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

文档序号:31457290发布日期:2022-09-07 14:5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

1.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板房建筑的屋顶通常采用钢结构拼装组成,针对于屋顶钢结构的技术启示;
3.对于屋顶钢结构的研究发现了以下问题:
4.屋顶钢结构在进行拼装后,桁架之间通常采用螺栓安装固定,而螺栓在长时间使用易松动,导致桁架之间在长时间使用后稳固性较差,进而使得屋顶钢结构在拼装时,无法对桁架之间进一步限位固定,提高桁架整体稳固性;
5.目前,现有技术中的cn201910928292.8一种户外节能型钢结构建筑屋顶,公开了屋顶钢结构,该发明通过设置的蓄水槽,使得屋面板上的雨水可以流入蓄水槽内进行储存,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在屋面板内形成具有隔热防寒的空间,从而降低屋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减少了屋内热量的散失率,实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
6.本发明主要能够解决屋顶钢结构无法对桁架之间进一步限位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描述问题。
8.本发明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包括梁支座,该梁支座的上端通过焊接设有桁架,所述桁架的上端滑动卡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内部设有卡盘。
9.进一步的,所述桁架环绕于梁支座的上端,桁架与卡盘的内部卡接嵌套,桁架设有8根,桁架整体呈金字顶形状排布。
10.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的内部呈中空状设置,卡盘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桁架的端部与凹槽卡接嵌套,卡盘呈圆盘状设置,而顶板的内部设有对桁架之间固定的传动机构。
11.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滑杆、支柱、吸盘、圆环、旋转环和挡板,滑杆滑动于卡盘端部的两侧,支柱镶嵌于滑杆上端的侧面,吸盘镶嵌于支柱的上端,圆环焊接于顶板的内部,旋转环旋转套接于圆环的外侧,挡板镶嵌于旋转环端部的两侧。
12.进一步的,所述滑杆滑动于顶板内部的两侧,滑杆的一端与桁架滑动挤压,滑杆与卡盘的端部滑动贴合,滑杆静止时,滑杆处于旋转环下端的侧面。
13.进一步的,所述支柱靠近旋转环的一端呈半圆弧状设置,半圆弧角度为20-40
°
,支柱的上端与旋转环滑动挤压,吸盘呈水平排布有2-4个于支柱的端部,圆环呈倾斜25-45
°
设置,圆环分布于卡盘的两侧。
14.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环靠近桁架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旋转环的两侧开设有孔洞,旋转环呈椭圆状设置,旋转环的一端与桁架的上端滑动挤压,旋转环数量与桁架配套设置,旋转环与圆环之间为相互套接。
15.进一步的,所述挡板设于旋转环的凹槽内部,挡板贯穿于凹槽内部,挡板为橡胶材质。
16.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气囊、滑块、凸块、变形层和卡块,气囊镶嵌于顶板的内部,滑块滑动于气囊的侧面,凸块设于气囊的侧面,变形层镶嵌于气囊的内壁,卡块滑动于变形层的一端。
17.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分别设于旋转环的两侧,气囊内壁厚度为2-3cm,气囊呈倾斜35-50
°
设置,气囊靠近滑块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滑块于凹槽的内部滑动。
18.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环向上摆动时,旋转环处于倾斜状态,此时旋转环的一侧与滑块的侧面滑动摩擦,进而旋转环能够辅助滑块于气囊的侧面滑动。
19.进一步的,所述凸块贯穿于滑块的下端,凸块对滑块的端部形成支撑,而凸块宽度为0.1-0.3cm,凸块贯穿于气囊的侧面。
20.进一步的,所述变形层厚度为气囊厚度的五分之一,变形层与卡盘的侧面呈水平对应设置,卡块与变形层配套设置,卡块与旋转环侧面孔洞滑动嵌套。
21.有益效果:
22.1.桁架与梁支座安装完成后,将顶板嵌入于桁架的上端,卡盘外侧与桁架依次嵌套,而桁架嵌入于顶板的内部时,桁架挤压至滑杆的一端,滑杆此时于顶板的内部呈水平滑动,而卡盘和顶板内壁之间间隔,能够对滑杆的滑动方向进行限位,避免滑杆呈倾斜滑动,滑杆带动支柱滑动至旋转环的下端,由于支柱的上端呈半圆弧状设置,因此支柱对旋转环的下端形成持续挤压,进而旋转环于圆环的内部呈90
°
摆动;
23.2.旋转环一端挤压至桁架的上端,旋转环挤压至桁架的一端时,利用旋转环端部凹槽对桁架的侧面形成夹持,而挡板能够进一步增加旋转环与桁架之间摩擦力,由于旋转环整体通过圆环设于顶板的内部,因此旋转环依次对桁架形成挤压限位后,能够进一步增加桁架之间的紧固性;
24.3.旋转环整体向上滑动时,由于圆环的形状设置,旋转环向卡盘的一侧摆动时,旋转环整体处于倾斜摆动,此时旋转环的一侧与滑块的侧面滑动摩擦,进而旋转环能够辅助滑块于气囊的侧面滑动,由于滑块与旋转环之间间距固定,而气囊呈倾斜状设置,因此滑块在滑动过程中不断挤压至气囊的一端;
25.4.随着气囊持续被挤压,气囊内腔容积减小,由于变形层厚度为气囊厚度的五分之一,气囊内部气体对气囊侧面的变形层形成挤压,变形层整体呈水平变形,变形层带动卡块呈水平滑动,使得变形层能够带动卡块嵌入于旋转环的内部,利用卡块对旋转环的两侧形成卡接,避免旋转环在对桁架挤压后移位的情况,而旋转环对桁架整体挤压限位,能够避免现有屋顶钢结构之间仅仅通过螺栓衔接,导致长时间使用后桁架之间松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桁架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滑杆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旋转环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旋转环摆动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顶板俯视结构平面图。
33.图8为本发明图7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发明气囊组件结构示意图。
35.图1-9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36.1-梁支座,101-桁架,2-顶板,201-卡盘,202-滑杆,203-支柱,204-吸盘,3-圆环,301-旋转环,302-挡板,4-气囊,401-滑块,402-凸块,403-变形层,404-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实施例:
39.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40.实施例1:一种装配式板房建筑屋顶钢结构,包括梁支座1,该梁支座1的上端通过焊接设有桁架101,桁架101的上端滑动卡接有顶板2,顶板2的内部设有卡盘201;
41.其中:桁架101,桁架101环绕于梁支座1的上端,桁架101与卡盘201的内部卡接嵌套,桁架101设有8根,桁架101整体呈金字顶形状排布;
42.顶板2和卡盘201,顶板2的内部呈中空状设置,卡盘201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桁架101的端部与凹槽卡接嵌套,卡盘201呈圆盘状设置,而顶板2的内部设有对桁架101之间固定的传动机构;
43.实施例2:参考说明书附图1-7可得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传动机构包括滑杆202、支柱203、吸盘204、圆环3、旋转环301和挡板302,滑杆202滑动于卡盘201端部的两侧,支柱203镶嵌于滑杆202上端的侧面,吸盘204镶嵌于支柱203的上端,圆环3焊接于顶板2的内部,旋转环301旋转套接于圆环3的外侧,挡板302镶嵌于旋转环301端部的两侧;
44.其中:滑杆202,滑杆202滑动于顶板2内部的两侧,滑杆202的一端与桁架101滑动挤压,滑杆202与卡盘201的端部滑动贴合,滑杆202静止时,滑杆202处于旋转环301下端的侧面;
45.利用滑杆202滑动于顶板2的内部,而卡盘201和顶板2内壁之间间隔,能够对滑杆202的滑动方向进行限位;
46.桁架101嵌入于卡盘201的内部时,桁架101侧面挤压至滑杆202的一端,滑杆202于顶板2的内部呈水平滑动,可参考说明书附图3;
47.支柱203和吸盘204,支柱203靠近旋转环301的一端呈半圆弧状设置,半圆弧角度为20-40
°
,支柱203的上端与旋转环301滑动挤压,吸盘204呈水平排布有2-4个于支柱203的端部;
48.支柱203与旋转环301呈垂直滑动挤压时,参考说明书附图3,此时吸盘204与旋转环301的下端滑动吸附,避免旋转环301向下回位掉落;
49.圆环3,圆环3呈倾斜25-45
°
设置,圆环3分布于卡盘201的两侧;
50.圆环3的形状设置,方便旋转环301整体呈90
°
摆动;
51.旋转环301,旋转环301靠近桁架10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旋转环301的两侧开设有孔洞,旋转环301呈椭圆状设置,旋转环301的一端与桁架101的上端滑动挤压,旋转环301数量与桁架101配套设置,旋转环301与圆环3之间为相互套接;
52.旋转环301静止时,整体呈竖向排布,可参考说明书附图5;
53.而支柱203挤压至旋转环301的下端后,旋转环301整体呈向上滑动,此时旋转环301的一端挤压至卡盘201的外侧,即挤压至桁架101的一端,旋转环301的挤压能够对桁架101进一步限位固定;
54.挡板302,挡板302设于旋转环301的凹槽内部,挡板302贯穿于凹槽内部,挡板302为橡胶材质;
55.旋转环301挤压至桁架101的一端时,利用旋转环301端部凹槽对桁架101的侧面形成夹持,而挡板302能够进一步增加旋转环301与桁架101之间摩擦力;
56.其中:桁架101与梁支座1安装完成后,将顶板2嵌入于桁架101的上端,卡盘201外侧与桁架101依次嵌套,而桁架101嵌入于顶板2的内部时,桁架101挤压至滑杆202的一端,滑杆202此时于顶板2的内部呈水平滑动,而卡盘201和顶板2内壁之间间隔,能够对滑杆202的滑动方向进行限位,避免滑杆202呈倾斜滑动,滑杆202带动支柱203滑动至旋转环301的下端,由于支柱203的上端呈半圆弧状设置,因此支柱203对旋转环301的下端形成持续挤压,进而旋转环301于圆环3的内部呈90
°
摆动;
57.旋转环301一端挤压至桁架101的上端,旋转环301挤压至桁架101的一端时,利用旋转环301端部凹槽对桁架101的侧面形成夹持,而挡板302能够进一步增加旋转环301与桁架101之间摩擦力,由于旋转环301整体通过圆环3设于顶板2的内部,因此旋转环301依次对桁架101形成挤压限位后,能够进一步增加桁架101之间的紧固性;
58.实施例3:参考说明书附图7-9可得知,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2的不同在于,传动机构包括气囊4、滑块401、凸块402、变形层403和卡块404,气囊4镶嵌于顶板2的内部,滑块401滑动于气囊4的侧面,凸块402设于气囊4的侧面,变形层403镶嵌于气囊4的内壁,卡块404滑动于变形层403的一端;
59.其中:气囊4,气囊4分别设于旋转环301的两侧,气囊4内壁厚度为2-3cm,气囊4呈倾斜35-50
°
设置,气囊4靠近滑块40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滑块401于凹槽的内部滑动;
60.由于气囊4内壁厚度为2-3cm,因此滑块401挤压至气囊4的一端时,气囊4整体难以变形,而变形层403可快速变形拱起;
61.滑块401,旋转环301向上摆动时,旋转环301处于倾斜状态,可参考说明书附图6,此时旋转环301的一侧与滑块401的侧面滑动摩擦,进而旋转环301能够辅助滑块401于气囊4的侧面滑动;
62.凸块402,凸块402贯穿于滑块401的下端,凸块402对滑块401的端部形成支撑,而凸块402宽度为0.1-0.3cm,凸块402贯穿于气囊4的侧面;
63.变形层403和卡块404,变形层403厚度为气囊4厚度的五分之一,变形层403与卡盘
201的侧面呈水平对应设置,卡块404与变形层403配套设置,卡块404与旋转环301侧面孔洞滑动嵌套;
64.变形层403呈水平变形后,卡块404呈水平同步滑动;
65.其中:旋转环301整体向上滑动时,由于圆环3的形状设置,旋转环301向卡盘201的一侧摆动时,旋转环301整体处于倾斜摆动,此时旋转环301的一侧与滑块401的侧面滑动摩擦,进而旋转环301能够辅助滑块401于气囊4的侧面滑动,由于滑块401与旋转环301之间间距固定,而气囊4呈倾斜状设置,因此滑块401在滑动过程中不断挤压至气囊4的一端;
66.随着气囊4持续被挤压,气囊4内腔容积减小,由于变形层403厚度为气囊4厚度的五分之一,气囊4内部气体对气囊4侧面的变形层403形成挤压,变形层403整体呈水平变形,变形层403带动卡块404呈水平滑动,使得变形层403能够带动卡块404嵌入于旋转环301的内部,利用卡块404对旋转环301的两侧形成卡接,避免旋转环301在对桁架101挤压后移位的情况,而旋转环301对桁架101整体挤压限位,能够避免现有屋顶钢结构之间仅仅通过螺栓衔接,导致长时间使用后桁架101之间松动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