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附着式悬挑屋面结构支模架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3862发布日期:2022-07-26 21:3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剪力墙附着式悬挑屋面结构支模架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剪力墙附着式悬挑屋面结构支模架体,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立面效果的新颖和时尚有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建筑物为突出建筑物的雄伟风姿,将屋面设计成具有悬挑结构的挑檐式,这类高空悬挑结构高支模的施工特点是:跨度大、高度大、施工难度大。目前,传统的悬挑支模架方式是在楼板上搭设工字钢,并在其下方支设斜撑,该方式由于锚固段过长,存在布置困难;且工序繁杂,下部斜撑安装难度大,周转利用率较低,存在安全隐患、技术性缺陷、施工成本较高等问题。
3.申请号为cn201620829038.4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大悬挑钢桁架施工支撑架,包括支座、支架、顶撑;支架安装在支座上,顶撑安装在支架的顶部。所述顶撑包括底座、定位板、定位块、主支托、次支托、连接梁、垫板;定位板安装在底座上,次支托通过下方的垫板安装在定位板上,次支托的周围设有定位块,定位块安装在定位板上,主支托与次支托通过连接梁连接。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安全系数高,安拆简单,可缩短施工周期,同时也方便支撑架的运输及堆放。顶撑设计,可根据施工需要自由调节支撑架高度,便于施工过程中的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且可多次周转利用,扩大其适用范围。采用该申请所公开的结构安装和拆卸的时间长,其次该结构对于附着式的悬挑屋面结构无法使用,该结构为稳定的整体性的平台结构,无法悬挑较长的跨度以形成稳定的悬挑支模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剪力墙附着式悬挑屋面结构支模架体,包括附着支座和桁架,所述附着支座包括第一钢板,第一钢板上设置有预埋螺栓孔,穿墙螺栓通过预埋螺栓孔将第一钢板固定在剪力墙上,所述钢板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上设置有第二钢板连接桁架,支撑桁架水平稳定。本实用新型安装便捷、灵活方便、稳定性好,在附着式悬挑屋面上施工空间利用率高,减少空间占用,且可以重复周转利用,节约施工成本。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剪力墙附着式悬挑屋面结构支模架体,包括附着支座和桁架,所述附着支座包括第一钢板,第一钢板上设置有预埋螺栓孔,穿墙螺栓通过预埋螺栓孔将第一钢板固定在剪力墙上,所述第一钢板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上设置有第二钢板连接桁架,支撑桁架水平稳定。
7.进一步地,所述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竖杆和斜腹杆组成,上弦杆和下弦杆的支撑端部设置有安装圆孔,所述第二钢板焊接在第一钢板上,与第一钢板呈垂直连接关系;所述第二钢板上开设有与上弦杆和下弦杆的支撑端部安装圆孔相同大小的安装圆孔,安装
件连接重合设置的安装圆孔,连接附着支座和桁架。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板上开设有2-4个预埋螺栓孔,预埋螺栓孔直径与穿墙螺栓直径相同,所述剪力墙内预埋有套管,穿墙螺栓通过套管固定在剪力墙内。
9.进一步地,所述桁架的上弦杆、下弦杆和竖杆的长度相同,组合形成第一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斜腹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矩形框架结构内,斜腹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弦杆、下弦杆和竖杆的中部,斜腹杆首尾相连在第一矩形框架结构内形成第二矩形框架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通过竖杆支撑连接,桁架支撑端部竖杆的中心线距第二钢板的连接面距离为80-120mm设置,桁架悬挑端部竖杆的中心线为桁架边线,以桁架悬挑端部竖杆的中心线悬挑80-120mm,形成桁架的悬挑端头,所述桁架悬挑端头设置有第三钢板,第三钢板上设置有安装圆孔。
11.进一步地,所述桁架沿剪力墙的水平方向布置,相邻桁架水平高度相同,间距设置为 1.5-3m,相邻桁架上设置并固定工字钢,工字钢上铺设木工板,形成悬挑支模平台。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剪力墙附着式悬挑屋面结构支模架体,有效解决了传统的悬挑支模架下方需要设置斜撑,导致锚固段过长、安装难度大,导致周转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14.具体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附着支座和桁架的连接,搭建的支模平台可以剪力墙为依托,施工方便;
16.2.本实用新型悬挑支模平台稳定性好、承载力高,降低了屋面悬挑结构发生挠曲变形的风险,提高了施工质量;
17.3.本实用新型利用附着支座,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控制支模高度,灵活方便。采用悬挑支模平台,通过穿墙螺栓与附着支座连接,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悬挑支模平台可重复周转利用,节约了施工成本。
18.4.本实用新型悬挑支模平台避免下部斜撑安装、固定操作,减少施工工序,操作简便,安装快捷,可显著提升施工效率。
19.5.本实用新型根据悬挑的长度和高度进行钢桁架悬挑支模平台的截面组合,灵活且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悬挑钢桁架支模平台剖面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附着支座大样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1.2m钢桁架支模平台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2.7m钢桁架支模平台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记:1-附着支座,101-第一钢板,102-预埋螺栓孔,103-连接槽,2-桁架,201-上弦杆,202-下弦杆,203-竖杆,204-斜腹杆,205-安装圆孔,3-穿墙螺栓,4-第二钢板, 5-套管,6-第一矩形框架,7-第二矩形框架,8-第三钢板,9-工字钢。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数据为优选方案,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剪力墙附着式悬挑屋面结构支模架体,包括附着支座和桁架,所述附着支座包括第一钢板,第一钢板上设置有预埋螺栓孔,穿墙螺栓通过预埋螺栓孔将第一钢板固定在剪力墙上,所述第一钢板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上设置有第二钢板连接桁架,支撑桁架水平稳定;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钢结构的桁架搭建悬挑钢支模平台。
29.本实施例中,在施工时,提前在悬挑屋面层下一层预埋附着支座,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已经焊接好的第一钢板通过穿墙螺栓固定在剪力墙一侧,可根据悬挑长度进行穿墙螺栓的尺寸调整,优选地,为了搭建悬挑长度较长的悬挑支模平台,穿墙螺栓可贯穿剪力墙墙体,在剪力墙的另一侧墙面上对穿墙螺栓作加固锚固,使得悬挑支模平台的稳定性更好,进一步地,相邻钢桁架上设置并固定工字钢,并铺设木工板,即完成悬挑钢支模平台安装,可在其上搭设支模架完成施工。
30.本实施例中,所述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竖杆和斜腹杆组成,上弦杆和下弦杆的支撑端部设置有安装圆孔,所述第二钢板焊接在第一钢板上,与第一钢板呈垂直连接关系;所述第二钢板上开设有与上弦杆和下弦杆的支撑端部安装圆孔相同大小的安装圆孔,安装件连接重合设置的安装圆孔,连接附着支座和桁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板上开设有2-4 个预埋螺栓孔,预埋螺栓孔直径与穿墙螺栓直径相同,所述剪力墙内预埋有套管,穿墙螺栓通过套管固定在剪力墙内。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与剪力墙连接的第一钢板尺寸为 250mmx300mmx12mm,第一钢板上开设有4个22mm的预埋螺栓孔与相同直径大小的穿墙螺栓相对应;所述第二钢板采用尺寸为90mmx100mmx12mm的钢板,如图2所示,第二钢板通过连接槽垂直焊接在第一钢板的中部,所述安装件连接重合设置的安装圆孔,优选地,所述安装件采用8.8级m20a级螺栓将钢桁架固定在附着支座上。
31.本实施例中,所述桁架的上弦杆、下弦杆和竖杆的长度相同,组合形成第一矩形框架结构,优选地,所述上弦杆、下弦杆和竖杆的尺寸为60
×
60
×
4mm,斜腹杆尺寸为40
×
40
ꢀ×
3mm;所述斜腹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矩形框架结构内,斜腹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上弦杆、下弦杆和竖杆的中部,斜腹杆首尾相连在第一矩形框架结构内形成第二矩形框架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矩形框架结构和第二矩形框架结构的组合,以形成稳定的钢桁架支撑单体结构。
3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通过竖杆支撑连接,所述竖杆和斜腹杆的连接处锚固加固点,加强连接杆件间的连接关系,提升钢桁架竖直方向的支持力。桁架支撑端部竖杆的中心线距第二钢板的连接面距离为80-120mm设置,优选地,设置为100mm。桁架悬挑端部竖杆的中心线为桁架边线,以桁架悬挑端部竖杆的中心线悬挑80-120mm,优选地,设置为100mm。形成桁架的悬挑端头。所述距离的设置为各支撑件的连接部位,通过合理调整该连接距离,以形成较优的抵抗弯矩,避免钢桁架破坏变形。
33.进一步地,所述桁架沿剪力墙的水平方向布置,相邻桁架水平高度相同,间距设置为 1.5-3m,相邻桁架上设置并固定工字钢,工字钢上铺设木工板,形成悬挑支模平台,悬挑
支模平台安全稳固,在平台上即可架设支模架体,稳定性好、承载力高。
34.如图3和4所示,所述桁架可以形成1.2m的钢桁架支模平台或2.7m的钢桁架支模平台,所述桁架悬挑端头设置有第三钢板,第三钢板上设置有安装圆孔;通过所述第三钢板上的安装圆孔,可以继续加装第一矩形框架结构和第二矩形框架结构组合的钢桁架支撑单体结构,即可根据悬挑的长度和高度进行钢桁架悬挑支模平台的截面组合,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且安全稳定。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