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542760发布日期:2022-09-17 00:1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及安装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装配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3.目前,如申请公布号为cn111305456a的申请文件供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体及其施工工艺,包括若干个相互拼接的墙体单元,所述墙体单元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连接孔;装配式墙体还包括位于墙体单元上端的连接板以及用于预埋在地基中并且开口朝上的导槽;所述连接板靠近墙体单元的一侧表面固定有多个用于与连接孔插接的连接柱;所述墙体单元的下部置于导槽中并且沿导槽长度方向与导槽滑动连接;所述相邻墙体单元之间设置有l型连接件,l型连接件位于墙体单元上部,所述l型连接件的上表面水平设置,所述l型连接件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墙体单元固定连接;上述申请能够减小在使用过程中各个墙体单元的相对偏移的效果。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墙体单元相互拼接后,相邻墙体单元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导致墙体之间的密封性能较为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提高相邻墙体之间的密封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及安装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预埋在地基中的导槽和设置在导槽内墙体,所述墙体相互拼接的面均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墙体滑动设置在导槽内,所述墙体沿导槽滑动,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用于驱使墙体滑动对密封垫进行压缩的压缩件;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扣合板,所述扣合板扣合在相邻墙体拼接处,相邻所述墙体上开设有供扣合板安装的沉头槽。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墙体安装时,首先将导槽预埋在地基内,随后将墙体吊装至导槽内,再推动墙体滑移,使墙体朝向已经固定的墙体滑移,并使相邻墙体上的密封垫相互抵接;随后通过压缩件驱使墙体进一步靠近,对密封垫进行压缩,密封垫在压缩过程中,密封垫形变对密封垫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进而提高了相邻墙体之间的密封性能;待密封垫处于所需压缩状态时,将扣合板扣合在相邻墙体的拼接处,使相邻墙体的拼接面处于扣合板的覆盖下,进而隔断密封垫与外界,进一步提高了相邻墙体密封性能;进一步的,在沉头槽的作用下,扣合板与墙体的墙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以提高墙体的安装效果;进一步的,在扣合板的作用下,对对相邻墙体进行初步连接,便于密封垫保持所需压缩状态。
8.可选的,所述扣合板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边的侧板,所述底板沿墙体的高度
方向贴合在墙体上,所述侧板所在平面垂直于底板所在平面;所述压缩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墙体拼接面上的螺杆,所述墙体背离螺杆的拼接面内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内设置有与螺杆螺纹配合螺纹段;所述压缩件还包括传递件,所述传递件用于侧板在进入沉头槽的过程中,带动所述螺杆转动并螺纹连接在套筒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扣合板对墙体拼接处进行扣合时,将底板以及侧板移入沉头槽内,操作简单便捷;对密封垫进行压缩前,首先推动墙体,墙体滑移带动螺杆滑移并插接入套筒内,随后将扣合板移入沉头槽内,侧板在进入沉头槽的过程中,在传递件的作用下,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进入套筒内,并螺纹连接在套筒内,在上述过程中,带动墙体朝向已固定的墙体滑移,进而对密封垫进行压缩,操作简单便捷;进一步的,螺杆进入套筒后,在螺杆的作用下,对相邻墙体连接固定,操作简单便捷;进一步的,螺杆和套筒位于墙体的拼接面,导致施工时难以转动螺杆,在传递件的作用下,便于转动螺杆对相邻墙体进行连接;同时,螺杆螺纹连接在套筒内,具有自锁的性能,便于将螺杆固定在套筒内,进而提高了相邻墙体的连接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传递件包括设置在侧板上的齿条,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沉头槽的深度方向,所述墙体上转动设置有与齿条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传递件还包括同轴设置在螺杆和第一齿轮上的第一锥齿轮,所述沉头槽内还转动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分别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在移入沉头槽内时,侧板在沉头槽内做直线运动,侧板带动齿条作直线运动,齿条运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一个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驱动杆转动,从而带动另一个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螺杆上的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螺杆转动进入套筒内,操作简单便捷;同时,上述传动结构具有结构紧凑,运行平稳的优点;同时,移出扣合板时,带动螺杆反向转动与套筒分离,以便于对密封垫进行更换。
12.可选的,所述螺杆和套筒沿墙体拼接面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且一一对应,位于同一高度的螺杆和套筒为一组,沿墙体的高度方向,相邻组内的所述螺杆和套筒呈交错排布。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墙体的高度方向,相邻组内的螺杆和套筒呈交错排布,降低了墙体因密封垫恢复形变而出现回弹的可能性,提高了墙体连接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底板上转动设置有多个螺栓,所述螺栓的长度方向以及转动轴线均垂直于底板所在平面,所述墙体上开设有供螺栓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螺栓均匀排布在底板的四个边角;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用于驱使多个螺栓同时转动并以相同转速进入螺纹孔的转动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扣合板在移入沉头槽之前,将底板上的螺栓对齐墙体上的螺纹孔,随后在转动件的作用下,驱使多个螺栓同时、同速转动,进而带动底板朝向墙体滑移,进而带动侧板滑移进入沉头槽内;同时,螺栓进入螺纹孔内后,将扣合板固定在墙体上,降低了扣合板掉落的可能性;进一步的,螺栓同速转动进入螺纹孔内,使得底板的任意位置都以相同的速度朝向墙体滑移,进而使得底板处于平行于墙体所在平面滑移,降低了扣合板倾斜的可能性,使得所有的螺杆同时并同速转动进入套筒内,进而便于对密封垫进行压缩;同时,提高了对密封垫的压缩效果。
16.可选的,所述墙体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沉头槽连通,所述墙体上且位于沉头槽内转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墙体所在平面,所述侧板上开设有供固定板进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开口朝向背离侧板的方向;所述墙体上且位于室内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固定板设置在连接杆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扣合板安装后,转动连接杆,连接杆转动带动固定板转动进入卡接槽内,对扣合板进入固定,降低了非施工人员不慎转动螺栓导致墙体松动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墙体的密封性以及安全性;进一步的,连接杆位于室内,降低了非施工人员不慎转动连接杆的可能性。
18.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边设置在连接杆上,另一边设置在墙体上。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扭簧的作用下,使固定板卡接在卡接槽内,降低了固定板不慎转动而移出卡接槽的可能性,提高了固定板对扣合板的固定效果。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安装方法,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可选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安装方法,使用所述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s1:导槽预埋至地基内,并将墙体吊装在导槽内,并推动墙体滑动与相邻墙体抵接;s2:墙体带动螺杆滑动至插接在套筒内,将扣合板移至正对沉头槽,并将侧板移至沉头槽内,使第一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s3:底板上螺栓正对墙体上的螺纹孔,并插接在螺纹孔内,转动螺栓,螺栓带动底板朝向墙体运行,底板带动侧板朝向沉头槽内运行,侧板带动吃齿条运行;s4:齿条运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转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在转动过程中沿套筒滑动,使得墙体朝向墙体滑移对密封垫进行压缩;s5:侧板运行至所需处后,在扭簧的作用下,驱使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带动固定板转动进入卡接槽内,将墙体固定至上述处。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墙体安装时,首先将导槽预埋在地基内,随后将墙体吊装至导槽内,再推动墙体滑移,使墙体朝向已经固定的墙体滑移,并使相邻墙体上的密封垫相互抵接;随后通过压缩件驱使墙体进一步靠近,对密封垫进行压缩,密封垫在压缩过程中,密封垫形变对密封垫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进而提高了相邻墙体之间的密封性能;待密封垫处于所需压缩状态时,将扣合板扣合在相邻墙体的拼接处,使相邻墙体的拼接处处于扣合板的覆盖作用下,进而隔断密封垫与外界,进一步提高了相邻墙体密封性能;进一步的,在沉头槽的作用下,扣合板与墙体的墙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以提高墙体的安装效果;进一步的,在扣合板的作用下,对对相邻墙体进行初步连接,便于密封垫保持所需压缩状态。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剖视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中墙体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中墙体的剖视图;图8是图7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导槽;2、墙体;3、密封垫;4、压缩件;41、螺杆;42、套筒;43、齿条;44、第一齿轮;45、第一锥齿轮;46、驱动杆;47、第二锥齿轮;5、扣合板;51、底板;52、侧板;6、沉头槽;61、第一凹槽;62、第二凹槽;7、螺栓;8、安装腔;9、固定板;10、卡接槽;11、连接杆;12、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参照图1和图2,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预埋在地基中的导槽1和设置在导槽1内墙体2,导槽1的开口朝向背离地面的一侧,墙体2相互拼接的面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垫3,密封垫3平铺在墙体2的拼接面;墙体2滑动设置在导槽1内,墙体2沿导槽1滑动,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用于驱使墙体2滑动对密封垫3进行压缩的压缩件4;安装墙体2时,将墙体2吊装至导槽1内,随后通过压缩件4对驱使墙体2滑动,墙体2滑动对密封垫3进行压缩,密封垫3在压缩过程中,对密封垫3与墙体2、密封垫3与密封垫3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进而提高了墙体2之间的密封效果;参照图2和图3,为便于将墙体2临时固定至上述状态,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扣合板5,扣合板5的呈凹形,扣合板5扣合在相邻墙体2拼接处,扣合板5包括底板51和设置在底板51两边的侧板52,底板51沿墙体2的高度方向贴合在墙体2上,侧板52所在平面垂直于底板51所在平面,相邻墙体2上开设有供扣合板5安装的沉头槽6,进一步的,沉头槽6包括供底板51安装的第一凹槽61和供侧板52安装的第二凹槽62,第一凹槽61和第二凹槽62相互连通,进一步的,第一凹槽61的宽度大于侧板52的厚度,以便侧板52在第一凹槽61内滑移;扣合板5扣合在沉头槽6内后,对相邻墙体2以及将扣合板5临时固定在墙体2上。
26.参照图4和图5,压缩件4包括转动设置在墙体2拼接面上的螺杆41,进一步的,螺杆41的长度方向以及转动轴线均垂直于墙体2拼接面,墙体2背离螺杆41的拼接面内固定设置有套筒42,套筒42内设置有与螺杆41螺纹配合螺纹段;对密封垫3进行压缩时,转动螺杆41,螺杆41转动进入套筒42内,因螺杆41和套筒42均相对固定在墙体2上,使得螺杆41在进入套筒42的过程中,带动墙体2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移,进而对密封垫3进行压缩;同时,便于将相邻的墙体2固定在上述处。
27.参照图3、图5和图6,因螺杆41与套筒42均位于墙体2的拼接面,导致难以对螺杆41进行转动;为便于转动螺杆41,压缩件4还包括传递件,传递件用于侧板52在进入沉头槽6的过程中,带动螺杆41转动并螺纹连接在套筒42内,传递件包括固定设置在侧板52上的齿条43,齿条4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凹槽62的深度方向,墙体2上转动设置有与齿条43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44,进一步的,墙体2内开设有安装第一齿轮44的第一安装槽;传递件还包括
同轴设置在螺杆41和第一齿轮44上的第一锥齿轮45,沉头槽6内还转动设置有驱动杆4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杆46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墙体2所在平面,驱动杆46的两端均设置有分别与第一锥齿轮45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7。
28.扣合板5在移入沉头槽6内的过程中,侧板52带动齿条43滑移,齿条43滑移带动第一齿轮44转动,第一齿轮44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45转动,第一锥齿轮45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47转动,第二锥齿轮47转动带动驱动杆46转动,驱动杆46转动带动螺杆41转动,进而带动墙体2滑动对密封垫3进行压缩;进一步的,墙体2滑移第一齿轮44齿全高的距离后,第一齿轮44与齿条43相互分离,以将墙体2固定在上述处。
29.为提高螺杆41以及套筒42对相邻墙体2的连接稳定性,螺杆41和套筒42沿墙体2拼接面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且一一对应,位于同一高度的螺杆41和套筒42为一组,沿墙体2的高度方向,相邻组内的螺杆41和套筒42呈交错排布。
30.参照图3,为便于固定扣合板5至墙体2上,底板51上转动设置有多个螺栓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板51上转动设置有四颗螺栓7,螺栓7的长度方向以及转动轴线均垂直于底板51所在平面,墙体2上开设有供螺栓7螺纹连接的螺纹孔,螺栓7均匀排布在底板51的四个边角;安装底板51至第一凹槽61时,转动螺栓7,螺栓7在进入螺纹孔的过程中,带动底板51朝向第一凹槽61内移动,进而将底板51安装在第一凹槽61内。
31.参照图3,为降低底板51在上述运动过程中,出现倾斜的可能性,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用于驱使多个螺栓7同时转动并以相同转速进入螺纹孔的转动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件包括套设在四个螺栓7上的皮带,皮带处于绷紧状态;拧动其中一颗螺栓7时,螺栓7转动带动皮带运行,皮带运行带动其余螺栓7转动,进而带动底板51朝向第一凹槽61内移动。
32.参照图7和图8,为降低非施工人员拧动螺栓7,导致扣合板5不慎移出的可能性;墙体2内开设有安装腔8,安装腔8与第二凹槽62连通,墙体2上且位于沉头槽6内转动设置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墙体2所在平面,侧板52上开设有供固定板9进入的卡接槽10,卡接槽10的开口朝向背离侧板52的方向;墙体2上且位于室内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连接杆11,固定板9设置在连接杆11上;扣合板5安装至所需处后,施工人员位于室内的一侧转动连接杆11,连接杆11转动带动固定板9转动进入卡接槽10内,进而将扣合板5固定在上述处,降低了位于室外的螺栓7不慎被拧动的可能性。
33.参照图7和图8,为降低固定板9不慎转出卡接槽10的可能性,连接杆11上套设有扭簧12,扭簧12的一边设置在连接杆11上,另一边设置在墙体2上。
3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实施原理为:墙体2安装时,首先将凹槽预埋在地基内,随后将墙体2吊装至凹槽内;再使用推动设备推动墙体2滑移,使相邻墙体2相互抵接;随后将扣合板5吊装至沉头槽6处,再将底板51朝向底板51移动,使螺栓7对齐螺纹孔;再将皮带绕设在螺栓7上,随后拧动一颗螺栓7,螺栓7转动带动皮带运行,皮带运行带动其余螺栓7转动,进而带动底板51朝向第一凹槽61内移动;底板51带动侧板52朝向第二凹槽62内移动,侧板52带动齿条43滑移,齿条43滑移带动第一齿轮44转动,第一齿轮44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45转动,第一锥齿轮45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47转动,第二锥齿轮47转动带动驱动杆46转动,驱动杆46转动带动螺杆41转动,进
而带动墙体2滑动对密封垫3进行压缩;进一步的,墙体2滑移第一齿轮44齿全高的距离后,第一齿轮44与齿条43相互分离,以将墙体2固定在上述处;随后施工人员位于室内的一侧转动连接杆11,连接杆11转动带动固定板9转动进入卡接槽10内,进而将扣合板5固定在上述处,以完成墙体2的安装。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安装方法,参照图1,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安装方法使用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s1:导槽1预埋至地基内,并将墙体2吊装在导槽1内,并推动墙体2滑动与相邻墙体2抵接;s2:墙体2带动螺杆41滑动至插接在套筒42内,将扣合板5移至正对沉头槽6,并将侧板52移至沉头槽6内,使第一齿轮44与齿条43相互啮合;s3:底板51上螺栓7正对墙体2上的螺纹孔,并插接在螺纹孔内,转动螺栓7,螺栓7带动底板51朝向墙体2运行,底板51带动侧板52朝向沉头槽6内运行,侧板52带动吃齿条43运行;s4:齿条43运行带动第一齿轮44转动,第一齿轮44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45转动,第一锥齿轮45转动带动驱动杆46转动,驱动杆46转动带动螺杆41转动,螺杆41在转动过程中沿套筒42滑动,使得墙体2朝向墙体2滑移对密封垫3进行压缩;s5:侧板52运行至所需处后,在扭簧12的作用下,驱使连接杆11转动,连接杆11转动带动固定板9转动进入卡接槽10内,将墙体2固定至上述处。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