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3487发布日期:2022-05-31 08:1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2.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逐渐普及。装配式建筑将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连接在现场装配安装形成建筑。
3.相关技术见申请公布号为cn114211596a的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拼接隔墙轻薄模板,包括若干模板本体,每组相邻两个模板本体相互靠近的侧壁贴合;每相邻两个模板本体分别为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设有固定组件。
4.当建筑面积较大时,需要的装配式模板数量很多,相邻两个模板之间连接工作量大,因此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将用模板拼接的房间直接预制成一个整体的房屋单元,然后对房屋单元进行堆叠,相邻两个房屋单元的墙壁之间凿毛后注浆固定。虽然上层的房屋单元被下层的房屋单元支撑,然而同一层的相邻两个房屋单元之间仅依靠砂浆固定连接强度弱,影响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目前房屋单元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建筑结构稳定性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多个用于拼装的房屋单元,所述装配式建筑结构还包括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房屋单元之间的连接机构,所述房屋单元的墙壁上设有贯穿性的安装孔,所述房屋单元的墙壁外侧对应安装孔位置开设有容纳腔,所述房屋单元内固定有露出于所述容纳腔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设有弧形的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能够自所述房屋单元的安装孔伸入到相邻的所述房屋单元的容纳腔并转动,所述第一固定部在所述容纳腔转动后向所述连接杆移动并抵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个房屋单元自下而上按层堆叠在地基上,相邻两个房屋单元的安装孔一一对齐;将相邻两个房屋单元接缝两侧的连接杆通过固定件固定为一体;在所有相邻的房屋单元用固定件连接固定后,可以向房屋单元的墙壁间注浆,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固性。
8.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房屋单元的墙壁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固定件的中部设有环绕抵接所述竖筋的第二固定部。
9.可选的,固定于同一位置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固定件。
10.可选的,所述固定件为两个或以上的偶数个。
11.可选的,所述固定件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设有导向槽,所述房屋单元位于安装孔内壁设有能够伸入导向槽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所述导向槽配合限制所述固定件
的移动方向。
12.可选的,所述导向槽包括连通的第一轴导向部、周导向部和第二轴导向部;其中,所述第一轴导向部与所述第二轴导向部沿着所述固定件的主体轴线设置,所述周导向部沿着所述固定件的表面周向环绕设置;所述第一轴导向部与所述第二轴导向部的一端与所述周导向部连通,并且所述第一轴导向部与所述第二轴导向部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轴导向部的槽底贯通所述固定件的主体轮廓。
1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房屋单元自下而上按层堆叠,相邻两个所述房屋单元的安装孔一一对齐;将相邻两个所述房屋单元接缝两侧的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为一体;向所述房屋单元之间的接缝中浇筑砂浆。
14.可选的,浇筑砂浆前,在相邻两个所述房屋单元之间的接缝中插设加强筋。
1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固定件将相邻两个房屋单元固定为一体,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稳固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相邻两个房屋单元在a-a面的剖视图;图3为房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固定件与房屋单元内的连接杆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图5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图6为实施例2中固定件与连接杆和加强筋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1、地基;11、加强筋;2、房屋单元;21、容纳腔;22、连接杆;23、第一安装孔;24、第二安装孔;25、第三安装孔;3、固定件;31、第一固定部;32、螺纹端;33、紧固件;34、导向槽;341、第一轴导向部;342、周导向部;343、第二轴导向部;35、第二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20.实施例1:参考图1和图2,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多个堆叠的房屋单元2,最下层的房屋单元2固定于地基1上,相邻两个房屋单元2之间通过固定件3固定为一体。这样在向两个房屋单元2的墙壁之间缝隙注浆后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提高。
21.参考图2和图3,房屋单元2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单元2呈长方体结构,根据需要,在房屋单元2的墙面上开设有开口以用于作为房屋通道。
22.房屋单元2的墙壁内设有容纳腔21,房屋单元2的墙壁外侧对应容纳腔21位置设有
安装孔,安装孔可以分为第一安装孔23和第二安装孔24,第一安装孔23和第二安装孔24可以为矩形孔,矩形孔的尺寸可以为长a宽b。第一安装孔23可以贯穿房屋单元2的墙壁并在房屋单元2的墙壁内侧形成第三安装孔25,第三安装孔25与第一安装孔23形状可以相同并在同一轴线上。第二安装孔24位于容纳腔21远离第一安装孔23的一侧,第二安装孔24与容纳腔21连通但不贯穿房屋单元2的墙壁。此处第一安装孔23与容纳腔21呈连通状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孔23也可以与容纳腔21不连通独立设置。
23.房屋单元2内部设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可以为埋设于混凝土中的钢筋。连接杆22在容纳腔21位置露出。此处露出于容纳腔21的连接杆22数量为一个,根据连接需要,连接杆22的数量还可以为2个或3个。
24.参考图4和图5,连接杆22与容纳腔21之间留有间隙,其中,连接杆22距离容纳腔21远离第一安装孔23一侧的侧壁间距为l,连接杆22距离第一安装孔23相邻两侧壁间距为w,w≥b。
25.固定件3可以为钢杆制作,固定件3的一端弯曲成弧形形成第一固定部31,固定件3的另一端设有螺纹形成螺纹端32,使得固定件3整体呈j形。第一固定部31一端的轮廓长度尺寸为l,宽度尺寸为w,厚度尺寸为h,则l<a,h<b,w<l,以便第一固定部31能够自房屋单元2上的第三安装孔25、第一安装孔23穿过后,能够穿过相邻房屋单元2上的第二安装孔24后转动,使得第一固定部31转动穿过连接杆22与容纳腔21侧壁之间的空间l。
26.螺纹端32露出于房屋单元2上的第三安装孔25并螺纹连接有紧固件33,以便第一固定部31与连接杆22抵接后将固定件3固定位置。紧固件33可以为螺母或者具有螺纹孔的钢板。
27.为了提高连接位置的连接牢固性以及施力平衡性,同一固定位置最好用两个或者其他偶数的固定件3对相邻两个连接杆22进行连接固定。
28.参考图4和图5,为了方便现场人员操作,使得插入固定件3并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判断插入位置以及转动时机,以免当连接杆22与容纳腔21侧壁间距均较大时,出现转动固定件3时第一固定部31并未套设抵接在连接杆22上,导致实际出现虚连接而无法发现的情况。
29.此时,固定件3靠近第一固定部31的一端设有导向槽34,导向槽34包括连通的第一轴导向部341、周导向部342和第二轴导向部343,其中第一轴导向部341与第二轴导向部343沿着固定件3的主体轴线设置,周导向部342沿着固定件3的表面周向环绕设置。第一轴导向部341与第二轴导向部343的一端与周导向部342连通,并且第一轴导向部341与第二轴导向部343的另一端朝向远离螺纹端32的方向设置,第一轴导向部341的槽底贯通固定件3的主体轮廓。
30.相应的,房屋单元2位于第二安装孔24的侧壁位置设有能够伸入导向槽34的导向块。在插入固定件3进行连接,第一固定部31自第二安装孔24伸入容纳腔21中时,此时导向块与导向槽34的第一轴导向部341对齐后才能插入,否则无法插入。为了初始状态导向块方便进入到第一轴导向部341,第一轴导向部341远离周导向部342的一端设有宽度增加的扩口部。
31.随着固定件3的深入,当周导向部342与导向块对齐后,表示第一固定部31插入位置满足要求,此时可以转动固定件3使得固定件3转动90
°
。然后回拉固定件3,导向块与第二
轴导向部343配合,直至无法拉动时表示第一固定部31与连接杆22抵接,此时将紧固件33螺纹固定即可。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减少现场操作人员的操作要求。
32.该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房屋单元2自下而上按层堆叠在地基1上,相邻两个房屋单元2的安装孔一一对齐;将相邻两个房屋单元2接缝两侧的连接杆22通过固定件3固定为一体;在所有相邻的房屋单元2用固定件3连接固定后,可以向房屋单元2的墙壁间注浆。
33.实施例2: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参考图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房屋单元2的墙壁之间固定有加强筋11,固定件3的中部一体设有第二固定部35,第二固定部35与第一固定部31的结构可以相同,第二固定部35环绕加强筋11并抵接。
34.与实施例1相比优点在于,通过第二固定部35与加强筋11固定,使得固定件3、相邻两个房屋单元2以及之间的砂浆层固定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固性。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