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段式可调节构造柱边框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46773发布日期:2022-08-17 00:02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段式可调节构造柱边框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段式可调节构造柱边框紧固装置,属于砌体填充墙构造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当下建筑行业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需要布设构造柱。构造柱设置应当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多为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等。通常加固构造柱的方式是采用穿砌体结构进行加固,但此类加固工艺容易造成墙体渗漏,影响砌体结构整体性,导致其抗压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段式可调节构造柱边框紧固装置,可以避免在砌体上开孔的同时达到紧固边框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两段式可调节构造柱边框紧固装置,包括外杆、对称设置在构造柱两侧的两组滑动背楞、设置在两组所述滑动背楞之间的固定背楞;所述滑动背楞包括两上下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侧楞条,两侧楞条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背楞固定连接,两侧楞条靠近延伸出砌体的拉结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固定背楞包括两相互平行的主楞条,两主楞条的中部通过第二连接背楞固定连接;所述外杆的一端与延伸出砌体的拉结杆通过锥体螺母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背楞后通过山型卡将两所述主楞条紧固于设置在所述构造柱与所述拉结杆垂直的面的模板ⅰ外侧;每条所述主楞条均置于所述构造柱两侧相对的两侧楞条之间,其两端穿过相邻的所述滑套;每条所述主楞条的两端间隔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承插孔;所述滑套外侧设有与所述承插孔相配合的销片,销片依次穿过两所述主楞条上的承插孔将所述侧楞条紧固在紧固在设置于所述构造柱两相对侧面的模板ⅱ外侧。
6.进一步的,所述主楞条每端的承插孔数量至少为2,承插孔之间的间距为50mm。
7.进一步的,两所述主楞条上的承插孔长度不同,设有长承插孔的为上主楞条,设有短承插孔的下主楞条;所述长承插孔与短承插孔靠近拉结杆的一端对齐设置;所述销片靠近相邻所述滑套的一侧为平面,其远离相邻所述滑套的一侧为倾斜面。
8.进一步的,所述拉结杆和所述外杆设有相同的外周螺纹;所述锥体螺母的内壁设有与外周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9.进一步的,所述外杆的远离拉结杆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连接背楞、山型卡后与一法兰螺母锁紧;所述山型卡的两凹面分别与两所述主楞条紧贴。
10.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滑套之间设有第三连接背楞。
1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拉结杆与外杆、山型卡的配合为固定背楞提供水平约束力,再利用
滑动背楞与销片的配合,将构造柱外侧的模板紧固在构造柱上,从而解决构造柱加固在砌体上打孔导致后期渗漏的问题,确保了砌筑墙体的整体墙体,不影响其整体性及抗压强度。
13.2、本实用新型处采用两段式构造,除拉结杆外的所有材料可多次利用,减少了材料浪费,降低项目成本;且操作简单,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9.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20.1、外杆;2、滑动背楞;21、侧楞条;22、第一连接背楞;23、滑套;24、第三连接背楞;3、固定背楞;31、主楞条;311、上主楞条;312、下主楞条;32、第二连接背楞;33、承插孔;331、长承插孔;332、短承插孔;4、拉结杆;41、锥体螺母;42、山型卡;43、法兰螺母;5、销片;6、砌体;7、构造柱;71、模板ⅰ;72、模板ⅱ。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22.参见图1-5,一种两段式可调节构造柱边框紧固装置,包括外杆1、对称设置在构造柱7两侧的两组滑动背楞2、设置在两组所述滑动背楞2之间的固定背楞3;所述滑动背楞2包括两上下设置且相互平行的侧楞条21,两侧楞条2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背楞22固定连接,两侧楞条21靠近延伸出砌体6的拉结杆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套23;所述固定背楞3包括两相互平行的主楞条31,两主楞条31的中部通过第二连接背楞32固定连接;所述外杆1的一端与延伸出砌体6的拉结杆4通过锥体螺母41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背楞32后通过山型卡42将两所述主楞条31紧固于设置在所述构造柱7与所述拉结杆4垂直的面的模板ⅰ71外侧;每条所述主楞条31均置于所述构造柱7两侧相对的两侧楞条21之间,其两端穿过相邻的所述滑套23;每条所述主楞条31的两端间隔设有若干上下贯通的承插孔33;所述滑套23外侧设有与所述承插孔33相配合的销片5,销片5依次穿过两所述主楞条31上的承插孔33将所述侧楞条21紧固在设置于所述构造柱7两相对侧面的模板ⅱ72外侧。
23.进一步的,所述主楞条31每端的承插孔33数量至少为2,承插孔33之间的间距为50mm。
24.进一步的,两所述主楞条31上的承插孔33长度不同,设有长承插孔331的为上主楞条311,设有短承插孔332的下主楞条312;所述长承插孔331与短承插孔332靠近拉结杆4的一端对齐设置;所述销片5靠近相邻所述滑套23的一侧为平面,其远离相邻所述滑套23的一侧为倾斜面。
25.进一步的,所述拉结杆4和所述外杆1设有相同的外周螺纹;所述锥体螺母41的内壁设有与外周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26.进一步的,所述外杆1的远离拉结杆4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二连接背楞32、山型卡42
后与一法兰螺母43锁紧;所述山型卡42的两凹面分别与两所述主楞条31紧贴。
27.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滑套23之间设有第三连接背楞24。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9.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适用于100mm及200mm的构造柱7加固。在置于大洞口两侧的构造柱7垂直于延伸出砌体6的拉结杆4的面上设有用于混凝土浇筑的模板ⅰ71,在构造柱7两相对侧面的上设有模板ⅱ72,沿构造柱7高度方向间隔若干组本实用新型:将拉结杆4延伸出砌体6的一端从锥体螺母41的大口径端旋入直至无法继续旋动,将外杆1的一端从锥体螺母41的小口径端旋入中直至无法继续旋动;将外杆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固定背楞3中的第二连接背楞32、山型卡42后与法兰螺母43锁紧,同时调整山型卡42确定上主楞条311、下主楞条312位置分别置于山型卡42的两凹面处,并保证上主楞条311、下主楞条312处于水平状态且紧固在模板ⅰ71外侧;在上主楞条311、下主楞条312的两端套设滑动背楞2:使上主楞条311、下主楞条312分别置于构造柱7两侧相对的两组侧楞条21之间,上主楞条311、下主楞条312的两端分别穿过相邻的滑套23,并调整侧楞条21的位置使其均紧贴于模板ⅱ72外侧;调整好位置后,使销片5依次插入上主楞条311的长承插孔331、下主楞条312的短承插孔332,从而固定滑动背楞2的位置防止其滑动。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