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8259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结构体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0002]框架结构是一种多层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抗侧力体系,但国内外多次震害表明,传统的框架结构在强震时梁和柱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损伤,结构较难修复或代价昂贵。
[0003]因此,研制开发一种能够在强震后快速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的框架结构体系就显得既迫切而且特别有意义。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目前已有框架结构存在的强震后损伤较大且不易修复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在强震后快速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的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它主要由框架柱、框架梁、自复位耗能隅撑、高强预应力拉索和阻尼器组成,自复位耗能隅撑安装在每层框架的角部位置,框架柱和基础之间断开,高强预应力拉索的上端锚固在框架柱的顶部,下端锚固在基础,框架柱和基础之间设置阻尼器。
[0006]所述的框架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或钢柱。
[0007]所述的框架梁为钢筋混凝土梁或钢管混凝土梁或钢梁。
[0008]所述的自复位耗能隅撑是以形状记忆合金为内芯的防屈曲耗能支撑。
[0009]所述的阻尼器是钢阻尼器或粘滞流体阻尼器或摩擦阻尼器或防屈曲耗能部件或黏弹性阻尼器。
[0010]所述的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的组成构件可以在工厂预制,运到现场后安装。
[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0012](I)能够有效减轻框架结构的破坏。相比目前已有的上部结构与基础完全固定的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在强震时的摇摆可以有效减轻上部结构的破坏。
[0013](2)有利于框架结构的震后修复或更换。本实用新型主要将耗能集中在自复位耗能隅撑和阻尼器,有利于强震后对受损构件进行修复或更换。
[0014](3)震后残余变形小。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结构中的高强预应力拉索和自复位耗能隅撑可以对结构提供自复位能力,有效减小框架结构的震后残余变形。
[0015]本实用新型可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的重要建筑结构中,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框架结构中梁和柱的破坏,而且具有较好的自复位能力,震后残余变形小,施工方便,造价合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1中数字含义如下:
[0018]1-框架柱;2_框架梁;3_自复位耗能隅撑;4_高强预应力拉索;5_阻尼器;6-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它主要由框架柱1、框架梁2、自复位耗能隅撑3、高强预应力拉索4和阻尼器5组成,自复位耗能隅撑3安装在每层框架的角部位置,框架柱I和基础6之间断开,高强预应力拉索4的上端锚固在框架柱I的顶部,下端锚固在基础6,框架柱I和基础6之间设置阻尼器5。
[0021]所述的框架柱I为钢筋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或钢柱。
[0022]所述的框架梁2为钢筋混凝土梁或钢管混凝土梁或钢梁。
[0023]所述的自复位耗能隅撑3是以形状记忆合金为内芯的防屈曲耗能支撑。
[0024]所述的阻尼器5是钢阻尼器或粘滞流体阻尼器或摩擦阻尼器或防屈曲耗能部件或黏弹性阻尼器。
[0025]所述的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的组成构件可以在工厂预制,运到现场后安装。
[0026]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有效减轻框架结构的破坏,而且具有较好的自复位能力,震后残余变形小,便于修复更换。本实用新型概念清晰,施工方便,造价合理,将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的重要建筑结构中。
【主权项】
1.一种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是:它主要由框架柱、框架梁、自复位耗能隅撑、高强预应力拉索和阻尼器组成,所述的自复位耗能隅撑安装在每层框架的角部位置,所述的框架柱和基础之间断开,高强预应力拉索的上端锚固在框架柱的顶部,下端锚固在基础,所述的框架柱和基础之间设置阻尼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的框架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或钢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的框架梁为钢筋混凝土梁或钢管混凝土梁或钢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的自复位耗能隅撑是以形状记忆合金为内芯的防屈曲耗能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其特征是:所述的阻尼器是钢阻尼器或粘滞流体阻尼器或摩擦阻尼器或防屈曲耗能部件或黏弹性阻尼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恢复功能框架结构体系,属于抗震结构体系领域。它主要由框架柱、框架梁、自复位耗能隅撑、高强预应力拉索和阻尼器组成,自复位耗能隅撑安装在每层框架的角部位置,框架柱和基础之间断开,高强预应力拉索的上端锚固在框架柱的顶部,下端锚固在基础,框架柱和基础之间设置阻尼器。本实用新型概念清晰,施工方便,能够在强震时有效保护梁和柱的安全,同时有利于震后对受损的构件修复更换,可广泛应用于高烈度地震区的重要建筑结构中。
【IPC分类】E04B1-98, E04B1-18
【公开号】CN204491828
【申请号】CN201520115280
【发明人】陈云
【申请人】海南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