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爬式井筒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7754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电动自爬式井筒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自爬式井筒架。
【背景技术】
[0002]高层建筑的电梯井筒好比是整个建筑的大动脉,单个电梯井筒面积小,可容纳施工人数有限,如何提高电梯井筒模板的施工速度及工效、降低电梯井筒作业的安全风险、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如何缩短施工现场垂直运输机械占用时间及狭窄场地的快速转运等,始终是困扰结构施工的几个难题。若按常规施工方法,面临工效、成本、安全和垂直运输等几大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自爬式井筒架,其能降低电梯井筒内脚手架搭设和拆除工作量和周转架料用量。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动自爬式井筒架,它包括受力架体、提升系统以及平衡系统;所述受力架体包括上标准节以及下标准节,上标准节的顶部设有上层平台,上层平台与对应的楼面齐平;所述受力架体上固设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插设于电梯井侧壁的预留孔洞内;所述提升系统包括上提升梁、下提升梁以及主电动葫芦,上提升梁插设于电梯井侧壁的预留孔洞内,下提升梁固设在受力架体底部,主电动葫芦设于上提升梁上用以提升下提升梁,所述上提升梁上设有用于抵靠在受力架体竖向部上的滑轮组件A;所述平衡系统包括套设在受力架体外的平衡箍、设于平衡箍外周侧且可向外伸缩的支脚组件以及设于平衡箍内侧且用于抵靠在受力架体竖向部上的滑轮组件B。
[0005]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06]1.平衡系统的设置保证了受力架体的垂直运输,防止其上升过程中发生倾斜。
[0007]2.提升受力架体时,上层平台始终与对应的楼面齐平,增加了该楼层的工作面积。
[0008]3.滑轮组件A和滑轮组件B之间配合,可有效对受力架体进行滑动导向,提高了受力架体上下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0009]4.下标准节设置成两前后间隔的长方体框架,使上提升梁位于受力架体中部进行提升,有利于受力平衡,防止受力架体向上提升梁的另一侧倾斜。
[0010]5.过载控制器当拉力传感器所测重量超过初重量的30%时,停止主电动葫芦运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自爬式井筒架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电动自爬式井筒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图1中平衡系统所在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图1中上提升梁所在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图1中支撑梁所在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平衡系统的俯视图。
[0017]图7是受力架体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标号说明:I受力架体、11上标准节、12下标准节、121长方体框架、13上层平台、14支撑平台、15支撑梁、151主套管A、152伸缩定位管A、16锁定螺母、2提升系统、21上提升梁、211主套管B、212伸缩定位管B、22下提升梁、23主电动葫芦、24次电动葫芦、25滑轮组件A、251定位板、252U形头A、253滑轮A、254调节螺杆A、3平衡系统、31平衡箍、32支脚组件、321内螺纹套筒、322U形支脚、323顶压螺杆、33滑轮组件B、331U形头B、332滑轮B、333调节螺杆B、51拉力传感器、61防坠拉杆、62V型防坠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0020]如图1至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动自爬式井筒架的实施例示意图,它包括受力架体1、提升系统2以及平衡系统3;
[0021]所述受力架体I包括上标准节11以及下标准节12,上标准节11的顶部设有上层平台13,上层平台13与对应的楼面齐平。
[0022]由于本实用新型没有设置模板,上标准节11无需挂设模板,故上标准节11的高度不受限制。提升受力架体I时,上层平台13始终与对应的楼面齐平,增加了该楼层的工作面积。
[0023]所述受力架体I上固设有支撑梁15,所述支撑梁15插设于电梯井侧壁的预留孔洞内;所述支撑梁15为两根,各支撑梁15分设在受力架体I的前后侧且沿左右方向延伸。
[0024]所述提升系统2包括上提升梁21、下提升梁22以及主电动葫芦23,上提升梁21插设于电梯井侧壁的预留孔洞内,下提升梁22固设在受力架体I底部,主电动葫芦23设于上提升梁21上用以提升下提升梁22,所述上提升梁21上设有用于抵靠在受力架体I竖向部上的滑轮组件A25。
[0025]提升系统2提升受力架体I时,先将上提升梁21插设固定在电梯井侧壁的预留孔洞内,启动主电动葫芦23,带动受力架体I上升,当上升至指定高度,将支撑梁15插设固定在电梯井侧壁的预留孔洞内。
[0026]所述平衡系统3包括套设在受力架体I外的平衡箍31、设于平衡箍31外周侧且可向外伸缩的支脚组件32以及设于平衡箍31内侧且用于抵靠在受力架体I竖向部上的滑轮组件B33。
[0027]平衡系统3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受力架体I的垂直运输,防止其上升过程中发生倾斜。
[0028]本实施例中平衡箍31为矩形边框,矩形边框的每个边上各设有两组支脚组件32,平衡箍31固定时,将支脚组件32向外侧伸出顶靠在电梯井侧壁上即可。
[0029]滑轮组件A25和滑轮组件B33之间配合,可有效对受力架体I进行滑动导向,提高了受力架体I上下位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0030]所述受力架体I包括上标准节11以及下标准节12;所述下标准节12包括两前后间隔设置的长方体框架121,所述上提升梁21设于两长方体框架121之间。上提升梁21沿左右方向延伸。
[0031]为了进一步保证受力架体I升降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将下标准节12设置成两前后间隔的长方体框架121,使上提升梁21位于受力架体I中部进行提升,防止受力架体I向上提升梁21的另一侧倾斜。
[0032]所述上标准节11和下标准节12之间通过插接结构固定连接;上标准节11的插接处侧面以及下标准节12的插接处侧面均设有锁定螺母16,上标准节11和下标准节12插接固定时,相邻两锁定螺母16相互对准,且通过螺栓锁紧。
[0033]每一长方体框架121都由多节上下依次拼接的框架构成,上下相邻框架的连接方式与上标准节11和下标准节12之间连接方式一致。
[0034]所述上层平台13上铺设有花纹板,且上层平台13以下的受力架体I还设有若干支撑平台14,各支撑平台14与楼层相对应。
[0035]所述滑轮组件A25为两组,分设在上提升梁21的左右侧;各滑轮组件A25包括固设在上提升梁21上的定位板251以及两个分别对应在前后长方体框架121竖向部的滑动件A,所述滑动件A包括U形头A252、设于U形头A252开口内的滑轮A253以及设于U形头A252后端部的调节螺杆A254,所述调节螺杆A254水平穿设在定位板251上,并通过位于定位板251左右侧的螺栓固定。所述定位板251为L形,定位板251的底面焊接在上提升梁21上。
[0036]滑动件A通过螺栓调节其沿左右方向上位置,调节后使滑动件A上的滑轮A253抵靠在长方体框架121的左右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