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由式可变户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32803发布日期:2022-09-16 21:04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由式可变户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户型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由式可变户型结构。


背景技术:

2.住宅房结构基本上是一个单元根据面积不同分为几种不同的户型,每个户型就是住宅房的结构,不同的楼层在相同的位置户型是相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各住户的生活需求、经济条件不同而千变万化,人们对于户型的要求也不同。每个户型在地产商建设之前对户型结构的布局进行了设计,每个户型内的房间的开间基本处于3-5m之间,对于房间之间的墙体为剪力墙结构容易对户型结构进行限制。
3.公布号为cn112166221a的申请文件中公开一种水管与主体结构分离的住宅,包括主体结构以及水管,主体结构包括墙板以及楼层板,墙板竖向设置,若干墙板围成至少一个房间,房间至少有一个门口,楼层板盖设于所述墙板顶部;墙板上设置有纵向凹槽,住宅还包括水管固定组件;水管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墙板的纵向凹槽内部分所述房间顶部设置有天花吊顶,所述天花吊顶内安装有水管固定组件。
4.但是上述结构中发明人认为,若干墙板围成固定的房间在对住宅结构进行限制,在后期装修时无法根据需要进行户型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由式可变户型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由式可变户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由式可变户型结构,包括固定墙体、顶板和底板,所述固定墙体支撑于顶板与底板之间,所述固定墙体围合形成户型区域,所述户型区域内设有多个活动墙体,所述活动墙体包括两个分别通过螺栓安装于顶板上和底板上且开口相对设置的槽钢,所述槽钢内滑移连接有多个内板,所述内板通过第一卡接机构与槽钢卡接,每个所述槽钢的两侧对称设置有t型滑块,所述槽钢的两侧安装有多个外板,每个所述外板上设有两个t型槽,所述t型滑块与t型槽相适配,所述外板通过第二卡接机构与内板卡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活动墙体设置在户型区域内,活动墙体采用多个内板和外板拼接而成,内板通过第一卡接机构与槽钢卡接,槽钢通过螺栓与顶板或底板连接,外板通过第二卡接机构与内板卡接,整个过程中使得内板和槽钢以及内板和外板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对于户型区域内的房间可通过将原先的活动墙体拆卸后,再调节槽钢的安装位置,然后先后安装内板和外板,形成新的活动墙体,新的活动墙体与固定墙体围合连接,进而能够使户型区域内在后期装修的过程户型结构能够进行较大的调整,减少了装修户型的限制。
8.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接机构包括沿内板厚度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卡接组件,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接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内板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接块固定连接,所述槽钢的内侧壁
上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块与第一卡接槽相适配。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内板的安装时,先将第一卡接块压入安装槽内,随后将内板插入两个槽钢之间,并推动内板使得内板在两槽钢形成的轨道内滑移连接,等到内板移动到指定安装位置时,第一卡接槽的位置与安装槽的位置相对,第一弹性块复位,将第一卡接块弹出,第一卡接块被弹入第一卡接槽内,从而实现内板与槽钢的卡接。在拆卸内板时,使得第一弹性件压缩并使得第一卡接块压入安装槽内即可实现内板的拆卸。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10.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接块包括一体成型设置的圆柱部和半球部,所述圆柱部与弹性件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下时,所述圆柱部全部位于安装槽内且所述半球部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安装槽外,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最小压缩长度时,所述半球部全部位于安装槽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板插入槽钢并沿着槽钢的长度方向滑移的过程中,内板与半球部接触,内板挤压半球部,使得半球部全部被挤压入安装槽内,内板继续移动直至安装槽移动到与第一卡接槽相对的位置处时,第一弹性件回弹,使得半球部弹入第一卡接槽内,实现第一卡接块与第一卡接槽完成卡接的目的。继续施力推动内板可以使得第一弹性件继续发生压缩,半球部全部被挤压入安装槽内,从而使得内板继续沿着槽钢的长度方向移动。直到内板到达指定的安装位置时,停止推动内板,可使得内板与槽钢完成卡接。在将内板插入槽钢并沿着槽钢的长度方向滑移的过程中,无需人为对第一卡接块进行按压,从而便于内板与槽钢的连接,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安装效率。
12.可选的,所述第二卡接机构包括旋钮,所述旋钮转动连接于内板的侧壁上,所述旋钮外壁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旋钮的一端穿入内板并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内板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壁连接有与主动锥齿轮相互啮合的从动锥齿轮,所述转动杆外壁还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空腔内壁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接块,所述外板靠近内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块与第二卡接槽的内侧壁滑移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外板的安装时,将外板上的t型槽对准t型滑块,使得外板沿着t型滑块的长度方向滑移,直至外板上的第二卡接槽的位置与第二卡接块的位置相对应时,转动旋钮,带动连接管转动,连接管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带动套筒朝向外板移动,套筒带动第二卡接块朝向外板移动,直到第二卡接块进入第二卡接槽后,外板与内板即可完成卡接,从而实现外板的安装。
14.可选的,所述旋钮外壁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活动连接有拉块,所述拉块转动连接有方形杆,所述旋钮内开设有与方形杆相配合的活动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活动槽相互连通,所述方形杆外壁套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活动槽的内壁与拉块的外壁。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拉块,带动方形杆朝着远离内板的方向移动,此时,
第二弹性件不断被拉伸,拉块逐渐被拉出第一凹槽内。随后,转动拉块,使得拉块与第一凹槽相错位,即可实现方形杆朝着远离内板方向位移一端距离的目的。
16.可选的,所述方形杆滑动连接在连接管内,所述主动锥齿轮外壁开设有与方形杆相配合的活动孔,所述转动杆外壁开设有与方形杆相配合的限位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拉块使其拉出第一凹槽后,转动拉块,使得拉块与第一凹槽相错位,进而使得方形杆朝着远离内板方向位移一段距离,从而可使得方形杆从限位孔中脱离,此时,转动旋钮,可以带动转动杆转动。而当拉块位于第一凹槽内时,方形杆与限位孔相配合,可以对转动杆进行限位,旋钮也无法被转动,减少旋钮转动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造成第二卡接块与第二卡接槽发生脱离的情况,提高其结构的安全性。
18.可选的,所述转动杆上固定套设有椭型轮,所述椭型轮的中心轴与转动杆的中心轴重合,所述内板内设有供椭型轮自由转动的活动腔,所述活动腔与安装槽连通,当所述第二卡接块位于第二卡接槽内时,所述椭型轮的长轴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圆柱部抵接,当所述第二卡接块位于第二卡接槽外时,所述椭型轮位于安装槽的外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旋钮时,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椭型轮转动。当转动杆转动使得第二卡接块转动到第二卡接槽内时,椭型轮的长轴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圆柱部抵接,使得圆柱部无法推入安装槽内,提高了第一卡接块与第一卡接槽的卡接强度,可以进一步增强该户型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因误触内板使第一卡接块推入安装槽内从而使得内板与槽钢发生脱离的情况,降低施工安全隐患。
20.可选的,所述内板和外板之间设有吸音板,所述吸音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套筒外壁与通孔内壁滑移连接,所述第二卡接块呈圆柱状且所述第二卡接块横截面的直径与套筒的外径相等。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好内板后,再将吸音板的通孔对准第二卡接块并按压吸音板,使得吸音板完成安装,然后将外板上的t型槽对准t型滑块,使得外板沿着t型滑块的长度方向滑移,最后调整外板的位置,使得第二卡接槽的位置与通孔的位置相对应时,转动旋钮,使得外板完成安装。通过吸音板的设置,吸音板起到吸音降噪的作用,能够增加户型结构的隔音效果,提高用户的私密性。
22.可选的,所述内板的材质为发泡水泥板,所述外板的材质为实木装饰板,所述吸音板的材质为隔音岩棉板。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板为发泡水泥板,具有质轻、高耐火性、保温性能良好的效果,外板为实木装饰板,具有坚固、美观的效果,吸音板为隔音岩棉板,使得活动墙体的结构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24.可选的,所述旋钮设于内板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内板远离旋钮的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旋钮相适配。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一方面为旋钮提供避让空间,另一方面旋钮与定位槽相互配合,便于相邻的内板进行定位安装。此外,相邻内板完成安装后,前一个内板上的旋钮位于后一个内板上的定位槽内,定位槽对旋钮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旋钮发生损坏的可能性,同时进一步减少旋钮发生误触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该户型结构的安全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横移机构和顶升机构对侧模板进行拼装和拆卸,实现了对侧模板的进行支
模和脱模的目的且侧模板的支模和脱模过程中无需人工进行拆卸和搬运,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2.通过轨道轮和移动导轨的配合设置,进行支模时,轨道轮沿着移动轨道移动,使得底模板移动到指定预制箱梁的生产区域。预制箱梁完成脱模后,底模板能够承载预制箱梁并将预制箱梁运送至指定的产品堆放区。无需人工对底模板进行搬运,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3.通过制动盘的设置,当端模板拼装到位后,制动盘与移动导轨抵触,从而对拼装小车进行制动,减少预制箱梁浇筑过程中端模板以及底模板沿着移动导轨发生滑动的情况,从而影响预制箱梁浇筑成型后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活动墙体的安装结构图。
29.图3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内板与外板的安装结构图。
30.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1.图5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旋钮与转动杆连接关系的剖切图。
32.图6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固定板和限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33.图7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旋钮内部构造的剖切图。
3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墙体;2、顶板;3、底板;4、户型区域;41、厨房;42、卫生间;43、阳台;44、餐厅;45、客厅;46、主卧;47、客房;48、次卧;5、活动墙体;51、槽钢;511、t型滑块;512、第一卡接槽;52、内板;521、安装槽;522、空腔;5221、固定板;523、活动腔;524、定位槽;53、外板;531、t型槽;532、第二卡接槽;54、吸音板;541、通孔;6、第一卡接机构;61、第一卡接组件;611、第一卡接块;6111、圆柱部;6112、半球部;612、第一弹性件;7、第二卡接机构;71、旋钮;711、第一凹槽;712、拉块;713、方形杆;714、活动槽;715、第二弹性件;72、连接管;73、主动锥齿轮;731、活动孔;74、转动杆;741、第一锥齿轮;742、限位孔;743、椭型轮;75、从动锥齿轮;76、第二锥齿轮;77、螺纹杆;78、套筒;79、第二卡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一种自由式可变户型结构。参照图1和图2,一种自由式可变户型结构,包括固定墙体1、顶板2和底板3,固定墙体1竖直设置,固定墙体1为剪力墙设置于住宅楼的外围,顶板2固定于固定墙体1的上部,底板3固定于固定墙体1的下部,顶板2与底板3均水平设置,固定墙体1支撑在顶板2与底板3之间。通过多个固定墙体1围合形成户型区域4,户型区域4内部无固定墙体1设置,而户型区域4内部设置有多个活动墙体5,活动墙体5竖直连接于顶板2与底板3之间,活动墙体5对顶板2与底板3无支撑。活动墙体5包括两个分别通过螺栓安装于顶板2上和底板3上且开口相对设置的槽钢51,槽钢51内滑移连接有多个内板52,内板52通过第一卡接机构6与槽钢51卡接,每个槽钢51的两侧对称固定有t型滑块
511,槽钢51的两侧安装有多个外板53,每个外板53上开设有两个t型槽531,t型滑块511与t型槽531相适配,外板53通过第二卡接机构7与内板52卡接。
38.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活动墙体5设置在户型区域4内,活动墙体5采用多个内板52和外板53拼接而成,内板52通过第一卡接机构6与槽钢51卡接,槽钢51通过螺栓与顶板2或底板3连接,外板53通过第二卡接机构7与内板52卡接,整个过程中使得内板52和槽钢51以及内板52和外板53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对于户型区域4内的房间可通过将原先的活动墙体5拆卸后,再调节槽钢51的安装位置,然后先后安装内板52和外板53,形成新的活动墙体5,新的活动墙体5与固定墙体1围合连接,进而能够使户型区域4内在后期装修的过程户型结构能够进行较大的调整,减少了装修户型的限制。
39.通过活动墙体5在户型区域4内围设有多个房间,本实施例一中的房间包括一个固定的厨房41、一个固定的卫生间42和一个固定的阳台43,由于卫生间42和厨房41留有水管,因此设置在户型区域4的固定位置;还设有活动的餐厅44、客厅45、主卧46和客房47。
40.参照图3,第一卡接机构6包括沿内板52厚度方向对称设置的第一卡接组件61,第一卡接组件61包括第一卡接块611和第一弹性件612,内板52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521,第一弹性件612的一端与安装槽521的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卡接块611固定连接,槽钢5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512,第一卡接块611与第一卡接槽512相适配。本实施例一中,第一弹性件612为螺旋压缩弹簧。
41.在进行内板52的安装时,先将第一卡接块611压入安装槽521内,随后将内板52插入两个槽钢51之间,并推动内板52使得内板52在两槽钢51形成的轨道内滑移连接,等到内板52移动到指定安装位置时,第一卡接槽512的位置与安装槽521的位置相对,第一弹性块复位,将第一卡接块611弹出,第一卡接块611被弹入第一卡接槽512内,从而实现内板52与槽钢51的卡接。在拆卸内板52时,使得第一弹性件612压缩并使得第一卡接块611压入安装槽521内即可实现内板52的拆卸。
42.参照图4,第一卡接块611包括一体成型设置的圆柱部6111和半球部6112,圆柱部6111与弹性件固定连接,当第一弹性件612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圆柱部6111全部位于安装槽521内且半球部6112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安装槽521外;当第一弹性件612处于最小压缩长度时,半球部6112全部位于安装槽521内。
43.在内板52插入槽钢51并沿着槽钢51的长度方向滑移的过程中,内板52与半球部6112接触,内板52挤压半球部6112,使得半球部6112全部被挤压入安装槽521内,内板52继续移动直至安装槽521移动到与第一卡接槽512相对的位置处时,第一弹性件612回弹,使得半球部6112弹入第一卡接槽512内,实现第一卡接块611与第一卡接槽512完成卡接的目的。继续施力推动内板52可以使得第一弹性件612继续发生压缩,半球部6112全部被挤压入安装槽521内,从而使得内板52继续沿着槽钢51的长度方向移动。直到内板52到达指定的安装位置时,停止推动内板52,可使得内板52与槽钢51完成卡接。在将内板52插入槽钢51并沿着槽钢51的长度方向滑移的过程中,无需人为对第一卡接块611进行按压,从而便于内板52与槽钢51的连接,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安装效率。
44.参照图3、图5和图6,第二卡接机构7包括旋钮71,旋钮71转动连接于内板52的侧壁上,旋钮71外壁连接有连接管72,连接管72远离旋钮71的一端穿入内板52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73。内板52内开设有空腔522,空腔522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74,转动杆74竖直设
置,转动杆74外壁固定套设有与主动锥齿轮73相互啮合的从动锥齿轮75。转动杆74外壁还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741,空腔522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221,固定板5221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741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76。第二锥齿轮76同轴固定有螺纹杆77,螺纹杆77外壁螺纹连接有套筒78。套筒78远离第二锥齿轮7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接块79,外板53靠近内板5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接槽532,第二卡接块79与第二卡接槽532的内侧壁滑移连接。
45.在进行外板53的安装时,将外板53上的t型槽531对准t型滑块511,使得外板53沿着t型滑块511的长度方向滑移,直至外板53上的第二卡接槽532的位置与第二卡接块79的位置相对应时,转动旋钮71,带动连接管72转动,连接管72带动主动锥齿轮73转动,主动锥齿轮73带动从动锥齿轮75转动,从动锥齿轮75带动转动杆74转动,转动杆74带动第一锥齿轮741转动,第一锥齿轮741带动第二锥齿轮76转动,第二锥齿轮76带动螺纹杆77转动,螺纹杆77转动带动套筒78朝向外板53移动,套筒78带动第二卡接块79朝向外板53移动,直到第二卡接块79进入第二卡接槽532后,外板53与内板52即可完成卡接,从而实现外板53的安装。
46.参照图5、图6和图7,旋钮71外壁开设有第一凹槽711,第一凹槽711内活动安装有拉块712。拉块712靠近内板5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方形杆713,旋钮71内开设有与方形杆713相配合的活动槽714,第一凹槽711与活动槽714相互连通。方形杆713外壁套设有第二弹性件715,第二弹性件715的一端与活动槽714的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拉块712靠近内板52的一端固定连接。方形杆713滑动连接在连接管72内,主动锥齿轮73外壁开设有与方形杆713相配合的活动孔731,转动杆74外壁开设有与方形杆713相配合的限位孔742。本实施例一中,第二弹性件715为螺旋拉伸弹簧。
47.当拉动拉块712时,带动方形杆713朝着远离内板52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二弹性件715不断被拉伸,拉块712逐渐被拉出第一凹槽711内。之后,转动拉块712,使得拉块712与第一凹槽711相错位,进而使得方形杆713朝着远离内板52方向位移一段距离,从而可使得方形杆713从限位孔742中脱离,此时,转动旋钮71,可以带动转动杆74转动。而当拉块712位于第一凹槽711内时,方形杆713与限位孔742相配合,可以对转动杆74进行限位,旋钮71也无法被转动,减少旋钮71转动带动转动杆74转动从而造成第二卡接块79与第二卡接槽532发生脱离的情况,提高其结构的安全性。
48.参照图3、图4和图6,转动杆74上固定套设有椭型轮743,椭型轮743的中心轴与转动杆74的中心轴重合。内板52内开设有供椭型轮743自由转动的活动腔523,活动腔523与安装槽521连通。当第二卡接块79位于第二卡接槽532内时,椭型轮743的长轴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圆柱部6111抵接;当第二卡接块79位于第二卡接槽532外时,椭型轮743位于安装槽521的外部。
49.如此,转动旋钮71时,带动转动杆74转动,转动杆74转动带动椭型轮743转动。当转动杆74转动使得第二卡接块79转动到第二卡接槽532内时,椭型轮743的长轴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圆柱部6111抵接,使得圆柱部6111无法推入安装槽521内,提高了第一卡接块611与第一卡接槽512的卡接强度,可以进一步增强该户型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因误触内板52使第一卡接块611推入安装槽521内从而使得内板52与槽钢51发生脱离的情况,降低施工安全隐患。
50.参照图5,旋钮71设置于内板52长度方向的一侧,内板52远离旋钮71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524,定位槽524与旋钮71相适配。如此,定位槽524一方面为旋钮71提供避让空间,另一方面旋钮71与定位槽524相互配合,便于相邻的内板52进行定位安装。此外,相邻内板52完成安装后,前一个内板52上的旋钮71位于后一个内板52上的定位槽524内,定位槽524对旋钮71起到保护作用,减少旋钮71发生损坏的可能性,同时进一步减少旋钮71发生误触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该户型结构的安全性。
51.参照图2和图3,内板52和外板53之间贴合安装有吸音板54,吸音板54上开设有通孔541,套筒78外壁与通孔541内壁滑移连接,第二卡接块79呈圆柱状且所述第二卡接块79横截面的直径与套筒78的外径相等。如此,在安装好内板52后,再将吸音板54的通孔541对准第二卡接块79并按压吸音板54,使得吸音板54完成安装,然后将外板53上的t型槽531对准t型滑块511,使得外板53沿着t型滑块511的长度方向滑移,最后调整外板53的位置,使得第二卡接槽532的位置与通孔541的位置相对应时,转动旋钮71,使得外板53完成安装。通过吸音板54的设置,吸音板54起到吸音降噪的作用,能够增加户型结构的隔音效果,提高用户的私密性。
52.参照图2,内板52的材质为发泡水泥板,具有质轻、高耐火性、保温性能良好的效果;外板53的材质为实木装饰板,具有坚固、美观的效果,吸音板54为隔音岩棉板,使得活动墙体5的结构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53.实施例二:本技术实施例二公开一种自由式可变户型结构。参照图8,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一个固定的厨房41、一个固定的卫生间42和一个固定的阳台43外,卫生间42活动墙体5所分隔的房间还活动的餐厅44、客厅45、主卧46、客房47和次卧48。其中次卧48是由实施例一中的客厅45内设置活动墙体5以及调整客房47的活动墙体5的位置所围合形成。
5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