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野外军事演习的可折叠框架结构的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9451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用于野外军事演习的可折叠框架结构的帐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野外军事演习的可折叠框架结构的帐篷。
【背景技术】
[0002]帐篷是在户外尤其是在旅途、野外或是野外军事演习时常用的工具,但现有的帐篷大多结构复杂,并且空间较为局促,搭设不方便,用完了之后收起也不是很容易。
[0003]特设计一种便携式帐篷,以方便在户外或野外形成一个小型的私密空间,方便军事作战演习的临时指挥,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携带方便,结构合理的用于野外军事演习的可折叠框架结构的帐篷。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用于野外军事演习的可折叠框架结构的帐篷,包括篷顶件,所述篷顶件为伞体结构,所述伞体结构包括伞骨、伞柄,伞柄连接有中心支撑杆,各所述伞骨分别连接有竖直支撑杆;所述伞骨上设有顶面帐篷布,所述顶面帐篷布为圆形结构,所述顶面帐篷布的外圆环上设有一圈拉链,在所述竖直支撑杆上也设有侧面帐篷布,所述侧面帐篷布上对应设有一圈拉链,所述顶面帐篷布和所述侧面帐篷布通过拉链连接,所述中心支撑杆和所述的竖直支撑杆均为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包括小管、大管;大管活动套装在小管外,小管和大管轴向可相对移动;还包括外套、内套、摩擦块;内套固定套装在大管外,内套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摩擦块安装在安装孔内,摩擦块内侧与小管可脱离式连接;外套与内套铰接,外套包括弧形的上套体和弧形的下套体,上套体和下套体固定在一起,上套体和下套体上下设置,上套体的半径小于下套体的半径,上套体与摩擦块外侧可脱离式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帐篷布由防护外层、防护内胆和防护内层组成,且防护内胆位于防护外层和防护内层之间;所述防护外层材料为防红外线布;所述防护内层材料为涤纶防水透气帆布;防护内胆包括外部的隔袋,隔袋内填充剪切增稠材料,所述隔袋材料为不渗漏材料。
[0007]进一步地,所述隔袋(4)内填充剪切增稠凝胶,所述隔袋内填充一层以上的织物纤维材料层,相邻织物纤维材料层之间设有剪切增稠液层,织物纤维材料层与相邻的隔袋之间设有剪切增稠液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套的下端设有顶杆,顶杆与摩擦块可脱离式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套体为半圆形,所述的下套体为半圆形。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内套的侧壁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孔,两块摩擦块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安装孔内,两块摩擦块相对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摩擦块由摩擦片与软胶组成,软胶固定在摩擦片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支撑杆和所述竖直支撑杆均连接有抓地固定件,其中所述抓地固定件包括垂直设置的左插柱和右插柱,左插柱和右插柱的下端均具有便于插入地面下的第一锥形顶尖,左插柱与右插柱之间设有水平布置的连杆柱,左插柱和右插柱的内侧面均具有锯齿状的凸起。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左插柱和右插柱表面均设有第二锥形顶尖。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柱为由低连接柱和高连接柱构成的台阶状,低连接柱一端与左插柱连接,高连接柱与右插柱连接,所述的左插柱、右插柱和连接柱为一体结构。
[0015]本实用新型的帐篷布为圆环形,可以搭在伞体的伞面上,并通过挂钩与拉链连接固定,另外,在帐篷布上沿半径方向设有一条接缝,以方便使用者进出。
[0016]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准确锁定小管、大管,而且小管、大管连接稳定、强度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野外军事演习的可折叠框架结构的帐篷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野外军事演习的可折叠框架结构的帐篷的帐篷布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野外军事演习的可折叠框架结构的帐篷的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野外军事演习的可折叠框架结构的帐篷的的伸缩杆的安装剖视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野外军事演习的可折叠框架结构的帐篷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用于野外军事演习的可折叠框架结构的帐篷,包括篷顶件,所述篷顶件111为伞体结构,所述伞体结构包括伞骨101、伞柄102,伞柄连接有中心支撑杆211,各所述伞骨分别连接有竖直支撑杆311 ;所述伞骨上设有顶面帐篷布(途中未示出),所述顶面帐篷布为圆形结构,所述顶面帐篷布的外圆环上设有一圈拉链,在所述竖直支撑杆上也设有侧面帐篷布,所述侧面帐篷布上对应设有一圈拉链,所述顶面帐篷布和所述侧面帐篷布通过拉链连接,以进行密封防止漏风,所述中心支撑杆和所述的竖直支撑杆均为伸缩杆。
[0024]如图2所示,所述帐篷布由防护外层1、防护内胆2和防护内层3组成,防护内胆2位于防护外层I和防护内层3之间。防护外层I主要用于隐藏踪迹,为具有迷彩图案的防红外线布。防护内层3为涤纶防水透气帆布材料。防护内胆2包括外部的隔袋,隔袋内填充剪切增稠凝胶,隔袋材料为不渗漏材料。
[0025]本实用新型用于野外防护帐篷时,如果受到外界的猛烈冲击,由于防护内胆2内部的剪切增稠材料的迅速变硬从而消化外部冲击,提供更强的防护效果;当外部猛烈冲击的突然停止后,防护内胆2又马上恢复初始状态;在通常状态下,防护内胆2内部的剪切增稠材料并没有剪切增稠,防护内胆2处于柔软状态,不会对军用防护帐篷的正常操作产生影响。且由于防护外层I具有迷彩图案的防红外线布的存在,也降低了军用防护帐篷暴露的危险性。
[0026]本实施例还可以为防护内胆的隔袋内填充两层织物纤维材料层,相邻织物纤维材料层之间设有剪切增稠液层,织物纤维材料层与相邻的隔袋之间也设有剪切增稠液层。
[0027]如图3至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伸缩管包括小管11、大管21、外套31、内套41、摩擦块51。大管21活动套装在小管11外,小管11和大管21轴向可相对移动。内套41为圆筒状。内套41固定套装在大管21外。内套41的侧壁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孔61。两块摩擦块51分别活动安装在两个安装孔61内,摩擦块51内侧与小管11的外壁可脱离式连接。两块摩擦块51相对设置,对小管11摩擦固定效果好。摩擦块51由摩擦片101与软胶111组成,软胶111固定在摩擦片101上,该结构使得摩擦块51摩擦效果好。
[0028]外套31套装在内套41外,并与内套41铰接。外套31为凸轮状,包括弧形的上套体71和弧形的下套体81,上套体71和下套体81固定在一起,上套体71和下套体81上下设置,上套体71的半径小于下套体81的半径。上套体71和下套体81具体是半圆形。上套体71与摩擦块51外侧可脱离式连接。外套31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