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0507600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包括立柱—拼带楼底板的梁侧板—倒扣—放支撑架—放梁底板—放梁侧板—完成拼接等步骤。本发明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搭建的楼层建筑高度一致,而且能够避免发生楼层模板开裂、漏浆等隐患。
【专利说明】
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建筑构件的施工方法,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由标准化的混凝土模板拼接而成不同形状的预制模板,比如在楼层模板的实际建筑过程中,一般先将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搭接在预设拼接好的立柱上,其中带楼底板的梁侧板和立柱都是由标准化的混凝土模板拼接而成,楼层模板的拼接过程需要在施工现场直接进行,如果施工方法不当,容易发生楼层歪斜、混凝土模板之间连接不稳固而造成灌注水泥混凝土浆时开裂、漏浆等情况。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搭建的楼层建筑高度一致,而且能够避免发生楼层模板开裂、漏浆等隐患。
[000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0005]—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立柱,将混凝土模板通过阳角模夹具连接在一起拼接成四组方形的柱模板,四组柱模板按照预设的距离两两平行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组成支撑体系;
[0007]S2:拼带楼底板的梁侧板,将混凝土模板通过连接夹具相互连接形成方桶状的带楼底板的梁侧板,连接后的所述混凝土模板的侧面形成梁侧板,其桶状底部形成楼底板,所述梁侧板和所述楼底板的外侧面均为光滑面;
[0008]S3:倒扣,将所述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楼底板朝上倒扣在所述柱模板组成的支撑体系上,以所述柱模板朝向所述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方向为内,所述柱模板背向所述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方向为外,所述梁侧板的四个边角分别放置在对应的所述柱模板最内端的边角上;
[0009]S4:放支撑架,根据各组所述柱模板之间的距离,在相邻的柱模板之间放入至少一组门形框支撑架,所述门形框支撑架包括多组门形框支撑架单元,所述门形框支撑架单元包括相互连接成矩形框架的第一立杆、第二立杆、上横杆和下横杆,所述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高度可以调整,调整所述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高度,使得所述上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梁侧板的下表面紧密贴合在一起,所述上横杆的另一端向外延伸放置;
[0010]S5:放梁底板,将混凝土模板通过连接夹具连接在一起拼接成梁底板,将所述梁底板与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紧挨且平行放置在对应的所述柱模板的内侧边缘和所述上横杆向外延伸的相应部位;
[0011 ] S6:放梁侧板,将混凝土模板通过连接夹具连接在一起拼接成梁侧板,将所述梁侧板与所述梁底板紧挨且平行放置在对应的所述柱模板的内侧边缘和所述上横杆向外延伸的相应部位,此时各组所述柱模板的内侧边缘上和所述门形框支撑架上从内到外分别架设有所述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所述梁底板和所述梁侧板,且所述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所述梁底板和所述梁侧板的高度相同;
[0012]S7:完成楼层模板,将所述梁底板通过阳角模夹具与步骤S6中的所述梁侧板连接在一起,将步骤S6中的所述梁侧板通过直板夹具与所述柱模板连接在一起,即完成楼层模板的安装。
[0013]步骤SI中,组成所述柱模板的一侧边的混凝土模板的高度小于组成其他三侧边的混凝土模板的高度,四组柱模板中,每两组柱模板按照预设的距离以混凝土模板的高度较小的一侧边相向平行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0014]步骤S4中,所述第一立杆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杆之间设置有一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立杆长度的上可调装置,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杆之间也设置有一用于调整所述第二立杆长度的上可调装置,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底部均设有底座,所述第一立杆通过一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立杆长度的下可调装置与对应的所述底座连接,第二立杆的底端也通过一用于调整所述第二立杆长度的下可调装置与对应的所述底座连接;
[0015]所述上可调装置和所述下可调装置均包括螺杆、套设在所述螺杆上的螺母和穿设在所述螺杆上的插销,所述第一立杆或者所述第二立杆上沿着其厚度方向上对应开设有供所述上可调装置的插销穿过的两个上插销孔,所述上可调装置的螺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杆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入对应的第一立杆或者第二立杆的上端,所述上可调装置的插销穿过对应的所述上插销孔并与所述上可调装置的螺杆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一立杆或者所述第二立杆上沿着其厚度方向上还对应开设有供所述下可调装置的插销穿过的两个下插销孔,所述下可调装置的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入对应的第一立杆或者第二立杆的下端,所述下可调装置的插销穿过对应的所述下插销孔并与所述下可调装置的螺杆安装在一起。
[0016]步骤S4中,同一组门形框支撑架单元中,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之间连接有用于加固矩形框架的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位于所述上横杆和所述下横杆之间,一组所述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第一立杆或者第二立杆通过一连接杆与对应的另一组所述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第一立杆或者第二立杆连接,从而连接为所述门形框支撑架。
[0017]步骤S6中,所述梁侧板为另一块带楼底板的梁侧板,将此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其中一侧边与所述梁底板紧挨且平行放置在步骤SI中对应的所述柱模板的内侧边缘和步骤S4中所述上横杆上,此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相应的另一侧边的两个边角分别放置在另两组所述柱模板最内端的边角上,此时步骤SI中的各组所述柱模板的内侧边缘上和步骤S4中的所述门形框支撑架上从内到外分别架设有步骤S2中的所述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所述梁底板和步骤S6中的所述带楼底板梁侧板,再重复步骤S7,由此便将相邻的两块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拼接起来形成两套楼层模板。
[0018]步骤S7中,将带楼底板的梁侧板通过阳角模夹具与步骤S5中的梁底板连接在一起。
[0019]在步骤SI和S2之间增加安装夹紧框步骤,通过紧固件在所述柱模板的外侧面上安装夹紧框,夹紧框包括相互连接成方形框的四根夹杆。
[0020]在步骤S2和S3之间增加固定钢管步骤,通过紧固螺栓在所述楼底板的内侧固定钢管。[0021 ]本发明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I)在步骤S4-S7中,门形框支撑架为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梁底板和梁侧板提供了主要的支撑作用,在梁底板与梁侧板的连接、梁侧板与柱模板的连接过程中,可以始终以门形框支撑架的高度为基准,保证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梁底板和梁侧板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防止最终完成的楼层模板歪斜。
[0023](2)在步骤S7中,采用阳角模夹具将步骤S5中的梁底板与步骤S6中的梁侧板连接在一起,在阳角模夹具的锁紧过程中,梁侧板和梁底板同时对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有推紧作用,可以保证梁侧板、梁底板和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紧密连接在一起,防止灌注水泥混凝土浆时发生开裂、漏浆等情况。
[0024]进一步,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上各设置有上可调装置和下可调装置,通过调整上可调装置或者下可调装置,使得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长度可调,可以满足不同高度的楼层模板对门形框支撑架高度的要求。
[0025]进一步,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上沿着其厚度方向上还对应开设有两个上插销孔和下插销孔,分别供上可调装置和下可调装置的插销穿过,将上可调装置和下可调装置分别牢固的与第一立杆或者第二立杆连接在一起,避免了该门形框支撑架单元在移动过程中,上可调装置或者下可调装置从对应的第一立杆、第二立杆上脱落的麻烦,方便该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移动。
[0026]进一步,将带楼底板的梁侧板通过阳角模夹具与步骤S5中的梁底板连接在一起,使得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梁底板和梁侧板三者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0027]进一步,通过在楼底板的内侧固定钢管,对楼底板形成支撑,使得楼底板能够承受较重的混凝土压力。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混凝土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阳角模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柱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阴角模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另一阴角模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又一阴角模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直板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步骤S3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步骤S4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楼层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门形框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立杆的结构不意图;
[0041]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立杆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实施例三中楼层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中:
[0044]混凝土模板I阳角模夹具2
[0045]柱模板3带楼底板的梁侧板4
[0046]梁侧板41楼底板42
[0047]阴角模夹具5和5’直板夹具6
[0048]门形框支撑架7第一立杆71
[0049]上插销孔711下插销孔712
[0050]第二立杆72上插销孔721
[0051]下插销孔722上横杆73
[0052]下横杆74上可调装置75和75’
[0053]螺杆751 和 751’螺母752 和752’
[0054]插销753和753’底座76
[0055]下可调装置77和77’螺杆771和771’
[0056]螺母772 和772’插销773 和773’
[0057]加固杆78连接杆79
[0058]梁底板8梁侧板9
[0059]钢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0061 ] 实施例一
[0062]—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3]S1:立柱,将多块混凝土模板I通过阳角模夹具2连接在一起拼接成方形的柱模板3,组成柱模板3的一侧边的混凝土模板的高度小于组成其他三侧边的混凝土模板的高度,共拼接四组柱模板3,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模板I为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220200056.8所公开的混凝土模板,其结构如图1所示,混凝土模板I的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安装面,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各类夹具的T形槽,所使用的阳角模夹具2是本
【申请人】之前提交过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520149745.4)的一种搭接式混凝土模板夹具,其结构如图2所示。四组柱模板3中,每两组柱模板3按照预设的距离以混凝土模板的高度较小的一侧边相向放置,同时各组柱模板3两两平行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组成支撑体系,如图3所示。
[0064]S2:拼带楼底板的梁侧板,如图4所示,将混凝土模板I通过连接夹具相互紧固连接形成方桶状的带楼底板的梁侧板4,连接后的混凝土模板I的侧面形成梁侧板41,其桶状底部形成楼底板42,梁侧板41和楼底板42的外侧面均为光滑面,连接夹具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夹具,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连接夹具是本
【申请人】之前提交过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520149745.4)的一种搭接式混凝土模板夹具,其中,梁侧板41与梁侧板41之间、梁侧板42与楼底板42之间所使用的连接夹具为阴角模夹具5或阴角模夹具5’,阴角模夹具5的结构如图5所示,阴角模夹具5’采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510074918.5)的混凝土模板的阴角模夹具、阳角模夹具及直板夹具中公开的阴角模夹具,其结构如图6-7所示,楼底板42的混凝土模板之间所使用的连接夹具为直板夹具6,其结构如图8所示。
[0065]S3:倒扣,如图9所示,将带楼底板的梁侧板4的楼底板42朝上倒扣在柱模板3组成的支撑体系上,以柱模板3朝向带楼底板的梁侧板4的方向为内,柱模板3背向带楼底板的梁侧板4的方向为外,梁侧板41的四个边角分别放置在对应的柱模板3最内端的边角上。
[0066]S4:放支撑架,如图10所示,根据各组柱模板之间的距离,在相邻的柱模板3之间放入至少一组门形框支撑架7,门形框支撑架7包括多组门形框支撑架单元,门形框支撑架单元包括相互连接成矩形框架的由圆形钢管制成的的第一立杆71、第二立杆72、上横杆73和下横杆74,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高度可以调整,调整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高度,使得上横杆73的一端与梁侧板41的下表面紧密贴合在一起,上横杆73的另一端向外延伸放置以供支撑下述梁底板8。
[0067]S5:放梁底板,如图5、图8、图10和图11所示,将混凝土模板I通过上述连接夹具连接在一起拼接成梁底板8,将梁底板8与带楼底板的梁侧板4紧挨且平行放置在对应的柱模板3的内侧边缘和上横杆73的相应部位,梁底板8的安装面即混凝土模板I的安装面朝下放置。
[0068]S6:放梁侧板,如图5、图8、图10和图11所示,将混凝土模板I通过上述连接夹具连接在一起拼接成梁侧板9,将梁侧板9与梁底板8紧挨且平行放置在对应的柱模板3的内侧边缘和上横杆73的相应部位,梁侧板9的安装面即混凝土模板I的安装面朝外放置,此时各组柱模板3的内侧边缘上和门形框支撑架7上从内到外分别架设有带楼底板的梁侧板4、梁底板8和梁侧板9,且带楼底板的梁侧板4、梁底板8和梁侧板9的高度相同。
[0069]S7:完成楼层模板,如图11所示,将步骤S5中的梁底板8通过上述阳角模夹具2与步骤S6中的梁侧板9连接在一起,将此梁侧板9通过上述直板夹具6与柱模板3连接在一起,即完成楼层模板的安装。
[0070]步骤S4中,如图12-14所示,第一立杆71的顶端与上横杆73之间设置有一用于调整第一立杆71长度的上可调装置75,第二立杆72的顶端与上横杆73之间也设置有一用于调整第二立杆72长度的上可调装置75’,第一立杆71和第二立杆72的底部均设有底座76,第一立杆71通过一用于调整第一立杆71长度的下可调装置77与对应的底座76连接,第二立杆72的底端也通过一用于调整第二立杆72长度的下可调装置77’与对应的底座76连接。
[0071]上可调装置75(或75’)包括螺杆751 (或751’)、套设在螺杆751 (或751’)上的螺母752(或752’)和穿设在螺杆751(或751’)上的插销753(或753’),第一立杆71的上端沿着其径向方向上对应开设有供上可调装置75的插销753穿过的两个上插销孔711,第二立杆72的上端沿着其径向方向上也对应开设有供上可调装置75’的插销753’穿过的两个上插销孔721,螺杆751和751’的一端与上横杆73连接,另一端伸入对应的第一立杆71或者第二立杆72的上端,螺杆751和751’上分别开设有供对应的插销穿过的圆孔,插销753和753’与对应的圆孔紧配合穿套连接,插销753和753’穿过对应的上插销孔711和721并与螺杆751和751’穿套安装在一起;下可调装置77或77’)包括螺杆771 (或771’)、套设在螺杆771 (或771’)上的螺母772(或772’)和穿设在螺杆771(或771’)上的插销773(或773’),第一立杆71的下端沿着其径向方向上还对应开设有供下可调装置77的插销773穿过的两个下插销孔712,第二立杆72的下端沿着其径向方向上也对应开设有供下可调装置77’的插销773’穿过的两个下插销孔722,下插销孔712和722均为条形插销孔,螺杆771和771’的一端分别与底座11和21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入对应的第一立杆71和第二立杆72的下端,螺杆771和771’上也分别开设有供对应的插销穿过的圆孔,插销773和773’与对应的圆孔紧配合穿套连接,插销773和773’穿过对应的下插销孔712和722并与螺杆771和771’穿套安装在一起;第一立杆71和第二立杆72靠近底端的位置分别与下横杆74的两端连接在一起。
[0072]当需要调节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高度时,第一立杆71和第二立杆72上各设置有上可调装置75(或75’)和下可调装置77(或77’),只需调整好上可调装置75(或75’)中的螺杆751(或751’)伸入第一立杆71或者第二立杆72上端内的长度,再将螺母752(或752’)锁紧至与第一立杆71或者第二立杆72的顶端抵紧,最后将插销753(或753’)插入第一立杆71的上插销孔711(或第二立杆72的上插销孔721),便能调整第一立杆71和第二立杆72的长度。通过相同的方式,调整好下可调装置77(和77’)中的螺杆771(或771’)伸入第一立杆71或者第二立杆72下端内的长度,再将螺母772(或772’)锁紧至与第一立杆71或者第二立杆72的底端抵紧,最后将插销773(或773’)插入第一立杆71的下插销孔712(或第二立杆72的下插销孔722),这样也能调整第一立杆71或者第二立杆72的长度。通过调整上可调装置75(或75’)或者下可调装置77(或77’),使得第一立杆71和第二立杆72的长度可调,可以满足不同高度的楼层模板对门形框支撑架高度的要求。
[0073]进一步,第一立杆71和第二立杆72上沿着其厚度方向上还对应开设有两个上插销孔711 (和721)和下插销孔712(和722),分别供上可调装置75(或75’)和下可调装置77(或77’)的插销穿过,将上可调装置75(或75’)和下可调装置下可调装置77(或77’)分别牢固的与第一立杆71或者第二立杆72连接在一起,避免了该门形框支撑架单元在移动过程中,上可调装置75(或75’)或者下可调装置77(或77’)从对应的第一立杆71、第二立杆72上脱落的麻烦,方便该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移动。
[0074]同一组门形框支撑架单元中,如图12所示,第一立杆71和第二立杆72之间连接有用于加固矩形框架的加固杆78,加固杆78位于上横杆73和下横杆74之间,加固杆78的设置更好地稳固了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结构。一组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第一立杆71或者第二立杆72通过一连接杆79与对应的另一组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第一立杆71或者第二立杆72连接,从而连接成为门形框支撑架7。
[0075]步骤S6中,梁侧板也可以为另一块带楼底板的梁侧板(图中未示出),将此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其中一侧边与梁底板8紧挨且平行放置在步骤SI中对应的柱模板3的内侧边缘和步骤S4中的上横杆73上,此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相应的另一侧边的两个边角分别放置在另两组柱模板(图中未示出)最内端的边角上,即此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四个边角分别放置在步骤SI中其中两组柱模板3上和另外两组柱模板上,此时步骤SI中的各组柱模板3的内侧边缘上和步骤S4中的门形框支撑架7上从内到外分别架设有步骤S2中的带楼底板的梁侧板4、梁底板8和步骤S6中的带楼底板梁侧板,再重复步骤S7,由此便将相邻的两块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拼接起来形成两套楼层模板。根据建筑工地的实际需要重复步骤S1-S7,便可完成多套楼层模板的施工。
[0076]本发明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77](I)在步骤S4-S7中,门形框支撑架为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梁底板和梁侧板提供了主要的支撑作用,在梁底板与梁侧板的连接、梁侧板与柱模板的连接过程中,可以始终以门形框支撑架的高度为基准,保证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梁底板和梁侧板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防止最终完成的楼层模板歪斜。
[0078](2)在步骤S7中,采用阳角模夹具将步骤S5中的梁底板与步骤S6中的梁侧板连接在一起,在阳角模夹具的锁紧过程中,梁侧板和梁底板同时对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有推紧作用,可以保证梁侧板、梁底板和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紧密连接在一起,防止灌注水泥混凝土浆时发生开裂、漏浆等情况。当然,还可以将带楼底板的梁侧板通过阳角模夹具与步骤S5中的梁底板连接在一起,使得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梁底板和梁侧板三者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0079]实施例二
[0080]在实施例一的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在步骤SI和S2之间增加安装夹紧框步骤,通过紧固件在柱模板的外侧面上安装夹紧框,夹紧框包括相互连接成方形框的四根夹杆,夹杆之间的安装方式以及夹紧框与柱模板之间的安装方式为常规的方式,此处不再详述。
[0081 ] 实施例三
[0082]在实施例一的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在步骤S2和S3之间增加固定钢管步骤,如图15所示,通过紧固螺栓在楼底板42的内侧固定钢管10。通过在楼底板42的内侧固定钢管10,对楼底板形成支撑,使得楼底板能够承受较重的混凝土压力。
[0083]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主权项】
1.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立柱,将多个混凝土模板通过阳角模夹具连接在一起拼接成四组方形的柱模板,四组柱模板按照预设的距离两两平行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组成支撑体系; S2:拼带楼底板的梁侧板,将混凝土模板通过连接夹具相互连接形成方桶状的带楼底板的梁侧板,连接后的所述混凝土模板的侧面形成梁侧板,其桶状底部形成楼底板,所述梁侧板和所述楼底板的外侧面均为光滑面; S3:倒扣,将所述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楼底板朝上倒扣在所述柱模板组成的支撑体系上,以所述柱模板朝向所述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方向为内,所述柱模板背向所述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方向为外,所述梁侧板的四个边角分别放置在对应的所述柱模板最内端的边角上; S4:放支撑架,根据各组所述柱模板之间的距离,在相邻的柱模板之间放入至少一组门形框支撑架,所述门形框支撑架包括多组门形框支撑架单元,所述门形框支撑架单元包括相互连接成矩形框架的第一立杆、第二立杆、上横杆和下横杆,所述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高度可以调整,调整所述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高度,使得所述上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梁侧板的下表面紧密贴合在一起,所述上横杆的另一端向外延伸放置; 55:放梁底板,将混凝土模板通过连接夹具连接在一起拼接成梁底板,将所述梁底板与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紧挨且平行放置在对应的所述柱模板的内侧边缘和所述上横杆向外延伸的相应部位; 56:放梁侧板,将混凝土模板通过连接夹具连接在一起拼接成梁侧板,将所述梁侧板与所述梁底板紧挨且平行放置在对应的所述柱模板的内侧边缘和所述上横杆向外延伸的相应部位,此时各组所述柱模板的内侧边缘上和所述门形框支撑架上从内到外分别架设有所述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所述梁底板和所述梁侧板,且所述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所述梁底板和所述梁侧板的高度相同; 57:完成楼层模板,将所述梁底板通过阳角模夹具与步骤S6中的所述梁侧板连接在一起,将步骤S6中的所述梁侧板通过直板夹具与所述柱模板连接在一起,即完成楼层模板的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中,组成所述柱模板的一侧边的混凝土模板的高度小于组成其他三侧边的混凝土模板的高度,四组柱模板中,每两组柱模板按照预设的距离以混凝土模板的高度较小的一侧边相向平行放置在水平地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第一立杆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杆之间设置有一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立杆长度的上可调装置,所述第二立杆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杆之间也设置有一用于调整所述第二立杆长度的上可调装置,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的底部均设有底座,所述第一立杆通过一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立杆长度的下可调装置与对应的所述底座连接,第二立杆的底端也通过一用于调整所述第二立杆长度的下可调装置与对应的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上可调装置和所述下可调装置均包括螺杆、套设在所述螺杆上的螺母和穿设在所述螺杆上的插销,所述第一立杆或者所述第二立杆上沿着其厚度方向上对应开设有供所述上可调装置的插销穿过的两个上插销孔,所述上可调装置的螺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横杆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入对应的第一立杆或者第二立杆的上端,所述上可调装置的插销穿过对应的所述上插销孔并与所述上可调装置的螺杆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一立杆或者所述第二立杆上沿着其厚度方向上还对应开设有供所述下可调装置的插销穿过的两个下插销孔,所述下可调装置的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入对应的第一立杆或者第二立杆的下端,所述下可调装置的插销穿过对应的所述下插销孔并与所述下可调装置的螺杆安装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同一组门形框支撑架单元中,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之间连接有用于加固矩形框架的加固杆,所述加固杆位于所述上横杆和所述下横杆之间,一组所述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第一立杆或者第二立杆通过一连接杆与对应的另一组所述门形框支撑架单元的第一立杆或者第二立杆连接,从而连接为所述门形框支撑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所述梁侧板为另一块带楼底板的梁侧板,将此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其中一侧边与所述梁底板紧挨且平行放置在步骤SI中对应的所述柱模板的内侧边缘和步骤S4中所述上横杆上,此带楼底板的梁侧板的相应的另一侧边的两个边角分别放置在另两组所述柱模板最内端的边角上,此时步骤SI中的各组所述柱模板的内侧边缘上和步骤S4中的所述门形框支撑架上从内到外分别架设有步骤S2中的所述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所述梁底板和步骤S6中的所述带楼底板梁侧板,再重复步骤S7,由此便将相邻的两块带楼底板的梁侧板拼接起来形成两套楼层模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将带楼底板的梁侧板通过阳角模夹具与步骤S5中的梁底板连接在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I和S2之间增加安装夹紧框步骤,通过紧固件在所述柱模板的外侧面上安装夹紧框,夹紧框包括相互连接成方形框的四根夹杆。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楼层模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和S3之间增加固定钢管步骤,通过紧固螺栓在所述楼底板的内侧固定钢管。
【文档编号】E04G11/36GK105863256SQ201610395582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6月6日
【发明人】许金锔, 吴清瑶
【申请人】富于安(福建)环保模板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