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0748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公开了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包括上外墙板、下外墙板和楼板,所述楼板搭设在下外墙板上,所述下外墙板顶部浇筑有现浇层,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所述下外墙板的纵筋穿过现浇层伸入所述上外墙板的灌浆套筒内,在所述灌浆套筒中灌入浆料形成钢筋对接的浆锚连接接头;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的保温层的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本发明将防水与导水相结合,不仅防住水往室内渗透,也可以有效地将水导出到外界,不至于沉积于外墙内,同时克服了传统外墙板安装方式的缺陷,不仅连接牢固,安装方便。
【专利说明】
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
【背景技术】
[0002]装配式建筑行业中,外墙板采用预制的方式进行工厂化生产,然后现场组装,因而能实现标准化,且质量可控,高效快捷。目前,多采用剪力墙结构作为外墙板结构体系,但是,目前剪力墙结构的外墙板结构体系生产率较低,人工投入较大,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
[0003]目前,外墙板防水方式通常采用企口防水,即在墙板的连接处造型有内侧高、外侧低的高差防水企口,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现行的外墙板应用技术规程中即采用此方式进行防水;对于保温外墙板而言,尤其是保温装饰外墙板,雨水可能沿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的拼接缝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然后沿保温层向下流动,直至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然后绕过防水企口进入室内。
[0004]综上所述,亟需开发一种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的外墙板安装节点。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防水效果好的外墙板安装节点。
[0006]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包括上外墙板、下外墙板和楼板,所述楼板搭设在下外墙板上,所述下外墙板顶部浇筑有现浇层,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所述下外墙板的纵筋穿过现浇层并伸入所述上外墙板的灌浆套筒内,在所述灌浆套筒中灌入浆料形成钢筋对接的浆锚连接接头;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的保温层的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所述楼板可以是预制楼板,也可是叠合楼板,也可以是全现浇制作,当楼板为叠合楼板时,上述在下外墙板顶部浇筑的现浇层即为叠合楼板的现浇层。墙板的装配过程中,待下外墙板与楼板的装配完成后,进行现浇层的浇筑,所述下外墙板的纵筋穿过现浇层并伸入所述上外墙板的灌浆套筒内,然后在灌浆套筒内灌浆对插入灌浆套筒内的纵筋进行浆锚。本发明防水件的设置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沿拼接缝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另一方面,当雨水沿进入下外墙板的保温层,沿保温层向下流动,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时,由于保温层底部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这样雨水仅能沿着保温层和结构层的接触面向下滴,而雨水此时是滴在防水件的外侧,从拼接缝中流出,避免雨水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应当理解,所述的防水板外侧与外墙板的外侧一致,即靠近室外的一侧。本发明将防水与导水相结合,不仅防住水往室内渗透,也可以有效地将水导出到外界,不至于沉积于外墙内。
[0007]进一步,所述上外墙板保温层的底部内侧设有滴水槽。当雨水量不大时,雨水由于表面张力,并不会直接滴落在防水件外侧,可能沿着上外墙的底部向内渗透,这样可能会出现少量雨水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的可能,上外墙板保温层的底部内侧设有滴水槽,则让雨水在位于保温层的滴水槽滴落,即滴落在防水件的外侧。
[0008]进一步,所述上外墙板结构层底部设有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如此设置,也可防止出现少量雨水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的现象。
[0009]进一步,所述防水件为设置在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拼接面的防水企口。
[0010]进一步,所述防水件为防水板,所述上外墙板底部设有槽口,所述防水板一侧锚固在下外墙板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中。施工过程中,随着上外墙板的落位,防水板伸入所述槽口中,上外墙板拼装完成后,此时的防水板起到了类似于防水企口的榫头的作用,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同时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当然所述防水板不能是脆性材料制备,防水板本身具有一定柔性,这样外墙板运输和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保温层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所述槽口可以是在上外墙板预制的过程中预留,也可以是安装过程中开设,针对保温外墙板,所述槽口优选设置在保温层,这样装配过程中仅需将上外墙板底部的保温层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简化施工程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完成后,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的连接处的内、外侧分别采用和防水胶或密封条进行封堵。
[0011]进一步,所述导水板设置在所述槽口内。
[0012]进一步,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呈U型。如此设置,可增加防水板的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优选,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后延伸至下外墙板顶面,如此,下外墙板的顶面对防水板与下外墙板接触的一侧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有效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
[0013]进一步,所述防水板在所述槽口内的弯折部形成U型槽,所述U型槽中包裹有泡沫条或弹性体。如此设置,泡沫条或弹性体对防水板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吊装过程中,当防水板与上外墙板发生碰撞时,有效防水板因碰撞变形过大,从而影响防水效果。
[0014]进一步,所述防水板的材质为不锈钢。如此设置,所述防水板即为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即耐久性好,同时刚度适中,在吊装时,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发生碰撞不会导致构件以及防水件本身损坏,且其本身不会由于碰撞变形过大无法复原。
[0015]进一步,所述防水件为防水弹性体,所述上外墙板底部设有槽口,所述防水板一侧锚固在下外墙板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中。防水弹性体本身具有一定柔性和弹性,这样外墙板运输和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保温层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且防水弹性体变形后具有恢复原有形状的能力,防止吊装过程防水弹性体碰撞变形而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
[0016]进一步,所述防水板为折线形或波浪形。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防水板的而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同时,在墙板的横向拼接过程中,折线状的防水板有利于防水板之间的连接,采用同种折线形的钢板将两段用胶水连接即可。
[0017]进一步,所述防水板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加强防水板刚度的凸肋。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防水板的而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所述凸肋可以是另外设置在防水板上的加强件,当然优选为防水板本身弯折形成凸肋,这样可尽可能的节省材料,同时简化施工程序,降低成本。
[0018]进一步,所述防水板锚固在现浇层中的部位设有孔和/或缺口。如此设置,在防水板预埋的过程中,混凝土能够穿过防水板,一方面避免现浇层浇筑过程中在防水板两侧形成空隙,从而导致现浇层强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可有效增加防水板在现浇层中的锚固力。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0020]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安装节点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2?4分别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和图6分别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安装节点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7?9分别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墙板安装节点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I上外墙板2下外墙板3防水板4槽口
[0027]5防水胶6密封条7泡沫条8弯折部
[0028]9孔10缺口11 U型槽12凸肋
[0029]13防水弹性体 14防水企口18滴水槽20保温层
[0030]21结构层22灌浆套筒 23纵筋24楼板
[0031]25现浇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0033]本发明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包括上外墙板1、下外墙板2和楼板24,所述楼板24搭设在下外墙板2上,所述下外墙板2顶部浇筑有现浇层25,所述上外墙板I和下外墙板2采用灌浆套筒22连接,所述上外墙板I和下外墙板2至少包括保温层20,所述下外墙板2的纵筋23穿过现浇层25并伸入所述上外墙板I的灌浆套筒22内,在所述灌浆套筒22中灌入浆料形成钢筋对接的浆锚连接接头;所述上外墙板I与下外墙板2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I的保温层20的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3的外侧。所述楼板24可以是预制楼板,也可是叠合楼板,也可以是全现浇制作,当楼板24为叠合楼板时,上述在下外墙板2顶部浇筑的现浇层25即为叠合楼板的现浇层。墙板的装配过程中,待下外墙板2与楼板24装配完成后,进行现浇层25的浇筑,所述下外墙板2的纵筋23穿过现浇层25伸入所述上外墙板I的灌浆套筒22内,然后在灌浆套筒22内灌浆对插入灌浆套筒22内的纵筋23进行浆锚。本发明防水件的设置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沿拼接缝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另一方面,当雨水沿进入下外墙板2的保温层20,沿保温层20向下流动,流至上述节点的下方节点时,由于保温层20底部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3的外侧,这样雨水仅能沿着保温层20和结构层21的接触面向下滴,而雨水此时是滴在防水件的外侧,从拼接缝中流出,避免雨水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应当理解,所述的防水板3外侧与外墙板的外侧一致,即靠近室外的一侧。保温层20的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3的外侧,实现方式可以是将保温层20整体做薄,另外可以仅仅是保温层20底部做薄,此时,结构层21底部相应变厚,当然也可将防水件设置在保温层20的内侧,但这样不便于防水件的设置以及槽口 4的开设。本发明将防水与导水相结合,不仅防住水往室内渗透,也可以有效地将水导出到外界,不至于沉积于外墙内。
[003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上外墙板I保温层20的底部内侧设有滴水槽18。当雨水量不大时,雨水由于表面张力,并不会直接滴落在防水件外侦U,可能沿着上外墙的底部向内渗透,这样可能会出现少量雨水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的可能,上外墙板I保温层20的底部内侧设有滴水槽18,则让雨水在位于保温层20的滴水槽18滴落,即滴落在防水件的外侧。
[003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述上外墙板I结构层21底部设有滴水槽18,所述滴水槽18位于所述防水板3的外侧。如此设置,也可防止出现少量雨水绕过防水件进入室内的现象。
[003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防水件为设置在上外墙板I与下外墙板2拼接面的防水企口 14。
[003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防水件为防水板3,所述上外墙板I底部设有槽口 4,所述防水板3—侧锚固在下外墙板2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4中。施工过程中,随着上外墙板I的落位,防水板3伸入所述槽口 4中,上外墙板I拼装完成后,此时的防水板3起到了类似于防水企口 14的榫头的作用,可有效阻止室外雨水渗漏至室内,提供了可靠的防水保证,同时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当然所述防水板3不能是脆性材料制备,防水板3本身具有一定柔性,这样外墙板运输和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保温层20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所述槽口4可以是在上外墙板I预制的过程中预留,也可以是安装过程中开设,针对保温外墙板,所述槽口 4优选设置在保温层20,这样装配过程中仅需将上外墙板I底部的保温层20挖掉部分即可形成槽口 4,简化施工程序,同时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完成后,为了提高防水效果,可在上外墙板I和下外墙板2的连接处的内、外侧分别采用和防水胶5或密封条6进行封堵。
[003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导水板设置在所述槽口 4内。
[003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9,所述防水板3向所述槽口 4延伸的一侧弯折呈U型。如此设置,可增加防水板3的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3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优选,所述防水板3向所述槽口 4延伸的一侧弯折后延伸至下外墙板2顶面,如此,下外墙板2的顶面对防水板3与下外墙板2接触的一侧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有效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3碰撞变形过大。
[004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述防水板3在所述槽口 4内的弯折部8形成U型槽11,所述U型槽11中包裹有泡沫条7或弹性体。如此设置,泡沫条7或弹性体对防水板3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吊装过程中,当防水板3与上外墙板I发生碰撞时,有效防水板3因碰撞变形过大,从而影响防水效果。
[004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板3的材质为不锈钢。如此设置,所述防水板3S卩为不锈钢板,不锈钢板具有较好的防水性,且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即耐久性好,同时刚度适中,在吊装时,上外墙板I和下外墙板2发生碰撞不会导致构件以及防水件本身损坏,且其本身不会由于碰撞变形过大无法复原。
[004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述防水件为防水弹性体13,所述上外墙板I底部设有槽口 4,所述防水板3—侧锚固在下外墙板2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4中。防水弹性体13本身具有一定柔性和弹性,这样外墙板运输和对接的过程中不会由于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损坏构件,即不会对保温层20和装饰面层造成损坏,且防水弹性体13变形后具有恢复原有形状的能力,防止吊装过程防水弹性体13碰撞变形而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
[004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防水板3为折线形或波浪形。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防水板3的而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3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同时,在墙板的横向拼接过程中,折线状的防水板3有利于防水板3之间的连接,采用同种折线形的钢板将两段用胶水连接即可。
[004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防水板3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加强防水板3刚度的凸肋12。如此设置,可有效增加防水板3的而刚度,防止吊装过程防水板3碰撞变形过大,且无法复原时影响其防水效果。所述凸肋12可以是另外设置在防水板3上的加强件,当然优选为防水板3本身弯折形成凸肋12,这样可尽可能的节省材料,同时简化施工程序,降低成本。
[004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8,所述防水板3锚固在现浇层中的部位设有孔9和/或缺口 10。如此设置,在防水板3预埋的过程中,混凝土能够穿过防水板3,一方面避免现浇层浇筑过程中在防水板3两侧形成空隙,从而导致现浇层强度的降低,另一方面可有效增加防水板3在现浇层中的锚固力。
[004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灌浆套筒22的内壁设有钢瓣。本发明钢瓣的设置增大了灌浆套筒22整体刚度,满足刚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少灌浆套筒22壁厚,节省材料。同时在外径相同的情况下减少壁厚,增加了灌浆料,使得灌浆更加密实,钢筋与灌浆套筒22整体的粘结性能更强。此外,灌入的浆体在灌浆套筒22内形成与套筒内空及钢瓣相匹配的锁固结构,大幅度提高了钢筋的锚固可靠性。
[004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瓣上开设过浆孔或导浆槽。过浆孔或导浆槽的设置一方面保证灌浆料向连接端流动时有足够的流动空间,充实整个灌浆套筒,同时可将钢瓣之间的间隙中的灌浆料连接成整体,增加灌浆套筒22与灌浆料之间的结合力,灌浆料的整体性更强,进而有效增加灌浆料对钢筋的握裹力。
[004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浆孔或导浆槽沿灌浆套筒22的周向设置。如此,通过过浆孔或导浆槽将钢瓣之间的间隙连通。
[004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包括上外墙板、下外墙板和楼板,所述楼板搭设在下外墙板上,所述下外墙板顶部浇筑有现浇层,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所述上外墙板和下外墙板至少包括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外墙板的纵筋穿过现浇层并伸入所述上外墙板的灌浆套筒内,在所述灌浆套筒中灌入浆料形成钢筋对接的浆锚连接接头;所述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之间设有防水件,所述上外墙板的保温层的底部的内侧壁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保温层的底部内侧设有滴水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墙板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墙板结构层底部设有滴水槽,所述滴水槽位于所述防水板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墙板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为设置在上外墙板与下外墙板拼接面的防水企口。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墙板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为防水板,所述上外墙板底部设有槽口,所述防水板一侧锚固在下外墙板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墙板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板设置在所述槽口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墙板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向所述槽口延伸的一侧弯折呈U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墙板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在所述槽口内的弯折部形成U型槽,所述U型槽中包裹有泡沫条或弹性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墙板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板的材质为不锈钢。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外墙板安装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为防水弹性体,所述上外墙板底部设有槽口,所述防水板一侧锚固在下外墙板顶部,另一侧延伸至所述槽口中。
【文档编号】E04B1/68GK105863121SQ20161037863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1日
【发明人】李昌州, 俞大有, 陈定球
【申请人】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