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且易于组合的耙齿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6233发布日期:2022-09-27 22:1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压且易于组合的耙齿砖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耙齿砖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压且易于组合的耙齿砖结构。


背景技术:

2.耙齿砖通常是采用泥坯原料在挤压成型的过程中,利用耙齿装置对成型的泥坯的表面进行刮划来形成耙齿纹路。这种砖与普通砖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普通砖的四面都是平面,而且,面越平质量越好,而齿砖的上下两面都呈锯齿形,砌筑时砖的锯齿可以互相咬合在一起,用这种砖砌筑的墙可以成为一个整体,极大地提高了墙壁的牢固程度。
3.耙齿砖作为墙体材料中最为常见的结构之一。目前现有技术中耙齿砖结构简单,缺少抗压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抗压能力较差导致砖体寿命损耗严重,当货车或者重物在砖体上短暂停留的时候容易造成砖体本身的断裂甚至损坏;因此,现亟需一种抗压且易于组合的耙齿砖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压且易于组合的耙齿砖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压且易于组合的耙齿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耙齿砖本体,设置在所述耙齿砖本体内部的抗压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耙齿砖本体上的组合单元;所述耙齿砖本体包括一端设置有空腔的砖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砖体另一端的耙齿凸台;
6.所述抗压单元设置在所述空腔内部,抗压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腔内部的底部抗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底部抗压组件上的顶部抗压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顶部抗压组件上且用于封闭空腔开口处的抗压板;抗压板上还设置有v型减震槽;
7.所述底部抗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腔内部的第一x型支撑台,设置在所述第一x型支撑台上端面的第一弹性柱,以及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x型支撑台四角处的第一墩柱;
8.所述顶部抗压组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抗压板下方的第二x型支撑台,设置在所述x型支撑台下端面的第二弹性柱,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x型支撑台四角处的第二墩柱;所述第二弹性柱与所述第一弹性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墩柱与所述第一墩柱连接;
9.所述组合单元包括分别依次设置在所述砖体四个外侧面上的第一定位凸台、第二定位凸台、第一定位凹槽、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结构对应,所述第二定位凸台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结构对应。安装第一定位凸台、第二定位凸台、第一定位凹槽、第二定位凹槽的四个侧面与安装耙齿凸台的面垂直。
10.进一步地,所述耙齿凸台包括设置在所述耙齿砖本体底部且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的安装凸台,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凸台上且纵截面为矩形结构的支撑凸台。等腰梯形的稳定性足够强,支撑凸台与安装凸台共同作用下能够进一步加强耙齿砖本体的抗压性能。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包括设置在所述砖体外侧面上的第一组合凸台,以
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合凸台上方且与所述第一组合凸台固定连接的第二组合凸台;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包括设置在所述砖体外侧面与所述第二组合凸台结构对应的第一组合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合凹槽上方且与所述第一组合凸台结构对应的第二组合凹槽。两块相邻的砖横纵两个方向均可组合,横向来看,第一块砖的第一组合凸台与第二块砖的第二组合凹槽对应,第一块砖的第二组合凸台与第二块砖的第一组合凹槽对应,两块砖可以完全组合。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组合凸台左右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一组合凹槽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结构对应的限位槽。横向连接时,原卡槽只能够限制砖块不进行纵向运动,为避免砖块横向活动时造成的空心情况,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抑制砖块横向活动的限位槽。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凸台、第二定位凹槽横截面均为锯齿形结构。两块相邻的砖横纵两个方向均可组合,纵向来看,第一块砖的第二定位凸台与第二块砖的第二定位凹槽对应,可以完全组合。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凸台、第二定位凹槽横截面均匀半椭圆结构。两块相邻的砖横纵两个方向均可组合,纵向来看,第一块砖的第二定位凸台与第二块砖的第二定位凹槽对应,可完全组合。
15.进一步地,所述抗压板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防滑条纹。通过设定防滑条纹以增加砖体与砖体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另外,该设定也有利于砖块之间更好的组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有效利用x型支撑架以及弹性件增强砖块本体抗压能力,通过对砖体不同面结构的设计,有效解决了目前耙齿砖结构单一,无法起到抗压效果,同时组合难度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备成本低、易操作的特性,适合大量推广。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砖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抗压单元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组合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耙齿凸台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组合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耙齿砖本体、11-砖体、110-空腔、12-耙齿凸台、121-安装凸台、122-支撑凸台、2-抗压单元、21-抗压板、22-顶部抗压组件、221-第二x型支撑台、222-第二弹性柱、223-第二墩柱、23-底部抗压组件、231-第一x型支撑台、232-第一弹性柱、233-第一墩柱、24-防滑条纹、3-组合单元、31-第一定位凸台、311-第一组合凸台、312-第二组合凸台、3121-限位块、32-第二定位凸台、33-第一定位凹槽、331-第一组合凹槽、3311-限位槽、332-第二组合凹槽、34-第二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1
25.如图1、2所示的一种抗压且易于组合的耙齿砖结构,包括耙齿砖本体1,设置在耙齿砖本体1内部的抗压单元2,以及设置在耙齿砖本体1上的组合单元3;耙齿砖本体1包括一
端设置有空腔110的砖体11,以及设置在砖体11另一端的耙齿凸台12;
26.如图3、4所示,抗压单元2设置在空腔110内部,抗压单元2包括设置在空腔110内部的底部抗压组件23,设置在底部抗压组件23上的顶部抗压组件22,以及设置在顶部抗压组件22上且用于封闭空腔110开口处的抗压板21;
27.底部抗压组件23包括设置在空腔110内部的第一x型支撑台231,设置在第一x型支撑台231上端面的第一弹性柱232,以及四个分别设置在第一x型支撑台231四角处的第一墩柱233;顶部抗压组件22包括用于支撑抗压板21下方的第二x型支撑台221,设置在x型支撑台221下端面的第二弹性柱222,以及分别设置在x型支撑台221四角处的第二墩柱223;第二弹性柱222与第一弹性柱232固定连接,第二墩柱223与第一墩柱233连接;
28.如图4所示,组合单元3包括分别依次设置在砖体11四个外侧面上的第一定位凸台31、第二定位凸台32、第一定位凹槽33、第二定位凹槽34;第一定位凸台31与第一定位凹槽33结构对应,第二定位凸台32与第二定位凹槽34结构对应。
29.如图5所示,耙齿凸台12包括设置在耙齿砖本体1底部且纵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的安装凸台121,以及设置在安装凸台121上且纵截面为矩形结构的支撑凸台122。
30.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凸台31包括设置在砖体11外侧面上的第一组合凸台311,以及设置在第一组合凸台311上方且与第一组合凸台311固定连接的第二组合凸台312;第一定位凹槽33包括设置在砖体11外侧面与第二组合凸台312结构对应的第一组合凹槽331,设置在第一组合凹槽331上方且与第一组合凸台312结构对应的第二组合凹槽332;第二组合凸台312左右两侧设置有限位块3121;第一组合凹槽331上设置有与限位块3121结构对应的限位槽3311。
31.第二定位凸台32、第二定位凹槽34横截面均为锯齿形结构;抗压板21上表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防滑条纹24。
32.实施例2
3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第二定位凸台32、第二定位凹槽34横截面为半椭圆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