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墙件结构和固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050412发布日期:2022-08-06 06: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连墙件结构,用于连接脚手架与建筑墙体(102),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预埋锥体(1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墙体(102)内,包括内螺纹孔(101);多个第一管状件(31),设置在所述墙体(102)外侧,包括管腔;多个螺杆(20),用于分别穿过各所述管腔并与各所述内螺纹孔(101)螺纹连接;以及网格结构(30),包括彼此正交连接的第二管状件(32)和第三管状件(33),所述第二管状件(32)可拆卸地与各所述第一管状件(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状件(33)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管状件(32)上;其中,所述第三管状件(33)和/或所述螺杆(20)用于与所述脚手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墙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状件(32)通过第一扣件(60)与所述第一管状件(31)连接,所述第三管状件(33)通过第二扣件(70)与所述第二管状件(32)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墙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60)和/或所述第二扣件(70)包括扣环(66)和固定螺栓(65),所述扣环(66)用于包裹管状件,所述固定螺栓(65)用于凭借压紧力固定管状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墙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20)通过卡扣(40)和螺帽(50)被轴向地限定在所述管腔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墙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40)为山型卡扣,所述螺帽(50)为蝶形螺帽。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墙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锥体(10)预埋在所述墙体(102)的混凝土中。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墙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状件(33)与所述脚手架的连接位置距离所述脚手架的主节点的间距小于300m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墙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锥体(10)还包括凹槽(106),所述内螺纹孔(101)的开口设置在凹槽面上。9.一种连墙件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墙体的浇筑过程中将预埋锥体预埋在所述墙体内;s2.将螺杆拧入所述预埋锥体的内螺纹孔;s3.在所述墙体外部的螺杆外套设第一管状件,并使用螺帽和卡扣将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一管状件锁紧;s4.将第二管状件与各个所述第一管状件固定连接;s5.在所述第二管状件上安装第三管状件,并根据脚手架连接点确定所述第三管状件在所述第二管状件上的位置。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墙件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6:当第三管状件无法与所述连接点固定时,移动所述第三管状件,直至第三管状件与所述连接点对齐。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墙件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进行步骤s1之前进行的步骤s0:根据脚手架设计图纸确定所述预埋锥体在所述墙体内的预埋位置。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用于连接脚手架与建筑墙体的连墙件结构,该结构包括多个预埋锥体、多个第一管状件、多个螺杆和网格结构。多个预埋锥体可拆卸地设置在墙体内,包括内螺纹孔;多个第一管状件设置在墙体外侧,包括管腔;多个螺杆用于分别穿过各管腔并与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网格结构包括彼此正交连接的第二管状件和第三管状件,第二管状件可拆卸地与各第一管状件固定连接,第三管状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管状件上;其中,第三管状件和/或螺杆用于与脚手架连接。上述结构能够有效简化建筑操作流程,并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还提供一种连墙件固定方法。法。法。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 黄勇 张筱筱 刘兴苹 王雪贞 秦洪生 周斌 胡和乐 崔艳林 周丽萍 王春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1
技术公布日:2022/8/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