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剪力墙及竖向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7192发布日期:2022-07-26 22:02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剪力墙及竖向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剪力墙及竖向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2.叠合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具有安装轻便、整体性能好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叠合剪力墙结构在我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叠合剪力墙由两侧页板和中间的空腔组成,两侧页板内配置竖向分布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并通过箍筋连接为整体,在上、下层叠合剪力墙进行整体连接时,采用竖向连接钢筋搭接连接,现场后浇空腔内混凝土即可实现钢筋连接。现在技术中,为了保证叠合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叠合剪力墙内的竖向分布钢筋数量较多、间距较小,竖向分布钢筋的用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叠合剪力墙内的竖向分布钢筋数量较多、间距较小,竖向分布钢筋的用量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叠合剪力墙及竖向连接节点。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叠合剪力墙,包括:两个页板,相对间隔设置;水平分布钢筋,设置于所述页板内,两个所述页板内的所述水平分布钢筋相对间隔设置;第一竖向分布钢筋和第二竖向分布钢筋,均设置于所述页板内,且均与所述水平分布钢筋垂直设置;箍筋,所述箍筋的两端分别与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水平分布钢筋连接,和/或,所述箍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页板内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竖向分布钢筋或两个所述第二竖向分布钢筋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并且,在每个所述页板内,所述第一竖向分布钢筋和所述第二竖向分布钢筋依次交替布置。
5.可选地,所述第一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大于或等于14mm,所述第二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为6mm-10mm,相邻所述第一竖向分布钢筋和所述第二竖向分布钢筋之间的距离为300mm-500mm。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包括上述的叠合剪力墙以及连接结构,所述叠合剪力墙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叠合剪力墙沿竖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所述叠合剪力墙的内部。
7.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竖向连接钢筋,所述竖向连接钢筋沿所述叠合剪力墙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并且,相邻两个所述竖向连接钢筋沿所述叠合剪力墙的厚度方向交错布置。
8.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支撑钢筋,所述支撑钢筋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竖向连接钢筋。
9.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竖向连接钢筋设置于所述支撑钢筋的同侧,或者是,相邻两
个所述竖向连接钢筋分设于所述支撑钢筋的两侧。
10.可选地,所述支撑钢筋为直条形,所述支撑钢筋与所述竖向连接钢筋呈夹角设置;或者是,所述支撑钢筋为v字形结构,所述v字形结构的弯折部与一个所述竖向连接钢筋连接,所述v字形结构的其余两个端部与另一个所述竖向连接钢筋连接;或者是,所述支撑钢筋为n字形结构,所述n字形结构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竖向连接钢筋连接,所述n字形结构的两个弯折部也分别与两个所述竖向连接钢筋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竖向连接钢筋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竖向分布钢筋的直径。
12.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竖向连接钢筋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且两个所述竖向连接钢筋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500mm。
13.可选地,所述竖向连接钢筋与所述页板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为15mm-25mm。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合剪力墙,利用大直径的第一竖向分布钢筋和小直径的第二竖向分布钢筋等截面积的取代现有的全部为小直径的竖向分布钢筋,因此,在保证叠合剪力墙承载能力的同时,可以减少钢筋的用量,增大竖向分布钢筋之间的间距,并且将第一竖向分布钢筋和第二竖向分布钢筋依次交替布置,保证叠合剪力墙的受力均匀。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将连接结构设置为竖向连接钢筋,并且竖向连接钢筋沿叠合剪力墙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相邻的两个竖向连接钢筋沿叠合剪力墙的厚度方向交错布置,与现有技术中的竖向连接钢筋双排并筋布置或者是单排并筋布置相比,受力更加明确,避免了应力集中,也避免了竖向连接钢筋与混凝土握裹不足的问题,并且可以减少钢筋用量,增大钢筋间距,减小钢筋的碰撞,降低成本。
1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合剪力墙,通过在相邻两个竖向连接钢筋之间连接支撑钢筋,更便于连接结构的安装,提高施工效率。
18.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合剪力墙,将支撑钢筋设置为直条形、或者是v字形、或者是n字形,保证连接结构的刚度。
19.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合剪力墙,将相邻两个竖向连接钢筋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使得竖向连接钢筋在叠合剪力墙竖直方向上延伸,满足叠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要求。
2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叠合剪力墙,将竖向连接钢筋与页板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5mm-25mm,既能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也不会由于竖向连接钢筋靠近空腔中心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7.图6示出了图5中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0.图9示出了图8中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1示出了图10中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4.图13示出了图12中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6.图15示出了图14中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8.图17示出了图16中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40.图19示出了图18中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
42.100、叠合剪力墙;110、页板;120、水平分布钢筋;130、箍筋;140、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50、第二竖向分布钢筋;200、连接结构;210、竖向连接钢筋;220、支撑钢筋;300、水平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7.实施例1
48.如图1所示的叠合剪力墙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两个页板110、水平分布钢筋120、箍筋130、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和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两个页板110相对间隔设置,水平分布钢筋120、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和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均设置于页板110内。两个页板110内的水平分布钢筋120相对间隔设置,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和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均与水平分布钢筋120垂直设置,因此水平分布钢筋120、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和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形成钢筋网结构。箍筋130的两端分别与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水平分布钢筋120连接,和/或,箍筋1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页板110内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或两个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连接。其中,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的直径大于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的直径,并且,在每个页板110内,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和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依次交替布置。
49.需要说明的是,箍筋130的两端可以与水平分布钢筋120连接,也可以与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或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连接,以形成钢筋笼。
50.利用大直径的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和小直径的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等截面积的取代现有的全部为小直径的竖向分布钢筋,因此,在保证叠合剪力墙100承载能力的同时,可以减少钢筋的用量,增大竖向分布钢筋之间的间距,并且将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和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依次交替布置,保证叠合剪力墙100的受力均匀。具体的,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为受力钢筋,用于承担页板110的载荷,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为构造钢筋,用于对页板110进行防裂,因此,利用依次交替设置的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和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能够防止页板110在温度应力、干缩作用下和后浇混凝土侧压力下开裂。
51.值得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和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依次交替布置指的是,以图1中位于上方的页板110为例,沿页板110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的横向),竖向分布钢筋的布置方式为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
……

5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的直径大于或等于14mm,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的直径为6mm-10mm,相邻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和第二竖向分布钢筋150之间的距离为300mm-500mm。
53.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分布钢筋120的直径为6mm-10mm,相邻水平分布钢筋120之间的间距为150mm-200mm。
54.在本实施例中,箍筋130的直径为6mm-10mm,相邻箍筋130之间的间距为400mm。在叠合剪力墙100的边缘区域,箍筋130的密度可适当加密,以增加叠合剪力墙100的整体性和刚度。
55.实施例2
56.如图2至图19所示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实施例1的叠合剪力墙100以及连接结构200。叠合剪力墙100设置有两个,两个叠合剪力墙100沿竖向相对间隔设置,连接结构200的两端分别插入至两个叠合剪力墙100的内部。连接结构200是为实现上层叠合剪力墙100和下层叠合剪力墙100的共同受力以在水平接缝处后浇空腔混凝土中设置的搭接结构,与页板110内的竖向分布钢筋通过间接搭接传力机理实现荷载传递。
57.如图2和图3所示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结构200包括竖向连接钢筋210,竖向连接钢筋210沿叠合剪力墙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并且,相邻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沿叠合剪力墙100的厚度方向交错布置。
58.将连接结构200设置为竖向连接钢筋210,并且竖向连接钢筋210沿叠合剪力墙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相邻的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沿叠合剪力墙100的厚度方向交错布置,与现有技术中的竖向连接钢筋210双排并筋布置或者是单排并筋布置相比,受力更加明确,避免了应力集中,也避免了竖向连接钢筋210与混凝土握裹不足的问题,并且可以减少钢筋用量,增大钢筋间距,减小钢筋的碰撞,降低成本。
59.值得说明的是,请参阅图2,相邻的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在图2中的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均间隔设置。
60.如图4至图19所示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结构20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以及连接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的支撑钢筋220。
61.通过在相邻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之间连接支撑钢筋220,更便于连接结构200的安装,提高施工效率。
62.如图4至图6所示,支撑钢筋220为直条形,并且支撑钢筋220与竖向连接钢筋210垂直连接,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分设于支撑钢筋220的两侧。
63.如图7至图9所示,支撑钢筋220为直条形,并且支撑钢筋220与竖向连接钢筋210垂直连接。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可以分设于支撑钢筋220的两侧,也可以设置于支撑钢筋220的同侧。
64.如图10和图11所示,支撑钢筋220为直条形,支撑钢筋220与竖向连接钢筋210倾斜连接(非垂直),并且,相邻两个支撑钢筋220呈“八”字形设置。
65.如图12和图13所示,支撑钢筋220为v字形结构,v字形结构的弯折部与一个竖向连接钢筋210连接,v字形结构的其余两个端部与另一个竖向连接钢筋210连接。当然,如图14和图15所示,支撑钢筋220为近似v字形结构,具体的,支撑钢筋220的一条边部与竖向连接钢筋210垂直连接,支撑钢筋220的另一条边部与竖向连接钢筋210倾斜连接(非垂直)。
66.如图16和图17所示,支撑钢筋220为n字形结构,n字形结构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连接,n字形结构的两个弯折部也分别与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连接。
67.将支撑钢筋220设置为直条形、或者是v字形、或者是n字形,保证连接结构200的刚度。
68.如图18和图19所示,相邻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在竖直方向上能够错位设置,并且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的高度差大于或等于500mm。
69.将相邻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使得竖向连接钢筋210在叠合剪力墙100竖直方向上延伸,满足叠合剪力墙100的抗震性能要求。
70.值得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9,上述的错位设置指的是,相邻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在竖向上具有相对间隔设置的搭接段,还具有一个竖向连接钢筋210向上延伸、另一个竖向连接钢筋210向下延伸的延伸段。
71.在本实施例中,竖向连接钢筋210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的直径,即竖向连接钢筋210的直径大于或等于14mm。进一步的,竖向连接钢筋210的总截面积不小于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的总截面积。
72.在本实施例中,竖向连接钢筋210与页板110的内侧面之间的间距为15mm-25mm,既能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也不会由于竖向连接钢筋210靠近空腔中心产生应力集中的问题。
73.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由两个竖向连接钢筋210和支撑钢筋220组合形成的连接结构200之间的间距为400mm-800mm。
74.值得说明的是,连接结构200与第一竖向分布钢筋140的搭接长度可根据抗震设计要求具体设置。
7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19所示,支撑钢筋220沿竖向连接钢筋2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7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18所示,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还包括水平楼板300,水平楼板300位于两个叠合剪力墙100之间且朝向远离叠合剪力墙100的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叠合剪力墙100和水平楼板300之间浇筑有水平接缝。
77.在对本实施例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进行施工时,首先,安装位于下层的叠合剪力墙100和水平楼板300;然后,将连接结构200插设于下层的叠合剪力墙100的空腔内,并将连接结构200与箍筋130进行连接以将连接结构200固定;之后,向下层的叠合剪力墙100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并浇筑水平接缝;最后,安装上层的叠合剪力墙100,使连接结构200插入至上层的叠合剪力墙100的空腔内,并向上层的叠合剪力墙100的空腔内浇筑混凝土。
78.根据上述描述,本专利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79.1.利用大直径的第一竖向分布钢筋和小直径的第二竖向分布钢筋等截面积的取代现有的全部为小直径的竖向分布钢筋,可以减少钢筋的用量,增大竖向分布钢筋之间的间距;
80.2.将第一竖向分布钢筋和第二竖向分布钢筋依次交替布置,保证叠合剪力墙的受力均匀;
81.3.竖向连接钢筋受力更加明确,避免了应力集中,也避免了竖向连接钢筋与混凝土握裹不足的问题,并且可以减少钢筋用量,增大钢筋间距,减小钢筋的碰撞,降低成本。
8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