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4820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厂燃煤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火力发电厂煤料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型式。
【背景技术】
[0002]煤仓间是燃煤发电厂的必需建筑,燃料煤经头部转运站进入煤仓间进入煤斗,再经给煤机送入锅炉燃烧。传统的布置是通过独立于煤仓间的转运站转运。这必须设置单独的、高度和煤仓间卸料层适应的转运站,高度高(一般为50米左右),输煤设备只能选用犁煤器、撒料小车。这种布置形式,土建费用较高。设备选型单一。对于场地受到限制、设备受到限制、节省造价以及当地的实际工程情况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就是研宄一种新型的布置方案。节省平面布置、节省土建造价、可以使用折返式给煤机的的一种煤仓间转运站联合布置方案。针对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包括头部转运站1、煤仓间2,所述头部转运站I设置在煤仓间2上部,所述头部转运站I与煤仓间2共用至少一根支撑柱3,所述头部转运站I上设置顶层输煤皮带4,所述顶层输煤皮带4的端部5位于煤仓间2内。
[0005]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所述煤仓间2内设置卸料层6,所述卸料层6位于顶层输煤皮带4的下部。
[0006]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在顶层输煤皮带4与卸料层6之间设置运料层8。
[0007]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所述卸料层6上使用折返式给煤机7。
[0008]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所述运料层8上设置输煤皮带二 11。
[0009]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在支撑柱3的外侧设置支撑柱二 9、支撑柱三10。
[0010]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所述煤仓间2设置若干对支撑柱3。
[0011]作为可选方式,上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所述煤仓间2设置若干个煤斗12,所述煤斗12位于卸料层6的下部。
[00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1、传统的头部转运站因距离煤仓间一定距离,造成布置不紧凑,占地较大。不利于厂区的利用。而本新实用新型中头部转运站与煤仓间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更紧凑,厂区面积利用较好。
[0014]2、传统的头部转运站成为独立结构体系,须单独设置多个支撑柱用于支撑头部转运站。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可以利用煤仓间支撑柱,使得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可以共用全部或者部分支撑柱,至少可以利用已有的一根,或者一对支撑柱,可以共同工作,结构体系更合理。
[0015]3、传统的头部转运站高宽比较大,结构体系较差,尤其在水平荷载,例如风、地震以及皮带拉力较大时,支撑体系工程量会显著提升。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充分利用煤仓间结构组成联合体,增加了抗扰、抗震的能力。
[0016]4、传统的头部转运站输煤设备只能选用犁煤器、撒料小车。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折返式给煤机。
【附图说明】
[0017]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18]图1为传统煤仓间转运站布置运行示意图;
[0019]图2为传统煤仓间转运站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运行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1为头部转运站、2为煤仓间、3为支撑柱、4为顶层输煤皮带、5为端部、6为卸料层、7为折返式给煤机、8为运料层、9为支撑柱二、10为支撑柱三、11为输煤皮带二、12为煤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25]如图1、图2所示,传统的头部转运站成为独立结构体系,须单独设置多个支撑柱用于支撑头部转运站。传统的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传统的头部转运站因距离煤仓间一定距离,布置不紧凑,占地较大。
[0026]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包括头部转运站1、煤仓间2,所述头部转运站I设置在煤仓间2上部,所述头部转运站I与煤仓间2共用至少一对支撑柱3,所述头部转运站I上设置顶层输煤皮带4,所述顶层输煤皮带4的端部5位于煤仓间2内。所述煤仓间2内设置卸料层6,所述卸料层6位于顶层输煤皮带4的下部。在顶层输煤皮带4与卸料层6之间设置运料层8。所述卸料层6上使用折返式给煤机7。
[0027]所述运料层8上设置输煤皮带二 11。
[0028]所述支撑柱3可以设置如图5所示的结构,所述顶层输煤皮带4、运料层8、卸料层6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支撑柱3也可以分开设置,成对配置,所述顶层输煤皮带4、运料层8、卸料层6从上而下设置在相应的每对支撑柱3之间。
[0029]如图3所示,在支撑柱3的外侧设置支撑柱二 9、支撑柱三10。所述煤仓间2设置若干支撑柱3,所述煤仓间2设置若干个煤斗12,所述煤斗12位于卸料层6的下部。
[0030]如图3所示,所述头部转运站I内设置的顶层输煤皮带4输煤进入煤仓间2,通过落煤管到输煤皮带二 11上,该层皮带可根据机组台数设置或者取消,所述卸料层6通过折返式给煤机7送入煤斗12。如果本系统设置了两台锅炉,则本实用新型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在第一层,即顶层输煤皮带4,与第三层卸料层6之间设置运料层8,所述运料层8上设置输煤皮带二 11,部分煤可通过落煤管达到输煤皮带二 11,所述输煤皮带二 11将煤输送到左侧的煤斗、锅炉上方。如果本系统仅设置了一台锅炉,所述锅炉上方设置煤斗12,此种情况不需设置运料层8以及其上的输煤皮带二 11。煤直接通过落煤管达到卸料层6,通过折返式给煤机7将煤送入下部的煤斗12中。其中,所述支撑柱二 9和支撑柱三10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或者取消。
[0031]本实用新型的关键点是煤仓间和头部转运站联合布置,成为一个整体,在煤仓间上部形成转运站功能,能满足折返式给煤机的选用,节省了占地和土建投资,优化了结构受力体系,满足了顾客的特殊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指标。
[0032]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入口 ο
【主权项】
1.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包括头部转运站(I)、煤仓间(2),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转运站(I)设置在煤仓间(2)上部,所述头部转运站(I)与煤仓间(2)共用至少一对支撑柱(3),所述头部转运站(I)上设置顶层输煤皮带(4),所述顶层输煤皮带(4)的端部(5)位于煤仓间(2)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仓间(2)内设置卸料层(6),所述卸料层(6)位于顶层输煤皮带(4)的下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顶层输煤皮带(4 )与卸料层(6 )之间设置运料层(8 )。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层(6 )上使用折返式给煤机(7 )。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料层(8 )上设置输煤皮带二(1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柱(3 )的外侧设置支撑柱二( 9 )、支撑柱三(10 )。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仓间(2)设置若干支撑柱(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仓间(2)设置若干个煤斗(12),所述煤斗(12)位于卸料层(6)的下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联合布置的结构,包括头部转运站(1)、煤仓间(2),所述头部转运站(1)设置在煤仓间(2)上部,所述头部转运站(1)与煤仓间(2)共用至少一对支撑柱(3),所述头部转运站(1)上设置顶层输煤皮带(4),所述顶层输煤皮带(4)的端部(5)位于煤仓间(2)内。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可以利用煤仓间支撑柱,使得头部转运站和煤仓间可以共用全部或者部分支撑柱,在节省工程造价的同时使得头部转运站与煤仓间形成一个联合体,共同工作,结构体系更合理,技术经济指标更优。另外也节省平面布置、节省土建造价,增加了抗扰、抗震的能力。
【IPC分类】E04H5-02
【公开号】CN204456991
【申请号】CN201520061307
【发明人】马涛, 赵乾卓, 鄢明章, 黄佑验, 刘亚琦
【申请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