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55111发布日期:2022-08-24 09:1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仿古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垂脊和戗脊是仿古建筑的一部分,垂脊和戗脊均设置在屋脊上,戗脊和垂脊成45
°
,戗脊与垂脊配合形成支戗作用。
3.现有的垂脊和戗脊一般采用陶土或预制混凝土分段施工,先将分别通过水泥、砂浆浇注形成实心的垂脊和实心的戗脊,然后分别将垂脊和戗脊吊装至屋脊上进行搭接施工,虽然实心的垂脊和实心的戗脊具有一定的强度,但是垂脊和戗脊相对重量较重且具有一定的长度,这样就给垂脊和戗脊的吊起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进而给起吊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垂脊和戗脊的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脊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内部具有空腔的垂脊框,所述垂脊框的下侧开口用于与屋脊相固连,所述垂脊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加强件,所述戗脊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内部具有空腔的戗脊框,所述戗脊框的下侧开口用于与屋脊相固连,所述戗脊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加强件,所述戗脊框的内端与垂脊框相固连。
7.垂脊框的下侧开口与屋脊相固连,垂脊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加强件保证了垂脊的整体强度,垂脊框的内部具有空腔,相对于浇注的实心垂脊大大减轻了重量,实现了垂脊的轻量化,戗脊框的下侧开口与屋脊相固连,戗脊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加强件保证了戗脊的整体强度,戗脊框的内部具有空腔,相对于浇注的实心戗脊大大减轻了重量,实现了戗脊的轻量化。
8.在上述的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中,所述垂脊框包括第一顶盖和两个下侧用于固定在屋脊上的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呈竖向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顶盖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相固连,所述第一加强件呈长条状,每个所述的第一侧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加强件且若干个所述的第一加强件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的第一加强件长度方向与对应的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顶盖连接在两个第一侧板上侧,两个第一侧板呈竖向并相对设置,使垂脊框上侧封闭,垂脊框下侧开口,两个第一侧板也保证了与屋脊的固定连接,若干个第一加强件平行设置且第一加强件长度方向与第一侧板的长度方向一致保证了垂脊整体的强度。
9.在上述的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顶盖上端向上拱起呈弧形状,所述
第一顶盖内具有第一加强腔。第一顶盖上端向上拱起呈弧形状保证了雨水掉落在第一顶盖的上端后向垂脊框两侧流,减小了雨水对整个垂脊的冲击,第一加强腔提高了垂脊整体的强度。
10.在上述的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中,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上侧均向内弯折形成呈l形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顶盖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相焊接,每个所述第一侧板的下侧具有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部。两个第一连接部保证了与第一顶盖的连接,第一倾斜部与屋脊相连接保证了垂脊整体的支撑性。
11.在上述的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顶盖、第一侧板和第一加强件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使第一顶盖、第一侧板和第一加强件重量轻,垂脊整体重量轻,实现了轻量化。
12.在上述的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中,所述戗脊框包括第二顶盖和两个下侧用于固定在屋脊上的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呈竖向并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内端均与其中一个第一侧板焊接,所述第二顶盖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相固连,所述第二加强件呈长条状,每个所述的第二侧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的第二加强件且若干个所述的第二加强件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的第二加强件长度方向与对应的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顶盖连接在两个第二侧板上侧,两个第二侧板呈竖向并相对设置,使戗脊框上侧封闭,戗脊框下侧开口,两个第二侧板也保证了与屋脊的固定连接,若干个第二加强件平行设置且第二加强件长度方向与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一致保证了戗脊整体的强度,两个第二侧板的内端均与其中一个第一侧板焊接,实现了垂脊与戗脊连接。
13.在上述的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二顶盖的上端向上拱起呈弧形状,所述第二顶盖内具有第二加强腔。第二顶盖的上端向上拱起呈弧形状保证了雨水掉落在第二顶盖的上端后向戗脊框两侧流,减小了雨水对整个戗脊的冲击,第二加强腔提高了戗脊整体的强度。
14.在上述的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中,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均向内弯折形成呈l形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顶盖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的第二连接部相焊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下侧具有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二倾斜部。两个第二连接部保证了与第二顶盖的连接,第二倾斜部与屋脊相连接保证了戗脊整体的支撑性。
15.在上述的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二顶盖、第二侧板和第二加强件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使第二顶盖、第二侧板和第二加强件重量轻,戗脊整体重量轻,实现了轻量化。
16.在上述的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均为方管或加强筋。使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的强度高,能够分别保证垂脊和戗脊的强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8.垂脊框的下侧开口与屋脊相固连,垂脊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加强件保证了垂脊的整体强度,垂脊框的内部具有空腔,相对于浇注的实心垂脊大大减轻了重量,实现了垂脊的轻量化,戗脊框的下侧开口与屋脊相固连,戗脊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加强件保证了戗脊的整体强度,戗脊框的内部具有空腔,相对于浇注的实心戗脊大大减轻了重量,实现了戗脊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垂脊的剖视图。
21.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22.图4是图2的b部放大图。
23.图5是戗脊的剖视图。
24.图6是图5的c部放大图。
25.图7是图5的d部放大图。
26.图中,1、垂脊;11、垂脊框;111、第一顶盖;1111、第一加强腔;1121、第一连接部;1122、第一倾斜部;112、第一侧板;12、第一加强件;2、戗脊;21、戗脊框;211、第二顶盖;2111、第二加强腔;212、第二侧板;2121、第二连接部;2122、第二倾斜部;22、第二加强件;3、第一钢筋;4、第一金属连接件;5、第二钢筋;6、第二金属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8.如图1-图7所示,一种垂脊和戗脊的连接结构,垂脊1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垂脊框11,垂脊框11包括第一顶盖111和两个第一侧板112,两个第一侧板112下侧均通过后切式扩底机械螺栓固定在屋脊上,两个第一侧板112呈竖向并相对设置,两个第一侧板112的上侧均向内弯折形成呈l形的第一连接部1121,第一顶盖111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部1121相焊接,使垂脊框11上侧封闭,垂脊框11下侧开口,每个第一侧板112的下侧具有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倾斜部1122,第一倾斜部1122保证了垂脊1整体的支撑性。
29.垂脊框11的两侧均固定有若干个第一加强件12,第一加强件12呈长条状,每个第一侧板112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强件12且若干个第一加强件12平行设置,每个第一加强件12长度方向与对应的第一侧板112的长度方向一致,若干个第一加强件12平行设置且第一加强件12长度方向与第一侧板112的长度方向一致保证了垂脊1整体的强度。
30.第一顶盖111的上端向上拱起呈弧形状,保证了雨水掉落在第一顶盖111的上端后向垂脊框11两侧流,减小了雨水对整个垂脊1的冲击,第一顶盖111内具有第一加强腔1111,第一加强腔1111提高了垂脊1整体的强度。
31.第一顶盖111、第一侧板112和第一加强件12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使第一顶盖111、第一侧板112和第一加强件12重量轻,垂脊1整体重量轻,实现了轻量化。
32.与垂脊框11连接的屋脊处的内部具有接地连接的第一钢筋3,第一钢筋3与两个第一侧板11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金属连接件4,第一金属连接件4为铜线或导线,使垂脊1具有防雷的作用。
33.戗脊2包括内部具有空腔的戗脊框21,戗脊框21包括第二顶盖211和两个第二侧板212,两个第二侧板212下侧均通过后切式扩底机械螺栓固定在屋脊上,两个第二侧板212呈竖向并相对设置,两个第二侧板212的内端均与其中一个第一侧板112焊接,两个第二侧板212的上侧均向内弯折形成呈l形的第二连接部2121,第二顶盖211的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部2121相焊接,使戗脊框21上侧封闭,戗脊框21下侧开口,两个第二侧板212保证了与
屋脊的固定连接,第二侧板212的下侧具有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二倾斜部2122,两个第二连接部2121保证了与第二顶盖211的连接,第二倾斜部2122保证了戗脊2整体的支撑性,戗脊框21的内端与垂脊框11相固连。
34.戗脊框21的两侧均固定有若干个第二加强件22,第二加强件22呈长条状,每个第二侧板212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加强件22且若干个第二加强件22平行设置,每个第二加强件22长度方向与对应的第二侧板212的长度方向一致,若干个第二加强件22平行设置且第二加强件22长度方向与第二侧板212的长度方向一致保证了戗脊2整体的强度。
35.第二顶盖211的上端向上拱起呈弧形状,保证了雨水掉落在第二顶盖211的上端后向戗脊框21两侧流,减小了雨水对整个戗脊2的冲击,第二顶盖211内具有第二加强腔2111,第二加强腔2111提高了戗脊2整体的强度。
36.第二顶盖211、第二侧板212和第二加强件22均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使第二顶盖211、第二侧板212和第二加强件22重量轻,戗脊2整体重量轻,实现了轻量化。
37.第一加强件12和第二加强件22均为方管。使第一加强件12和第二加强件22的强度高,能够分别保证垂脊1和戗脊2的强度。
38.与戗脊框21连接的屋脊处的内部具有接地连接的第二钢筋5,第二钢筋5与两个第二侧板212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金属连接件6,第二金属连接件6为铜线或导线,使戗脊2具有防雷的作用。
39.垂脊框11的两侧均固定有若干个第一加强件12保证了垂脊1的整体强度,垂脊框11的内部具有空腔,相对于浇注的实心垂脊1大大减轻了重量,实现了垂脊1的轻量化,戗脊框21的两侧均固定有若干个第二加强件22保证了戗脊2的整体强度,戗脊框21的内部具有空腔,相对于浇注的实心戗脊2大大减轻了重量,实现了戗脊2的轻量化。
40.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