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卷曲式遮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5756发布日期:2022-09-17 10:0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卷曲式遮蓬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户外篷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卷曲式遮蓬。


背景技术:

2.篷房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篷房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所以,需要各种部件和工具。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熟悉篷房的构造,才能快速、方便地搭起篷房。
3.广义上可将篷房定义为临时搭建的住所,具有快速拆装的特点,同时也能够根据材料和结构设计来实现更多的功能。现有的篷房或其他临时搭建物大都是零散的物料进行搭建而成,对于新手或没有多少搭建经验的使用者来说,这种结构在搭建时效率较低,没有指导具有较高的搭建难度。尤其是,现有篷房采用单层篷布结构,只能是起到一定的防风防水效果,但保温效果较差,若设置固定式的保温材料进行覆盖,势必会导致其体积较大而影响安装和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卷曲式遮蓬,通过设置充气篷布结构能够在户外快速搭建,并相较于单层篷布的房屋结构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折叠卷曲式遮蓬,通过充气设备对具有充气空间的篷房主体结构充气进行篷房搭建,包括充气篷布和主体框架,所述充气篷布具有若干并排相连的充气管,通过外部设置的充气设备对充气篷布内的充气管填充气体;
7.所述充气篷布覆盖在搭设好的主体框架外表面。
8.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框架具有侧面、底面和拱面,所述充气篷布覆盖在拱面。
9.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框架具有侧面、底面和拱面,所述充气篷布覆盖在主体框架的拱面和底面。
10.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框架具有侧面、底面和拱面,所述充气篷布覆盖在主体框架的拱面和底面,且充气篷布两侧具有延伸至主体框架侧面的蓬门部分,蓬门上具有可打开的门或窗结构。
11.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三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并行设置的至少两根底架,以及固定在底架上形成拱面的支撑架;在相邻底架之间设有底部支撑杆抵撑保持底架间隙。
12.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杆具有若干个,并排设置形成拱面,每根支撑杆上具有两个固定端部,所述固定端部插入底架上形成固定。
13.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框架中还设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与支撑杆或底架活动连接,延伸杆向外部移动时所述充气篷布被向外推出并在主体框架内形成更大空间。
14.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三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所述充气篷布中设有与充气管长度方向相同的通孔,在通孔中设置有硬质填充物进行支撑。
15.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所述通孔内设有加强杆。
16.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至三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所述充气篷布上具有固定绳,当充气篷布覆盖在主体框架上时,所述固定绳端部被外部设置的地钉固定在地面或固定面上并使的固定绳张紧。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通铺的充气篷布结构,在收纳时具有小体积的优势,到现场后快速搭建好主体框架,然后将充气篷布直接展开后覆盖在主体框架上,通过与主体框架或直接固定在地面上使得篷布被固定,再通过外部的充气设备进行充气形成一定的厚度,从而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和缓冲性能;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可拆卸式的主体框架结构,可根据需求携带一定数量的组装件,在现场搭建不同体积和形状的主体框架,都能够直接采用充气篷布进行覆盖,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篷房的侧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篷房的主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篷房的轴测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篷房将蓬门取下后的主视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篷房将蓬门取下后的轴测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篷房将蓬门和充气设备取下后的轴测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中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类似图7中将充气篷布的结构进行第一次优化后的局部放大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类似图7中将充气篷布的结构进行第二次优化后的局部放大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针对蓬门进行优化的示意图。
30.图中:1-充气篷布,1.1-充气管,1.2-通孔,1.3-加强杆,2-连通管道,3-蓬门,4-充气泵,5-底部支撑杆,6-底架,7-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释。
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实施例1:
3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卷曲式遮蓬,主要用于户外场景中以提供临时的房屋,并通过可收纳的特性方便运输和拆装。
40.具体来说,该篷房包括主体框架和覆盖在主体框架上的充气篷布1结构。其中,主体框架为可拆卸结构,具有若干组件,可根据需求选用对应数量的组件进行组装,以形成可固定在地面上或其他固定面上的框架结构。
41.与其他篷房不同的是,为了便于运输,同时提供相较于其他篷房采用的单层篷布结构更好的保温效果,本技术中的充气篷布1结构具有充气口和排气口,可在收纳和运输的时候处于折叠或卷曲状态。当搭设时,可先展开并固定笼罩在主体框架表面,并通过外部设置的充气结构连接其充气口进行充气。
42.其中,该充气篷布1为等宽卷曲收纳的材料,具有固定的宽度,同时可设置较长的长度从而包裹更大的主体框架。而充气篷布1本身由若干平行排列的充气管1.1组成,而充气管1.1的长度方向与整个充气篷布1的宽度方向一致。
43.相邻充气管1.1之间通过与充气管1.1管壁相同材料进行连接,一般为橡胶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展开后未充气的充气篷布1可看做一整张高分子篷布结构,并可根据需求在其外部涂覆涂料,不仅能够增加美观度,同时也能够提高防护效果。
4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该主体框架为通道式结构,在完全搭设好后,具有一个拱面、底面和供行人物料进出的两个侧面。图中,仅将充气篷布1覆盖在拱面上,用于形成主要的遮挡面,而两个侧面单独设有一个固定式的蓬门3,蓬门3上设有窗户,且蓬门3能够从中间向两侧打开。而底面设有固定时的底板用于覆盖,同样也可直接固定在地面上,无需设置任何底板结构。
45.亦或是,延伸整个充气篷布1结构,使其围绕主体框架一周,将其拱面和底面均包覆。
46.亦或是,在充气篷布1的两侧还设有延伸部,展开时,先将其主体部分覆盖在主体框架的拱面上,然后待其固定好后,将延伸部向两侧展开并垂直悬挂在主体框架的两个侧面。而这种延伸部,不一定固定在充气篷布1的侧边沿上,可直接固定在其向内的部分,可在主体框架两侧面向内一定间距的位置形成蓬门3。
47.这种延伸部将侧面覆盖的方案中,与单独的蓬门3结构不同,而是采用与充气篷布1相同的结构和材料,同样可充气。而为了实现可在中间位置向两侧拉开的效果,会采用两瓣式结构设计,并在下部具有一定的垂体,提供一定的下摆效果。所谓垂体,是通过在其边沿处设置部分重物,通过自身重力使其保持下垂状态。由于这种方式中的蓬门3为软质结构,可使其下边沿完全与地面接触,从而将整个主体框架的周向完全遮住,提供较好的保温效果。
48.亦或是,如图10所示,图中展示了一种特别的蓬门3结构设计,即同样采用充气篷布1的结构,并在中间留有一根通气管道,将充气篷布1的外边沿与主体框架的侧边连接形成对侧面的遮挡,同时内端将通气管道外部缠绕,从而形成固定。而侧面的充气篷布1构成的蓬门3结构,是通过独立的充气管1.1道进行充气,与主体框架顶面的充气篷布1不共用充气管1.1道,但两条独立的充气管1.1道均设置在同一根主管道内。
49.通过这种蓬门3结构设计从而形成缩口式的篷房或一种救生仓,蓬门3的缩口包裹在一个圆形硬质通气管道上。可在內绑绳索口或者外绑绳口,或者可为一次性充气篷与反复充气使用篷。在一些实施例中,不用常规门的表现形式,而两端的蓬门3均为绳拉手动绑口式,中间夹一层闭合隔离布,具有防晒与保温效果。
50.进一步地,该主体框架包括底部的两根底架6和设置在两根底架6上的若干排支撑杆。其中,底架6为杆状结构,具有一定长度,可采用不同的截面形状。安装时,两根底架6按照要求固定在地面上,并保持一定间距。在底架6上设有安装位,用于固定支撑杆的端部。
51.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结构是一种u型的拱形杆件,具有两个端部。该支撑杆包括两种方案,例如固定式结构,直接通过焊接形成固定形状,然后转移至场地中进行固定即可由多跟支撑架7形成拱形通道。
52.另一种方案是通过多根直杆拼接而成,而拼接处采用固定角度的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两个朝向的插口,通过插入形成过盈配合实现两根相邻直杆的连接。
53.安装时,可根据需要选取对应长度的直杆,然后拼接形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拱形结构,这种方式更利于收纳和运输,同时能够根据需求随时调整尺寸和大小,能够匹配充气篷布1这种可不断延伸包覆的材料特性,从而形成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篷房结构。
54.进一步地,为了用于固定两根底架6,本实施例中在底架6支架设有若干根底部支撑杆5进行固定。该底部支撑杆5为直杆结构,并在端部设有螺纹旋转头,通过将端部的螺纹
旋转头旋入底架6对应的侧壁螺孔中实现固定。
55.其中,所谓的螺纹旋转头是指其端部具有一个与底部支撑杆5转动连接的同轴件,该结构外部具有外螺纹,可旋入底架6的螺孔中。同时在该部分设有内六角部分,通过外部的扳手进行旋拧操作。
5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对充气篷布1的结构进行优化限定,如图8所示,该篷布具有一个外侧面和内侧面,外侧面为防刮蹭的尼龙布料,而内侧面为高分子材料,该高分子材料具有若干充气管1.1和充气管1.1之间的连接部。充气管1.1与外侧面的尼龙布料粘接,而粘接处为充气管1.1之间的连接部。
57.亦或是,采用双层充气篷布1结构,如图9所示,中间具有一层布料层,而两侧均为充气管1.1层,从而通过双层结构来增加其保温效果。
58.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整个篷布的结构强度,在篷布的连接处上设有与充气管1.1长度方向一致的通孔1.2,而在通孔1.2内设置有若干加强杆1.3。该加强杆1.3为硬质的高分子材料,其成本较低,但能够提供横向的结构加强效果。
59.进一步地,由于该充气篷布1为现场充气式结构,需要通过外部设有的充气设备进行充气。本实施例中为了说明具体的充气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充气篷布1的一端设有一根贯穿整个充气篷布1边沿的连通管道2。该连通管道2的底部具有一个连接口,通过连接口与外部设有的充气泵4连通。
60.该连通管道2内为贯穿的通道,由充气泵4注入的气体可快速将整根连通管道2填满。而每根充气管1.1的端部均通过管道与该连通管道2连通,并在连通处设有单向阀。也就是说,连通管道2与每根充气管1.1单向连通,在保持连通管道2内一定的气压状态下,充气管1.1内也会持续进入气体,直到充气管1.1与连通管道2内的气压差为零。
61.这种充气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势,同时也保证其中任一充气管1.1破损时不会影响其他充气管1.1内的气压。
6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还对底架6的结构进行说明,图中展示的底架6是一根矩形钢材,同时也可以使用角钢、木条等其他材料作为底架6。而支撑架7的固定方式也并未限定,包括直接插接的固定方式,或者通过螺纹等方式进行连接。
63.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