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一体化多联供生态建筑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67579阅读:来源:国知局
北两个铅垂向通风管道的末端通风管道出口 26设在阁楼地板以上;在北立面墙17的北采光玻窗18北窗台板19的下面预留有3个长条矩形断面的北进风孔口 20,北进风孔口的总断面面积与南进风孔口基本保持一致。
[0056]图7、8、9所示的是一个由玻璃钢型材一体化加工而成的组合框38,分上下结构,下面为窗下墙式集热器框39,上面的中间部分是南采光玻窗窗框41,窗框两侧是对称的窗间墙式集热器框40,集热器框构成了 U字形结构,集热器边框46和中框48的断面结构均为上下空腹结构,型材经45°切割后,通过空腹内插入上下内插件50、54,再用螺钉紧固成一体,45°切缝处经焊接处理后便形成了窗下墙式集热器框架45和窗间墙式集热器框架56 ;施工装配时,先将以用户单元为单位、预先加工好的整体组合框铅垂向定位置于小支墩的顶面上,组合框中间与南立面窗台板固定架装配固定,四周边框也牢靠紧固在框架式主体建筑的南立面上,全部的施工装配均在建筑室内完成。
[0057]图10、11、12是窗下墙式和窗间墙式两种集热器产品中的重要部件透明盖板57,在定尺下料的玻璃板58四个周边包装并牢固粘结η型槽的密封条59而形成一个整体部件。
[0058]图13、14、15是小角铁60的正视图、俯视图和断面剖视图,采用薄不锈钢板加工制作。
[0059]图16和图17是插条62的俯视图和断面剖视图,插条是一种玻璃钢型材。
[0060]图18是在组合框中窗下墙式集热器框内,依次装入透明盖板和小角铁,定位压紧后用螺钉拧紧固定,而形成的窗下墙式集热器外壳64。
[0061]图19是在组合框中窗间墙式集热器框内,依次装入透明盖板和小角铁,定位压紧后用螺钉拧紧固定,形成的窗间墙式集热器外壳65。
[0062]图20、图21和图22分别是窗下墙式集热器芯66的俯视图和B_B、A-A剖面结构示意图,集热器芯是该产品中的核心构件,集热器芯中的孔板型吸热板67又是集热器芯中的核心部件,窗下墙式集热器芯的进口 80和出口 81分别为背板流入、顶框流出方式。
[0063]图23、图24和图25分别是窗间墙式集热器芯82的俯视图和B_B、A-A剖面结构示意图,集热器芯是该产品中的核心构件,集热器芯中的孔板型吸热板83是集热器芯中的核心部件;窗间墙式集热器芯的进口 84和出口 85分别为底框流入、背板流出方式。
[0064]图26是将窗下墙式集热器芯装配到组合框的窗下墙式集热器外壳中,再将插条的端头63插入集热器外框的插条孔槽55内,压紧并锁死后,而形成窗下墙式集热器产品,产品全称是:窗下墙式孔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口 87和出口 88分别为背板流入、顶框流出方式。
[0065]图27是将窗间墙式集热器芯装配到组合框的窗间墙式集热器外壳中,再将插条的端头插入插条孔槽内,压紧并锁死后,而形成窗间墙式集热器,产品全称是:窗间墙式孔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口 90和出口 91分别为底框流入、背板流出方式;组合框太阳能集热产品组装完成后,再将窗用玻璃板和窗扇也安装固定到组合框中采光玻窗窗框内;至此,主体建筑的整个南立面就构成了一个一体化安装的替代式太阳能南立面墙135。
[0066]图28、图29、图30、图31和图32分别是预制板式储热器92产品的正视图、后视图、仰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
[0067]图33和图34分别是储热器的B-B和A-A剖面结构示意图,整体的预制板式储热器是一个正交平行六面体,由正面保温板93、后面保温板94、底面保温板95、左侧保温板96、右侧保温板97和顶面保温板98组成了储热器的保温外壳99,在左侧保温板和右侧保温板的下部分别设有一个相等高度和面积的矩形断面储热器进口 107和储热器出口 108,在储热器出口顶面以上的右侧保温板上,水平向装配固定有两个外接管箍100,管箍的内侧与保温外壳内的换热器盘管101连接,管箍外侧与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冷水管142和热水管143连接,后面保温板的右下端底缘上装配一个可调节开度的侧排气活门105,当排气活门开启时储热器侧排气口 106与南通风管道上的排气孔口连通,在靠近储热器进口的底面保温板95上预先安装好一个横向的长条矩形电加热器固定板103,在保温外壳内的固定板内侧面上装配有电加热管104,电加热器电源接头102则露在固定板外测面,在储热器进出口顶面以上保温外壳的空间内浇筑复合储热材料的储热体111并将盘管式换热器中的盘管部分浇筑在其中,在储热体底面尚未凝固之前,将预先加工好的流线型断面的多个导热支墩均按差排方式安装固定在储热体底面,形成导热体110。
[0068]图35、图36、图37、图38、图39和图40分别是南空滤装置113、北空滤装置114、阁楼空滤装置115、采暖通风窗116、空调通风窗117和消音通风窗118配套产品的简图符号示意图。
[0069]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和图46分别是管嘴式烟囱119、遮雨伞125、轴承盒127、轴承128、带传动轴的涡轮130和发电机133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管嘴式烟囱是由底部的方变圆段、中部的圆台段和顶部的圆柱段共同构成,方变圆段的底部正方形进口尺寸为D。,底部方变圆段的四个侧面上也预留有侧进口,烟囱顶面出口内直径为D。,烟囱高为H。,Hc= (3?5)D。;用于热气流发电的涡轮结构是:在中心传动轴的圆柱面上对称固定着三组螺旋式叶片。
[0070]图47是由轴承盒、轴承、带轴涡轮和发电机装配成热发电执行机构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71]图48和图49是太阳能四联供生态建筑139 (全称是太阳能新鲜空气、采暖、降温空调、热水四联供生态建筑)的南向正视图和B-B剖面结构示意图,在主体建筑的南立面上一体化安装替代式的太阳能南立面墙135,在南阳台间的顶棚位置安装固定预制板式储热器,确保储热器进口与窗间墙式集热器出口、储热器出口与1道墙上的采暖通风孔口、储热器侧出口与南通风管道上的排风孔口相互对接好;依次将南空滤装置装配到南进风孔口,北空滤装置装配到北进风孔口,阁楼空滤装置装配到阁楼内南北通风管道的出口,采暖通风窗装配到1道墙和4道墙顶部及底部的采暖通风孔口,空调通风窗安装到1道墙顶部的空调通风孔口,消音通风窗装配到2道墙和3道墙顶部及底部的消音通风孔口 ;在阁楼南坡面上安装南坡面玻窗136,在脊顶面框架上也安装采光玻窗,从而形成了烟囱安装孔口通大气的太阳能温室137 ;合理的选择配置好建筑外围环境,使之形成的绿色生态环境138 ;至此,一个具有新鲜空气、采暖、降温空调和热水多功能的太阳能四联供生态建筑建设施工完成。
[0072]图50、图51和图52分别是太阳能四联供生态建筑用户单元的南向正视图和A-A、B-B剖面结构示意图,南立面上的窗下墙式集热器和窗间墙式集热器构成了 U字形结构,南阳台间中的预制构件式储热器对称安装固定在每个房间的两侧顶棚底面上。
[0073]图53、图54、图55分别是太阳能四联供生态建筑中用户单元140的冬季采暖、夏季降温空调和全年供应太阳能热水的工况运行原理示意图,如图53中所示,在冬季的白天,太阳能南立面墙中所有的窗下墙式集热器和窗间墙式集热器产品大面积和高效率的集收建筑辐射面上的太阳能,产生较大的热虹吸压力,在热虹吸压力下,建筑南立面上自然的热空气依次流经南空滤装置、南阳台间、窗下墙式集热器进出口、窗间墙式集热器进出口,形成高温的热气流后,再进入预制板式储热器,经储热器内导热体传热到储热体内,一部分热能被储存,其余的热能随着温度降低后的热气流经1道墙顶上的南采暖通风窗进入室内,经过室内再次蓄热和用热后,进一步降温后的热气流再流经2道墙底部的消音通风窗、3道墙底部的消音通风窗和4道墙底部的采暖通风窗到达北阳台间,此时的热气流温度降到最低,经排气孔口、北通风管道和阁楼空滤装置而形成清洁空气流;在阁楼太阳能温室的作用下,空气流再次集热、二次热虹吸压力、升温,最后从阁楼顶面上的烟囱安装孔口流出到大气中;冬季夜间,储存在预制板式储热器和各房间内蓄热装饰层36中的蓄热量缓慢释放,继续进行采暖工况的运行,只有在冬季连阴天过长,储热器和室内的储热使用完毕时,才需要开启预制板式储热器中的辅助电加热器工作,以确保采暖工况的稳定运行;如图54中所示,在夏季的白天,南滤清装置中的活门和1道墙顶部的采暖通风窗活门关闭,而北滤清装置的活门和1道墙上的空调通风窗的活门开启,太阳能南立面墙吸收太阳辐射,产生较大的热虹吸压力,在热虹吸压力下,北立面建筑外绿色生态环境138中的低温空气,经北空滤装置进入北阳台间内,之后,低温空气依次流经4道墙、3道墙、2道墙底部的通风窗进入各房间,蓄热装饰层的蓄冷和房间用冷,各房间中的热空气向上流动,依次流经4道墙、3道墙、2道墙、1道墙顶部的通风窗汇流进入南阳台间,再依次进入窗下墙式集热器和窗间墙式集热器,集热器大面积和高效率集收建筑上的太阳辐射,产生温度更高的热气流流动,经过预制板式储热器大量储热后,温度降低后的热气流直接从储热器侧面排气活门的排气口流出,经南通风管道、阁楼空滤装置形成清洁空气,在阁楼的太阳能温室作用下,热气流升温、升压而快速从顶面的烟囱安装孔口流到大气中;夏季的夜间,预制板式储热器中储存的热能释放,继续维持室内的空气流动,从建筑北滤清装置进入的冷空气在热虹吸压力下进入室内,室内上部的热空气从I道墙空调通风窗进入南阳台间南立面上的集热器、储热器侧排风口、南通风管道、阁楼和烟囱安装孔口排出到大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