防护杆连接,后侧的四个钢丝绳右侧均与右后侧的第一防护杆连接。
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对建材辅助限位的侧面防护机构,侧面防护机构包括有:第一推杆,四个第一防护杆下侧均连接有第一推杆;第四固定柱,两个第一放置板外侧均连接有第四固定柱;
第一转板,两个第四固定柱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板;第二防护杆,两个第一转板上侧均设有用于对建材进行限位的第二防护杆。
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对第二防护杆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限位环,两个第二防护杆下部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用于对第二防护杆进行限位的限位环;第五固定柱,两个第一放置板外侧均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五固定柱;卡块,四个第五固定柱上均滑动式连接有用于对限位环进行限位的卡块;第二直线弹簧,四个卡块内侧均与同侧的第五固定柱之间连接有第二直线弹簧。
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节省人力的辅助运输机构,辅助运输机构包括有:第二直齿轮,左前侧的第一转轴前侧与右侧的第一转轴前侧均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滑杆,放置框前上侧连接有滑杆;滑套,滑杆上侧滑动式连接有滑套;第二齿条,滑套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第二齿条,两个第二齿条下部均与同侧的第二直齿轮啮合;第二推杆,滑套前侧连接有两个第二推杆;第六固定柱,放置框前上侧左右对称连接有第六固定柱;运输梯,两个第六固定柱上均转动式连接有运输梯;第二转板,两个运输梯上部内侧均连接有第二转板;扭簧,两个运输梯上部外侧均与同侧的第六固定柱之间连接有扭簧;传送轮,两个运输梯上均转动式连接有三个用于辅助人们运输建材的传送轮。
1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四个限位环上均开有卡槽。
14.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双轴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转轴和扇形齿反转,使得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放置板往内侧移动复位,进而使得第一放置板闭合,如此,可减少本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占用的空间。
15.2、本发明通过第一直齿轮带动第四转轴反转复位,使得第一防护、第三固定柱、发条和绕线轮反转收起,如此,可降低占用面积。
16.3、本发明通过绕线轮对钢丝绳进行收卷和放松,在第一防护杆的配合下,使得钢丝绳可对建材进行限位,同时,第一推杆带动第一转板和第二防护杆转动,使得第二防护杆也可对建材进行防护,如此,可避免建材在高空掉落。
17.4、本发明在第二直线弹簧的复位作用下,使得卡块可卡住限位环,如此,可避免第二防护杆会往外侧翻转过度,同时也可避免第二防护杆晃动,导致无法实现对建材限位的目的。
18.5、本发明通过设有运输梯和传送轮,人们可将建材放在运输梯上,随后推动建材,在传送轮的作用下,使得建材往上移动至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上,如此,可节省人力,降低人们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上升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的上升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的定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的正面防护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的侧面防护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的限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的辅助运输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中标号名称:1-底板,2-放置框,3-连接架,4-第一固定柱,5-双轴电机,6-第一转轴,7-扇形齿,8-第二转轴,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一放置板,12-上升机构,121-第三连杆,122-第三转轴,123-第四连杆,124-第二放置板,125-滑块,126-滑轨,13-定位机构,131-第一固定杆,132-第二固定杆,133-第三固定杆,134-导向轮,135-第一直线弹簧,14-正面防护机构,141-第一齿条,142-第一直齿轮,143-第二固定柱,144-第四转轴,145-第一防护杆,146-第三固定柱,147-发条,148-绕线轮,149-钢丝绳,15-侧面防护机构,151-第一推杆,152-第四固定柱,153-第一转板,154-第二防护杆,16-限位机构,161-限位环,162-第五固定柱,163-卡块,164-第二直线弹簧,17-辅助运输机构,171-第二直齿轮,172-第二齿条,173-滑杆,174-滑套,175-第二推杆,176-第二转板,177-运输梯,178-传送轮,179-第六固定柱,1710-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包括有底板1、放置框2、连接架3、第一固定柱4、双轴电机5、第一转轴6、扇形齿7、第二转轴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一放置板11、上升机构12和定位机构13,底板1顶部左侧焊接有第一固定柱4,第一固定柱4顶部通过螺栓固接有双轴电机5,底板1顶部焊接有放置框2,放置框2用于包裹部件,放置框2上侧通过螺栓固接有连接架3,放置框2左下侧前后对称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转轴6,放置框2右下侧也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转轴6,双轴电机5前后两侧的输出轴均与同侧的第一转轴6通过联轴器连接,右侧的第一转轴6上前后对称通过键连接有扇形齿7,左侧的两个第一转轴6外侧也通过键连接有扇形齿7,相近的两个扇形齿7相啮合,放置框2下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转轴8,四个第二转轴8均位于第一转轴6外侧,右侧的第一转轴6上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一连杆9,左侧的两个第一转轴6外侧也均连接有第一连杆9,四个第一连杆9均位于同侧的扇形齿7外侧,四个第二转轴8上均设有第二连杆10,左侧的第一连杆9与第二连杆10上侧之间和右侧的第一连杆9与第二连杆10上侧之间均通过销轴连接有第一放置板11,第一放置板11用于放置建材,两个第一放置板11之间设有定位机构13,定
位机构13用于对本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进行定位,放置框2内部与第一转轴6之间连接有上升机构12,上升机构12用于加大支撑建材面积。
32.请参阅图1、图4和图5,上升机构12包括有第三连杆121、第三转轴122、第四连杆123、第二放置板124、滑块125和滑轨126,右侧的第一转轴6前后对称设有第三连杆121,左侧的两个第一转轴6外侧也均设有第三连杆121,四个第三连杆121均位于同侧的扇形齿7内侧,四个第三连杆121上侧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三转轴122,四个第三转轴122上均设有第四连杆123,放置框2内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焊接有滑轨126,四个滑轨126上侧均滑动式连接有滑块125,四个滑块125内侧之间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二放置板124,第二放置板124用于放置建材,四个第四连杆123上侧均与第二放置板124通过销轴连接。
33.请参阅图1和图6,定位机构13包括有第一固定杆131、第二固定杆132、第三固定杆133、导向轮134和第一直线弹簧135,两个第一放置板11外侧均焊接有第一固定杆131,两个第一固定杆131外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32,两个第一固定杆131均与同侧的第二固定杆132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直线弹簧135,两个第二固定杆132外侧均焊接有第三固定杆133,两个第三固定杆133上均转动式连接有导向轮134,导向轮134用于对本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进行定位。
34.使用时,人们启动双轴电机5,双轴电机5输出轴带动左侧的第一转轴6转动,进而带动左侧的扇形齿7转动,进而带动右侧的扇形齿7和右侧的第一转轴6转动,随后带动第一连杆9转动,第一连杆9带动第一放置板11往外侧移动,第一放置板11带动第二连杆10和第二转轴8转动,使得第一放置板11展开,同时第一转轴6带动第三连杆121转动,第三连杆121带动第三转轴122和第四连杆123转动,第四连杆123带动第二放置板124和滑块125往上移动,使得第二放置板124与第一放置板11齐平,然后关闭双轴电机5,随后将建材放在第一放置板11和第二放置板124之间,随后再将吊机绳索挂在连接架3上,人们再借助绳子绕过导向轮134,在吊机绳索带动连接架3往上移动时,进而带动底板1、放置框2、第一固定柱4、双轴电机5、第一转轴6、扇形齿7、第二转轴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一放置板11、第三连杆121、第三转轴122、第四连杆123、第二放置板124、滑块125、滑轨126、第一固定杆131、第二固定杆132、第三固定杆133和导向轮134往上移动,进而带动建材往上移动,人们抓住绳子,可对本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进行限位,避免本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在空中晃动,如此,可增加本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的稳定性,本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在空中不小心撞击到建筑物时,第一直线弹簧135在此可起缓冲作用,避免人们将绳子拉的太紧,导致建材会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掉落,不需要使用时,启动双轴电机5,控制双轴电机5输出轴反转,双轴电机5输出轴带动左侧的第一转轴6反转,进而带动左侧的扇形齿7反转,进而带动右侧的扇形齿7和右侧的第一转轴6反转,随后带动第一连杆9反转,第一连杆9带动第一放置板11往内侧移动复位,第一放置板11带动第二连杆10和第二转轴8反转复位,使得第一放置板11闭合,同时第一转轴6带动第三连杆121反转,第三连杆121带动第三转轴122和第四连杆123反转,第四连杆123带动第二放置板124和滑块125往下移动复位,使得第二放置板124位于第一放置板11下侧,然后关闭双轴电机5,如此,可减少本装配式建筑搭建用升降架占用的空间。
35.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请参阅图1、图7和图8,还包括有正面防护机构14,正面防
护机构14用于对建材进行防护,正面防护机构14包括有第一齿条141、第一直齿轮142、第二固定柱143、第四转轴144、第一防护杆145、第三固定柱146、发条147、绕线轮148和钢丝绳149,两个第一放置板11外侧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柱143,四个第二固定柱143上均通过轴承连接有第四转轴144,四个第四转轴144外侧均通过键连接有第一直齿轮142,放置框2上部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一齿条141,四个第一直齿轮142均与同侧的第一齿条141啮合,四个第四转轴144内侧均焊接有第一防护杆145,左侧的两个第一防护杆145上侧均焊接有四个第三固定柱146,八个第三固定柱146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绕线轮148,八个绕线轮148均与同侧的第三固定柱146之间连接有发条147,八个绕线轮148上均绕接有钢丝绳149,钢丝绳149用于对建材进行防护,前侧的四个钢丝绳149右侧均与右前侧的第一防护杆145连接,后侧的四个钢丝绳149右侧均与右后侧的第一防护杆145连接。
36.当第一放置板11带动第二固定柱143往外侧移动时,第二固定柱143带动第一直齿轮142、第一防护杆145、第四转轴144、第三固定柱146、发条147、绕线轮148和钢丝绳149往外侧移动,当第一直齿轮142往外侧移动至与第一齿条141啮合时,第一直齿轮142转动带动第四转轴144转动,第四转轴144带动第一防护杆145往上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固定柱146、发条147和绕线轮148往上转动,在钢丝绳149的作用下,使得绕线轮148转动对钢丝绳149进行放松,此时发条147形变,使得钢丝绳149绷直,如此,可对建材进行阻拦,避免建材在半空中掉落,当第一放置板11往内侧移动复位时,带动第二固定柱143、第四转轴144、第一直齿轮142、第一防护杆145、第三固定柱146、发条147、绕线轮148和钢丝绳149往内侧移动复位,在第一齿条141的作用下,第一直齿轮142带动第四转轴144反转复位,进而带动第一防护杆145、第三固定柱146、发条147和绕线轮148反转复位,使得钢丝绳149放松,此时发条147复位,带动绕线轮148对钢丝绳149进行收卷,如此,可避免钢丝绳149散乱,同时,可降低占用面积。
37.请参阅图1和图9,还包括有侧面防护机构15,侧面防护机构15用于对建材辅助限位,侧面防护机构15包括有第一推杆151、第四固定柱152、第一转板153和第二防护杆154,两个第一放置板11外侧均焊接有第四固定柱152,两个第四固定柱152上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一转板153,四个第一防护杆145下侧均焊接有第一推杆151,左右两侧的第一推杆151均与同侧第一转板153接触,两个第一转板153上侧均设有第二防护杆154,第二防护杆154用于对建材进行限位。
38.当第一防护杆145往外侧移动时,第一防护杆145带动第一推杆151往外侧移动,当第一防护杆145转动时,带动第一推杆15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板153和第二防护杆154转动,使得第二防护杆154对建材进行防护,如此,可避免建材在高空掉落,当第一防护杆145带动第一推杆151往内侧移动反转复位时,进而带动第一转板153和第二防护杆154反转复位,如此,可将第二防护杆154收起,进一步减小占用面积。
39.请参阅图1和图10,还包括有限位机构16,限位机构16用于对第二防护杆154进行限位,限位机构16包括有限位环161、第五固定柱162、卡块163和第二直线弹簧164,两个第二防护杆154下部前后两侧均焊接有限位环161,限位环161用于对第二防护杆154进行限位,四个限位环161上均开有卡槽,两个第一放置板11外侧均前后对称焊接有第五固定柱162,四个第五固定柱162上均滑动式连接有卡块163,卡块163用于对限位环161进行限位,四个卡块163均用于同侧的限位环161接触,四个卡块163内侧均与同侧的第五固定柱162之
间连接有第二直线弹簧164。
40.当第二防护杆154转动时,带动限位环161转动,当限位环161转动至与卡块163接触时,带动卡块163往外侧移动,此时第二直线弹簧164被压缩,当限位环161转动至与卡块163分离的瞬间,此时第二直线弹簧164复位,带动卡块163往内侧移动复位,使得卡块163与卡槽接触,对限位环161进行限位,如此,可避免第二防护杆154会往外侧翻转过度,同时也可避免第二防护杆154晃动,导致无法实现对建材限位的目的,当第二防护杆154带动限位环161反转复位时,限位环161挤压卡块163,使得卡块163往外侧移动,此时第二直线弹簧164被压缩,当限位环161转动至与卡块163分离时,此时第二直线弹簧164复位,带动卡块163复位。
41.请参阅图1和图11,还包括有辅助运输机构17,辅助运输机构17用于节省人力,辅助运输机构17包括有第二直齿轮171、第二齿条172、滑杆173、滑套174、第二推杆175、第二转板176、运输梯177、传送轮178、第六固定柱179和扭簧1710,放置框2前上侧焊接有滑杆173,滑杆173上侧滑动式连接有滑套174,滑套174左右两侧均焊接有第二齿条172,左前侧的第一转轴6前侧与右侧的第一转轴6前侧均通过键连接有第二直齿轮171,两个第二齿条172下部均与同侧的第二直齿轮171啮合,滑套174前侧焊接有两个第二推杆175,放置框2前上侧左右对称焊接有第六固定柱179,两个第六固定柱179上均转动式连接有运输梯177,两个运输梯177上部内侧均焊接有第二转板176,两个运输梯177上部外侧均与同侧的第六固定柱179之间连接有扭簧1710,两个运输梯177上均转动式连接有三个传送轮178,传送轮178用于辅助人们运输建材。
42.当第一转轴6转动时,带动第二直齿轮17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条172往上移动,第二齿条172带动滑套174和第二推杆175往上移动,当第二推杆175往上移动至与第二转板176接触时,带动运输梯177和传送轮178往上转动,此时扭簧1710形变,随后人们可将建材放在运输梯177上,人们推动建材,在传送轮178的作用下,使得建材往上移动至第一放置板11和第二放置板124上,如此,可节省人力,当第一转轴6反转复位时,带动第二直齿轮171反转,使得第二齿条172往下移动复位,第二齿条172带动滑套174和第二推杆175往下移动复位,此时扭簧1710复位,带动运输梯177、传送轮178和第二转板176往下转动复位,使得运输梯177和传送轮178收起。
43.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