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架结构转换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4834阅读:1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架结构转换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网架结构转换层,用于建筑装饰吊顶转换层与网架球的连接中。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
[0003]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0吧01320251634.5;申请日2013.05.1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吊顶转换层与网架球的连接结构,它包括转换层吊杆和网架球,它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二个以上U型挂片和连接块,所述U型挂片的开口朝下,即每个U型挂片具有一个弧形的顶部和二个下直片部,所述U型挂片的顶部紧贴在网架球上部,所述连接块在二个以上U型挂片各直片部之间,且所述各U型挂片的直片部分别与连接块固定;所述转换层吊杆与连接块固定。所述U型挂片的下端部设有凸块,述凸块在U型挂片的直片部与连接块连接处的下方。这种结构,可避免烧焊容易断裂的缺陷,保证了网架球的完整性,连接强度高、施工简单,以保证吊顶的连接质量。还提高了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及施工效率。
[0004]该申请中,对吊顶转换层与网架球之间的多种连接方式进行公开,该申请在转换层吊杆的下部结构出并未进行公开。
[0005]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0吧014201955413;申请日2014.04.2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架球转换层,包括网架球,还包括U型螺杆和转换层单元,所述U型螺杆包括弯折部分、第一竖直部分和第二竖直部分,所述第一竖直部分通过所述弯折部分与第二竖直部分连接,所述网架球通过支撑所述弯折部分而支撑所述U型螺杆,所述第一竖直部分和第二竖直部分位于所述网架球的两侧,所述转换层单元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第一竖直部分和所述第二竖直部分上,所述转换层单元具有多个安装位,所述转换层单元处于不同的安装位的情况下,所述转换层单元至所述网架球的距离不同。
[0006]该申请中,网架球转换层下部的结构进行了公开,该结构采用螺杆与转换层扣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但是该结构并不具有面支撑的效果。
[0007]以上专利申请由于它们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均不同,为此导致它们的技术方案包括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它们也不能简单地组合用以本专利申请,否则会导致结构设计更复杂,或者不能实施,等等。
[0008]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网架结构转换层,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网架结构转换层。
[0010]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网架结构转换层,包括网架、网架座、连接部、支撑部,所述网架固定连接在网架座上,连接部沿着网架座向下延伸与支撑部固定,连接部上连接有第一转换部与第二转换部,第一转换部与第二转换部之间连接有紧固部,第一转换部与第二转换部位于支撑部的上部。
[0011]所述网架包括多个网架轴,所述网架轴不限于包括第一网架轴、第二网架轴、第三网架轴、第四网架轴、第五网架轴,每个网架轴分别沿着网架座向外部呈辐射状进行延伸。
[0012]所述第一网架轴沿着网架座的中心位置向上延伸。
[0013]所述第二网架轴沿着网架座的右上侧向外部延伸,第三网架轴沿着网架座的左上侧向外部延伸,第二网架轴与第三网架轴对称的固定在网架座的两侧。
[0014]所述第四网架轴与第五网架轴沿着网架座的左侧与右侧向外部延伸。
[0015]所述连接部沿着网架座的中间位置下端向下延伸并与支撑部上端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0016]所述第一转换部右侧边与第二转换部左侧边合并对连接部进行夹持,第一转换部右侧边上的左夹体中间位置设有左夹口,第二转换部左侧边上的右夹体中间位置设有右夹口,左夹口与右夹口合并套接在连接部形成的轴体上。
[0017]所述第一转换部的左侧设有左架体,左架体与左夹体为两根平行的轴体,第二转换部的右侧设有右架体,右架体与右夹体为两根平行的轴体,左架体、左夹体、右架体、右夹体四根轴体在同一平面上。
[0018]所述左架体与左夹体之间的上、中、下处分别固定有左上固体、左中固体、左下固体,左夹体、左架体、左上固体、左中固体、左下固体共五根轴体组成”日”字形结构;所述右架体与右夹体之间的上、中、下处分别固定有右上固体、右中固体、右下固体,右夹体、右架体、右上固体、右中固体、右下固体共五根轴体组成”日”字形结构。
[0019]所述左夹体上设有左固孔,右夹体上设有右固孔,紧固部中包括的固轴穿插在左固孔与右固孔中,固轴上设有可拆卸的连接有用于紧固左固孔与右固孔的紧套。
[0020]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部与支撑部之间的支撑结构对第一转换部与第二转换部进行支撑,满足装饰板或条等各种饰面材料以各种角度拼接安装时的龙骨铺设与安装,具有旋转并套接安装、方便拆卸、大面积的面支撑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中网架的原理不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中第一转换部与第二转换部的分解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网架1、第一网架轴11、第二网架轴12、第三网架轴13、第四网架轴14、第五网架轴15、网架座2、连接部3、支撑部4、第一转换部5、左夹体51、左夹口 511、左固孔512、左架体52、左上固体53、左中固体54、左下固体55、第二转换部6、右夹体61、右夹口 611、右固孔612、右架体62、右上固体63、右中固体64、右下固体65、紧固部7。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网架结构转换层,包括网架1、网架座2、连接部3、支撑部4,所述网架I固定连接在网架座2上,连接部3沿着网架座2向下延伸与支撑部4固定,连接部3上连接有第一转换部5与第二转换部6,第一转换部5与第二转换部6之间连接有紧固部7,第一转换部5与第二转换部6位于支撑部4的上部。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部3与支撑部4之间的支撑结构对第一转换部5与第二转换部6进行支撑,满足装置板或条以各种角度拼接安装,可旋转并套接安装、方便拆卸、大面积的面支撑的效果。
[0028]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第一转换部5与第二转换部6之间通过紧固部7进行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转换部5与第二转换部6夹持或者套接安装在连接部3上,第一转换部5与第二转换部6之间可以对网架座2下部进行悬挂结构的支撑。
[0029]在网架座2下部的第一转换部5与第二转换部6上可以安装各种建筑结构,其中,第一转换部5与第二转换部6采用套接的结构,可以实现旋转以及便于拆卸及安装的效果。
[0030]第一转换部5与第二转换部6采用支架状的结构形成质量轻且面积大的支撑结构。[0031 ] 参见图1?图3中所示,
[0032]—种网架结构转换层,包括网架1、网架座2、连接部3、支撑部4,在现有技术中,对网架I以及网架I固定在网架座2上进行了公开,其中,连接部3为网架座2下部的悬挂结构,支撑部4为连接部3上的支撑结构。
[0033]本申请实施例如:网架I固定连接在网架座2上,其中,网架I为具有多根轴体结构,呈辐射形沿着圆球状的网架座2向外部延伸,利用多根轴体与多个位置之间的固定与支撑,从而形成网架座2的多个方位上以及多个角度进行支撑的效果,提高网架座2位置的稳定性与固定效果。
[0034]又例如:连接部3沿着网架座2向下延伸与支撑部4固定,支撑部4上部的连接部3上连接有第一转换部5与第二转换部6,第一转换部5与第二转换部6之间连接有紧固部7。
[0035]再例如:所述网架I包括多个网架轴,所述网架轴不限于包括第一网架轴11、第二网架轴12、第三网架轴13、第四网架轴14、第五网架轴15,每个网架轴分别沿着网架座2向外部呈辐射状进行延伸。该例中,采用5根轴体对网架座2的五个方位进行支撑,当然也可以采用3根轴体对网架座2进行支撑,采用4根轴体或者5根以上的轴体都可以完成对网架座2的稳定支撑。
[0036]当然在该申请中,根据网架座2的球体大小以及网架座2需要承重的大小对网架I中的轴体进行设定,承重越大,需要网架座2的直径越大,相应的可以连接的轴体也越多。
[0037]如图2中所示,其中,第一网架轴11沿着网架座2的中心位置向上延伸。
[0038]利用第一网架轴11形成的轴体对网架座2的中心位置上部进行固定,并对网架座2的中心位置进行定位,其中,网架座2的重心线与第一网架轴11重叠在一起,增强第一网架轴11的强度可以提高网架座2下部悬吊物的稳定性。
[0039]本申请实施又一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