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式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7418阅读:845来源:国知局
积木式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积木式建筑物,尤指一种可依据设计师或用户的需求自由调整并快速组装的积木式建筑物。
【背景技术】
[0002]常见的建筑工法有三种,RC建筑工法(Reinforce Concrete Construct1n)、SC 建筑工法(Steel Construct1n)、以及 SRC 建筑工法(Steel Reinforce ConcreteConstruct1n)。RC建筑的优点在于结构重实、侧向位移相对较小,SC建筑的优点在于刚性韧性佳、适合用于高楼建筑,SRC建筑则同时具有RC建筑、SC建筑的优点,钢骨亦可同时保有避免锈蚀、高韧性的优点。
[0003]上述的三种建筑工法为现行最为常见的施工方式,各自分别依据其配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式的建筑。上述的建筑工法已发展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技术亦已具备有相当的完整度,然而,即便技术已发展至相当成熟,传统的建筑工法要完成一个建筑物,仍必须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不仅需耗费过多的人力、时间成本,亦增加了无形中的风险。是以,为增加建筑的效率、减少时间上的成本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开始有了预铸工法的概念。
[0004]预铸工法具体的工作方式是先在工厂预铸大小梁柱、楼板等,将所需的工程物件模组化后于厂房中先行制成,于工地一方则保留建筑结构接合的部分,于预铸完成时再到工地现场将工程物件组装结合。预铸工法的优点在于吊装预铸梁及预铸柱时可快速的完成混凝土结构,且可于同一时间布置水电及内部装修工程,大幅减缩施工所需的时间。预铸工法于实务上虽可大幅降低建造时所需耗费的时间,然而,于每次建造时需重新针对工程物件重新丈量、设计,于设计至搭建完成时仍需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显然尚有必须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积木式建筑物,可依据设计师或用户的需求自由配置、组装、快速定位以组合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物,另一方面经组装过后的建筑物可便于拆分为多个模组(建筑本体)分别回收及重复利用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积木式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含:
[0007]—建筑本体,以多个骨架作为支撑而构成为一立方体;
[0008]—顶板,设置于该建筑本体的上平面处,该顶板上分割为多个第一区域范围,并于每一该第一区域范围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一组合单元;
[0009]—底板,设置于该建筑本体相对于该上平面另一侧的下平面处,并与该顶板相互对应,该底板上分割为多个第二区域范围,并于每一该第二区域范围上分别设置有一第二组合单元;
[0010]其中,该顶板所分割的该第一区域范围的数量与该底板所分割的该第二区域范围的数量相同,且该第一组合单元与该第二组合单元的形状相互对应凹凸结合以快速组装或交错堆迭多个该建筑本体而组装成各式多变的建筑物。
[0011]其中,该第一组合单元为定位凸块,该第二组合单元为与该定位凸块相互结合的定位凹槽。
[0012]其中,该第一组合单元为定位凹槽,该第二组合单元为与该定位凹槽相互结合的定位凸块。
[0013]其中,更进一步包含有一设置于该定位凸块及该定位凹槽之间的阻尼器或阻尼材料。
[0014]其中,该定位凸块上具有一第一定位单元,该定位凹槽上具有一对应至该第一定位单元位置的第二定位单元,于该定位凸块及该定位凹槽之间具有紧迫单元,以及一或多个分别穿过该第一定位单元、该第二定位单元及该紧迫单元以锁固该定位凸块及该定位凹槽的定位件。
[0015]其中,所述的定位凸块为圆柱体,所述的定位凹槽为供该圆柱体插入的圆柱槽。
[0016]其中,该圆柱体及该圆柱槽上分别开设有一连通槽。
[0017]其中,更进一步包含有一穿过该连通槽的回旋梯。
[0018]其中,该圆柱体内设置有提供该建筑物所需电力的电盘。
[0019]其中,该骨架为Η型钢架,该Η型钢架包含有二平行的翼板,以及一连接该二翼板之间的腹板,两两该建筑本体的Η型钢架间藉由一或多个定位机构相互结合。
[0020]其中,该定位机构包含有一贯穿两两该Η型钢架腹板的定位柱,以及一或多个穿过并锁固该Η型钢架翼板及该定位柱的锁固单元。
[0021]其中,该Η型钢架具有设置于一侧的引水槽,以及一设置于相对该引水槽另一侧的走线槽,于两两该Η型钢架翼板间可设置有一防水橡胶,以及一覆盖于该防水橡胶上并跨接于两两该Η型钢架翼板以将水流导引至该引水槽内的防护盖。
[0022]其中,该建筑本体包含有一或多个设置于一或二侧的斜撑柱。
[0023]其中,该建筑本体包含有设置于一或二侧的侧挡板,及前、后二侧的前挡板或后挡板。
[0024]其中,该顶板、底板、前、后挡板及侧挡板上设置或涂布有隔热材。
[0025]本本实用新型比习知技术具有以下的优势功效:
[0026]1.本实用新型可藉由多个等距的定位凸块及定位凹槽相互结合,达到快速定位的目的,并可依据设计师或用户的需求自由配置、组装以组合成各种多变的建筑物,以因应市场上对于各式建物的需求。
[0027]2.本实用新型经组装过后的建筑物可便于拆分为多个模组(建筑本体),并分别回收及重复利用,可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达成环境友善与资源有效运用的目的。
[0028]3.本实用新型可因应部分地层下陷地区的需求,藉由垫高建筑本体的基底,或重新打粧,有利于建物重新调整适当的高度及水平。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积木式建筑物的外观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积木式建筑物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31]图3Α,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态样的俯视及仰视图。
[0032]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态样的俯视及仰视图。
[0033]图3C,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态样的俯视及仰视图。
[0034]图3D,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态样的俯视及仰视图。
[0035]图3E,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态样的俯视及仰视图。
[0036]图4,为本实用新型积木式建筑物与地基结合示意图。
[0037]图5,为本实用新型积木式建筑物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38]图6,为本实用新型积木式建筑物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0039]图7,为本实用新型各式组合排列的具体实施态样(一)。
[0040]图8,为本实用新型各式组合排列的具体实施态样(二)。
[0041]图9,为本实用新型各式组合排列的具体实施态样(三)。
[004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各式组合排列的具体实施态样(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43]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再者,本实用新型中的图式,为说明方便,其比例未必照实际比例绘制,该等图式及其比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此先行叙明。
[0044]请参阅「图1」及「图2」,揭示本实用新型积木式建筑物的外观示意图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
[004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积木式建筑物100,该积木式建筑物100可依据用户或设计师的需求自由配置、组装、快速定位以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楼房。所组合而成的建筑物100可透过简单的排列组合例如层状堆迭、交错堆迭、环状堆迭、井字堆迭或是其他各式的堆迭方式组装成各种形式的楼房。每一建筑本体10作为建筑物100的基础单元,无须透过复杂的组装过程,用户可简单藉由模型组装成理想的楼房后交由施工人员进行组装。经组装过后的楼房亦可预留适当的扩充空间,以保留未来扩充的可能性。
[0046]所述的积木式建筑物100主要包含一建筑本体10,一设置于该建筑本体10上平面处的顶板20,以及一设置于该建筑本体10相对于该上平面另一侧的下平面处的底板30。于建筑本体的前、后及二侧预留有扩充的空间,可透过前、后挡板40、50及侧挡板60将多个建筑本体内的空间隔开形成隔间,亦可移除前、后挡板40、50及侧挡板60增加室内空间的坪数。该顶板20、底板30、前、后挡板40、50、及侧档板60上设置或涂布有隔热材,可避免外部光照增加室内空间的温度。
[0047]所述的建筑本体10以多个骨架作为支撑而构成为一立方体。于较佳的实施态样中,多个骨架可为Η型钢架11,该Η型钢架具有二平行的翼板112,以及一连接该二翼板112之间的腹板111。两两Η型钢架11间可藉由一或多个拼接板相互结合,于透过拼接板结合后,并可透过边缘焊接的方式进行补强,以提供足够的强度抵抗作用轴力(Axial Force),弯矩(Moment Force)、或剪力(Shear Force),避免骨架产生形变。于垂直方向可透过一或多个设置于该建筑本体一或二侧的斜撑柱14 (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