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艺术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560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艺术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的房瓦,尤其是新型艺术瓦。

背景技术
中,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报于1992年8月19日公告了一种《波形曲面瓦》,公告号为CN213302U,波形曲面瓦是一种用于屋面隔热防雨覆盖及装饰的建筑材料。其结构断面由四个直边组成波形曲面瓦,其瓦面瓦底互相连成整体,解决了四片瓦共同搭接处的防漏问题。但其不足之处是易移位,承压能力减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型艺术瓦,在“V”型瓦基础上,增加瓦与瓦之间的卡紧,提高屋面坡度适用范围,排水利、立体艺术效果好,提高承重能力和集合包装运输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瓦1断面呈“V”形,主要特点是,瓦1一边“V”形顶脚有对称的挂脚2,瓦1另一边有与挂脚2配合的切边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还包括“V”形瓦1一边对称的挂脚2中α角度为105°~135°,“V”形瓦1之间夹角β对应为150°~90°,挂脚(2)与切边(3)可作垂直插入配合。
“V”形瓦1一边对称的挂脚2中α角度还可为120°~60°,形成燕尾槽,与对应配合的切边3作水平插入配合。
上述的“V”形瓦1两边挂脚2和切边3之间可有便于装箱运输的直边4。
本实用新型的
如下图1是图2的仰视B向示意图。
图2是第一种瓦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C向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俯视A向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右视D向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瓦与瓦的纵向装配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8的仰视图。
图8是第二种瓦的主视图。
图9是图8中瓦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左视图。
图11是图13的仰视图。
图12是图13的右视图。
图13是第三种瓦的主视图。
图14是图13的左视图。
图15是图13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3瓦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参看图1~图6,这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一种瓦,瓦1一边挂角2夹角α为105°~135°,瓦1中心夹角β为150°~90°,中心夹角处是小圆弧过渡,也可为二直边连接为折边,瓦1切边3之间宽度小于瓦1挂角2之间的距离,以便瓦与瓦纵向连接时可垂直或水平或斜向插入,互相配合,挂角2和切边3之间配合也可用于瓦与瓦横向连接。瓦中部的直边4仅为了瓦生产和销售中的装箱运输方便而设计的。参看图7~图10,这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第二种瓦,结构基本同前所述,只是瓦的挂角2和切边长度较短,瓦的直边4在瓦的中部呈独立一部分。参看图11~图16,这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瓦,结构基本同第一种瓦,只是瓦的挂角2的夹角α为120°~60°,形成燕尾槽,与挂脚2配合的切边3夹角也对应为α角,以便瓦与瓦之间装配连接作水平插入配合,更限定了瓦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是在瓦的结构上采用了挂角,这样使瓦与瓦之间的连接能够卡紧,有效地限定了瓦的移动,因而适用于屋面坡度在15°~60°之间范围。此外,瓦的造型线条流畅,排水利,立体感强,使建筑物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再次,该瓦的力学结构合理,采用拱形,提高了瓦的承重能力和冲击能力。瓦结构简单,不仅便于生产,产品合格率高,而且便于集合包装,长途运输。
权利要求1.新型艺术瓦,包括瓦(1)断面呈“V”形,其特征在于瓦(1)一边“V”形顶脚有对称的挂脚(2),瓦(1)另一边有与挂脚(2)配合的切边(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艺术瓦,其特征在于“V”形瓦(1)一边对称的挂脚(2)中α角度为105°~135°,“V”形瓦(1)之间夹角β对应为150°~90°,挂脚(2)与切边(3)可作垂直插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艺术瓦,其特征在于“V”形瓦(1)一边对称的挂脚(2)中α角度还可为120°~60°,形成燕尾槽,与对应配合的切边(3)作水平插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型艺术瓦,其特征在于“V”形瓦(1)两边挂脚(2)和切边(3)之间可有便于装箱运输的直边(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的艺术房瓦。目的是提供瓦与瓦之间的连接能力,提高承重能力和适用范围,体现建筑艺术效果。主要构成是瓦断面呈“V”形,瓦的一边“V”形顶脚有对称的挂脚2,另一边有与挂脚2配合的切边3。优点是瓦之间的连接能够卡紧,有效地限定了瓦的移动,适用屋面坡度在15°~60°之间范围,造型线条流畅,排水利,立体感强,瓦不仅具有承重能力,而且便于集合包装,长途运输。
文档编号E04D1/02GK2185769SQ9420457
公开日1994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4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4日
发明者郭来安, 杨继忠 申请人:郭来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