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尺寸的玻璃钢模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283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尺寸的玻璃钢模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以制作楼板、天花板或屋顶用的模壳技术领域。
模壳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是混凝土现浇密肋楼板的专用模具。模壳规格尺寸的不同直接影响楼板成型后的重量和外观效果。一般来讲,密肋楼板的肋距愈大,用料则愈省,楼板的有效空间也愈大,经济效益也就愈显著。而目前我国使用的模壳无论是塑料的或是玻璃钢的,其整体尺寸均不超过1.2米×1.2米。如果将CN85200560号专利所述的聚丙烯塑料单元组合起来制造大尺寸整体模壳,需具备相应的模具,而一个模具的费用就占40万元以上。其次是目前现有的1.2米×1.2米的塑料模壳在使用中虽经过角钢加固,仍存在着强度、刚度差的问题。据北京、天津等地施工单位统计,塑料模壳的破损率为40%~50%。由此可见塑料模壳如果继续向大尺寸发展,其强度、刚度差的弱点势必更加突出。经过比较,玻璃钢模壳的强度与刚度在同一尺寸条件下则要好于塑料模壳,而且模具费用也低(换一个模具仅几百元)。因此用玻璃钢制作大尺寸的模壳是合适的。但是密肋楼板肋距加大后,对模壳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就必须相应地提高。如果模壳仍采用过去的构造,是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大尺寸整体玻璃钢模壳。该模壳由壳体和壳体上的加芯肋构成,在不增加壳体厚度条件下可从事1.5米肋距现浇密肋楼板的混凝土浇注作业。
本实用新型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模壳加大尺寸后,在使用过程中其顶部中心处会因刚度不够而出现超过允许值的变形。而模壳顶部的平行肋却不易减少此中心处的变形。如果将平行肋改成井字交叉肋,不仅会使模壳的糊制工序复杂化,增加人力物力的消耗,而且做出的模壳内表面带有毛刺,施工时扎手,无法使用。经过比较与试验,在大尺寸玻璃钢模壳的顶部采用米字形肋最为合适。米字形肋的设置不但消除了模壳糊制工作的复杂程序,同时又确保了模壳顶部中心处的刚度。在不增加壳壁厚度的情况下可实现大尺寸模壳的制作与使用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大尺寸玻璃钢模壳截面构造示意图。
图2为大尺寸玻璃钢模壳顶面加芯肋的设置示意图。
参照
图1和图2,大尺寸玻璃钢模壳由壳体和壳体上的底边加芯肋(1)、侧面加芯肋(2)和顶面加芯肋(3)构成。模壳的长度与宽度均为1.425米,高为0.45米,壁厚0.5厘米。模壳的底边加芯肋(1)其截面尺寸加大到50×55厘米。这样可保证模壳的整体强度与刚度。侧面加芯肋(2)的肋距为380厘米。顶面加芯肋(3)设置成米字形,以用于加强模壳中心处的刚度。为了提高拆模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模壳顶部还装有一个气动拆模的注气孔(4)。另外,模壳的两个侧面各设有一个手动拆模装置(5),以便气动拆模无法实施时可通过该装置将模壳拆下。
本实用新型测试结果如下弯曲强度为174MPa;在标准荷载时(K=1),模壳中心垂直变形为1.70毫米,当荷载系数K=3时,模壳中心垂直变形为3.63毫米,均未超过允许变形4毫米的规定。另外,用该模壳施工可减少模壳的使用数量和混凝土的用量,同时支撑系统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其使用周转可达80~100次,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权利要求1.一种大尺寸玻璃钢模壳,由玻璃钢模壳的壳体和壳体上的底边加芯肋(1)、侧面加芯肋(2)及顶面加芯肋(3)构成,其特征在于a、模壳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为1.425米;b、底边加芯肋(1)的截面尺寸为50×55厘米;c、顶面加芯肋(3)是按“米”字形构造设置在模壳顶部内表面上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以制作楼板、天花板或屋顶用的大尺寸整体玻璃钢模壳。该模壳由壳体和壳体上的底边加芯肋(1)、侧面加芯肋(2)及顶面加芯肋(3)构成。模壳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425米,壁厚为0.5厘米。模壳顶部设有米字形的加芯肋,解决了大尺寸模壳从事施工时其顶部中心处因刚度不够而变形过大的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减少模壳的使用数量与支撑系统的用量,同时又增加了建筑的有效空间。本实用新型使用周转可达100次。
文档编号E04G11/00GK2108769SQ9123279
公开日1992年7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28日
发明者丁志文, 季欣 申请人: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