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立式烟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4206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立式烟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立式烟囱。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常用的钢烟囱有自立式、拉索式、塔架式三种结构型式。相较于拉索式及塔架式烟囱,自立式钢烟囱施工简单、占地面积小,造价适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传统的自立式烟囱一般采用等截面或渐变截面式。等截面式钢烟囱虽施工简便,但由于采用等径截面,耗钢量大,从抗震、防风等受力角度也不太合理。鉴于此,除一般低矮钢烟囱外,一般钢烟囱均采用渐变截面式,既节约材料,又减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但渐变截面式烟囱的缺点是在施工中必须将很多钢板切成扇形,特别是为了减少焊接工作量而采用大块钢板时要切掉的部分较多造成浪费,另外制作难度也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自立式烟囱,施工方便,节约材料,受力合理。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自立式烟囱,包括底部筒体、过渡筒体和顶部筒体,所述底部筒体上端通过过渡筒体与顶部筒体下端连接,过渡筒体包括至少一个中部筒体,底部筒体、顶部筒体和中部筒体为圆柱筒体,中部筒体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变径段,变径段为圆台形,从底部筒体到顶部筒体,各段筒体由下至上直径逐一变小。
[0006]按上述方案,所述中部筒体个数为一个,中部筒体下端设有第一变径段,第一变径段下端与底部筒体上端连接,中部筒体上端设有第二变径段,第二变径段上端与顶部筒体连接。
[0007]按上述方案,所述变径段收缩角为55°?65°。
[0008]按上述方案,中部筒体直径为底部筒体直径和顶部筒体直径之和的平均值。
[0009]按上述方案,所述变径段上端和下端各设有环形加劲肋。
[0010]按上述方案,所述加劲肋的宽度不小于对应筒体直径的1/20,加劲肋的厚度不小于宽度的1/15且不小于8mm。
[0011]按上述方案,所述顶部筒体设置破风圈,破风圈为2?4道螺旋板沿圆周均匀布置。
[0012 ]按上述方案,所述破风圈的厚度不小于6mm,破风圈的宽度为顶部筒体直径的I /9?1/11,螺旋节距为顶部筒体直径的4?6倍。
[0013]按上述方案,所述顶部筒体上端设有加劲角钢。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各段筒体为圆柱筒体,通过变径段缩小截面积,变径段占比很小,避免了筒体采用锥形渐变截面而导致为了制作筒体展开板大面积的钢板切割和焊接,降低了施工的难度,使材料采购及加工都比较方便,并且圆筒形烟囱拼接时没有废料,达到了节约材料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既克服了等截面式烟囱不经济、受力不合理和渐变截面式烟囱加工制作困难的缺点,又保留了等截面式钢烟囱加工制作方便、渐变截面式烟囱经济、受力合理的优点,取长补短,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推广价值,由底至顶筒身直径变化灵活,在强度和变形满足的前提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另其造型独特,视觉外观上也给建设方多了一种选择。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立式烟囱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径段(包括第一变径段和第二变径段)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图1的1-1剖视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部筒体上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0021 ]图中,1-底部筒体,2-中部筒体,3-顶部筒体,4-第一变径段,5-第二变径段,6_破风圈,7-加劲肋,8-加劲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3]参照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立式烟囱,包括底部筒体1、过渡筒体和顶部筒体3,所述底部筒体I上端通过过渡筒体与顶部筒体3下端连接,过渡筒体包括至少一个中部筒体2,底部筒体1、顶部筒体3和中部筒体2为圆柱筒体,中部筒体2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变径段,变径段为圆台形,从底部筒体I到顶部筒体3,各段筒体由下至上直径逐一变小;各段筒体为圆柱筒体,通过变径段缩小截面积,变径段占比很小,避免了筒体采用锥形渐变截面而导致为了制作筒体展开板大面积的钢板切割和焊接,降低了施工的难度,使材料采购及加工都比较方便,并且圆筒形烟囱拼接时没有废料,达到了节约材料的目的,克服了等截面式烟囱不经济、受力不合理和渐变截面式烟囱加工制作困难的缺点,又保留了等截面式钢烟囱加工制作方便、渐变截面式烟囱经济、受力合理的优点,取长补短,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推广价值。
[002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自立式烟囱采用钢板制作,为自立式钢烟囱。
[0025]所述中部筒体2个数为一个,中部筒体2下端设有第一变径段4,第一变径段4下端与底部筒体I上端连接,中部筒体2上端设有第二变径段5,第二变径段5上端与顶部筒体3连接;距烟囱底部约0.2?0.3倍烟囱高度处设置第一变径段4,在距烟囱底部约0.6?0.7倍烟囱高度处设置第二变径段5,从底至顶钢烟囱历经两次变径,形成直径由大到小三段圆柱筒体。
[0026]所述变径段收缩角α为55°?65°。
[0027]中部筒体2直径为底部筒体I直径和顶部筒体3直径之和的平均值。
[0028]所述变径段上端和下端各设有环形加劲肋7。
[0029]所述加劲肋7的宽度不小于对应筒体直径的1/20,加劲肋7的厚度不小于宽度的I/15且不小于8mm。
[0030]所述顶部筒体3设置破风圈6,破风圈6为3道螺旋板沿圆周均匀布置;避免烟囱发生横风向共振。
[0031 ]所述破风圈6的厚度不小于6mm,破风圈6的宽度为顶部筒体3直径的1/10,螺旋节距为顶部筒体3直径的5倍。
[0032]所述顶部筒体3上端设有加劲角钢8。
[0033]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自立式烟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筒体、过渡筒体和顶部筒体,所述底部筒体上端通过过渡筒体与顶部筒体下端连接,过渡筒体包括至少一个中部筒体,底部筒体、顶部筒体和中部筒体为圆柱筒体,中部筒体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变径段,变径段为圆台形,从底部筒体到顶部筒体,各段筒体由下至上直径逐一变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立式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筒体个数为一个,中部筒体下端设有第一变径段,第一变径段下端与底部筒体上端连接,中部筒体上端设有第二变径段,第二变径段上端与顶部筒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立式烟囱,其特征在于,中部筒体直径为底部筒体直径和顶部筒体直径之和的平均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立式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段收缩角为55°?6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立式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段上端和下端各设有环形加劲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立式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的宽度不小于对应筒体直径的1/20,加劲肋的厚度不小于宽度的1/15且不小于8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立式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筒体设置破风圈,破风圈为2?4道螺旋板沿圆周均匀布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立式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破风圈的厚度不小于6mm,破风圈的宽度为顶部筒体直径的1/9?1/11,螺旋节距为顶部筒体直径的4?6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立式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筒体上端设有加劲角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立式烟囱,包括底部筒体、过渡筒体和顶部筒体,所述底部筒体上端通过过渡筒体与顶部筒体下端连接,过渡筒体包括至少一个中部筒体,底部筒体、顶部筒体和中部筒体为圆柱筒体,中部筒体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变径段,变径段为圆台形,从底部筒体到顶部筒体,各段筒体由下至上直径逐一变小;施工方便,节约材料,受力合理。
【IPC分类】E04H12/28
【公开号】CN205276992
【申请号】CN201520931693
【发明人】周利清, 龚宗宜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