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66879阅读:来源:国知局
底部与所述塔基配合连接;
[0032]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其每截塔杆的高度均为6米,均匀设置,生产和安装方便,且节省资源;
[0033]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其采用内法兰连接塔杆,节省原料,降低成本,且使塔体美观;
[0034]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塔体上可安装GPS天线支架,能够作为城市WIFI的信号发射基点。
【附图说明】
[003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6]图1是实施例一所述的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的主视图;
[0037]图2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抱箍角钢的俯视图;
[0038]图3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支臂抱箍的俯视图;
[0039]图4是实施例一中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的局部图;
[0040]图5是图4中A-A向剖面图;
[0041]图6是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的横向剖面图;
[0042]图7是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的平台剖面图;
[0043]图8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天线支架的主视图;
[0044]图9是实施例二所述的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的主视图;
[0045]图10是实施例二所述的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的局部图;
[0046]图11是图10中A-A向剖面图;
[0047]图12是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的横向剖面图;
[0048]图13是实施例二所述的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的平台的剖面图;
[0049]图14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GPS天线支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005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0052]实施例一:
[0053]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扩容功能的快装型通信发射角钢塔,包括:塔体1、天线支架2、平台9和避雷针3,其中,
[0054]所述塔体1,包括:三个角钢塔柱4、多个横杆5、多个斜杆6和爬梯,其中,
[0055]如图6所示,三个所述角钢塔柱4通过所述横杆5连接组合形成等边三角形,且三个所述角钢塔柱4的同方向一侧端向所述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点靠拢,相对应三个所述角钢塔柱4的同方向另一端远离所述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点;
[0056]如图6所示,水平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杆5之间通过水平设置的支撑杆12相连接,使所述塔体I更加稳固,水平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杆5之间的夹角为60° ;
[0057]上下相邻两个横杆5之间的距离为至少4米,在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杆5之间,还设有至少两组交叉设置的斜杆6,所述角钢塔柱4之间还通过所述交叉设置的斜杆6相连接,起到固定连接塔体I的作用。
[0058]每个所述角钢塔柱4,包括:至少6节依次连接的塔杆(假设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塔体为8节塔杆),7节所述塔杆的高度均为6米,第8节的塔杆的高度为实际的所述塔体I总高度减去3节所述塔杆的高度和,每节所述塔杆之间通过内法兰的结构相连接。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能够节省材料的切割复杂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提高组装效率。每节所述塔杆之间是通过所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的盘体上设置的具有凹凸槽结构的通孔相连接,其中,具体地,所述第一法兰盘的盘体上设有至少4个凸起,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法兰盘的盘体上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在所述凹凸槽结构的中部设有贯通的通孔,并通过可拆卸部件穿过所述通孔进行连接。
[0059]在距离所述塔体I顶端2米的位置依次向下设有至少2组平台托架8,每组所述平台托架8的之间的间距为至少5米,位于塔体上最底部的平台托架8与地面的距离为至少20米,在至少一组所述平台托架8上设置平台9,所述平台托架与三个所述角钢塔柱之间分别通过抱箍角钢19相连接,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平台托架8与三个所述角钢塔柱4之间分别通过抱箍角钢19相连接,该抱箍角钢19具有与所述角钢塔柱相配合的外包角钢191和内包角钢192,所述外包角钢和内包角钢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孔193,所述外包角钢191和内包角钢192通过连接板或螺栓194穿过所述安装孔固定连接,所述外包角钢191和内包角钢192与所述角钢塔柱4相接触的接触面分别设有倒刺或凸起,用于增加所述抱箍角钢与角钢塔柱4之间的摩擦;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包角钢191和内包角钢192形成封闭的三角形,将角钢塔柱4仅仅的包围在三角形的内部,当然外包角钢191和内包角钢192还可以设计成与角钢塔柱4形状相同的L型结构,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在对旧塔进行改造时,确定好平台托架8要安装的位置后,将抱箍角钢19的外包角钢191和内包角钢192分别固定在三个角钢塔柱4的同一高度位置上,紧固好螺栓194,再将平台托架8与抱箍角钢19通过螺栓连接起来,由于抱箍角钢19与角钢塔柱4的接触面之间设置了倒刺或凸起,这样增加了摩擦,所以抱箍角钢19能够承受大的压力,当然此时设置的平台是在保证安全能够承受一定重力以及抗风的前提下增设的,需要考虑旧塔本身的承重和抗风能力,这里不对增设的平台重量做具体限定,基于此技术,就可以不通过打孔和焊接的方式在塔体I上加设平台了。此技术看似简单,但是将抱箍角钢19用于解决改造旧塔,解决在不影响旧塔使用的前提下对旧塔进行加设平台的该项技术是通过实用新型人创造性的劳动得到的,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现的。
[0060]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平台还可以作为灯盘,设置成灯架,这里不对平台的用途做具体限定。
[0061]结合图8,所述天线支架2,包括:抱杆201,多个支臂202和U型螺栓203,其中,所述支臂202的一端与所述抱杆201通过支臂抱箍18相连接,另一端通过U型螺栓203与平台上设置的平台栏杆活动连接,所述支臂202连接在所述支臂202和所述平台栏杆之间,所述支臂202距离所述塔体I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90毫米,所述支臂的高度小于等于2.5米。
[0062]所述支臂抱箍18为与所述抱杆201相配合的分瓣式环形结构,所述支臂抱箍18设有至少两个分瓣111,本实施例中的分瓣111数量为2个,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分瓣111的数量为3个,这里不对分瓣的数量做具体限定。每个分瓣111的两个端部均设有连接凸耳112,该连接凸耳112上设有安装孔113,所述分瓣之间通过螺栓114穿过所述安装孔113相连接,所述支臂抱箍18与所述抱杆201相接触的环形接触面设有倒刺或凸起,用于增加所述支臂抱箍18与抱杆201之间的摩擦。
[0063]当所述抱杆201的竖直方向上连接有2个支臂202 (即两点支撑)时,所述支臂抱箍的厚度小于等于4毫米,或者在所述抱杆201的竖直方向上连接有3个支臂202 (即三点支撑)时,所述支臂抱箍的厚度为4-12毫米。所述支臂抱箍的厚度具体依实际情况而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中为两点支撑,所述支臂抱箍的厚度为3.5毫米。
[0064]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支臂202还可以直接固定在角钢塔柱4上,是通过抱箍角钢19将支臂202固定在塔体I的任意位置上,这里不再赘述。
[0065]所述平台9 (如图7所示),所述平台,包括:三块栅板901和平台栏杆,其中,
[0066]每块所述栅板901呈弓形,所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