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22121发布日期:2022-08-31 02:3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目录之7节能环保产业中的7.1高效节能产业重点方向下7.1.7绿色建筑材料方向的集节能、防火、保温、降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墙体和屋面系统等绿色建材,具体涉及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空心楼板是建筑领域常用的楼板,优点在于自重轻,刚度大,承载力高等,现有的楼板一般通过两种方式生产:1.现浇空心板: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先放置内模,一同浇筑成型;2.预制空心板:生产时采用抽取内模的方式成型,这两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是,空腔较少,提高空腔的数量会使成本增加,提高空腔的体积会使强度降低,即提高空心率难度较大。
3.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是我国绿色建筑建造技术的重要一环,对我国改变建造方式,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而当前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均为单向受力的叠合楼板,该叠合楼板不仅受力模式有缺陷,而且整体性也不好,施工时,需要在预制板上绑扎钢筋桁架,绑扎过程较为麻烦,工人踩在钢筋网片上工作,容易对绑扎好的钢筋与钢筋网片造成踩踏变形,浇注混凝土时,需要在预制板上浇筑一层较厚的混凝土,新浇的混凝土与预制板结合效果不理想,同时还存在着现场作业量大、混凝土浇筑量大、造价高等问题。
4.公开号cn110778011a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体公开了预制板本体顶面为楼板结构的完成面,预制板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的凹槽,该楼板预制完成度较高,不需要再在预制板上绑扎钢筋桁架,混凝土浇筑量较少,但缺点在于,仅在边部设置凹槽用于设置连接钢筋,强度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及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叠合空心楼板的一系列结构技术及其与框架叠合梁、剪力墙等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等问题,同时,降低结构材料用量,减少施工环节,降低施工难度,提高结构施工质量,从而降低造价,达到减排节能的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包括混凝土预制形成的预制整板1及预制整板1内的板顶负筋结构与板底配筋结构,预制整板1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成面,预制整板1的边部设置垂直于所在边部的边部负筋预留槽142,所述预制整板1中两条相交的边部上的边部负筋预留槽142在相交的角部附近交叉,形成网状的角部负筋预留槽152,预制整板1的中部设置网状的中部负筋预留槽132。
7.进一步的,预制整板1为矩形。
8.进一步的,边部负筋预留槽142为条状,边部负筋预留槽142阵列设置于所在边部。
9.进一步的,每两个相邻的所述边部负筋预留槽142之间形成与所在边部垂直的边
部混凝土块141,所述边部混凝土块141伸出所在边部,使得边部形成锯齿结构;网状的角部负筋预留槽152的网格处为角部混凝土块151;网状的中部负筋预留槽132的网格处为中部混凝土块131。
10.进一步的,预制整板1由两层预制板单元上下配合叠合而成,两层预制板单元分别为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预制板下部单元11包括底板及底板上均匀设置的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预制板上部单元12包括与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配合的混凝土块上部单元,在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的配合面分别设置预留空心槽61,使得两层预制板单元叠合成预制整板1时,上部与下部的预留空心槽61形成空心结构6,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配合形成空心混凝土块,空心混凝土块包括中部混凝土块131、边部混凝土块141、角部混凝土块151。
11.进一步的,板顶负筋结构为两个方向阵列设置的板顶负筋2交叉构成的网状结构,每根板顶负筋2设置于边部混凝土块141内沿边部混凝土块141的方向设置或贯穿角部混凝土块151中部,板顶负筋结构预制于预制板上部单元12内。
12.进一步的,预制整板1板底设置与板顶负筋结构对应的板底配筋结构,板底配筋结构中部设置由间距更小的加强配筋5组成的配筋加强结构。
13.进一步的,中部负筋预留槽132、边部负筋预留槽142、角部负筋预留槽152内设置附加负筋4,附加负筋4绑扎于裸露在负筋预留槽内的板顶负筋2上。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预制整板通过设置网状的角部负筋预留槽与网状的中部负筋预留槽,使得在预制整板边部均匀的设置附加负筋,且设置于中部负筋预留槽内的部分附加负筋可以是从预制整板两侧伸出的通长钢筋,结构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层预制板结构的爆炸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板下部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板上部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整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板上部单元配合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板下部单元配合面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板下部单元板底配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是本实用新型预制板上部单元板顶负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是图8中e处的放大图;
24.图10是图8中a-a剖面图,其中图10.1是预制板下部单元与预制板上部单元即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0.2是两层预制板单元配合成整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1是图8中b-b剖面图,其中图11.1是预制板下部单元与预制板上部单元即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1.2是两层预制板单元配合成整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2是图8中c-c剖面图,其中图12.1是预制板下部单元与预制板上部单元即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2.2是两层预制板单元配合成整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3是图8中d-d剖面图,其中图13.1是预制板下部单元与预制板上部单元即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3.2是两层预制板单元配合成整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预制整板;11预制板下部单元;111预埋铁件;1131中部混凝土块下部单元;1141边部混凝土块下部单元;1151角部混凝土块下部单元;12预制板上部单元;121连接块;1231中部混凝土块上部单元;1241边部混凝土块上部单元;1251角部混凝土块上部单元;13中心区域;131中部混凝土块;132中部负筋预留槽;14支撑边中部区域;141边部混凝土块;142边部负筋预留槽;15角部区域;151角部混凝土块;152角部负筋预留槽;2、板顶负筋;3板底配筋;4附加负筋;5加强配筋;6空心结构;61预留空心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实施例1:
32.如附图1-13所示,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空心板结构,包括预制整板1,所述预制整板1由两层预制板单元上下配合叠合而成,两层预制板单元分别为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之间的配合面设置凹槽,使得两层预制板单元叠合成预制整板1时,一块预制板单元的凹槽被另一块预制板单元封死从而形成空腔,使预制整板1形成空心板结构。
33.现有的楼板一般通过两种方式生产:1.现浇空心板: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先放置内模,一同浇筑成型;2.预制空心板:生产时采用抽取内模的方式成型,这两种方法存在的缺点是,空腔较少,提高空腔的数量会使成本增加,提高空腔的体积会使强度降低,即提高空心率难度较大,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一块预制板分为上下两层分别预制,在其中至少一层的配合面上设置凹槽,使两层单元合成整板后凹槽被封闭形成空腔,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在制造模具的时候调整结构,控制凹槽的数量、位置、形状、大小,生产过程中也免去了放置内模、抽取内模的繁琐操作,使得:1楼板空心率更高,即空腔总体积大。2更节约材料,重量更轻;3隔音效果更好;4生产更简单;5质量更易保证;6抗震性能更好。
34.实施例2:
35.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限定,预制板下部单元11包括底板及底板上均匀设置的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预制板上部单元12包括与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配合的混凝土块上部单元,所述凹槽为,在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的配合面分别设置预留空心槽61,使得两层预制板单元叠合成预制整板1时,上部与下部的预留空心槽61形成空心结构6,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配合形成空心混凝土块。
36.详细的,结合附图,混凝土块下部单元包括中部混凝土块下部单元1131、边部混凝
土块下部单元1141、角部混凝土块下部单元1151;混凝土块上部单元包括中部混凝土块上部单元1231、边部混凝土块上部单元1241、角部混凝土块上部单元1251;其中中部混凝土块下部单元1131与中部混凝土块上部单元1231配合形成中部混凝土块131,边部混凝土块下部单元1141与边部混凝土块上部单元1241配合形成边部混凝土块141,角部混凝土块下部单元1151与角部混凝土块上部单元1251配合形成角部混凝土块151。
37.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空心板结构生产方法,生产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38.a:分别准备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的模具,在预制板下部单元11的模具内预埋板底配筋3与预埋铁件111,在预制板上部单元12的模具内预埋板顶负筋2,在模具内浇筑混凝土;
39.b:取出成型后的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通过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之间配合使两层预制板单元上下配合叠合成预制整板1,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的预留空心槽61配合形成空心结构6。
40.每个混凝土块具有一个空心结构6,制造模具时,根据需要设计每层预制板单元上混凝土块及预留空心槽61的数量,使空心率、结构强度达到最优。
41.实施例3:
42.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2的进一步限定,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之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
43.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空心板结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44.a:分别准备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的模具,在预制板下部单元11的模具内预埋板底配筋3与预埋铁件111,在预制板上部单元12的模具内预埋板顶负筋2,在模具内浇筑混凝土;
45.b:取出成型后的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通过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之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使两层预制板单元上下配合叠合成预制整板1,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的预留空心槽61配合形成空心结构6。
46.步骤a中在模具中设置棒状模具使得成型后的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对应位置处分别形成半圆形的预留槽,叠合成预制整板1后每组半圆形的预留槽形成圆形的管路预留孔。
47.通过两块板叠合,中间形成管路预留孔,施工时预留孔中可以通过地暖管道等,使预制整板1适用于地板,实际生产制造时操作简单,节约成本。
48.实施例4:
49.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2的进一步限定,混凝土块下部单元间隔设置于底板上,混凝土块上部单元之间间隔设置,并通过连接块21连接成整体。
50.结合下文,混凝土块间隔设置,中间的间隔形成负筋预留槽。
51.实施例5:
52.本实施例是对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4的进一步限定,将预制整板1的板顶面按九宫格划分,中间格为中心区域13,四个角部格为角部区域15,四个边部格为支撑边中部区域14,九宫格的尺寸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53.预制整板1内设置板顶负筋结构与板底配筋结构,预制整板1的顶面为楼板结构完
成面,预制整板1的边部设置垂直于所在边部的边部负筋预留槽142,所述预制整板1中两条相交的边部上的边部负筋预留槽142在相交的角部附近交叉,形成网状的角部负筋预留槽152,预制整板1的中部设置网状的中部负筋预留槽132。
54.公开号cn110778011a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预制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体公开了预制板本体顶面为楼板结构的完成面,预制板边缘设置有用于放置连接钢筋的凹槽,该楼板预制完成度较高,不需要再在预制板上绑扎钢筋桁架,混凝土浇筑量较少,但缺点在于,仅在边部设置凹槽用于设置连接钢筋,强度较差。
55.通过设置网状的角部负筋预留槽152与网状的中部负筋预留槽132,使得在预制整板1边部均匀的设置附加负筋4,且设置于中部负筋预留槽132内的附加负筋4可以是独立的钢筋组成钢筋网结构,也可以是同时设置于中部负筋预留槽132与边部负筋预留槽142内,从预制整板1两侧伸出的通长钢筋,结构强度更高。
56.实施例6:
57.本实施例是对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5的进一步限定,预制整板1为矩形,矩形为便于实施的最优选,也可以是其它形状;
58.所述边部负筋预留槽142为条状,边部负筋预留槽142阵列设置于所在边部;
59.每两个相邻的所述边部负筋预留槽142之间形成与所在边部垂直的边部混凝土块141,所述边部混凝土块141伸出所在边部,使得边部形成锯齿结构;网状的角部负筋预留槽152的网格处为角部混凝土块151;网状的中部负筋预留槽132的网格处为中部混凝土块131;
60.在实际施工时,边部混凝土块141伸出所在边部可以使预制整板1便于与支座叠合梁或墙柱上对应的凹槽接口配合,解决了原有叠合板单向受力的问题。
61.所述板顶负筋结构为两个方向阵列设置的板顶负筋2交叉构成的网状结构,每根板顶负筋2设置于边部混凝土块141内沿边部混凝土块141的方向设置或贯穿角部混凝土块151中部,板顶负筋结构预制于预制板上部单元12内;
62.板顶负筋结构由分别垂直于两个相交支撑边并阵列设置的板顶负筋2交叉构成,每根板顶负筋2设置于边部混凝土块141内或贯穿角部混凝土块151中部,每根板顶负筋2从预制整板1两侧穿出并向下折弯。
63.优选的,每个边部混凝土块141内中部上端设置一根板顶负筋2,相邻的两个边部混凝土块141间距相同,这个距离也等于边部混凝土块141及与之相邻的角部混凝土块151的中轴线的垂直距离,等于角部混凝土块151的中轴线之间的距离,使得板顶负筋2均匀设置。
64.所述预制整板1板底设置与板顶负筋结构对应的板底配筋结构,板顶负筋2与板底配筋3均为通长钢筋,设置于楼板1内并从楼板两侧穿出。板底配筋结构中部设置由间距更小的加强配筋5组成的配筋加强结构,提高了预制整板1的强度。
65.中部负筋预留槽132、边部负筋预留槽142、角部负筋预留槽152内设置附加负筋4,附加负筋4绑扎于裸露在负筋预留槽内的板顶负筋2上。
66.工地上绑扎钢筋需要在预制板上绑扎钢筋桁架,绑扎过程较为麻烦,工人踩在钢筋网片上工作,容易对绑扎好的钢筋造成踩踏变形,本实用新型板顶负筋2已经预制在板内,附加负筋4也绑扎在槽内,不需要再绑扎钢筋桁架。
67.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空心板结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68.a:分别准备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的模具,在预制板下部单元11的模具内预埋板底配筋3与预埋铁件111,在预制板上部单元12的模具内预埋板顶负筋2,在模具内浇筑混凝土;
69.b:取出成型后的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通过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之间通过榫卯结构配合使两层预制板单元上下配合叠合成预制整板1,混凝土块下部单元与混凝土块上部单元的预留空心槽61配合形成空心结构6;
70.c:设置拉结筋将预埋铁件111与对应位置的预制板上部单元12中裸露的板顶负筋2连接,使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之间固定。
71.进一步的,可以在步骤c之后在中部区域13中的中部负筋预留槽132中浇筑部分混凝土,使得两层预制板单元形成一体,也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再进行浇筑。
72.进一步的,步骤a中在模具中设置棒状模具使得成型后的预制板下部单元11与预制板上部单元12对应位置处分别形成半圆形的预留槽,叠合成预制整板1后每组半圆形的预留槽形成圆形的管路预留孔。
73.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空心板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74.a:将预制好的预制整板1吊装于支座叠合梁或墙处就位;
75.b:在预制整板1的中部负筋预留槽132、边部负筋预留槽142、角部负筋预留槽152内绑扎附加负筋4;
76.c:绑扎完成后,在楼板的负筋预留槽内及支座处同时浇筑混凝土,浇筑面不超过预制整板1本体顶面,使楼板与支座构件浇筑一体,完成结构施工。
77.进一步的,步骤a中吊装就位时边部混凝土块141伸出边部的部分突入支撑梁或墙内对应的凹槽接口内。
7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