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升降横移设备的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0690发布日期:2022-08-20 03:3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层升降横移设备的提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升降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层升降横移设备的提升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停车难的问题被三层升降横移停车系统解决,越来越多的三层停车横移设备被应用于市场,然而,由于三层升降横移设备所使用的提升机构多为采用电机或卷扬机等提升结构对支撑汽车的承载板上升或下降,在通过电机或卷扬机等提升结构对承载板上升或下降时,如电机或卷扬机失控或损坏,会出现承载板使其控制拉力极速下降,造成对汽车的损坏,使用安全性不高。
3.所以,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升降横移设备的提升机构使用的安全性,申请号为“cn200520065244.4”公开的一种一机两板型三层升降横移地坑式停车设备提升机构,主要是通过一个驱动机构,正反转带动巧妙设置的链轮组合和链条,分别提升或下降上下层载车板后端,该一机两板型三层升降横移地坑式停车设备提升机构,采用一个电机拖动三层升降横移地坑式停车设备的上、下两层载车板,主要通过一个电机等驱动部件的结合,再通过正反转带动链轮和链条,提升或下降上下层载车板后端,达到一个驱动机构分别实现上下层载车板升降功能的目的。
4.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极易因电机的受重过大而造成载车板极速下降,继而造成汽车的损坏,如何提高对汽车提升或下降使用的安全性;
5.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阻尼配合提升电机产生阻尼缓冲升降的三层升降横移设备的提升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层升降横移设备的提升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三层升降横移设备的提升机构,包括两个承载板、设于承载板左端的两侧的两个支撑柱以及设于支撑柱顶端的提升设备,所述支撑柱底端的固定底座设于地表以下并固定连接有设于承载板下方的平衡板;
9.所述承载板右端的l型限位板设于支撑柱左侧面的导向槽内,所述提升设备通过提升铰链与l型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左端的固定环与l型限位板顶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四组阻尼气缸,每两组所述阻尼气缸上垂向设置的阻尼杆顶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平衡托板和第二平衡托板,所述第一平衡托板和第二平衡托板的顶面与分别与两个承载板的底面固定,所述阻尼气缸的底端与平衡板的顶面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左侧固定设有承载底板,所述承载底板和承载板的表面均设有重量传感器。
11.承载底板用于对最底层的物体承载,重量传感器用于对承载底板以及承载板上所承载的重量检测。
12.进一步的,所述平衡板的面积大于承载板的面积,所述平衡板、固定底座和支撑柱之间焊接为一体。
13.平衡板用于对固定底座的底端与地表固定,由于平衡板设于承载板的下方,在承载板上承载重量后具有对平衡板压重的效果,从而提高固定底座对支撑柱支撑的强度。
14.进一步的,所述阻尼气缸内部设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气囊的顶端与阻尼杆底端的活塞板相接通。
15.充气气囊用于对阻尼杆受到承载板的下移下压进入阻尼气缸内部,对活塞板的底端缓冲承接,进一步提高阻尼杆配合提升设备对承载板上移或下降的稳定性。
16.进一步的,所述阻尼气缸的底端设有与充气气囊相接通的充气口。
17.充气口用于在阻尼气缸内充气气囊内部气压不足时进行补充气体,保持充气气囊对活塞板缓冲承接效果。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衡托板的顶面与位于上方的承载板底面固定,所述第一平衡托板上设有面积大于第二平衡托板的通槽。
19.第一平衡托板上的通槽用于在第二平衡托板随着所承托的承载板移动时,对第二平衡托板支撑的阻尼杆在第一平衡托板上的通槽内垂向活动,具有对阻尼杆活动限位的同时,不影响上方承载板的升降。
20.本实用新型与对比文件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和优点:
21.该三层升降横移设备的提升机构,在支撑柱底端的固定底座上设置设于承载板下方的平衡板,通过平衡板和固定底座设于地表以下,在承载板上承载物体后,会相应的对平衡板产生一种比重施压,从而进一步与支撑柱产生配合保持平衡,从而提高对承载板上承载物体保持平衡;
22.在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四个阻尼气缸,阻尼气缸上的阻尼杆通过顶端的第一平衡托板和第二平衡托板分别对两个承载板的底面支撑,用于在提升设备对承载板上移或下降过程中产生驱动力不足而降落时,阻尼杆与阻尼气缸配合对承载板的下降缓冲支撑,进一步对承载板缓冲承接,从而避免承载板极速下降造成物体的损坏,提高对物体承载升降横移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平衡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阻尼气缸的主剖图。
27.图中:1、承载板;2、支撑柱;3、提升设备;4、固定底座;5、平衡板;6、导向槽;7、钢丝绳;8、阻尼气缸;9、阻尼杆;10、第一平衡托板;11、第二平衡托板;12、承载底板;14、重量传感器;15、充气气囊;16、活塞板;17、充气口;18、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三层升降横移设备的提升机构,包括两个承载板1、设于承载板1左端的两侧的两个支撑柱2以及设于支撑柱2顶端的提升设备3,支撑柱2底端的固定底座4设于地表以下并固定连接有设于承载板1下方的平衡板5,平衡板5的面积大于承载板1的面积,平衡板5、固定底座4和支撑柱2之间焊接为一体。平衡板5用于对固定底座4的底端与地表固定,由于平衡板5设于承载板1的下方,在承载板1上承载重量后具有对平衡板5压重的效果,从而提高固定底座4对支撑柱2支撑的强度,支撑柱2的底端左侧固定设有承载底板12,承载底板12和承载板1的表面均设有重量传感器14。承载底板12可根据设置的需要设于支撑柱2的顶端也可以设于底端,承载底板12为与支撑柱2固定承载物体的一个版块,承载底板12用于对最底层的物体承载,重量传感器14用于对承载底板12以及承载板1上所承载的重量检测;
30.承载板1右端的l型限位板设于支撑柱2左侧面的导向槽6内,提升设备3通过提升铰链与l型限位板固定连接,承载板1左端的固定环与l型限位板顶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7,支撑柱2之间设有四组阻尼气缸8,每两组阻尼气缸8上垂向设置的阻尼杆9顶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平衡托板10和第二平衡托板11,第一平衡托板10和第二平衡托板11的顶面与分别与两个承载板1的底面固定,阻尼气缸8的底端与平衡板5的顶面固定,第一平衡托板10的顶面与位于上方的承载板1底面固定,第一平衡托板10上设有面积大于第二平衡托板11的通槽18。第一平衡托板10上的通槽18用于在第二平衡托板11随着所承托的承载板1移动时,对第二平衡托板11支撑的阻尼杆9在第一平衡托板10上的通槽18内垂向活动,具有对阻尼杆9活动限位的同时,不影响上方承载板1的升降。
31.阻尼气缸8内部设有充气气囊15,充气气囊15的顶端与阻尼杆9底端的活塞板16相接通。充气气囊15用于对阻尼杆9受到承载板1的下移下压进入阻尼气缸8内部,对活塞板16的底端缓冲承接,进一步提高阻尼杆9配合提升设备3对承载板1上移或下降的稳定性,阻尼气缸8的底端设有与充气气囊15相接通的充气口17。充气口17用于在阻尼气缸8内充气气囊15内部气压不足时进行补充气体,保持充气气囊15对活塞板16缓冲承接效果。
32.该三层升降横移设备的提升机构,支撑柱2底端的固定底座4上设置设于承载板1下方的平衡板5,通过平衡板5和固定底座4设于地表以下,在承载板1上承载物体后,会相应的对平衡板5产生一种比重施压,从而进一步与支撑柱2产生配合保持平衡,从而提高对承载板1上承载物体保持平衡;
33.在两个支撑柱2之间设置四个阻尼气缸8,阻尼气缸8上的阻尼杆9通过顶端的第一平衡托板10和第二平衡托板11分别对两个承载板1的底面支撑,用于在提升设备3对承载板1上移或下降过程中产生驱动力不足而降落时,阻尼杆9与阻尼气缸8配合对承载板1的下降缓冲支撑,进一步对承载板1缓冲承接,从而避免承载板1极速下降造成物体的损坏,提高对物体承载升降横移的稳定性。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