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的优化设计方法及支撑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83395阅读:来源:国知局
递减比例在25-36%之间。
[0037]由于普通支撑会屈曲的特性,使得设计时需要选取的截面面积较大,这也会导致按照普通支撑等刚度选择的屈曲约束支撑刚度太强,如果不削减剪力较小处(如0.6?0.9倍楼层高度处)屈曲约束支撑的芯材截面面积,反而会因为屈曲约束支撑刚度太强地震时不进入屈服状态进行耗能,导致梁、柱等其它结构构件耗能而损坏,屈曲约束支撑起不到牺牲自己保护其它构件的目标。而根据承担的楼层剪力来优选屈曲约束支撑的芯材截面面积,并削减剪力较小处(如0.6?0.9倍楼层高度处)屈曲约束支撑的芯材截面面积,能够使屈曲约束支撑能够成为主要的耗能构件,相应地确保结构其余部件的安全,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同时实现震后易修复的目标。
[0038]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将26?34层的屈曲约束支撑的芯材截面面积A由9111mm2减小为6000 mm2,其余不变,也即1?10层,也即0.3倍及以下房屋高度处,屈曲约束支撑芯材截面面积采用D=19302mm2; 10?23层,也即0.3倍至0.6倍房屋高度处,屈曲约束支撑芯材截面面积C=12742mm2,23?26层,也即0.6倍至0.75倍房屋高度处,屈曲约束支撑芯材截面面积B=9111mm2。
[0039]步骤3,屈曲约束支撑布置:在各个楼层中全部用屈曲约束支撑布置成呈“人”字形的屈曲约束支撑支撑结构体系。
[004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校核中震和大震作用下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体系的弹塑性变形和消能机制;结果表明在大震作用下,31?34层(也即0.9倍以上房屋高度处)的屈曲约束支撑不屈服。
[0041 ]步骤4,普通支撑布置: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对步骤3中的屈曲约束支撑支撑结构体系,进行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和消能机制的校核;并将在大震作用下不屈服的屈曲约束支撑,按照等刚度原则,替换为步骤1中选择的普通支撑。
[0042]在本实施例中,按照等刚度原则将31?34层(也即0.9倍以上房屋高度处)不屈服的屈曲约束支撑重新替换为普通支撑,普通支撑为245x8圆钢管,其截面面积5956mm2。
[0043]步骤5,再次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步骤4中替换为普通支撑的支撑结构体系,重新进行大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当普通支撑无屈服时,则判定合格;否则,需重新替换为屈曲约束支撑。
[0044]在本实施例中,重新进行大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后,结果表明普通支撑仍然未屈服,优化成功,否则仍然选择屈曲约束支撑。最后选定1?10层,采用芯材截面面积为19302mm2的屈曲约束支撑;10?23层,采用芯材截面面积为12742mm2的屈曲约束支撑;23?26层,采用芯材截面面积为9111mm2的屈曲约束支撑;26?34层,采用芯材截面面积为6000mm2的屈曲约束支撑;31?34层,采用普通支撑245x8圆钢管(截面面积5956mm2)。
[0045]—种屈曲约束支撑的的支撑结构体系,包括设置在高层建筑中且均呈“人”字形的屈曲约束支撑和普通支撑,在0.9倍及以下房屋高度处全部设置为屈曲约束支撑,在0.9倍以上房屋高度处全部设置为普通支撑;其中,屈曲约束支撑在0.75倍至0.9倍房屋高度处的芯材截面积均为A,屈曲约束支撑在0.6倍至0.75倍房屋高度处的芯材截面积均为B,则A比B小28-36%。
[0046]所述普通支撑为圆钢管。
[0047]位于0.9倍以上房屋高度处普通支撑的截面积均为E,且E=A。
[0048]所述屈曲约束支撑在0.3倍至0.6倍房屋高度处的芯材截面积均为C,在0.3倍及以下房屋高度处的芯材截面积均为D,则D、C和B逐渐递减,递减的比例在25-35%之间。
[004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普通支撑选择:普通支撑选择时,普通支撑的刚度需满足小震、风荷载作用下的弹性设计要求; 步骤2,屈曲约束支撑选择:屈曲约束支撑选择时,需对屈曲约束支撑的刚度和芯材截面面积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刚度方面,按照与步骤1中选择的普通支撑等刚度原则进行选择;芯材截面面积方面,按照分配承担的楼层剪力进行选择,芯材截面面积与所分配承担的楼层剪力呈正比,分配承担的楼层剪力越小,芯材截面面积也越小; 步骤3,屈曲约束支撑布置:在各个楼层中全部用屈曲约束支撑布置成呈“人”字形的屈曲约束支撑支撑结构体系; 步骤4,普通支撑布置: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对步骤3中的屈曲约束支撑支撑结构体系,进行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和消能机制的校核;并将在大震作用下不屈服的屈曲约束支撑,按照等刚度原则,替换为步骤1中选择的普通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曲约束支撑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5,再次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步骤4中替换为普通支撑的支撑结构体系,重新进行大震作用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当普通支撑无屈服时,则判定合格;否则,需重新替换为屈曲约束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曲约束支撑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普通支撑布置在0.9倍以上房屋高度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屈曲约束支撑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屈曲约束支撑在芯材截面面积选择时,需选择A、B、C、D四种规格的屈曲约束支撑,D、C、B、A的芯材截面面积逐渐递减;其中,D布置在0.3倍及以下房屋高度处;C布置在0.3倍至0.6倍房屋高度处;B布置在0.6倍至0.75倍房屋高度处;A布置在0.75倍以上房屋高度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屈曲约束支撑的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D、C、B、A的芯材截面面积逐渐递减的递减比例在25-36%之间。6.—种屈曲约束支撑的的支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高层建筑中且均呈“人”字形的屈曲约束支撑和普通支撑,在0.9倍及以下房屋高度处全部设置为屈曲约束支撑,在0.9倍以上房屋高度处全部设置为普通支撑;其中,屈曲约束支撑在0.75倍至0.9倍房屋高度处的芯材截面积均为A,屈曲约束支撑在0.6倍至0.75倍房屋高度处的芯材截面积均为B,则A比B小28-3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屈曲约束支撑的支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支撑为圆钢管。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屈曲约束支撑的支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位于0.9倍以上房屋高度处普通支撑的截面积均为E,且E=A。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屈曲约束支撑的支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屈曲约束支撑在0.3倍至0.6倍房屋高度处的芯材截面积均为C,在0.3倍及以下房屋高度处的芯材截面积均为D,则D、C和B逐渐递减,递减的比例在25-35%之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屈曲约束支撑的优化设计方法及支撑结构体系,包括步骤为:普通支撑选择时,适当削减剪力较小处的芯材截面面积、屈曲约束支撑布置: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对屈曲约束支撑支撑结构体系,进行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和消能机制的校核;并将在大震作用下不屈服的屈曲约束支撑,按照等刚度原则替换为普通支撑,以及普通支撑布置等步骤。采用上述方法和结构后,能根据承担的楼层剪力来优选屈曲约束支撑的芯材截面面积,能使屈曲约束支撑能够成为主要的耗能构件,相应地确保结构其余部件的安全,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同时能节省造价,利于屈曲约束支撑的应用与推广。
【IPC分类】E04B1/98
【公开号】CN105442720
【申请号】CN201510878194
【发明人】邱一峰, 刘畅, 都磊, 任伟滨, 张林晨, 闫青松, 陈蕾, 叶瑛, 孔秀珍
【申请人】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