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承重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9768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承重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混凝土承重板。
【背景技术】
[0002]混凝土承重板是建筑领域的常用构件,现有的混凝土承重板为平板式结构,承重能力低、自重大且浪费建筑材料,另外,现有的混凝土承重板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法施工完成,这种施工方法具有质量难保证、支模困难、耗费巨大、施工周期长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承重能力高、自重小、质量可靠、成本低廉、节能环保、施工简单安全并且施工周期短的混凝土承重板的技术方案。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凝土承重板,包括多个预制承重板单元,所述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上表面为平面,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下表面为拱形,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两侧设有搭接口 ;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两端分别设有形状匹配的拱形凸缘和拱形凹槽,所述拱形凸缘和拱形凹槽分别沿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两个端面连续设置,多个预制承重板单元通过拱形凸缘和拱形凹槽首尾连接为一体。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搭接口设在预制承重板单元的底部两侧。当混凝土承重板作为顶板时采用本技术方案,预制承重板单元可通过设在底部两侧的搭接口搭接在侧部支护结构上。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搭接口设在预制承重板单元的顶部两侧。当混凝土承重板作为底板时采用本技术方案,侧部支护结构上可通过预制承重板单元顶部两侧的搭接口搭接在预制承重板单元上。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预制承重板单元中设有预应力钢筋。
[000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预制承重板单元的跨度为4000毫米~7000毫米。
[000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预制承重板单元的高度为150毫米~500毫米。
[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预制承重板单元的长度为1000毫米~5000毫米。
[00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2](I)由于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下表面为拱形,因此可降低预制承重板所承受的弯矩,避免预制承重板开裂,提高预制承重板的承重能力,而且降低了预制承重板的自重,节约了建筑材料;
[0013](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承重板单元是在工厂中绑筋、支模、浇筑、养护而制成,因此其质量优于现场浇筑,保证了工程质量,而且,由于是在工厂集中生产,避免了材料、电力等资源的分散使用,浪费减小,成本低廉,也减小了现场浇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缩短了施工周期;
[0014](3)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承重板是由多个体积、重量合理的预制承重板单元插接组装而成,预制混凝土拱形顶板的运输、吊装、安装的过程简单、安全;
[0015](4)拱形凸缘和拱形凹槽分别沿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两个端面连续设置,保证混凝土承重板的防水效果,而且,由于是拱形结构,拱形凸缘和拱形凹槽不易开裂,保证混凝土承重板的总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承重板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7]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8]图3为图2的B部放大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承重板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承重板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1]图中:1、预制承重板单元,2、搭接口,3、拱形凸缘,4、拱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23]图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一种混凝土承重板,包括多个预制承重板单元1,所述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上表面为平面,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下表面为拱形,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顶部两侧设有搭接口 2,预制承重板单元I中设有预应力钢筋;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跨度为5400毫米,高度为300毫米,长度为1200毫米;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两端分别设有形状匹配的拱形凸缘3和拱形凹槽4,所述拱形凸缘3和拱形凹槽4分别沿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两个端面连续设置,多个预制承重板单元I通过拱形凸缘3和拱形凹槽4首尾连接为一体。本实施例的混凝土承重板作为顶板使用,预制承重板单元I可通过设在底部两侧的搭接口 2搭接在侧部支护结构上
[0024]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混凝土承重板作为底板使用,搭接口 2设在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顶部两侧,侧部支护结构上可通过搭接口 2搭接在预制承重板单元I上。
[002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混凝土承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预制承重板单元(I),所述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上表面为平面,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下表面为拱形,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两侧设有搭接口(2);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两端分别设有形状匹配的拱形凸缘(3)和拱形凹槽(4),所述拱形凸缘(3)和拱形凹槽(4)分别沿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两个端面连续设置,多个预制承重板单元(I)通过拱形凸缘(3)和拱形凹槽(4)首尾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承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口(2)设在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底部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承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口(2)设在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顶部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混凝土承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承重板单元(I)中设有预应力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混凝土承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跨度为4000毫米~700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混凝土承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高度为150毫米~50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混凝土承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承重板单元(I)的长度为1000毫米?500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混凝土承重板,包括多个预制承重板单元,所述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上表面为平面,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下表面为拱形,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两侧设有搭接口;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两端分别设有形状匹配的拱形凸缘和拱形凹槽,所述拱形凸缘和拱形凹槽分别沿预制承重板单元的两个端面连续设置,多个预制承重板单元通过拱形凸缘和拱形凹槽首尾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承重能力高、自重小、质量可靠、成本低廉、节能环保、施工简单安全并且施工周期短。
【IPC分类】E04C2-06, E04C2-30
【公开号】CN204418500
【申请号】CN201520044458
【发明人】王国富, 胡永利
【申请人】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