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侧边篷和屋檐的凉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02871阅读:来源:国知局
]至少有相邻两立柱12上配设有屋檐杆14,本案中该四个立柱12都配设有屋檐杆14,该屋檐杆14和顶篷架11能同步张收,该屋檐杆14和顶篷架11的连接也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可为本申请人之先申请的结构,如立柱12的固座设滑道,该屋檐杆14后端枢接在斜支杆,前端能活动穿过滑道。
[0041]该凉篷还包括一配合该配设有屋檐杆14的相邻两立柱12的侧边篷架20。该侧边篷架20包括两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该两立柱12的侧边篷杆21和一能装拆连接在两侧边篷杆21之第二端之间的侧边横杆23,该侧边横杆23两端分别能装拆连接在该两侧边篷杆21之第二端,如为插接方式,该侧边横杆23可为单杆也可为多杆能装拆连接而成的。该第一端位于固座之下滑座之上。该每一侧边篷杆21和立柱12间设支撑机构22。该支撑机构22包括伸缩管,该伸缩管一端枢接在侧边篷杆21,另一端枢接在立柱12,最好,该伸缩管处设为能调节长度的伸缩管,根据伸缩管长度控制侧边篷架20处于多档打开或收折,多档打开为每档的侧边篷杆21的展开角度不同,如附图的一档或二档。
[0042]该篷布30具有主篷布部分31、连接在主篷布部分31侧边的屋檐篷布部分32和连接在屋檐篷布部分32侧边的侧边篷布部分33,当然该连接是指正常篷布的连接,如熔接或缝接等等。主篷布部分31撑盖在顶篷架11之上,屋檐篷布部分32撑盖在屋檐杆14之上,侧边篷布部分33撑盖在侧边篷架20的之上侧边篷杆21、侧边横杆23之上。
[0043]实施例二
[0044]请查阅图5,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凉篷还包括两侧边篷架20,两侧边篷架20分别设在凉篷之两侧。
[0045]实施例三
[0046]请查阅图6,它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侧边篷架20包括两底端能支撑在地面的侧边柱24 ;每一侧边柱都配设一条拉绳25,该拉绳25 —端连接在篷布30之对应侧边柱24顶端的侧边的边角处,该拉绳25另一端连接至地面。侧边篷布部分33的边角连接在侧边柱24顶端。
[0047]实施例四
[0048]请查阅图7,它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该凉篷还包括两侧边篷架20,两侧边篷架20分别设在凉篷之两侧。
[0049]实施例五
[0050]请查阅图8,它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另设两弹性篷杆26,该一弹性篷杆26两端连接在侧边篷布部分33的对角两角,该另一弹性篷杆26两端连接在侧边篷布部分33的对角另两角。
[0051]实施例六
[0052]请查阅图9,它与实施例五不同之处在于:该凉篷还包括两侧边篷架20,两侧边篷架20分别设在凉篷之两侧。
[0053]实施例七
[0054]请查阅图10,它与实施例五不同之处在于:该侧边柱24底端能枢接在立柱12,如立柱设枢接座,该侧边柱24底端枢接在枢接座,并省略拉绳。
[0055]实施例八
[0056]请查阅图11,它与实施例七不同之处在于:该凉篷还包括两侧边篷架20,两侧边篷架20分别设在凉篷之两侧。
[0057]实施例九
[0058]请查阅图12和图13,它与实施例一至七中任一不同之处在于:该篷布30包括一主篷布部分31、一连接在主篷布部分31侧边的屋檐篷布部分32和一连接在主篷布部分31和屋檐篷布部分32之连接处的侧边篷布部分33,主篷布部分31撑盖在顶篷架11之上,屋檐篷布部分32撑盖在屋檐杆14之上,侧边篷布部分33撑盖在侧边篷架20之上。
[00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主权项】
1.带侧边篷和屋檐的凉篷,包括凉篷架(10)和篷布(30),该凉篷架(10)包括支撑部分和连接在支撑部分之上的顶篷架(11),该支撑部分包括若干环形间隔立设的立柱(12),每相邻两立柱(12)间设剪式机构(13),立柱(12)相远离或接近、剪式机构(13)张收和顶篷架(11)张收构成连动;至少有相邻两立柱(12)上配设有屋檐杆(14);其特征在于:该凉篷还包括至少一配合该配设有屋檐杆(14)的相邻两立柱(12)的侧边篷架(20),该篷布(30)撑盖在顶篷架(11)、屋檐杆(14)和侧边篷架(20)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侧边篷和屋檐的凉篷,其特征在于:该篷布(30)具有一主篷布部分(31)、一连接在主篷布部分(31)侧边的屋檐篷布部分(32)和一连接在屋檐篷布部分(32)侧边的侧边篷布部分(33),主篷布部分(31)撑盖在顶篷架(11)之上,屋檐篷布部分(32)撑盖在屋檐杆(14)之上,侧边篷布部分(33)撑盖在侧边篷架(20)之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侧边篷和屋檐的凉篷,其特征在于:该篷布(30)包括一主篷布部分(31)、一连接在主篷布部分(31)侧边的屋檐篷布部分(32)和一连接在主篷布部分(31)和屋檐篷布部分(32)之连接处的侧边篷布部分(33),侧边篷布部分(33)位于屋檐篷布部分(32)之下,主篷布部分(31)撑盖在顶篷架(11)之上,屋檐篷布部分(32)撑盖在屋檐杆(14)之上,侧边篷布部分(33)撑盖在侧边篷架(20)之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侧边篷和屋檐的凉篷,其特征在于:该侧边篷架(20)包括两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该两立柱(12)的侧边篷杆(21),该每一侧边篷杆(21)和立柱(12)间设支撑机构(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侧边篷和屋檐的凉篷,其特征在于:该两侧边篷杆(21)之第二端之间能装拆连接有侧边横杆(2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侧边篷和屋檐的凉篷,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机构(22)包括伸缩管,该伸缩管一端枢接在侧边篷杆(21),另一端枢接在立柱(12)。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侧边篷和屋檐的凉篷,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机构(22)包括活动杆,该活动杆一端枢接在侧边篷杆(21),另一端枢接有滑件,该滑件滑接在立柱(12)。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侧边篷和屋檐的凉篷,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机构(22)包括两枢杆,该一枢杆第一端枢接在侧边篷杆(21),该一枢杆另一端枢接在另一枢杆的一端,该另一枢杆的另一端枢接在立柱(12)。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带侧边篷和屋檐的凉篷,其特征在于:该侧边篷架(20)包括两底端能支撑在地面或枢接在立柱(12)的侧边柱(24);另设拉绳(25),该拉绳(25)一端连接在篷布(30)之对应侧边柱(24)顶端的侧边或侧边柱(24)顶端,该拉绳(25)另一端连接至地面。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侧边篷和屋檐的凉篷,其特征在于:该侧边篷架(20)包括两底端能支撑在地面或枢接在立柱(12)的侧边柱(24),另设至少一弹性篷杆(26),该弹性篷杆(26)两端连接在侧边篷布部分(33)的对角两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侧边篷和屋檐的凉篷,包括凉篷架(10)和篷布(30),该凉篷架(10)包括支撑部分和连接在支撑部分之上的顶篷架(11),该支撑部分包括若干环形间隔立设的立柱(12),每相邻两立柱(12)间设剪式机构(13),立柱(12)相远离或接近、剪式机构(13)张收和顶篷架(11)张收构成连动;至少有相邻两立柱(12)上配设有屋檐杆(14);该凉篷还包括至少一配合该配设有屋檐杆(14)的相邻两立柱(12)的侧边篷架(20),该篷布(30)撑盖在顶篷架(11)、屋檐杆(14)和侧边篷架(20)之上。它具有如下优点:凉篷架还包括侧边篷架,篷布还撑盖在侧边篷架之上,篷布下空间不但增大了屋檐之下的部分,而且还增大了侧边篷之下的部分。
【IPC分类】E04H15/58, E04H15/50
【公开号】CN205012752
【申请号】CN201520614496
【发明人】黄长久
【申请人】鹭谱达(厦门)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