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947115发布日期:2022-07-30 05:4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固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固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新型高档住宅采用具有保温性能的复合墙体,复合墙体包括内侧的基础墙、加贴在基础墙外的保温层和加贴在保温层外的装饰层。传统加贴保温层方式是在基础墙外粉刷水泥砂浆,再在通过粘结砂浆将保温层张贴到基础墙上。由于粘结砂浆也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而老化,加上长期反复的冷热温差变化,粘结砂浆的结构力趋向于降低,导致保温层及其外覆的装饰层会在自身重力或外部风力作用下从墙体剥离脱落,这样的事件时有发生,掉落的外墙不仅容易伤人毁物,而且后期墙体的修复也非常困难。装饰层是由粘稠的装饰材料刷敷在保温层外壁形成的,其厚度达到20—30mm。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也存在从保温层外壁剥离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房屋保温装饰外墙实施永久性加固的问题。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固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方法,用若干杆件在复合墙上按设定间距贯穿结构墙和保温层,在杆件的前部和后端分别设置前限位件和后限位件,使前限位件同时压固装饰层和保温层,后限位件贴压在结构墙的内侧,由前限位件和后限位件通过杆件将装饰层和保温层拉紧固定在结构墙上。
5.进一步,将杆件设计为前段具有外螺纹的丝杆,在前限位件上设置具有与丝杆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一;在丝杆后端固定一个便于将丝杆转动的旋钮件,将旋钮件单独作为后限位件或作为后限位件之一。
6.进一步,设计前限位件由挡片一、挡片二和连接管构成,在挡片一和挡片二的中心开设套孔,挡片一和挡片二通过套孔套装并固定在连接管两端,连接管的管孔为螺纹孔一,挡片一用于压固保温层,挡片二用于压固装饰层。
7.上述加固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方法,包括以下加固步骤:步骤一:在完成保温层的初步固定后打出贯通结构墙和保温层的固定孔,并在固定孔位于结构墙内壁的端口处,打出用于容纳后限位件的沉头位。
8.步骤二:将丝杆前端从房内经固定孔穿出保温层外;步骤三:将前限位件通过螺纹孔一从丝杆前端旋进,至挡片一压紧保温层外侧面,后限位件在沉头位内压紧结构墙的内侧面;步骤四:涂刷装饰层,至挡片二没入装饰层中。
9.进一步,使丝杆前端露出装饰层外,利用露出装饰层外的丝杆的前端加挂装饰物挂件。
10.进一步,在所述装饰物挂件上设置与丝杆前端外螺纹配合对接的螺纹孔二,并设
置用于加挂装饰物的挂钩结构。
11.进一步,设置一种用于临时安装的辅助定位板,辅助定位板尺寸大于沉头位直径,辅助定位板上设置宽度大于丝杆直径而小于后限位件尺寸的缺口。
12.进一步,所述使丝杆前端露出装饰层外,利用露出装饰层外的丝杆的前端加挂装饰物挂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完成保温层的初步固定后打出贯通结构墙和保温层的固定孔,并在固定孔位于结构墙内壁的端口处,打出用于容纳后限位件的沉头位;步骤二:将辅助定位板压在沉头位处的结构墙内壁,将丝杆前端经内经辅助定位板的缺口、固定孔穿出保温层外;步骤三:将前限位件通过螺纹孔一从丝杆前端旋进,至挡片一压紧保温层外侧面,后限位件紧压在缺口周围的辅助定位板上,此时丝杆的前端位于连接管内;步骤四:涂刷装饰层,至挡片二没入装饰层中;步骤五:抽掉辅助定位板,旋动旋钮件使丝杆前端从连接管内旋出至伸出装饰层外;步骤六:装饰物挂件通过螺纹孔二与丝杆前端的外螺纹配合安装在伸出装饰层外的丝杆上。
13.进一步,在挡片一朝向保温层的一面设置定位锥尖,当步骤三所述将前限位件通过螺纹孔一从丝杆前端旋进,至挡片一的锥尖接近保温层时,停止挡片一旋动,而改由拧动旋钮件使丝杆转动,迫使挡片一向保温层推进,至挡片一压紧保温层时,使定位锥尖扎入保温层内。
14.进一步,当将旋钮件作为后限位件之一时,后限位件还包括垫片。
15.有益效果:1、即使是保温层与结构墙之间的粘接层老化,在自重和风力作用下,保温层也无法从结构墙剥离脱落,装饰层也更不会从保温层脱落。
16.2、使用的加固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
17.3、易于施工安装,由于结构墙上自带有装模孔,打孔时只需将钻头顺装模孔伸入,实际仅需在材质疏松的保温层上轻松穿洞即可。
18.4、利用露出装饰层外的丝杆的前端加挂装饰物挂件,在实现加固外墙的同时,还为后期加挂其他绿化装饰物提供了可靠的固定件,而不需要另外破坏外墙加装。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加固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方法中使用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加固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加固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方法中使用的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辅助定位板的例题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中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加固过程(步骤三)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二中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加固示意图。
20.图中:1、丝杆;2、前限位件;101、挡片一;102、挡片二;103、连接管;104、螺纹孔一;
105、定位锥尖;3、后限位件;301、旋钮件;302、垫片;4、装饰物挂件;401、螺纹孔二;402、加挂孔;5、辅助定位板;501、缺口;6、结构墙;7、保温层;8、装饰层;9、固定孔;901、pc管;10、沉头位。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加固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方法,用若干杆件在复合墙上按设定间距贯穿结构墙6和保温层7,在杆件的前部和后端分别设置前限位件2和后限位件3,使前限位件2同时压固装饰层8和保温层7,后限位件3贴压在结构墙6的内侧,由前限位件2和后限位件3通过杆件将装饰层8和保温层7拉紧固定在结构墙6上。这样。即使是保温层7与结构墙6之间的粘接层老化,在自重和风力作用下,保温层7也无法从结构墙剥离脱落,装饰层8也更不会从保温层7脱落。
22.作为优选,将杆件设计为前段具有外螺纹的丝杆1,在前限位件2上设置具有与丝杆外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一104;在丝杆后端固定一个便于将丝杆转动的旋钮件301,将旋钮件301单独作为后限位件3或作为后限位件3之一。旋钮件301优选为与丝杆一体成型的六角螺柄。当将旋钮件301作为后限位件3之一时,后限位件3还包括垫片302。
23.设计前限位件2由挡片一101、挡片二102和连接管103构成,在挡片一101和挡片二102的中心开设套孔,挡片一101和挡片二102通过套孔套装并固定在连接管103两端,连接管103的管孔为螺纹孔一104,挡片一101用于压固保温层,挡片二102用于压固装饰层8。
24.上述加固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完成保温层7的初步固定后打出贯通结构墙6和保温层7的固定孔9,并在固定孔9位于结构墙6内壁的端口处,打出用于容纳后限位件3的沉头位10;这样,避免安装后的后限位件3凸出存在于结构墙6内壁上,不利于后期室内装修;此步骤中,由于结构墙上自带有装模孔,装模孔中还套有pc管901,打固定孔9时只需将钻头顺pc管901管孔伸入,实际仅需在材质疏松的保温层上轻松穿孔即可;步骤二:将丝杆1前端从房内经固定孔9穿出保温层7外;步骤三:将前限位件2通过螺纹孔一104从丝杆1前端旋进,至挡片一101压紧保温层7外侧面,后限位件3在沉头位10内压紧结构墙6的内侧面;步骤四:涂刷装饰层8,至挡片二102没入装饰层8中。这样,既不影响外墙的视觉效果,又能够起到固定装饰层8的作用。
25.实施例二如图3—6所示,一种加固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方法,其不同于实施例一之处在于:使丝杆1前端露出装饰层8外,利用露出装饰层8外的丝杆1的前端加挂装饰物挂件4。挂的装饰物也包括绿化袋。这样,在实现加固外墙的同时,还为后期加挂其他绿化装饰物提供了可靠的固定件,而不需要另外破坏外墙加装。
26.在所述装饰物挂件4上设置与丝杆1前端外螺纹配合对接的螺纹孔二401,并设置用于加挂装饰物的挂钩结构。挂钩结构可以是挂钩,作为优选,挂钩结构是可以穿过线和杆的加挂孔402。
27.进一步,预先设置一种用于临时安装的辅助定位板5,辅助定位板5尺寸大于沉头位10直径,辅助定位板5上设置宽度大于丝杆1直径而小于后限位件3尺寸的缺口501。
28.本实施例加固房屋保温装饰外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完成保温层7的初步固定后打出贯通结构墙6和保温层7的固定孔9,并在固定孔9位于结构墙6内壁的端口处,打出用于容纳后限位件3的沉头位10;步骤二:将辅助定位板5压在沉头位10处的结构墙6内壁,将丝杆1前端经内经辅助定位板5的缺口501、固定孔9穿出保温层7外;步骤三:将前限位件2通过螺纹孔一104从丝杆1前端旋进,至挡片一101压紧保温层7外侧面,后限位件3紧压在缺口501周围的辅助定位板5上,此时丝杆1的前端位于连接管103内;步骤四:涂刷装饰层8,至挡片二102没入装饰层8中;步骤五:抽掉辅助定位板5,旋动旋钮件301使丝杆1前端从连接管103内旋出至伸出装饰层8外;步骤六:装饰物挂件4通过螺纹孔二401与丝杆1前端的外螺纹配合安装在伸出装饰层8外的丝杆1上。
29.由于安装装饰物挂件4需要丝杆1前端露出装饰层8外,但丝杆1露出墙外又不利于装饰层8的涂敷和抹平,而采用上述方法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30.在挡片一101朝向保温层7的一面设置定位锥尖105,当步骤三所述将前限位件2通过螺纹孔一104从丝杆1前端旋进,至挡片一101的锥尖接近保温层7时,停止挡片一101旋动,而改由拧动旋钮件301使丝杆1转动,迫使挡片一101向保温层7推进,至挡片一101压紧保温层7时,使定位锥尖105扎入保温层7内。这样,在步骤五旋动旋钮件301使丝杆1前端从连接管103内旋出至伸出装饰层8外时,前限位件2就不会跟着丝杆1转动。
31.上述实施例只用于更清楚的描述本发明,而不能视为限制本发明涵盖的保护范围,任何等价形式的修改都应视为落入本发明涵盖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